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SiO2纳米棒的制备及其表面锚接金纳米粒子
1
作者 郭斌 唐永建 +1 位作者 程建平 罗江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4-77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SiO2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粒子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具有周期性规则...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SiO2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粒子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具有周期性规则介孔的棒状粒子,长径比随着硅源、模板剂和分散剂浓度的降低而减小;向反应体系中引入乙醇,随着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例的增加,粒子由棒状向球状转变,进而形成不规则絮状凝聚体。用硅烷化技术对SiO2纳米棒表面进行修饰后吸附平均粒径3.7nm的金种子,再用多轮生长法使种子长大,经过30轮生长,种子平均粒径增大至59nm,得到了SiO2-Au复合纳米体系。透射电镜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锚接在SiO2纳米棒表面的某些点位,呈分散分布;复合体系表现出强烈的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该峰随着金粒子的粒径增大,在500-700nm波段内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棒 介孔 硅烷化 纳米粒子 多轮生长 锚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棒@二氧化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雪 张然 +2 位作者 袁新芳 熊建桥 陈淑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9-1583,共5页
把包裹SiO_2的金纳米棒(AuNRs@SiO_2)掺杂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来增强活性层对光的吸收,从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包裹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浓度... 把包裹SiO_2的金纳米棒(AuNRs@SiO_2)掺杂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来增强活性层对光的吸收,从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包裹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浓度为1. 5%时,器件性能最佳,能量转换效率达到4. 02%; SiO_2壳层厚度为3 nm时,转换效率达到4. 38%,较标准电池提升了2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表面等离激元 sio2包裹的金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2 位作者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 ,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 ,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 ,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 ,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 ,从而使N2 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 ,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 ,四面体片失去支撑 ,结构塌陷 ,内孔孔道消失 ,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纳米矿物学 纳米sio2 BET比表面积(BET-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