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纳米流体射流冲击泡沫金属的传热分析
1
作者 刘燚 张忠立 +3 位作者 金愿 胡馨丹 邹冰妍 刘贝贝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7,130,共9页
采用SiO_(2)纳米流体射流冲击线性变化孔隙率的泡沫金属来强化传热,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文章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Brinkman-Forchheimer-extended Darcy模型描述泡沫金属内部的传热。首先,分析恒定孔隙率以及线性变化孔隙率... 采用SiO_(2)纳米流体射流冲击线性变化孔隙率的泡沫金属来强化传热,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文章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Brinkman-Forchheimer-extended Darcy模型描述泡沫金属内部的传热。首先,分析恒定孔隙率以及线性变化孔隙率分别受到水和SiO_(2)纳米流体射流冲击对受热面传热的影响;其次,分析不同孔隙率泡沫金属内部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孔隙率ε从0.6到0.9线性变化的泡沫金属受到雷诺数Re=10 000的射流冲击时,体积分数ϕ=8.5%的纳米流体冲击受热面所获得的局部努塞尔数比纯水高68.1%;并且在相同的雷诺数条件下,局部努塞尔数和湍流强度与SiO_(2)纳米流体的体积分数成正比,且体积分数越大,流体所获得的动量越高。基于模拟结果得到线性变化孔隙率与SiO_(2)纳米流体射流冲击的耦合可以获得更好传热效果的结论。该项研究对设备降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sio_(2)纳米流体 线性变化孔隙率 射流冲击 泡沫金属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流体的性能及其渗吸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涛 曲冠政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1,97,共7页
在分析储层岩石物性及地层水离子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评价了0.5%纳米SiO_(2)、0.5%纳米SiO_(2)+0.3%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地层水的流变性、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等参数,进而考察这3种不同组分流体的渗吸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所... 在分析储层岩石物性及地层水离子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评价了0.5%纳米SiO_(2)、0.5%纳米SiO_(2)+0.3%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地层水的流变性、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等参数,进而考察这3种不同组分流体的渗吸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纳米SiO_(2)流体中纳米颗粒的粒径介于10~100 nm,其中介于25~60 nm的占比最高,达75%以上,粒径均值约40 nm。这种纳米SO_(2)流体具有胀塑性流体特征,其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2.05 mN/m,约为地层水与原油界面张力的30%,能够将亲油性的岩心改变为弱亲水性,接触角从126°减小为86°;这种纳米SiO_(2)流体的渗吸驱油效率约为44.67%,比地层水的渗吸驱油效率提高了13.59%。纳米SiO_(2)颗粒和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不同程度降低流体与原油的界面张力,改变岩石孔喉表面的润湿性,促进岩心中的油水置换,最终提高渗吸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流体 致密储层 渗吸驱油 流变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佳佳 田世祥 +1 位作者 李鹏 谢洪高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31-3945,共15页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SiO_(2)纳米颗粒(NPs)的反应活性较高,其表面羟基容易与煤分子和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影响煤尘的润湿特性。NPs与煤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力较强,其吸附在煤尘表面后能吸附更多的水分子。当体系中NPs的吸附数量为0~5时,随NPs数量的增加,吸附体系中煤和NPs、NPs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以及固-液分子间氢键的数量呈增大的趋势。煤和NPs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值最大,峰值较高,而煤和水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与之相反。随着NPs吸附数量的增加,水分子均方位移与扩散系数呈增大的趋势,加速了对煤尘的润湿。与水相比,纳米流体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当颗粒浓度为2.0%(质量)时,改性煤尘接触角下降率达到了52.85%~61.51%,同时纳米流体处理后的煤尘表面NPs吸附集聚现象明显。本研究分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阐明了NPs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获得了NPs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NPs在煤尘表面的吸附特征,为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h_(2)o纳米流体 煤尘 润湿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H_2O纳米流体相变蓄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硕 朱冬生 +1 位作者 吴淑英 李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水介质中悬浮少量的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20nm),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制备成均匀分散的Al2O3-H2O纳米流体。对水和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降低水的过冷度,缩短结冰时间;在相... 在水介质中悬浮少量的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20nm),通过添加分散剂和超声波振荡,制备成均匀分散的Al2O3-H2O纳米流体。对水和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降低水的过冷度,缩短结冰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纳米流体的蓄冷量要大于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Al2o3-h2o纳米流体 过冷度 相变蓄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和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尚丹森 侯吉瑞 程婷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研究纳米流体在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性能,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研究了SiO_(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低渗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SiO_(2)纳米流体的驱油性能,优化了该纳米流体的注入... 为研究纳米流体在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性能,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研究了SiO_(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低渗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SiO_(2)纳米流体的驱油性能,优化了该纳米流体的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的粒径中值约为50 nm;纳米SiO_(2)颗粒加量为0.15%时,界面张力最低,为0.55 mN/m;纳米SiO_(2)颗粒加量在0.15%以下时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浓度越高,体系稳定性越差。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在渗透率20×10^(-3)μm2的低渗岩心中,SiO_(2)纳米流体可以有效降低含水率,降低注入压力,最佳的注入参数为:注入速率0.1 mL/min、注入量0.5 PV、加量0.15%,在此条件下可提高采收率25.41%。SiO_(2)纳米流体可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所合成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可用于低渗透油藏高效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低渗透 纳米流体 注入参数优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运输用Al_2O_3-H_2O纳米流体蓄冷相变时间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蘅 邸倩倩 +1 位作者 刘斌 王瑞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144-2148,共5页
利用恒温浴槽分别对质量分数为5%,Al2O3粒径分别为10,20,50,100,500 nm和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2%,15%,20%的两组Al2O3-H2O纳米流体进行冻结,分析了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在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讨论了Al2O3粒径和浓度对冻... 利用恒温浴槽分别对质量分数为5%,Al2O3粒径分别为10,20,50,100,500 nm和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2%,15%,20%的两组Al2O3-H2O纳米流体进行冻结,分析了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在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讨论了Al2O3粒径和浓度对冻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基液中加入Al2O3纳米颗粒,减少了凝固相变时间,且当质量分数为5%时,相变时间随粒径增大而增加,粒径为10 nm时,相变时间最短;当粒径为10 nm,质量分数小于10%或大于12%时,相变时间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质量分数为12%时,相变时间最短。相对于冰作为蓄冷材料,纳米蓄冷材料可节省蓄冷时间,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 o3-h2 o纳米流体 冻结 相变时间 冷藏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H_2O纳米流体冻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蘅 邸倩倩 +2 位作者 刘斌 周智勇 苏芸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5,共6页
纳米流体作为强化换热介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关于其相变过程的研究较少。利用当量比热法,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对质量分数为5%,不同粒径(10、20、50、100、500nm)的Al2O3-H2O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冻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 纳米流体作为强化换热介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关于其相变过程的研究较少。利用当量比热法,在COMSOL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对质量分数为5%,不同粒径(10、20、50、100、500nm)的Al2O3-H2O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冻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较好一致性,表明烧杯中心和壁面附近的温度变化趋势有较大区别,中心处的温度变化更能反映样品的冻结过程;当质量分数为5%时,Al2O3-H2O纳米流体的相变时间与去离子水相比较短,且纳米流体的相变时间随Al2O3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h2o纳米流体 相变 当量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无溶剂纳米流体粒径和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和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钰登 郑亚萍 +1 位作者 宋珊 姚东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硅(SiO_(2))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同时研究SiO_(2)粒径对树脂基体性能的影响,采用Stober法制备了50,90 nm和220 nm三种不同粒径的纳米SiO_(2),并通过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及聚醚胺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SiO_(2)无溶剂纳...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硅(SiO_(2))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同时研究SiO_(2)粒径对树脂基体性能的影响,采用Stober法制备了50,90 nm和220 nm三种不同粒径的纳米SiO_(2),并通过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及聚醚胺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SiO_(2)无溶剂纳米流体(NF)。利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失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方法对流体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形貌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粒径和不同含量SiO_(2)纳米流体/环氧树脂(NF/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流体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50 nm SiO_(2)流体对环氧树脂冲击性能改善明显,当添加量为1 phr时,弯曲强度增加了11.64%,冲击强度增加了54.55%;而220 nm SiO_(2)流体对弯曲性能改善更为明显,当添加量为1 phr时,弯曲强度提高17.51%,冲击强度提高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线膨胀系数测试的结果表明,NF/EP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低的线膨胀系数。NF/EP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低的线膨胀系数,可用作电子灌封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无溶剂纳米流体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Co-H_2O纳米流体比热容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格尼 何钦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配了Co-H_2O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直径、温度对纳米流体比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比热随着纳米颗粒的添加不断减小,质量分数为0.1%和0.2%的Co-H_2O纳米流体比热比去离子水分别降低了2.88%和5.76... 采用两步法制配了Co-H_2O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直径、温度对纳米流体比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比热随着纳米颗粒的添加不断减小,质量分数为0.1%和0.2%的Co-H_2O纳米流体比热比去离子水分别降低了2.88%和5.76%。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流体的比热容逐渐增大,并且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越大,其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对低浓度的纳米流体越明显。粒径越小的纳米流体比热容越大。现有比热容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不能直接用于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太阳能 比热容 Co-h2o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α-Fe_2O_3粉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高奇 王玲 +3 位作者 周华 屈小英 陈阳 肖杰展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7-358,共2页
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Sol Gel)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技术制备纳米级Fe2O3粉,并通过XRD,TEM测试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分散性好的红色纳米级α Fe2O3粉,且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制备 纳米级α-Fe2o3粉 超细粉 三氧化二铁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金属对圆管内Al_2O_3-水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斌 王晓童 +1 位作者 陈晨 杨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46-2056,共11页
实验研究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填充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泡沫金属孔密度(pores per 0.0254m,PPI)为20~40,孔隙率为90%,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1%~0.5%。实验结果表明:以压降为代价的前提下,泡沫金属与纳米流体相... 实验研究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填充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泡沫金属孔密度(pores per 0.0254m,PPI)为20~40,孔隙率为90%,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1%~0.5%。实验结果表明:以压降为代价的前提下,泡沫金属与纳米流体相结合的方式总是能显著强化传热。相同工况下,更大的PPI可以提高努塞尔数。去离子水工况下,40PPI泡沫金属对流换热效果最好,努塞尔数最大提高650%。泡沫金属PPI越大,压降增加越多,40 PPI泡沫金属的压降是光管的19倍。相比20 PPI泡沫金属,30 PPI的泡沫金属使努塞尔数最多提高15%,压降增加5%;40 PPI的泡沫金属可以使努塞尔数最多提高38%,压降增加38%。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也对流动和传热有重要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开发了适用于纳米流体在泡沫金属强化管内的传热及流动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水纳米流体 泡沫金属 传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联合磁流体热疗对宫颈癌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倪海燕 张东生 杜益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1-274,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As2O3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联合磁流体热疗(MFH)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冻凝聚法制备As2O3磁性纳米微球,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高频交变磁场中进行体外升温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 目的:研究As2O3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联合磁流体热疗(MFH)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冻凝聚法制备As2O3磁性纳米微球,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高频交变磁场中进行体外升温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s2O3磁性纳米微球联合MFH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结果:所制备As2O3磁性纳米微球近似球形,粒径约为120nm,含砷量为0.61%,在输出电流I=300A的高频交变磁场中具有升温能力,且能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温度(41℃~46℃);As2O3磁性纳米微球联合MFH能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株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且均较单纯As2O3液及单纯MFH明显。结论:As2O3磁性纳米微球可同时发挥As2O3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磁感应加热的联合定向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磁性纳米微球 流体热疗 宫颈癌Siha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制备Al_2O_3/乙二醇纳米流体 被引量:4
13
作者 宫玉英 刘宗明 +1 位作者 吴波 赵蔚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8-1202,共5页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pH值、超声振动时间、分散剂用量和磁力搅拌时间四个影响因素对Al2O3/乙二醇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取实验制备的Al2O3/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平均粒径和吸光度作为试验考查指标,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pH值、超声振动时间、分散剂用量和磁力搅拌时间四个影响因素对Al2O3/乙二醇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取实验制备的Al2O3/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平均粒径和吸光度作为试验考查指标,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5、不添加分散剂、磁力搅拌时间为15 min、超声振动时间为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AL2o3 乙二醇 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基Al2O3纳米流体的悬浮稳定性及抗磨减摩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锐涛 贺湘波 +2 位作者 童佳威 唐新姿 吴艳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4-8199,共6页
通过将纳米Al2O3添加至大豆油中来改善其抗磨减摩性能,对比了4种不同分散剂对其在大豆油中悬浮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RS-2M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测试了Al2O3纳米流体抗磨减摩效果。并用探针三维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 通过将纳米Al2O3添加至大豆油中来改善其抗磨减摩性能,对比了4种不同分散剂对其在大豆油中悬浮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RS-2M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测试了Al2O3纳米流体抗磨减摩效果。并用探针三维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Al2O3纳米流体的抗磨减摩机理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Al2O3在大豆油中悬浮稳定性最佳。纳米Al2O3能有效的提高大豆油的抗磨减摩性能,且当纳米Al2O3纳米的含量为2.0%时,接触角最小,抗磨减摩性能最佳,并结合EDS结果分析了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纳米AL2o3 大豆油 悬浮稳定性 抗磨减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制备纳米Al_2O_3/镍基复合电铸层及其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博 雷卫宁 +1 位作者 刘维桥 钱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0,79,共4页
在超临界流体条件下制备了纳米Al2O3/镍基复合电铸层,采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流体条件下进行电铸,可有效解决Al2O3纳米颗粒在镀液中的团聚问题,并促进其在电铸层中均匀弥散分... 在超临界流体条件下制备了纳米Al2O3/镍基复合电铸层,采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流体条件下进行电铸,可有效解决Al2O3纳米颗粒在镀液中的团聚问题,并促进其在电铸层中均匀弥散分布;随Al2O3添加量的增多,电铸层的显微硬度先升后降;在超临界流体压力为14MPa、镀液中Al2O3添加量为60g.L-1时,电铸层的显微硬度最大,为1 142.2HV,此时电铸层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Al2o3纳米颗粒 镍基复合电铸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16
作者 郭小峰 刘诗语 +3 位作者 杨磊 付宇凡 李欣欣 杨丰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3-1346,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2)O,得到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并且利用XRD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进行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表明,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浓度为15 mg/L,当催化剂用量为5 mg,90 min的降解率达到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材料 sio_(2)介孔材料 过渡金属Cu_(2)o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纳米SiO_(2)颗粒的制备及提高渗吸采收率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云 蒲春生 +3 位作者 刘帅 樊乔 张超 陈泽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836,共9页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水基环境下对亲水纳米SiO_(2)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磺酸基和辛基的双亲纳米SiO_(2)颗粒。通过FTIR和TG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将双亲纳米Si...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水基环境下对亲水纳米SiO_(2)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磺酸基和辛基的双亲纳米SiO_(2)颗粒。通过FTIR和TG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将双亲纳米SiO_(2)颗粒分散在地层水中制备了纳米流体,对其稳定性、界面性质和渗吸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究纳米流体渗吸过程中岩心孔隙内原油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储存30d未出现分层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纳米流体处理的岩心亲水性增强。此外,双亲纳米SiO_(2)颗粒(含量为0.05%,以地层水质量为基准)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7mN/m;纳米流体渗吸采收率高达22.6%,渗吸初始阶段小孔隙中的原油被动用,而在渗吸后期阶段大孔隙中的原油才被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纳米sio_(2)颗粒 纳米流体 稳定性 界面性质 渗吸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EG纳米流体热输运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守柱 黎阳 +1 位作者 谢华清 姜继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选用乙二醇(EG)为基液,运用两步法制得稳定性良好的γ-Fe2O3纳米流体。测量并研究了γ-Fe2O3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度等热输运性质。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基液提高了,纳米流体的粘度在低温下较大,... 选用乙二醇(EG)为基液,运用两步法制得稳定性良好的γ-Fe2O3纳米流体。测量并研究了γ-Fe2O3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度等热输运性质。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基液提高了,纳米流体的粘度在低温下较大,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粒子纳米流体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蓄冷材料Al2O3-H2O纳米流体初始冻结温度分析
19
作者 张晨思 刘斌 +3 位作者 郭蘅 陈爱强 赵松松 杨文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8,共6页
纳米流体作为功能性材料在强化传热方面运用较广,但作为蓄冷剂时对其初始冻结温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500 nm粒径的Al 2O 3颗粒,设定三种不同降温速率(1、5、10℃/min),配置了三种不同质量分数(0.01%、0.05%、0.1%)的Al 2O 3-H 2O纳米... 纳米流体作为功能性材料在强化传热方面运用较广,但作为蓄冷剂时对其初始冻结温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500 nm粒径的Al 2O 3颗粒,设定三种不同降温速率(1、5、10℃/min),配置了三种不同质量分数(0.01%、0.05%、0.1%)的Al 2O 3-H 2O纳米流体,研究初始冻结温度和降温速率以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试验分为九组,每组进行60次,记录初始冻结温度的数据得到其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初始冻结温度值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增大降温速率会使冻结过程中流体初始冻结温度降低;而在不同降温速率下,初始冻结温度与纳米流体质量分数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初始冻结温度随纳米流体质量分数的增大由减小逐渐转变为增大,异质结晶对初始冻结温度的影响程度逐渐大于溶液黏度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h2o纳米流体 初始冻结温度 分布概率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Al2O3纳米流体强化闭式冷却塔内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晓翠 刘铭钊 +3 位作者 何畅 张冰剑 潘明 陈清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4-528,587,共6页
对以Al_2O_3纳米流体作为喷淋介质的闭式冷却塔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及离散项模型(DPM)作为数值模型进行封闭求解,并分析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对闭式冷却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 对以Al_2O_3纳米流体作为喷淋介质的闭式冷却塔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及离散项模型(DPM)作为数值模型进行封闭求解,并分析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对闭式冷却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增加,闭式冷却塔的进口与出口空气含湿量差和单位时间喷淋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纳米流体质量分数为0.5%时进出口空气含湿量差达到最大值,相比纯水提高了约18.3%;当流体单位时间喷淋量为0.28kg/s时,闭式冷却塔达到最佳热质传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冷却塔 数值模拟 Al2o3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