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程温度对Sr_(2)SiO_(4):Eu^(3+)荧光粉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郑世燕 廖凌鑫 +1 位作者 庄琼 袁怡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构分析系统软件对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在电子结构的研究上,则是利用以同步辐射为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能谱进行分析.期许能从原子与电子结构的角度,获得制程温度与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发光强度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低温相存在.当制程温度升高时,Eu^(3+)在样品中的掺杂位置会受影响,体现在不对称率I的改变;虽然此举并不影响样品的发光波长,但会让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O 2p-Eu 4f/5d混合未占据态态密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o_(4):Eu^(3+) 光致发光光谱 X射线衍射 一般结构分析系统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3
作者 李鹏程 周军 +2 位作者 王伟刚 吴坤尧 李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2.8μm;Li_(2)Mg_(3)TiO_(6)∶Eu^(3+)的最佳激发峰位于398 nm,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最佳掺杂浓度为7%。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K时,发光强度可保持初始强度的60%,与市售荧光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封装得到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器件色坐标为(0.3274,0.3388),显色指数为80,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Mg_(3)TiO_(6)∶Eu^(3+)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蒸气对β-Li_(2)TiO_(3:)Eu^(3+)荧光粉的全谱发光性能影响
5
作者 于成龙 刘冠华 +6 位作者 刘子航 金党波 程航 齐勇 王志齐 李海 王秀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_(3):0.5 mol%Eu^(3+)的相对湿度可达81%RH.在波长为396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β-Li_(2)TiO_(3):0.5 mol%Eu^(3+)发射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613 nm的红光,荧光寿命为773.36μs,高压水蒸气处理对β-Li_(2)TiO_(3):0.5 mol%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射峰和磁偶极跃迁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峰强度增强并且荧光寿命降至386.81μs.高压水蒸气高压处理后的荧光粉色坐标x=0.47,y=0.51,色温为3300 K,红光色纯度为96.6%,比高压处理前显示出更优异的显色性能.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的β-Li_(2)TiO_(3):0.5 mol%Eu^(3+)电偶极跃迁谱线强度参数Ω_(2)增加至4.21×10^(-19)cm^(2),^(5)D_(0)→^(7)F_(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β2也增加至96.9%,而量子效率η减小至57%,证实了湿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蒸气 β-Li_(2)TiO_(3:)Eu^(3+)荧光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Eu^(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裴婉莹 韩乐 +1 位作者 苏毅 李国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99,共4页
以黄磷炉渣为硅源,采用表面修饰法制备得到稀土配合物Eu(EDTA)-掺杂的SiO_(2)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表征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Eu^(3+)... 以黄磷炉渣为硅源,采用表面修饰法制备得到稀土配合物Eu(EDTA)-掺杂的SiO_(2)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表征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Eu^(3+)荧光粉为无定型结构,可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6nm处,归属于Eu^(3+)的^(5)D_(0)→^(7)F_(2)电偶极跃迁。SiO_(2)∶Eu^(3+)样品形貌为块状颗粒,清晰可见有大量小颗粒聚集在大颗粒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Eu^(3+)荧光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Ga^(3+)共掺杂SiO_2基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喜贵 于振友 +1 位作者 娜米拉 薄素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Ga3+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IR、XRD等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样品的主要结构仍为SiO2的网状结构。400℃退火的样品在393nm激发下发射光谱显示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3条明显谱带,分别是576nm(5D0-7F0),588nm(5D0-7F1),612nm(5D0-7F2)。588nm(5D0-7F1)处的跃迁在800℃退火后发生猝灭,这是因为发光中心Eu3+的化学环境由于掺入Ga3+离子而发生了改变。Ga3+的共掺杂使材料在460nm处发射较强蓝光,在同一材料中实现了蓝色和红色的共发射。材料在460nm处蓝色荧光的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增大而先增强后减弱。Ga3+或Eu3+的掺入量不同时,除发射强度不同外,材料的发射谱图基本相同。通过实验还确定800℃的退火温度为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Eu^3+和Ga^3+共掺杂sio2发光材料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Y_(2)MgAl_(4)SiO_(12)∶Ce^(3+)荧光陶瓷及光学性能
8
作者 王靖涛 王茗 +3 位作者 王森宇 徐祖盛 梁莹盈 张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42,共9页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 Y_(3)Al_(5)O_(12)∶Ce^(3+)荧光粉是目前白光LED的主要发光材料,但在使用时存在封装树脂因散热不佳而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无压烧结制备了Y_(2)MgAl_(4)SiO_(12)∶Ce^(3+)透明陶瓷荧光体,用于替代荧光粉体和调控发光性能。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粉体,经高温煅烧后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最后在马弗炉中1 600℃煅烧制得透明荧光陶瓷。研究了Ce^(3+)掺杂浓度和样品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其中掺杂量为0.5%的样品在800 nm处具有56%的透过率,在450 K下发光强度仍能保持室温强度的84%。与蓝光芯片组装成器件测试表明,荧光陶瓷在蓝光LEDs/LDs的激发下发出白光,其CIE色度坐标分别为(0.307 6,0.332 9)和(0.308 0,0.331 6),光效分别为62.6 lm/W和146.3 lm/W。研究结果表明,YMAS∶Ce荧光陶瓷可应用于白光LEDs/LDs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 Y_(2)MgAl_(4)sio_(12)∶Ce^(3+) 荧光陶瓷 白光LEDs/L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MgTiO_(6)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荧光粉为2μm的不规则颗粒。当激发波长为264 nm时,发射光谱出现四个尖锐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91(^(5)D_(0)→^(7)F_(1))、619(^(5)D_(0)→^(7)F_(2))、657(^(5)D_(0)→^(7)F_(3))和693 nm(^(5)D_(0)→^(7)F_(4))。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YMT∶0.14Eu^(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为(0.645,0.332),与红光标准色坐标(0.67,0.33)非常接近。变温PL光谱及热激活能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YMT∶Eu^(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LED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溶胶-凝胶法 Y_(2)MgTiO_(6) 红色荧光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LaPO_4-5S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艳鑫 王喜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常温下制备了稀土Eu3+掺杂的以LaPO4-5SiO2为复合基质的发光材料,并通过DTATG、XRD、TEM、IR、荧光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DTA-TG谱图分析显示,样品在84℃和245℃左右出现明显的失重现象,对应...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常温下制备了稀土Eu3+掺杂的以LaPO4-5SiO2为复合基质的发光材料,并通过DTATG、XRD、TEM、IR、荧光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DTA-TG谱图分析显示,样品在84℃和245℃左右出现明显的失重现象,对应于凝胶中的吸附水、有机物的挥发和结晶水的分解。XRD图谱显示,复合基质中LaPO4主要为六方相结构,与纯LaPO4为单斜相结构不同,说明SiO2的加入改变了LaPO4的结构和配位构型。TEM显示材料形貌为长约50nm,直径10nm左右的棒状结构,电子衍射谱图显示材料为多晶结构。IR图谱显示,样品中主要存在Si-O-Si键和O-P-O键。荧光光谱图显示,在612nm监测波长下,最佳激发波长为395nm,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7.00%(at%),最佳退火温度为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aPO4-5sio2:Eu^3+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Gd^(3+),Tb^(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涌前 王婷 +2 位作者 汪英杰 张科 陈小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21-25,40,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XRD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样品属单斜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r_2SiO_4:Gd^(3+),Tb^(3+),Eu^(3+)的激发光谱包括200~300nm的宽带吸收峰和Tb^(3+)、Eu^(3+)的系列吸收峰。在243nm、35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Tb^(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6(490nm,蓝绿光)、~5D_4→~7F_5(548nm,绿光)和~5D_4→~7F4(588nm,黄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Eu^(3+)的发射光谱由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252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_6(490nm,蓝绿光)、~5D_4→~7F_5 (548nm,绿光)、~5D_4→~7F_4(588nm,黄光)和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_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色坐标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的三色发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sio4:Gd^3+ Tb^3+ Eu^3+ 发光材料 荧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La_8(SiO_4)_6O_2∶Eu^(2+,3+)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5-2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_2La_8(SiO_4)_6O_2∶Eu^(2+,3+)荧光粉,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为氧磷灰石结构,属于六方晶系,具有P63/m(176)空间点群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r_2La_8(SiO_4)_6O_2∶Eu^(2+,3+)激发光谱为位于2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_2La_8(SiO_4)_6O_2∶Eu^(2+,3+)荧光粉,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为氧磷灰石结构,属于六方晶系,具有P63/m(176)空间点群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r_2La_8(SiO_4)_6O_2∶Eu^(2+,3+)激发光谱为位于200~600nm,由275nm、336nm两个宽峰和392nm、461nm、466nm、523nm等锐线峰组成.两个宽带激发峰可由272nm、300nm、336nm三峰拟合而成,峰面积比为1:0.52:4.09.272nm、300nm峰归属于Eu3+的电荷迁移激发跃迁态,336nm峰来自Eu2+的f-d跃迁.在393nm激发下,Sr_2La_8(SiO_4)_6O_2∶Eu^(2+,3+)发射光谱在500~750nm范围内呈现多条锐线发射,在613nm处发射峰最强,以电偶极跃迁5D0→7F2为主,Eu3+占据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Eu3+磁偶极跃迁5D0→7F1处的峰可由584.5nm、588.5nm、594nm、597nm四峰拟合而成,表明Eu3+进入基质晶格中占据4f(C3)和6h(Cs)两种格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中Eu3+与Eu2+的含量比接近2∶1.Eu2+与Eu3+存在能量传递作用,试样在紫外灯下照射呈现烛光黄色,可用于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材料 磷灰石结构 Eu^(2+ 3+) 晶体结构 发光性能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7O_6(BO_3)(PO_4)_2∶Eu^(3+)/Tb^(3+)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世龙 吕超 +3 位作者 闵鑫 房明浩 黄朝晖 刘艳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1-768,共8页
采用优化的高温固相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Tb^(3+)掺杂的La_7O_6(BO_3)(PO_4)_2系荧光材料,并对其物相行为、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La_7O_6(BO_3)(PO_4)_2∶Eu^(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 采用优化的高温固相方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Tb^(3+)掺杂的La_7O_6(BO_3)(PO_4)_2系荧光材料,并对其物相行为、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La_7O_6(BO_3)(PO_4)_2∶Eu^(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红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6 nm处,为5D0→7F2特征能级跃迁,Eu^(3+)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08,对应的CIE坐标为(0.610 2,0.382 3);La_7O_6(BO_3)(PO_4)_2∶Tb^(3+)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射出绿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对应Tb^(3+)的5D4→7F5能级跃迁,Tb^(3+)离子的最优掺杂浓度为0.15,对应的CIE坐标为(0.317 7,0.535 2)。此外,对2种材料的变温光谱分析发现Eu^(3+)和Tb^(3+)掺杂的La_7O_6(BO_3)(PO_4)_2荧光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光致发光 Eu3+ TB3+ La7O6(BO3)(P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iAlN_3:Eu^(2+)/胶黏剂复合材料荧光的压应力传感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朝菲 张巍巍 +1 位作者 史久林 何兴道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1,共5页
首次研究了红色宽带发光的SrSiAlN_3:Eu^(2+)荧光粉与胶黏剂组成复合材料后的力敏荧光特性,分析了样品形状和胶黏剂成分对复合材料压敏荧光特性的影响。荧光压应力传感实验系统由力加载装置与荧光发射光谱测试系统组成。实验结果表明SrS... 首次研究了红色宽带发光的SrSiAlN_3:Eu^(2+)荧光粉与胶黏剂组成复合材料后的力敏荧光特性,分析了样品形状和胶黏剂成分对复合材料压敏荧光特性的影响。荧光压应力传感实验系统由力加载装置与荧光发射光谱测试系统组成。实验结果表明SrSiAlN_3:Eu^(2+)荧光粉/胶黏剂复合材料的荧光特征参数"谱带重心"随压应力增大而蓝移,而荧光强度和谱峰频移均不表现出明显的压敏性。样品几何形状的差异不影响压应力传感灵敏度。谱带重心波长的力致移动具有可重复性,相应得到荧光粉/硅胶、荧光粉/H610应变胶两款复合材料的谱带重心波长移动应力传感的灵敏度分别为0.20 nm/MPa及0.31 nm/MPa,均较常规的红宝石荧光压谱系数高三个数量级以上,系统的分辨力达0.055 MPa。实验结果表明SrSiAlN_3:Eu^(2+)/胶黏剂复合材料是性能良好的光学无线应力传感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传感 荧光压谱 谱带重心 SrSiAlN3:E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SrCa(SiO_(4))_(2)∶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霞霞 高志翔 +5 位作者 屈文山 田翠锋 李建刚 李伟 董丽娟 石云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6-1022,共7页
采用硅酸盐作为基质材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4)SrCa(SiO_(4))_(2)∶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对所得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u^(3+)后,Li... 采用硅酸盐作为基质材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4)SrCa(SiO_(4))_(2)∶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对所得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u^(3+)后,Li_(4)SrCa(SiO_(4))_(2)的晶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在393 nm光激发下,荧光粉的荧光光谱中693 nm处发射峰强度最强。以693 nm作为监测波长,荧光激发峰分别为361 nm(7F0→5D4)、375 nm(7F0→5G3)、413 nm(7F0→5D3)、393 nm(7F0→5L6)和464 nm(7F0→5D2),即样品对近紫外和蓝光有较好的吸收。利用发射光谱研究了Eu^(3+)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当Eu^(3+)的掺杂浓度x=0.10时,样品发射强度最强,发射红光,其色坐标为(0.6375,0.3537)。通过Dexter强度与浓度关系分析了浓度猝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Li_(4)SrCa(sio_(4))_(2)∶Eu^(3+) 红色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MgSiO_4∶Eu^(3+),Tb^(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玉玲 万英 +2 位作者 叶颖 王庆玲 艾尔肯.斯地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_2MgSiO_4∶Eu^(3+),Tb^(3+)系列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谱、光致发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峰与标准卡片吻合得很好,实验浓度范围内Eu^(...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K_2MgSiO_4∶Eu^(3+),Tb^(3+)系列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谱、光致发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峰与标准卡片吻合得很好,实验浓度范围内Eu^(3+)、Tb^(3+)单掺或共掺没有改变K_2MgSiO_4的晶体结构.由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可以看出:Eu^(3+)单掺K_2MgSiO_4样品在394nm(^(7 )F_0→^(5 )L_6)激发下,显示主峰为613nm(^(5 )D_0→~7F_2)处的红光发射;Tb^(3+)单掺K_2MgSiO_4样品在378nm(^(7 )F_6→^(5 )G_6)激发下,显示主峰为542nm(^(5 )D_4→~7F_5)处的绿光发射.当Eu^(3+)和Tb^(3+)共掺于K_2MgSiO_4基质中时,样品呈现出Eu^(3+)较强的特征发射,Tb^(3+)发射峰则较弱,并且随着掺入Tb^(3+)离子浓度的增加,Eu^(3+)的发射明显增强,Tb^(3+)的发射没有明显变化.另外,当固定Eu^(3+)浓度,逐渐增加Tb^(3+)离子掺杂浓度时,Eu^(3+)的荧光寿命逐渐增加;固定Tb^(3+)浓度,逐渐增加Eu^(3+)离子掺杂浓度时,Tb^(3+)的荧光寿命逐渐减小.这些现象确定了K_2MgSiO_4∶Eu^(3+),Tb^(3+)荧光材料中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关系,使得K_2MgSiO_4基质中Eu^(3+)红光发射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硅酸盐 高温固相法 K2Mgsio4∶Eu^3+ Tb^3+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Tb^(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玉蒙 马业梅 +1 位作者 苏毅 李艳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1109,共6页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_(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 6-5L 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 4-7F 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Tb^(3+) 荧光材料 制备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Y2O3:Eu^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温敏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赛楠 李颖 张春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95-6199,共5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辅助的均相沉淀法,将稀土荧光前驱体氧化物复合在具有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制备了具有一维结构的CNTs@Y2O3:Eu3+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XRD、TEM-EDS、FT-IR、TGA和PL等表征手段分别探究了复...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辅助的均相沉淀法,将稀土荧光前驱体氧化物复合在具有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制备了具有一维结构的CNTs@Y2O3:Eu3+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XRD、TEM-EDS、FT-IR、TGA和PL等表征手段分别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热稳定性、结晶度以及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NTs@Y2O3:Eu3+荧光复合材料在UV激发下显示出强烈的稀土Eu3+特征荧光。同时,在400~1000℃不同煅烧温度范围内,该复合材料荧光强度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具有较强的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 Y2O3:Eu^3+ 均相沉淀法 荧光温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SiO_3: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19
作者 李帅帅 李蔚 顾金楼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57,共5页
以LiOH·H_2O、Si(OC_2H_5)_4和Eu(NO_3)_3·6 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在室温下合成了Li_2SiO_3:Eu^(3+)荧光粉前驱体,再经高温灼烧,得到一系列Li_2 SiO_3:x%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及Eu^(... 以LiOH·H_2O、Si(OC_2H_5)_4和Eu(NO_3)_3·6 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在室温下合成了Li_2SiO_3:Eu^(3+)荧光粉前驱体,再经高温灼烧,得到一系列Li_2 SiO_3:x%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及Eu^(3+)的物质的量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在1.5~15这个较宽的范围内,随着Eu^(3+)物质的量的增加,Li_2SiO_3:x%Eu^(3+)荧光粉的物相组成保持不变,且直到x值达到12之后,才出现了浓度淬灭现象;当灼烧温度为1173K、保温时间为2h时,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在467 nm激发下,基于Eu^(3+)的~5D_0→~7F_2(615 nm)跃迁,Li_2SiO_3:Eu^(3+)荧光粉发射出强烈的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i03:Eu^3+ 球磨固相反应法 红色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备SiO_(2)基稀土Ce3+掺杂荧光材料的研究
20
作者 焦悦 王明月 +1 位作者 李宁 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2-264,271,共4页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酸浸的方法得到SiO_(2)基体材料,将稀土配合物铈/邻苯二甲酸氢钾掺杂到通过醇酯法改性的SiO_(2)基体材料中,得到SiO_(2)∶Ce^(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酸浸的方法得到SiO_(2)基体材料,将稀土配合物铈/邻苯二甲酸氢钾掺杂到通过醇酯法改性的SiO_(2)基体材料中,得到SiO_(2)∶Ce^(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O_(2)∶Ce^(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形貌为块状颗粒,颗粒表面附着了大量的小颗粒;在检测波长为404nm时得到有效激发,激发主峰为213nm,激发峰强度达到9866;发射主峰为404nm,发射峰强度达到425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基体材料 稀土Ce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