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个体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佳音 刘辉 姜广顺 《野生动物》 2013年第4期229-237,248,共10页
对东北虎种群的科学监测是采取有效保护、管理及恢复措施的基础,而准确的个体识别又是保证有效监测的前提。尤其是在中国,在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很少,种群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能根据它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个体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 对东北虎种群的科学监测是采取有效保护、管理及恢复措施的基础,而准确的个体识别又是保证有效监测的前提。尤其是在中国,在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很少,种群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能根据它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个体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野生东北虎个体识别的技术主要有:足迹识别、DNA识别、条纹识别以及气味识别等。本文对这几种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应用注意事项等做了介绍,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每种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如果要建立中国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数据库,足迹识别和DNA识别比较适合在中国现有东北虎分布区推广使用。通过足迹识别,信息容易获取,也是最经济和比较成熟的方法;由于种群密度低,含DNA的遗传样本虽不能每次都采集到,但可以长期积累;现阶段条纹和气味识别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个体识别 种群监测 足迹 DNA 条纹 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样品取样部位对东北虎食性分析的影响
2
作者 吴净雨 刘东起 +6 位作者 程万年 程志刚 宋涛 赵岩 顾佳音 姜广顺 齐进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粪便是开展野生动物种群生态学、遗传特征、疾病与健康状况等研究的重要样品。由于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处于濒危状态,粪便样品收集困难,为满足多种研究目的,同一样品往往被分成不同部分用于不同分析。然而部分取样以及... 粪便是开展野生动物种群生态学、遗传特征、疾病与健康状况等研究的重要样品。由于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种群处于濒危状态,粪便样品收集困难,为满足多种研究目的,同一样品往往被分成不同部分用于不同分析。然而部分取样以及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研究结果并未得到科学验证。为此,本研究基于野生东北虎粪便样品,运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东北虎的食物组成,并比较不同粪便取样部位间的结果差异。结果显示:东北虎的食物组成包括野猪(Sus scrofa)、梅花鹿(Cervus nippon)、狍(Capreolus pygargus)等大宗食物(相对序列丰度22.1300%~42.6600%),以及中级捕食者、啮齿类、鸟类在内的多种消遣性食物(0.0003%~0.4800%);不同粪便取样部位间,食物的相对生物贡献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取样方案检测出的物种数量最多[(6.50±1.29)种],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方案(P<0.05)。研究结果提示了在开展基于粪便样品对东北虎营养、遗传和疾病等分析时考虑取样部位潜在影响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无法使用完整粪便样品或关注于稀有食物种类鉴定时,多部位组合取样是获得可靠结果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食物组成 DNA宏条形码 粪便取样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圈养和野生东北虎种群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褚佳宁 徐海涛 +9 位作者 何志健 杨金城 周永恒 刘博洋 崔靓玉 高雨薇 刘丹 徐艳春 姜广顺 杨淑慧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遗传拯救 线粒体基因组 粪便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东北虎体侧条纹个体识别
4
作者 马光凯 张静 +3 位作者 戴文锐 刘梦雨 刘丹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3,共10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其个体识别是回答进化生物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目前已提出虹膜和DNA分析等传统方法用于东北虎个体识别,但这些方法在远程获取和样本收集方面面临挑战,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识别。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成为动物个体识别的强大工具。因此,提出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东北虎个体识别。首先收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20只东北虎个体的监控视频图像,然后采用Mask R-CNN算法对每张图像中的特征区域进行自动检测与分割,以构建东北虎条纹数据集(Amur tiger stripe dataset,ATSD),最后在该数据集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多个分类网络独立地对东北虎个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Transformer的分类网络对东北虎条纹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1.49%,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在降低拍摄条件下,对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具有扩展生态学调查和非侵入性抽样设计的潜力,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个体识别 条纹识别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电刺激采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洋 刘玉堂 +6 位作者 刘丹 王玮 马国庆 邱宏坤 周明 黄海涛 孙中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65,共3页
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17只东北虎进行了23次电刺激采精,并对取得的精液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虎个体对电刺激采精的电压敏感度各异,在平均电压为(4.8±1.3)V时射精。所采集精液量平均为(4.0±1.2)mL,pH值为7.1±0.3... 对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17只东北虎进行了23次电刺激采精,并对取得的精液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虎个体对电刺激采精的电压敏感度各异,在平均电压为(4.8±1.3)V时射精。所采集精液量平均为(4.0±1.2)mL,pH值为7.1±0.3,精子密度为(23.4±33.8)×106个/mL,精子活率为(62.9±20.0)%,畸形率为(45.1±15.0)%。从总体上看,12月份和1月份采精效果最好,有精率占全年的57.2%,10月份和11月份的采精效果最差,无精率占全年的44.4%,说明东北虎精液品质受季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电刺激采精 精液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完达山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现状及动态趋势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常智 张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81-6487,共7页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鹿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2010±0.0270)只/km2、狍子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4980±0.0436)只/km2、野猪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3423±0.027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相同生境下,3种有蹄类密度在在阔叶混交林中和杂木林中差异极为显著;不同的生境,3种猎物的猎物的密度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马鹿密度和野猪密度程正相关,而马鹿密度和狍子密度、狍子密度和野猪密度则不相关。同1989年该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相比:1989—2002年的13 a时间内马鹿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3.48%、狍子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2.69%、野猪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马鹿 狍子 野猪 种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和华南虎源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PCR检测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肖建雄 单芬 +1 位作者 黄嘉欣 陈武 《野生动物》 201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为了鉴定东北虎和华南虎疑似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料中病毒的种类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用于扩增大小分别为193 bp,288 bp,312 bp和1088 bp的基因片段,同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克隆至PMD18-... 为了鉴定东北虎和华南虎疑似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料中病毒的种类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用于扩增大小分别为193 bp,288 bp,312 bp和1088 bp的基因片段,同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转化、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设计并合成的4对引物Fhv1、Fhv2、Fhv3、Fhv4均扩增出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分别约为200 bp、290 bp、310 bp、1100 bp;对Fhv3进行单酶切鉴定,出现大小分别约为160 bp、150 bp的2条条带;对Fhv4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GenBank^(TM)中已公布的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毒株(序列号:FJ478159.2)序列相似性为100%,与其他基因序列相似性均较低。本研究首次发现东北虎和华南虎源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为虎类的饲养管理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为虎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华南虎 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PCR 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爷岭南部狍冬季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艳华 牛莹莹 +4 位作者 周绍春 张子栋 梁卓 杨娇 鞠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913-6923,共11页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猎物物种之一——狍(Capreolus pygargus)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冬季积雪覆盖期在老爷岭南部通过随机布设28个大样方和84条用于足迹链跟踪的样线收集狍的移动点和卧息点信息,再结合近年来收集的东北虎出现点,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狍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评价研究。移动生境选择研究表明,狍在移动的过程中偏好选择坡度小、距农田距离>500 m、远离道路、居民点和低海拔或较高海拔的区域;移动生境评价分析表明,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318.16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1.28%,当加入虎活动点影响因子后,狍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901.52 km^(2),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31.61%。狍卧息生境选择研究表明,水源、农田、道路和雪深是影响狍卧息的关键因素,其中雪深对狍卧息生境选择的贡献率达到70.13%;卧息生境评价表明,卧息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243.77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8.39%,当加入虎出现点因子后,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61.00%,仅为485.02 km^(2)。研究认为,虎的出现对狍移动和卧息生境选择均产生影响,虎的活动及捕食行为可能会减少狍的活动范围和频次,狍远离虎活动区域卧息休息,压缩了狍适宜卧息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Capreolus pygargus)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广义可加模型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选择 生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散养东北虎非繁殖期与发情交配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1
9
作者 乔征磊 张洪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834-835,共2页
[目的]研究东北虎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活动节律的差异,以及其活动节律之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行为取样法对7只(3雌4雄)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进行了观察。[结果]东北虎发情交配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运动和发情交... [目的]研究东北虎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活动节律的差异,以及其活动节律之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行为取样法对7只(3雌4雄)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进行了观察。[结果]东北虎发情交配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运动和发情交配,其中雌虎在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休息和运动时间差别不大,而雄虎发情交配期的休息时间较非繁殖期明显下降,运动差异不明显;雌雄虎在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的休息、运动和发情交配时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结果为优化东北虎的管理及提高其繁殖成功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发情交配期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母乳成分分析及虎代乳粉的研制
10
作者 许卫华 林开雄 +3 位作者 林炜明 陈腾腾 刘丹 傅文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4-173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 本试验旨在测定华南虎母乳营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虎专用代乳粉。采集3只产后6~10 d华南虎母乳,对乳中氨基酸、脂肪酸、乳糖、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根据虎母乳氨基酸结构,研制一种虎专用代乳粉。结果表明:1)华南虎母乳(以新鲜基础计)中,总氨基酸、总脂肪酸、乳糖含量分别为(10.85±0.80)%、(8.94±1.14)%和(2.70±0.14)%。2)华南虎母乳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41.126%、21.029%、20.880%、23.639%和1.529%。3)华南虎母乳中钙、磷、钠和钾含量分别为0.156%、0.179%、0.117%和0.088%,钙磷比例接近1∶1。4)以乳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幼虎代乳粉中,蛋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4种氨基酸构成限制性氨基酸。5)人工育幼的18只东北虎幼虎和1只华南虎幼虎全部成功断奶。综上所述,华南虎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构成,开发的虎代乳粉可成功饲喂东北虎幼虎和华南虎幼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东北虎 母乳 代乳粉 人工育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地区大型偶蹄类植物性可食资源质量的研究
11
作者 李云斌 牟溥 李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分布于5种森林类型的样方.比较不同林型、季节及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得到这些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研究发现:1)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季节以及食物类别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叶、蕨类是粗蛋白含量最高植物性可食资源,且春季植物性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3个红松阔叶林型的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2)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纤维含量仅在不同可食资源类别间差异显著,而季节与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在6类可食性资源中,灌木茎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灌木叶、蕨类粗纤维含量低且粗蛋白含量高而品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猎物 大型草食动物食物品质 粗纤维 粗蛋白 温带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栖息地历史分布、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野化放归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凤昆 李艳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9-1130,共12页
了解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历史分布和数量动态对加速虎栖息地连通,恢复历史分布区,促进中俄共同保护野生东北虎集合种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初期,东北虎曾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朝鲜半岛、中国长白山脉和松花... 了解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历史分布和数量动态对加速虎栖息地连通,恢复历史分布区,促进中俄共同保护野生东北虎集合种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初期,东北虎曾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朝鲜半岛、中国长白山脉和松花江流域,数量近3000只。猎捕和栖息地丧失导致东北虎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40年代,远东地区东北虎数量仅剩锡霍特山脉中部的20~30只。20世纪中期以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东北虎禁猎、禁捕令、扩大保护地和边境管控等综合保护措施,解除了东北虎的濒危状态,促进了种群复苏和分布区扩大。2015年俄罗斯东北虎种群数量恢复到523~540只,呈现稳步向中俄边境扩展之势。俄罗斯在原生态完好、食物丰富和人为干扰少的东北虎西北历史分布区,将野外救助的幼虎野化放归大自然,建立了稳定的东北虎小型种群,这项试验对于拓展大型猫科动物种群分布区具有重要国际意义。21世纪初,东北虎在中国总数减少到十余只。2017年,中国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通过整合自然保护地,东北虎处境开始好转,种群恢复刚刚走出低谷,呈现增长态势,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方面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畅通跨界生态廊道,加快边境区东北虎向中方迁徙扩散,壮大中国东北虎繁殖种群;另一方面实施东北虎野化放归计划,突破幼虎野化训练技术瓶颈,在历史分布区创建新的东北虎野外繁殖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种群数量 分布区 集合种群 野化放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YOLOX算法的东北虎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文华 谢永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0-767,共8页
以大型哺乳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为例,通过使用圈养东北虎监测影像数据集(ATRW),采用YOLOX算法对东北虎进行目标检测研究,检测速度为87.59张/s,0.50阈值准确率(mAP_(0.50))为97.32%,0.75阈值准确率(mAP_(0.75))为75.10%... 以大型哺乳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为例,通过使用圈养东北虎监测影像数据集(ATRW),采用YOLOX算法对东北虎进行目标检测研究,检测速度为87.59张/s,0.50阈值准确率(mAP_(0.50))为97.32%,0.75阈值准确率(mAP_(0.75))为75.10%,模型总参数量为8.938×10^(6)。通过筛选无锚框算法,对选出的YOLOX算法进行轻量化、添加注意力机制及网络损失函数的优化,优化后的算法检测速度提升1.74张/s,mAP_(0.50)准确率提升1.02个百分点,mAP_(0.75)准确率提升1.53个百分点,模型的总参数量减少18.47%。算法改进后,在提升识别准确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检测算法依托硬件的需求,为东北虎的野外行为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东北虎的野外相关数据收集提供了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X算法 目标检测 轻量化 东北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及东北虎猎物资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牛莹莹 张子栋 +3 位作者 刘艳华 邱岩明 王道辉 周绍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2,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12250个,共获得有效独立照片1139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8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北虎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样方调查记录到兽类足迹261条,足迹识别出兽类4目7科1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豹1种,东北虎主要猎物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4种。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表明,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西伯利亚狍和狗獾(Meles leucur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东北豹最低。猎物资源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西伯利亚狍681只,野猪510只,马鹿35只,梅花鹿27只,4种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西伯利亚狍生物量为20210.94 kg,野猪生物量为64735.00 kg,马鹿生物量为6023.25 kg,梅花鹿生物量为1635.00 kg,保护区东北虎可捕食的主要猎物生物量为92604.19 kg。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兽类种类虽然较多,但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和马鹿数据仍然较少,需要重点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监测 样方调查 东北虎 猎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亚成体及成体东北虎体尺参数及体重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永璐 刘丹 +7 位作者 牟歌 宫明 徐海涛 李鑫 杨升帆 樊雪飞 刘艳华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5-972,共8页
为探究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东北虎的人工饲养以及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测定了东北虎体重、胸围、腰围、肩高、臀高、体长、颈围和前后掌垫宽9个体尺参数,并对亚成体与成体东北虎体重及体尺参数... 为探究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生长发育特征,为东北虎的人工饲养以及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测定了东北虎体重、胸围、腰围、肩高、臀高、体长、颈围和前后掌垫宽9个体尺参数,并对亚成体与成体东北虎体重及体尺参数的差异性及体重与体尺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体雄虎体重、体长、肩高、前掌垫宽及后掌垫宽均显著大于亚成体;成体雌虎臀高、胸围及腰围显著小于亚成体雌虎。4—5岁的东北虎,除体长、前掌垫宽和后掌垫宽以外,其他体尺参数均下降,5岁以后逐渐增长。在对体尺参数与体重的线性回归分析中,肩高与体重的拟合效果最好,并且肩高与体长也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因此肩高是评估东北虎体重和体长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体尺 体重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