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Acipenser baerii Brandt♀×A.schrenckii Brandt♂)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邢薇 徐冠玲 +4 位作者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郁欢欢 罗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6,共12页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 【目的】旨在研究金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鱼体营养成分、血清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270尾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JZ-0,对照组)、0.3%(JZ-1)和0.6%(JZ-2)金藻多糖的饲料组。试验期为84 d。【结果】JZ-1和JZ-2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JZ-0组(P<0.05);JZ-2组的肥满度(CF)和饲料效率(FE)都显著性高于JZ-0(P<0.05);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JZ-1和JZ-2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JZ-0组的(P<0.05)。与JZ-0组相比,JZ-1组和JZ-2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升高(P<0.05);JZ-2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iseqPE300测序结果显示,添加金藻多糖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Chaol、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JZ-0组,NMDS结果显示JZ-1和JZ-2与JZ-0在肠道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肠道菌群中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增加;狭义梭菌属、分节丝状菌属丰度增加。【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饲料中添加0.3%的金藻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金藻多糖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西伯利亚杂交鲟仔鱼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丹 唐征县 +6 位作者 薛洋 翟旭亮 何语奇 李军 王相煊 何钊林 朱成科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究不同饵料对西杂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仔鱼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孵出7 d,平均全长(17.15±0.80)mm,平均体质量为(0.04±0.01)g,刚开口的西杂鲟仔鱼720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 为探究不同饵料对西杂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仔鱼生长、消化系统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孵出7 d,平均全长(17.15±0.80)mm,平均体质量为(0.04±0.01)g,刚开口的西杂鲟仔鱼720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从第7 d开始分别投喂水蚯蚓、饲料、饲料+水蚯蚓等不同开口饵料28 d,在7、14、21、28、35 d时分别统计西杂鲟仔鱼生长指标及存活率,35 d时观察西杂鲟仔鱼消化系统结构以及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35 d时,西杂鲟仔鱼全长和体质量均为水蚯蚓组>饲料+水蚯蚓组>饲料组;水蚯蚓组存活率最高,达到(84.04±2.78)%,显著高于饲料组;水蚯蚓组的肝脏细胞长径、短径以及肠道管腔直径、黏膜皱襞高度、黏膜下层和环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饲料组。第35 d时水蚯蚓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饲料组,与饲料+水蚯蚓组差异不显著;水蚯蚓组的脂肪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饲料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结果表明,水蚯蚓作为西杂鲟仔鱼的开口饵料更具有生长优势,建议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以水蚯蚓作为西杂鲟仔鱼的开口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杂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 开口饵料 生长 消化系统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京龙1号”养殖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强 方会卿 +2 位作者 谭建龙 朱静 孟秋冬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为对比鲟鱼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和普通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阶段的养殖对比试验。试验于2023年2月26日放苗,11月23日测产,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养殖平均体质量、单位产量和成活率,... 为对比鲟鱼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和普通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阶段的养殖对比试验。试验于2023年2月26日放苗,11月23日测产,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养殖平均体质量、单位产量和成活率,得出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龙1号 西杂鲟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政 刘翠 +5 位作者 刘昊昆 朱晓鸣 韩冬 杨云霞 金俊琰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硒酸钠组肌肉硒含量与全鱼硒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硒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血浆GSH-Px活性与肌肉、脊椎骨和肝脏硒含量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硒添加可以提高全鱼及肝脏硒含量,不同类型硒在鱼体的蓄积模式不一致,高水平的有机硒(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比无机硒(亚硒酸钠)更易在肌肉和脊椎骨中蓄积;高水平硒添加可显著提高杂交鲟抗氧化能力,不同硒源对杂交鲟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抗氧化能力 硒蓄积 杂交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HSP70 mRNA表达、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2 位作者 王巍 胡红霞 马国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HSP70 mRNA表达量升高,具有组织特异性,热应激1h时鳃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3h时保持1h时的表达水平;脾和脑热应激1h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在1h至3h时升高较快,并且脑组织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热应激1h时血清皮质醇(Cortisol)含量迅速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脾脏巨噬细胞呼吸暴发在热应激1h时显著升高(P<0.05),3h时降低。血清补体C3在1h时略有升高,3h时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LZM activity)先升高后降低差异不显著。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3h时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1h的短暂急性应激增强了西伯利亚鲟的非特异性免疫,3h的应激使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在热应激过程中,HSP70表达升高,其中鳃组织最快,起到应激保护作用,提高了机体热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急性热应激 HSP70 MRNA表达 皮质醇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饲育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照斌 牛翠娟 +1 位作者 朱华 胡红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比观测了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baeri)亚成体和9~ 11龄西伯利亚鲟的成体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的周年变化规律 ,并对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组织学检测 ,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后备...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比观测了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baeri)亚成体和9~ 11龄西伯利亚鲟的成体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的周年变化规律 ,并对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组织学检测 ,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后备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提供参考数据 .结果表明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成体接近 ,T在 9— 10月份和 3月份较高 ,E2在 8— 9月份较高 .成体雄性西伯利亚鲟 ,T在排精前升高 ,排精时仍保持较高值 ;E2全年较低 .雌性西伯利亚鲟 ,T在产卵前升高 ,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 ;E2在产卵前一年10— 11月份较高 ,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 .4龄西伯利亚鲟的性腺成熟系数雄性为 4 .1%~9.7% ,雌性为 8.2 %~ 14 .5 % .组织学观察结果雄性个体的精巢已发育到Ⅲ或Ⅳ期 ,精巢中有少量成熟精子出现 ;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处于Ⅲ~Ⅳ期 ,最大卵母细胞直径达到 2 .0mm .综合以上结果判断 ,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雄性个体已接近性成熟 ,而雌性个体尚未达到性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性腺发育 雌二醇 睾酮 血清性激素水平 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0-1275,共16页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混合植物蛋白质 鱼粉 生长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宫官 薛敏 +4 位作者 王嘉 苏晓鸥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4-1518,共15页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PEPCK-C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3)cDNA全长2 598 bp,开放阅读框1 869 bp,编码622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69.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7.3%~80.5%;PEPCK-M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2)cDNA全长3 277 bp,开放阅读框1 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71.1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4.6%~78.3%;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8)cDNA全长1 372 bp,开放阅读框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6.60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3.4%~88.7%;G6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7)cDNA全长2 625 bp,开放阅读框1 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40.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7.2%~72.7%。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其糖异生调控机理,比较其与典型肉食性鱼类和哺乳动物的异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糖异生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果糖-1 6-二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 西伯利亚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抗氧化水平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薇 郁欢欢 +5 位作者 于凤祥 刘洋 李铁梁 马志宏 姜娜 罗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 ♀×A.schrenckii Brandt ♂)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 ♀×A.schrenckii Brandt ♂)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D15)和20%(D20)的等氮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152.83±0.67)g的杂交鲟,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杂交鲟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D15组杂交鲟幼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D05、D10和D20组(P<0.05),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杂交鲟幼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及肌肉、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ADCd)、蛋白质(AD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D10、D15和D2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ADCf)显著高于D05组(P<0.05)。D15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中最高,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外,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也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肌肉中的各脂肪酸含量与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90,P<0.05)。综合各指标因素判断,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5%,P/E为23.54 mg/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脂肪需求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华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侧视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屈艺 庄平 +3 位作者 严娟 冯广朋 刘鉴毅 章龙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西伯利亚鲟(A baerii) 侧视形态 主成分分析 相对扭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芳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石小涛 刘鉴毅 张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2,共6页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鱼 胚胎发育 延迟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相关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8-1292,共15页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GH ( GenBank 登录号 JQ995145) cDNA 全长949 bp,开放阅读框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3.06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6.0%~90.2%;花鲈GHRⅠ( GenBank登录号JX402001) cDNA全长3070 bp,开放阅读框1911 bp,编码63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70.79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2.2%~86.2%;花鲈GHRⅡ( GenBank登录号JQ995146) cDNA全长2926 bp,开放阅读框1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4.4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0.8%~81.4%。西伯利亚鲟GH( GenBank登录号JX003684) cDNA全长999 bp,开放阅读框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4.14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8.3%~70.1%;西伯利亚鲟GHR( GenBank登录号JX003685) cDNA全长2283 bp,开放阅读框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3.4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9.5%~49.2%。花鲈和西伯利亚鲟GH和GHR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基因克隆 GH/IGF-Ⅰ轴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水库放养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及与底栖动物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宁宇 樊强国 +1 位作者 顾孝连 夏连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9,共7页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墩水库 底栖动物 西伯利亚鲟 鱼产潜力 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鲟、大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卵及体腔液的生化组成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颖 孙大江 +2 位作者 刘晓勇 潘鹏 曲秋芝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3-38,共6页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鲟A.schrencki i(♂)×Huso dauricus(♀)及西伯利亚鲟A.baeri成熟卵子及体腔液的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施氏鲟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西伯利...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鲟A.schrencki i(♂)×Huso dauricus(♀)及西伯利亚鲟A.baeri成熟卵子及体腔液的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施氏鲟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吸水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大杂交鲟卵中谷草转氨酶(GOT,2.83U·g-1)、酸性磷酸酶(ACP,0.69 U·g-1)和碱性磷酸酶(AKP,0.81 U·mg-1)含量最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西伯利亚鲟卵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显著升高(P<0.05)。3种鲟鱼卵与体腔液中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组成差异显著。大杂交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显著高于施氏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P<0.05)。西伯利亚鲟(0.51±0.16μmol·g-1)卵内的Fe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0.35μmol·g-1)和大杂交鲟(0.42±0.12μmol·g-1),而体腔液内均未检测到Fe和Zn,但体腔液中Vc(4.00±2.44μg·L-1)含量显著低于大杂交鲟(5.58±1.53μg·L-1)和施氏鲟(5.47±2.32μg·L-1)(P<0.05)。3种鲟鱼卵及体腔液内的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组成相同,但SDH和ACP活力、Fe和Vc含量存在组织和种间差异,在亲鱼培育时应区别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大杂交鲟 西伯利亚鲟 微量元素 维生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侧线神经丘发育过程的观察
15
作者 程千千 施志仪 +2 位作者 陈晓武 宋佳坤 轩兴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经丘分化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侧线管内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如纤毛状,呈竖立紧密排列。出膜3d仔鱼眼眶后神经基板发育分化活动剧烈,出膜10d的仔鱼眼眶后方的神经基板分化出眼眶上下侧线神经丘的两个分支,同时眼眶后神经基板进一步向后分化发育在眼眶后部形成躯干侧线神经丘,但整个侧线神经丘还未完全发育完成,待出膜15d时,眼眶上下和躯干侧线神经丘已基本发育完全,出膜22d的仔鱼侧线神经丘发育基本完成。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奠定了初步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侧线神经 毛细胞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肝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艾立川 于晓彤 +4 位作者 王嘉 薛敏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6-970,共15页
本试验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西伯利... 本试验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肝脏中PPARα基因(GenBank登录号KJ534588)cDNA全长1 736 bp,包括158 bp的5’非翻译区、1 401 bp的开放阅读框及177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由4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其分子质量为52.3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5.5%-82.4%。LPL基因(GenBank登录号KJ720972)cDNA全长1 760 bp,包括163 bp的5’非翻译区、1 506 bp的开放阅读框及91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由50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质量为57.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48.7%-67.0%。HL基因(GenBank登录号KJ720973)cDNA全长1 740 bp,包括124 bp的5’非翻译区、1 500 bp的开放阅读框及116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由49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质量为56.4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55.4%-67.1%。通过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西伯利亚鲟PPARα与高等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LPL、HL与鱼类亲缘关系较近。本试验通过对西伯利亚鲟PPARα、HL、LPL基因同源性、系统进化地位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西伯利亚鲟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PPARΑ LPL HL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西伯利亚鲟(♂)杂交幼鱼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建魁 李文龙 +2 位作者 石振广 王云山 陈春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杂交幼鱼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西伯利亚鲟鱼苗全人工颗粒饵料开口技术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成刚 康萌 +3 位作者 张毅 臧淑梅 段宏兴 田洁莉 《黑龙江水产》 2020年第6期23-25,共3页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是珍稀濒危的淡水鱼类之一,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鄂毕河至科雷马河之间的西伯利亚各河流之中。西伯利亚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生长速度快、养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西伯利亚鲟的人工培育一般先采...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是珍稀濒危的淡水鱼类之一,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鄂毕河至科雷马河之间的西伯利亚各河流之中。西伯利亚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生长速度快、养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西伯利亚鲟的人工培育一般先采用水蚯蚓开口,再进行人工颗粒饲料的转口,而直接采用人工颗粒饲料开口的技术性强、难度大。本文以第五代西伯利亚鲟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密度下使用进口全人工颗粒饵料的开口情况,并将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推进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人工颗粒饵料 鱼苗开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洲 李世凯 +2 位作者 赵飞 陈飞雄 孔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鲟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10%、15%、20%的甲醇(MeOH)和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作为抗冻剂超低温保存西伯利亚... 【目的】研究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鲟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10%、15%、20%的甲醇(MeOH)和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作为抗冻剂超低温保存西伯利亚鲟精液活力及运动参数差异。【结果】以MeOH和DMSO作为抗冻剂,在浓度分别为10%、15%、20%条件下,精子解冻激活后DMSO保存的精子活力及精子的运动参数均高于MeOH保存的精子。各处理抗冻效果以15%DMSO最优,其A+B级精子活力占比最高,为44.83%;精子的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最高,分别为24.33、22.16μm/s,显著高于10%DMSO组精子,与20%DMSO间差异不显著;精子头侧摆幅度(ALH)、运动的摆动性(WOB)、平均移动角度(MAD)指标3种浓度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西伯利亚鲟的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以15%DMSO的抗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精子 抗冻剂 精子活力 运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子予 程超 +4 位作者 朱敏杰 肖敏 查云飞 简少卿 赵大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434,共13页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得到611个非冗余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LD vs HD和LD vs MD比较组有33个共同DEGs,LD vs HD和MD vs HD比较组有40个共同DEGs,LD vs MD和MD vs HD比较组有31个共同DEGs,只有1个DEG是3个比较组共有;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GTPase活性的增加、肌球蛋白复合物、肌动蛋白结合、ATP结合以及锌离子结合等二级节点中。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筛选与生长应激相关的二级节点,获得了27条与生长应激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包括调控生长轴GH/IGF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IGF-2)。选取9条表达差异倍数大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mRNA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分析中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应激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杂交鲟 幼鱼 RNA-seq技术 养殖密度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