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SiC/SiO_2 纳米线的低温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春荣 杨娟玉 +1 位作者 丁海洋 卢世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1-976,共6页
以酚醛树脂(PF)作为碳源,纳米SiO2为硅源,在1300℃氩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SiC/SiO2纳米线。采用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光谱(... 以酚醛树脂(PF)作为碳源,纳米SiO2为硅源,在1300℃氩气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SiC/SiO2纳米线。采用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C/SiO2纳米线长可达数毫米,单根SiC/SiO2纳米线由直径30 nm的β-SiC晶体为内核和厚度约12 nm的无定形SiO2壳层组成;室温下SiC/SiO2纳米线的PL发光峰与β-SiC单晶的发光特征峰相比有蓝移。最后,讨论了核壳结构SiC/SiO2纳米线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sio2核壳结构纳米线 碳热还原 酚醛树脂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烧结法制备Cr^(2+):ZnSe/ZnSe核壳结构纳米孪晶
2
作者 张婷婷 王方园 +4 位作者 刘长友 张国荣 吕佳辉 宋宇晨 介万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Cr^(2+)掺杂ZnSe纳米晶是一种重要的中红外材料,核壳结构的ZnSe基半导体纳米晶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与催化性能。纳米晶的缺陷可以影响其性能,如具有孪晶结构的纳米晶拥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提高掺杂纳米晶的综合性能,本工作以可... Cr^(2+)掺杂ZnSe纳米晶是一种重要的中红外材料,核壳结构的ZnSe基半导体纳米晶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与催化性能。纳米晶的缺陷可以影响其性能,如具有孪晶结构的纳米晶拥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提高掺杂纳米晶的综合性能,本工作以可溶性Zn盐为Zn源,以新制NaHSe溶液为Se源,以Cr(AC)_(2)为掺杂源,通过两次水热过程制备了核壳结构Cr^(2+):ZnSe/ZnSe,在氩气保护或高真空下分别于400和800℃烧结获得了室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纳米晶。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晶尺寸主要集中在20~30 nm之间,壳体厚度约为2.6 nm,纳米晶具有层错缺陷,并由此发展成为孪晶。分析可知孪晶面为(111),相邻两晶面夹角为70.02°,误差在±0.5°以内。随着样品结晶度提高,孪晶密度增大,表明释放晶格畸变能为层错和孪晶的形成提供驱动力,孪晶的形核与长大符合位错诱导机制。XPS分析表明,Cr元素以+2价存在于纳米晶中;反射光谱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烧结的纳米晶在1775 nm附近存在吸收带,表明所制纳米孪晶具有潜在的中红外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ZnSe 结构 纳米孪晶 孪晶机制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焰燃烧合成核壳结构纳米TiO_2/SiO_2复合颗粒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彦杰 李春忠 +2 位作者 丛德滋 姜海波 赵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利用多重射流氢氧焰燃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方式,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并分析了氢氧焰燃烧合成过程中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在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中,无定形的SiO2均匀地包覆在晶态T... 利用多重射流氢氧焰燃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方式,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并分析了氢氧焰燃烧合成过程中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在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中,无定形的SiO2均匀地包覆在晶态TiO2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引入SiO2不但有效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而且抑制了锐钛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在TiCl4和SiCl4次序进料时,TiCl4优先反应并通过成核生长生成TiO2纳米颗粒,SiCl4反应生成的SiO2通过在TiO2颗粒表面非均相成核生长,形成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焰 气相燃烧 结构 TIO2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CaCO_3/SiO_2·nH_2O在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奋 吴海霞 +4 位作者 刘润静 陈建峰 刘学军 魏杰 王艳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5-17,共3页
采用SiO_2包覆纳米CaCO_3,制得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CaCO_3/SiO_2·nH_2O具有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的特点。将其加入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中,涂膜的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和耐老化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光泽有所下降。
关键词 结构 复合纳米CaCO3/sio2·nH2O 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径与壳厚度之比在4到13之间变化时,复合粒子的光学共振峰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范围内可发生大于500nm波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U纳米粒子 sio2/Au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ZnS:Mn/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代旬 曹立新 +4 位作者 柳伟 苏革 曲华 孙远光 董博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7-611,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对其进行了不同厚度的SiO2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然后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反应对其进行了不同厚度的SiO2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包覆SiO2壳层后,粒子的粒径明显增大并且在ZnS∶Mn纳米粒子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SiO2壳层。XPS测试印证了ZnS∶Mn/SiO2的核壳结构。随着SiO2壳层的增厚,ZnS∶Mn/SiO2的Mn离子的发光先增强后减弱,这是因为SiO2壳层同时具有表面修饰和降低发光中心浓度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当壳层厚度(壳与核的物质的量的比)达到5时,发光效果达到最好,其强度达到未包覆样品的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sio2 /结构 纳米粒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 -结构 复合粒子 制备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溶胶沉淀法 水解缩合反应 结构 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öber法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军 郎晓萍 +2 位作者 罗子轩 王玉梅 孙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2-557,共6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离子能够改变表面电荷,在无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情况下实现SiO_(2)表面包覆RF。研究了RF在低温、中温、高温热解的三个关键阶段,考察了表面结合水/羟基等析出、羧基/酚类物质析出、烷基侧链等析出、石墨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及Fe等催化剂的作用;探索了SiO_(2)@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相比PAO4,其摩擦系数可降低30.5%,磨损率可降低69.2%,展现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良好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öber法 sio_(2)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纳米核壳结构对铒碲发光玻璃的发光增强机制
9
作者 陈晓波 李崧 +5 位作者 赵国营 刘洪珍 郭敬华 马瑜 王克志 耿珠峰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32,共9页
本研究首次把预先制备好的Ag@SiO_(2)纳米核壳结构成功地引进到碲化物发光玻璃70TeO_(2)-25ZnO-5La_(2)O_(3)-0.5Er_(2)O_(3)体内,发现(A)Ag(1.6×10^(−6)mol/L)@SiO_(2)(40 nm)@Er^(3+)(0.5%):铒碲发光玻璃相对于样品(B)Er^(3+)(0.... 本研究首次把预先制备好的Ag@SiO_(2)纳米核壳结构成功地引进到碲化物发光玻璃70TeO_(2)-25ZnO-5La_(2)O_(3)-0.5Er_(2)O_(3)体内,发现(A)Ag(1.6×10^(−6)mol/L)@SiO_(2)(40 nm)@Er^(3+)(0.5%):铒碲发光玻璃相对于样品(B)Er^(3+)(0.5%):铒碲发光玻璃的可见光与红外光的激发光谱强度的最大增强依次为149.0%与161.5%,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发光光谱强度则依次最大增强了155.2%与151.6%,同时还发现样品(A)相对于样品(B)的寿命显著变长。由于Ag@SiO_(2)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恰好位于546.0 nm,它与铒离子的发光峰546.0 nm完全共振,因此,Ag@SiO_(2)对铒碲发光玻璃的发光共振增强作用显著。由于银的纳米核壳结构与玻璃的制作具有分步实现的优点,它既能成功控制Ag@SiO_(2)的尺寸,而且在Ag@SiO_(2)@Er:铒碲发光玻璃的制作过程中还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同时价格也更加便宜。在保证银不被氧化的前提下,还可控制稀土离子发光中心与银的表面等离子体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成功地减少背向能量反传递。上述优点促成了Ag@SiO_(2)纳米核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有效加强了Ag@SiO_(2)@Er^(3+):铒碲发光玻璃的常规光致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_(2)纳米结构 发光的增强作用 表面等离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杂浓度的CdS:Mn/SiO_2核壳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
10
作者 薛洪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4-67,74,共5页
通过反胶束法合成了分散性较好的Mn2+掺杂的CdS/SiO2核壳纳米结构,在合成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偶联剂。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仪器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这些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谱、光致发光激发谱和电... 通过反胶束法合成了分散性较好的Mn2+掺杂的CdS/SiO2核壳纳米结构,在合成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偶联剂。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仪器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这些纳米颗粒的光致发光谱、光致发光激发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对于不同的Mn2+掺杂的CdS/SiO2核壳纳米结构的发光特性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稳定的荧光纳米颗粒可望在生物、医学等方面以及与材料相关的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Mn2+/sio2 反胶束法 纳米结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洪国 葛凤燕 +1 位作者 吴猛 蔡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4,共9页
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即"种子"生长法、超声化学法、化学镀... 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即"种子"生长法、超声化学法、化学镀法、逐层组装法及其他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种子"生长法。总结了SiO2@Ag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在疾病诊治、高效催化、抗菌材料、红外隐身等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归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g 结构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SiO_2核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晶晶 栗源 +5 位作者 王爱玲 屈燕荣 岳彬 周丹 褚海斌 赵永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2334,共7页
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为10、25和80 nm的三种Ag@S O2纳米粒子,合成了铕与不同比例苯甲酸根(BA)的配合物、铕与1,10-邻菲罗啉(phen)及2,2′-联吡啶(bpy)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Eu(BA)nCl3-n·2H2O... 分别制备了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为10、25和80 nm的三种Ag@S O2纳米粒子,合成了铕与不同比例苯甲酸根(BA)的配合物、铕与1,10-邻菲罗啉(phen)及2,2′-联吡啶(bpy)的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Eu(BA)nCl3-n·2H2O(n=1,2,3)、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显示,在加入Ag@Si O2纳米粒子后,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造成的.不同硅壳厚度的Ag@Si O2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顺序是25 nm>80 nm>10 nm,这表明二氧化硅核壳厚度约25 nm时有较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此外,在这些复合物中,Eu(phen)Cl3·2H2O复合物的增强效果是最强的,而Eu(BA)nCl3-n·2H2O的增强效果是最弱的.在三个苯甲酸铕配合物中,Eu(BA)3·2H2O的增强效果最弱,其他两个苯甲酸铕复合物增强效果相对较好.原因可能是含氮配合物(Eu(phen)Cl3·2H2O和Eu(bpy)Cl3·2H2O)可以和Ag@SiO2更好地成键,而苯甲酸铕配合物和Ag@Si O2纳米粒子的作用相对较弱.Ag@SiO2纳米粒子有望应用于增强稀土材料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等离子体共振 Ag@sio2纳米粒子 发光强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对铕元素的发光增强机制研究
13
作者 宋妍妍 龙江迷 +3 位作者 赵国营 李永良 蒋楠 陈晓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55,共5页
为了增强稀土有机薄膜的发光效果,在制备稀土发光薄膜过程中引入了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利用滴铸法将不同浓度的Au@SiO_(2)滴在石英片上;利用旋涂法将Eu(dbm)_(3)ph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H_(2)Cl_(2)混合溶液旋涂在石英片... 为了增强稀土有机薄膜的发光效果,在制备稀土发光薄膜过程中引入了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利用滴铸法将不同浓度的Au@SiO_(2)滴在石英片上;利用旋涂法将Eu(dbm)_(3)ph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H_(2)Cl_(2)混合溶液旋涂在石英片上,制备成薄膜样品.通过对薄膜样品的性能表征后发现:引入Au@SiO_(2)后可增强薄膜的发光强度;激发和发光增强因子最大分别为279.1%和222.9%,同时延长了薄膜样品的荧光寿命.将Au@SiO_(2)引入稀土发光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薄膜的发光性能,应用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Au@sio_(2)) Au@sio_(2)@Eu:PMMA发光薄膜 发光增强 表面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ZnO@SiO_2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耐酸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子玉 刘琳 +5 位作者 李翰林 潘勤鹤 杨玮婷 任国建 韩秀萍 牛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7-1381,共5页
以纳米中空介孔Si O2为壳,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介孔Zn O@Si O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等进行表征,在酸性介质中测定其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介孔Zn O@Si O2催化剂直径约为50 nm,颗... 以纳米中空介孔Si O2为壳,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介孔Zn O@Si O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等进行表征,在酸性介质中测定其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介孔Zn O@Si O2催化剂直径约为50 nm,颗粒均一,分散性较好;在p H大于3的酸性介质中能稳定存在并且保持催化活性;在亚甲基蓝(MB)浓度初始浓度为10 mg/L,催化剂用量5 mg,p H为5时,降解率达到98.6%,循环5次后,催化效率依然在61.5%。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能,在酸性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介孔ZnO@sio2 结构 光催化 耐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核/壳结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祖国庆 沈军 +3 位作者 王文琴 邹丽萍 许维维 张志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氏模量可达4.5MPa.复合气凝胶同时具有极好的高温热稳定性.经过1000°C热处理后,线性收缩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降至复合气凝胶的10%,且比表面积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m2·g^(-1)提升至复合气凝胶的143 m2·g^(-1).此外,该复合气凝胶经1000°C热处理后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得益于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1000°C处理后高的比表面积和小的颗粒尺寸.优良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使获得的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气凝胶 纳米结构 原位生成水 超临界修饰 耐高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核壳型含羟基氟碳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云普 高敬民 +2 位作者 李玉峰 顾生玖 张发爱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21,共5页
利用纳米SiO2胶体、(甲基)丙烯酸及其酯、有机氟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含羟基单体等合成了可常温交联的氟碳乳液,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对纳米SiO2胶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纳米SiO2胶体添加量、单体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聚合... 利用纳米SiO2胶体、(甲基)丙烯酸及其酯、有机氟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含羟基单体等合成了可常温交联的氟碳乳液,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对纳米SiO2胶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纳米SiO2胶体添加量、单体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聚合工艺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并对乳液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乳液合成 单体 改性 合成 羟基 氟碳 乳液性能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亚强 李玉平 +2 位作者 贺卫卫 陈智巧 刘丽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根据核壳乳液聚合理论,以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纳米S iO2为种子,采用优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核壳型纳米S 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其为基料制备建筑涂料。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 iO2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提高了其在聚合体系中... 本文根据核壳乳液聚合理论,以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纳米S iO2为种子,采用优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核壳型纳米S 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其为基料制备建筑涂料。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 iO2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提高了其在聚合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和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以其为基料制备的建筑涂料的耐沾污性、耐洗刷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大大高于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结构 建筑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管有序阵列与Cu_2O纳米晶核壳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彦忠 孙宝 +3 位作者 罗冲 范龙雪 裴娟 李英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管阵列,然后在ZnO纳米管阵列上电化学沉积Cu2O纳米晶颗粒,获得了一维有序Cu2O/ZnO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控制Cu2O纳米晶的沉积电量得到不同厚度的Cu2O壳...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ZnO纳米管阵列,然后在ZnO纳米管阵列上电化学沉积Cu2O纳米晶颗粒,获得了一维有序Cu2O/ZnO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通过控制Cu2O纳米晶的沉积电量得到不同厚度的Cu2O壳层,并对该核壳式纳米阵列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以Cu2O/ZnO一维核壳式纳米阵列结构为光电极组装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了Cu2O壳层厚度对光电极光吸收性能、光电性能以及组装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电池中对电极材料的喷金厚度.结果表明,以Cu2O沉积电量为1.5C的Cu20/ZnO为光活性层,以4mA电流下真空镀金20~25min的铜基底为对电极组装的简易太阳电池最高可获得0.013%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管阵列 Cu2O纳米 结构 全固态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纳米SiO_2核壳型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立霞 许戈文 黄毅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6-109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SiO2)溶胶粒子,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后,与双键封端的聚氨酯及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共聚,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SiO2复合乳液(SPUA)。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SiO2)溶胶粒子,经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后,与双键封端的聚氨酯及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共聚,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SiO2复合乳液(SPUA)。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乳胶粒的形态、共聚物组成进行表征,以接触角测定仪、拉力机、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分别对SPUA胶膜的对水接触角、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胶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明显改善,当改性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8.0%时,胶膜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温度为413℃,吸水率4.1%,接触角71.5°,拉伸强度17.7 MPa,摆杆硬度达到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水性聚氨酯 结构 改性纳米sio2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TiO_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平强 张岩 +2 位作者 温晓晴 卢翠英 赵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3-416,共4页
利用热分解油酸铁复合物得到油相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以冰醋酸、钛酸四异丙酯和乙醇组成混合溶液,采用水热仿生合成法制备Fe_3O_4@TiO_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 利用热分解油酸铁复合物得到油相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以冰醋酸、钛酸四异丙酯和乙醇组成混合溶液,采用水热仿生合成法制备Fe_3O_4@TiO_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材料的形貌、结构、磁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iO_2在Fe_3O_4颗粒表面进行了有效的包覆,形成了良好的包覆层,产品分散性好、结晶度高、形态稳定、磁性良好,为其在环境保护、生物、光催化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磁性材料 FE3O4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