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砂颗粒加入量对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杜鹏辉 赵豫鸽 +2 位作者 王刚 孙红刚 王来稳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 为制备高性能的固体电热储能锅炉用蓄热材料,以高铝矾土和电熔镁砂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压制成φ50 mm×50 mm的试样,经1360℃保温4 h热处理制备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研究镁砂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对该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及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镁砂后,蓄热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均发生明显改变,材料整体呈现镁砂颗粒-环状气孔-尖晶石/堇青石反应层-莫来石的梯度结构;2)随镁砂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比热容、蓄热密度和热导率增大,说明材料蓄热能力和热效率提升,常温耐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热膨胀系数先降低后升高,过量的镁砂会产生过多液相,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缺陷,强度降低;3)当镁砂的加入量为30%(w)时,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砂颗粒 MgO-Al_(2)O_(3)-sio_(2)系蓄热材料 比热容 蓄热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Tb^(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玉蒙 马业梅 +1 位作者 苏毅 李艳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1109,共6页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_(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_(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_(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 6-5L 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的5D 4-7F 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Tb^(3+) 荧光材料 制备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4
作者 郭小峰 刘诗语 +3 位作者 杨磊 付宇凡 李欣欣 杨丰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3-1346,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2)O,得到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并且利用XRD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进行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表明,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浓度为15 mg/L,当催化剂用量为5 mg,90 min的降解率达到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材料 sio_(2)介孔材料 过渡金属Cu_(2)O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增强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爱菊 李子成 +1 位作者 冯婧 李志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6-1671,共6页
以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低温玻璃为基础结合剂烧制金刚石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及力学性能测试仪等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界面处元素分布及界面化学键进行了... 以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低温玻璃为基础结合剂烧制金刚石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及力学性能测试仪等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界面处元素分布及界面化学键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陶瓷结合剂与金刚石颗粒界面结合强度高,790℃煅烧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77.82 MPa。Si、B、Na、Zn各元素在界面位置发生扩散,而Al元素没有明显扩散,元素扩散提升了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陶瓷结合剂与金刚石在界面处形成C-O、C=O和C-B键,化学成键进一步增进界面结合。另外,790℃煅烧的复合材料中金刚石颗粒保存完好,而850℃煅烧时金刚石出现石墨化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Na_(2)O-B_(2)O_(3)-Al_(2)O_(3)-sio_(2) 陶瓷结合剂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掺杂SiO_(2)-B_(2)O_(3)-Nb_(2)O_(5)复相微晶玻璃相界及储能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宏伟 白赟 +4 位作者 CHI Longxing 赵志龙 刘帅 王毅 李荣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26-3833,共8页
采用可控析晶法制备了La_(2)O_(3)掺杂的SiO_(2)-B_(2)O_(3)-Nb_(2)O_(5)(SBN)复相微晶玻璃,利用DSC、Raman、XRD、SEM、铁电和介电性能测试等分析表征了La_(2)O_(3)掺杂对SBN复相微晶玻璃结构与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_(2)O_(3)... 采用可控析晶法制备了La_(2)O_(3)掺杂的SiO_(2)-B_(2)O_(3)-Nb_(2)O_(5)(SBN)复相微晶玻璃,利用DSC、Raman、XRD、SEM、铁电和介电性能测试等分析表征了La_(2)O_(3)掺杂对SBN复相微晶玻璃结构与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_(2)O_(3)掺杂能够有效提高复相微晶玻璃的热稳定性,随着La_(2)O_(3)含量增加,系统析晶势垒增大,热膨胀系数先降低后升高,价键振动加剧,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掺杂1.00%(摩尔分数)La_(2)O_(3)时,复相微晶玻璃在40 kV/cm电场下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最大,分别为0.031 J·cm^(-3)和77.6%;储能性能主要通过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的协同作用来评价,La_(2)O_(3)能通过提高结构热稳定性和降低介电损耗来提高介电常数,当其引入体系后处于玻璃网络的空隙中,可有效增强材料耐击穿性能;复相微晶玻璃结构可以增加结构无序度,从而降低弛豫损耗,有效提高材料的储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B_(2)O_(3)-Nb_(2)O_(5)微晶玻璃 La_(2)O_(3)掺杂 储能材料 复相 相界 铁电材料 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基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l_(2)O3-SiO_(2)-B_(2)O_(3)-Na_(2)O系玻璃密封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舒婷 彭军 +2 位作者 刘媛媛 蔡长焜 安胜利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4-942,共9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Al_(2)O3-SiO_(2)-B_(2)O_(3)-Na_(2)O系玻璃密封材料,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Al_(2)O_(3)-SiO_(2)-B_(2)O_(3)-Na_(2)O玻璃材料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应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该材料体系进行了相转变计算,对密封...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Al_(2)O3-SiO_(2)-B_(2)O_(3)-Na_(2)O系玻璃密封材料,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Al_(2)O_(3)-SiO_(2)-B_(2)O_(3)-Na_(2)O玻璃材料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应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该材料体系进行了相转变计算,对密封材料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设计优化。通过实验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玻璃密封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将该密封材料应用于CeO_(2)基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果表明,随着Al_(2)O_(3)含量从10 wt.%、20 wt.%增加到30 wt.%,玻璃密封材料的实际使用温度从700℃提高到780℃,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1.25×10^(−6) K^(−1)、11.21×10^(−6) K^(−1)和11.15×10^(−6) K^(−1),与实验测得GDC电解质热膨胀系数10.94×10^(−6) K^(−1)相近,密封材料的稳定性较高,且封接单电池后电池测试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B_(2)O_(3)-Na_(2)O-CeO_(2)玻璃 密封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SiO_(2)-HEHEH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Y(Ⅲ)的吸附 被引量:1
8
作者 昝苗苗 刘嘉铭 +4 位作者 王杰 周键 彭家庆 何世伟 肖燕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1,共9页
稀土常规提取过程会产生大量稀土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导致稀土资源流失。针对此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_(3)O_(4)@SiO_(2)-HEHEHP磁性杂化材料,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通过XRD、SEM、EDS、FT-IR、BE... 稀土常规提取过程会产生大量稀土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导致稀土资源流失。针对此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_(3)O_(4)@SiO_(2)-HEHEHP磁性杂化材料,将其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低浓度稀土离子进行富集回收,通过XRD、SEM、EDS、FT-IR、BET、磁性能分析等测试方法探究了FSP的结构形貌等物相特征,研究了FSP对于Y(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SP具有核壳结构,外层的SiO_(2)能够在酸性环境下保护内部的Fe_(3)O_(4)纳米颗粒,HEHEHP萃取剂成功负载在磁性吸附材料表面;FSP表面含有较多的孔隙结构,对吸附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磁性FSP可再生使用,三次循环使用后的吸附率仍达8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稀土吸附 Fe_(3)O_(4)@sio_(2)-HEHEHP 磁性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SiO_(2)∶Eu^(3+)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9
作者 裴婉莹 韩乐 +1 位作者 苏毅 李国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99,共4页
以黄磷炉渣为硅源,采用表面修饰法制备得到稀土配合物Eu(EDTA)-掺杂的SiO_(2)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表征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Eu^(3+)... 以黄磷炉渣为硅源,采用表面修饰法制备得到稀土配合物Eu(EDTA)-掺杂的SiO_(2)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表征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iO_(2)∶Eu^(3+)荧光粉为无定型结构,可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6nm处,归属于Eu^(3+)的^(5)D_(0)→^(7)F_(2)电偶极跃迁。SiO_(2)∶Eu^(3+)样品形貌为块状颗粒,清晰可见有大量小颗粒聚集在大颗粒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Eu^(3+)荧光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海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49-1654,共6页
以离子液体OmimBF4为溶剂和结构导向剂合成了磁核Fe_(3)O_(4)纳米颗粒。利用离子液体中BF_(4)^(-)阴离子与Si-OH的氢键作用和离子间库伦力,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Fe_(3)O_(4)表面有序复合了纳米SiO_(2),形成了多孔状的复合材料。分析了该... 以离子液体OmimBF4为溶剂和结构导向剂合成了磁核Fe_(3)O_(4)纳米颗粒。利用离子液体中BF_(4)^(-)阴离子与Si-OH的氢键作用和离子间库伦力,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Fe_(3)O_(4)表面有序复合了纳米SiO_(2),形成了多孔状的复合材料。分析了该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是具有纳米尺寸的超顺磁性多孔复合材料。磁核Fe_(3)O_(4)表面包覆了无定形结构的SiO_(2),Fe、Si、O在整个纳米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该材料在水溶中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重复使用四次后吸附效率可达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硅 磁性 纳米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炉渣制备SiO_(2)基稀土Ce3+掺杂荧光材料的研究
11
作者 焦悦 王明月 +1 位作者 李宁 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2-264,271,共4页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酸浸的方法得到SiO_(2)基体材料,将稀土配合物铈/邻苯二甲酸氢钾掺杂到通过醇酯法改性的SiO_(2)基体材料中,得到SiO_(2)∶Ce^(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酸浸的方法得到SiO_(2)基体材料,将稀土配合物铈/邻苯二甲酸氢钾掺杂到通过醇酯法改性的SiO_(2)基体材料中,得到SiO_(2)∶Ce^(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O_(2)∶Ce^(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形貌为块状颗粒,颗粒表面附着了大量的小颗粒;在检测波长为404nm时得到有效激发,激发主峰为213nm,激发峰强度达到9866;发射主峰为404nm,发射峰强度达到425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基体材料 稀土Ce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Al_(2)O_(3)-SiO_(2)系透明玻璃陶瓷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付哲 姚彬 +2 位作者 李浩 张美荣 邓磊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10-2917,共8页
透明玻璃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且兼具透光/发光的特性,是一种在光学信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红外遥感及民用照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简述了玻璃陶瓷的透光机制,对形核剂、... 透明玻璃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且兼具透光/发光的特性,是一种在光学信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红外遥感及民用照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简述了玻璃陶瓷的透光机制,对形核剂、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掺杂MgO-Al_(2)O_(3)-SiO_(2)(MAS)系透明玻璃陶的析晶及透光/发光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开发具备透光/发光性质的高结晶度MAS透明玻璃陶瓷材料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透明玻璃陶瓷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玻璃陶瓷 MgO-Al_(2)O_(3)-sio_(2) 新型功能材料 透光原理 透光/发光性能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振兴 王翠玲 +2 位作者 田妍 张宁 刘建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该文建立了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甲醛和乙酸铵为初始原料,通过缩合关环和氧化芳香化合成中间体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再与苯甲醛衍生物在乙酸中回流缩合,合成了9个2-... 该文建立了简便合成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甲醛和乙酸铵为初始原料,通过缩合关环和氧化芳香化合成中间体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再与苯甲醛衍生物在乙酸中回流缩合,合成了9个2-苯乙烯基-3,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衍生物。通过1HNMR、MS、IR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9个吡啶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吡啶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02~382 nm,发射波长在397~537 nm,摩尔消光系数在1.045×10^4~4.236×10^4L/(mol·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烯基-3 5-二乙氧羰基-6-甲基吡啶 苯甲醛衍生物 简便方法 荧光性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6醇改性SiO 2基体材料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焦悦 王明月 +1 位作者 李宁 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8-230,236,共4页
黄磷炉渣大量堆积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针对黄磷炉渣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研究了以黄磷炉渣为主要原料,经过硝酸酸浸制备SiO_(2)这一工艺流程。因SiO_(2)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可以作为制备荧光... 黄磷炉渣大量堆积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针对黄磷炉渣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研究了以黄磷炉渣为主要原料,经过硝酸酸浸制备SiO_(2)这一工艺流程。因SiO_(2)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可以作为制备荧光材料的基体材料。稀土金属Ce^(3+)直接掺杂到SiO_(2)上很难实现,所以SiO_(2)的表面改性是稀土金属掺杂SiO_(2)基制备荧光材料的一项关键因素,C16醇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并且改性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SiO_(2)基的接枝率,因此采用C16醇对SiO_(2)进行表面改性。为了探究优化的实验条件,考察C16醇投入量、改性时间、溶剂体积、改性温度和洗水用量对材料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2g C16醇与30mL乙醇溶剂在175℃温度下反应2h,洗水用量为70mL为优化改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炉渣 sio_(2)基体材料 稀土金属 C16醇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NaGd(WO_(4))_(2)∶Eu^(3+)及其荧光性能
15
作者 李芸 华云龙 +6 位作者 李秀英 闭雪彬 谢佳佳 林亮 黄鉴 黄国保 陶萍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7,共6页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钨酸钠(Na_(2)WO_(4)·2H_(2)O)为原料,EDTA-2Na为辅助剂,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利用XRD、SEM以及UV-Vis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钨酸钠(Na_(2)WO_(4)·2H_(2)O)为原料,EDTA-2Na为辅助剂,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利用XRD、SEM以及UV-Vis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辅助剂用量、Eu^(3+)离子掺杂量等因素对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荧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NaGd(WO_(4))_(2);水热条件下,辅助剂EDTA-2Na用量的不同,NaGd(WO_(4))_(2)的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不规则颗粒状,演变成多面体颗粒,以及纳米片自组装花状颗粒,再演变成大脑状形貌。NaGd(WO_(4))_(2)晶体在激活离子Eu^(3+)掺杂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aGd(WO_(4))_(2)∶Eu^(3+)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Er掺杂Y_(2)O_(3)纳米核壳颗粒的荧光性能及体内标定研究
16
作者 麦金玲 王辰 +2 位作者 徐梁格 黄宝玥 张力图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改善无机Y_(2)O_(3)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的荧光性能,且同步实现其在生物体内的成像标定,通过共沉淀法及梯度合成工艺,制备出各组不同壳层厚度的Y_(2)O_(3):Yb^(3+),Er^(3+)@Y_(2)O_(3):Yb^(3+)UCNP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 为改善无机Y_(2)O_(3)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的荧光性能,且同步实现其在生物体内的成像标定,通过共沉淀法及梯度合成工艺,制备出各组不同壳层厚度的Y_(2)O_(3):Yb^(3+),Er^(3+)@Y_(2)O_(3):Yb^(3+)UCNP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X射线衍射(XRD)、上转换荧光(UCL)光谱、UCL寿命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共沉淀法制得小尺寸Y_(2)O_(3):Yb^(3+),Er^(3+)@Y_(2)O_(3):Yb^(3+)纳米核壳颗粒,平均粒径范围在25.57~26.24 nm。通过调整Yb^(3+)浓度和水浴时间优化合成工艺,获得高发射强度、长荧光寿命方案(80%Yb掺杂,8 h水浴)。高红绿比的荧光发射特征,决定其在小动物体内荧光标定检测时更宜采用红色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Y_(2)O_(3) 核壳颗粒 荧光 功能材料 小动物成像 标定物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二氧化硅核壳结构硼酸钇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黄予靖 王喜贵 娜米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以硼酸盐为基质材料,通过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不同的球状、海胆状二氧化硅(SiO_(2))纳米球前驱体,共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制备单掺杂YBO_(3)∶Eu^(3+)和共掺杂YBO_(3)∶Eu^(3+)、Tb^(3+)包覆SiO_(2)纳米球核壳结构荧光材料... 以硼酸盐为基质材料,通过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不同的球状、海胆状二氧化硅(SiO_(2))纳米球前驱体,共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制备单掺杂YBO_(3)∶Eu^(3+)和共掺杂YBO_(3)∶Eu^(3+)、Tb^(3+)包覆SiO_(2)纳米球核壳结构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表征和CIE色度计算对制备的荧光材料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u^(3+)后,YBO_(3)晶格发生微小畸变且FT-IR谱图中吸收峰发生微小位移,证明Eu^(3+)掺杂到YBO_(3)晶格中;YBO_(3)以块状结构包裹在SiO_(2)核结构表面。在395nm光激发下,单掺杂Eu^(3+)荧光材料的612nm处发射峰强度最强,表现为Eu^(3+)的~5D_0→~7F_2电偶极跃迁;基质材料在456nm光激发下,自激发蓝光;加入发射绿光的Tb^(3+)进行白光的调制。利用275nm激发复合材料SiO_(2)@YBO_(3)∶5%Eu^(3+)、7%Tb^(3+),对应色坐标为(0.3130,0.2936),色温为6834.43K,色纯度为7.4%,是一种近白光核壳结构荧光材料,有望应用于WLED的核壳复合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荧光材料 sio_(2)@YBO_(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对碱性盐胁迫下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冠宇 马闯 +2 位作者 田淑芬 王超霞 王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9-1367,共9页
【目的】探明硅对碱性盐胁迫下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进一步解释硅元素提高植物抗性的机制,为硅肥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对其分别施用硅酸钠(Na_(2)SiO_(3),2 mmo... 【目的】探明硅对碱性盐胁迫下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进一步解释硅元素提高植物抗性的机制,为硅肥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对其分别施用硅酸钠(Na_(2)SiO_(3),2 mmol·L^(-1))、碱性盐(NaHCO_(3),100 mmol·L^(-1))、两者混合溶液(Na_(2)SiO_(3)+NaHCO_(3),2 mmol·L^(-1)+100 mmol·L^(-1)),以蒸馏水为对照,每7 d对根系进行浇灌1次,分4次进行,总计1 L。处理后60 d,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与对照相比,单一Na_(2)SiO_(3)处理后阳光玫瑰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性能指数(PI_(abs))升高,NaHCO_(3)处理则显著降低,而Na_(2)SiO_(3)和NaHCO_(3)复合处理后较NaHCO_(3)处理显著升高,缓解了碱性盐对叶片PSⅡ活性的抑制;与对照相比,NaHCO_(3)处理下OJIP曲线上L、K、J点的相对荧光强度和相对可变荧光值明显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φP_(o))、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_(o))、光合电子传输效率(φE_(o))值下降,而在Na_(2)SiO_(3)和NaHCO_(3)复合处理后较NaHCO_(3)处理趋势则相反,且φP_(o)、φE_(o)、ΨE_(o)值升高显著;与对照相比,NaHCO_(3)处理下单位叶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单位叶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m)、单位叶面积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CSm)、单位面积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m)和单位面积光合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值最低,而Na_(2)SiO_(3)和NaHCO_(3)复合处理后较NaHCO_(3)处理显著升高;DI_(o)/CSm、ABS/RC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论】NaHCO_(3)对葡萄叶片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在降低单位叶面积中光合反应中心的数量,抑制单位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能力,而Na_(2)SiO_(3)可通过增加反应中心的数量,增强对光能的吸收与捕获能力,缓解单位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提升光合效率,进而缓解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PSⅡ 叶绿素荧光 硅酸钠 碳酸氢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的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 被引量:46
19
作者 张慰萍 尹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9,共6页
概述了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纳米Y2 SiO5∶Eu及燃烧法合成的纳米Ln2 O3∶Eu(Ln =Y ,Gd)的发光性质 ,包括它们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 ,以及这些性质随颗粒尺寸的变化。着重介绍了稀土掺杂的纳米发光粉中浓度猝灭受到抑制的现象 ... 概述了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纳米Y2 SiO5∶Eu及燃烧法合成的纳米Ln2 O3∶Eu(Ln =Y ,Gd)的发光性质 ,包括它们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 ,以及这些性质随颗粒尺寸的变化。着重介绍了稀土掺杂的纳米发光粉中浓度猝灭受到抑制的现象 ,认为这一特性为纳米发光材料的实际开发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文中还对X1型Y2 SiO5∶Eu纳米粉中的不同发光中心的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稀土发光 Y_(2)sio_(5):Eu Y_(2)O_(3):E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基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霞 焦宝祥 孙芳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1-664,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基荧光粉,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实验结果表明,以氯化铵为助剂,在900℃煅烧2 h制得了晶粒较小晶形完整分散性较好的ZnO:Zn^(2+)荧光粉,用387 nm的紫外光激发,获得了较宽的绿光发射;掺入Eu^(3+...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基荧光粉,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实验结果表明,以氯化铵为助剂,在900℃煅烧2 h制得了晶粒较小晶形完整分散性较好的ZnO:Zn^(2+)荧光粉,用387 nm的紫外光激发,获得了较宽的绿光发射;掺入Eu^(3+)离子,在800℃煅烧合成了ZnO:Eu^(3+)荧光粉,说明Eu^(3+)离子掺杂有降低烧结温度的作用,另外用465 nm光激发ZnO:Eu^(3+)荧光粉获得了612 nm和700 nm的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荧光粉 ZnO2Zn^2+ ZnO:Eu^3+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