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Ge:SiO_2/SiO_2夹层结构红外光发射的起源 被引量:3
1
作者 沈今楷 吴兴龙 +3 位作者 袁仁宽 谭超 邓树胜 鲍希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我们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光致激发谱(PLE),研究了 SiO_2/Ge:SiO_2/SiO_2夹层结构红外光发射的起源。谱分析表明,该红外光发射并非起源于纳米锗、硅的量子限制效应以及锗、硅的中性氧空位... 我们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光致激发谱(PLE),研究了 SiO_2/Ge:SiO_2/SiO_2夹层结构红外光发射的起源。谱分析表明,该红外光发射并非起源于纳米锗、硅的量子限制效应以及锗、硅的中性氧空位,而与锗的氧化物紧密相关。PLE的结果证实它们来源于GeO色心TⅡ’→S0的光学跃迁,给出的GeO电子态模型描述了载流子激发和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荧光 磁控溅射 红外光发射 geO色心 sio2/ge:sio2/sio2夹层结构 二氧化硅 混合物薄膜 氧化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SiO_2)_n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葛桂贤 井群 +3 位作者 闫红霞 杨增强 曹海宾 张建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67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SiO_2)_n(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e(SiO_2)_n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SiO_2)_n端位O原子以及近邻端住O原子的Si原子上吸附一个Ge原子优...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SiO_2)_n(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e(SiO_2)_n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SiO_2)_n端位O原子以及近邻端住O原子的Si原子上吸附一个Ge原子优化得到;随着锗原子数的增加,增加的锗原子易与原来的锗原子形成锗团簇.掺杂锗原子后团簇的能隙比(SiO_2)_n团簇的能隙小,当多个Ge原子掺杂到(SiO_2)_3团簇时,其能隙随着Ge原子个数的增加出现了振荡,Ge_m(SiO_2)_3的能隙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变化.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表明Ge(SiO_2)_2和Ge(SiO_2)_5团簇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n和ge(sio2)n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镶嵌于SiO_2膜中的Ge纳米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雯 高斐 +4 位作者 晏春愉 孙杰 权乃承 刘伟 方晓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7,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及退火的方法制备了含Ge纳米晶的SiO2复合膜,应用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的Ge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Ge纳米晶的结晶温度约为750℃。运用声子限域模型(RWL model)对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谱进行拟合,确定出样... 采用磁控溅射及退火的方法制备了含Ge纳米晶的SiO2复合膜,应用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的Ge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Ge纳米晶的结晶温度约为750℃。运用声子限域模型(RWL model)对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谱进行拟合,确定出样品中Ge纳米晶的尺寸。通过XRD谱计算复合膜的内部压应力,得出由其引起的拉曼峰位的蓝移量,得出结论:压应力是造成拉曼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峰位偏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纳米晶 磁控溅射 退火 sio2 声子限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付宏刚 王建强 +4 位作者 任志宇 闫鹏飞 于海涛 辛柏福 袁福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_2在SIO_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薄膜 催化剂 结构 光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制备的TiO_2和TiO_2/SiO_2催化剂结构、表面性质及光催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12
5
作者 仇伟 任成军 +2 位作者 龚茂初 侯云泽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7-1492,共6页
以TiOSO4和SiO2溶胶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用氨水调节pH值制备TiO2和TiO2/SiO2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BET),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XR... 以TiOSO4和SiO2溶胶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用氨水调节pH值制备TiO2和TiO2/SiO2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BET),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XRD谱图显示纯TiO2中锐钛型和金红石相共存,且金红石相含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但是,TiO2/SiO2催化剂只有锐钛型.扫描电镜发现制备的催化剂呈类球形,颗粒间相互交叠,粒径在10-25nm之间.TiO2和TiO2/SiO2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pH值升高略有增大.SiO2的添加会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的表面酸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TiO2/SiO2的表面酸量比相同pH值制备的TiO2大.红外光谱分析说明Si掺杂和高pH值有利于催化剂表面生成更多的羟基.TiO2和TiO2/S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pH值升高而明显增强.TiO2/SiO2的光催化活性优于TiO2.TiO2/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TIO2 sio2掺杂 结构 表面性质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SiO_2与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荔军 王运华 +3 位作者 周益林 段霞喻 李敏 张福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从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 和化学合成的纳米结构SiO2 在叶表的沉积以及沉积之后赋予植物叶片独特的物理学特性入手 ,详细讨论了纳米结构SiO2 抑止真菌孢子和寄主表面的高度专一性的超分子识别过程的第一步反应 ,从而提出纳米结构SiO2 ... 从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 和化学合成的纳米结构SiO2 在叶表的沉积以及沉积之后赋予植物叶片独特的物理学特性入手 ,详细讨论了纳米结构SiO2 抑止真菌孢子和寄主表面的高度专一性的超分子识别过程的第一步反应 ,从而提出纳米结构SiO2 可能改变植物叶表面原有的拓扑结构和疏水等物理学特性 ,即形成特殊的双亲性表面 ,影响真菌胞外物质的释放和芽管、附着胞及侵染钉的形成 ,阻断真菌孢子早期的侵染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sio2 植物 真菌病害 二氧化硅 控制措施 双亲性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纳米TiO_2/SiO_2的结构及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蒲玉英 方建章 +1 位作者 彭峰 李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5-1050,共6页
由于TiO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无毒.成本低,因而成为当前光催化研究的热点。但是.TiO2禁带宽度为3.2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nm的紫外光,而这部分紫外光仅占太阳光的3%。5%.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极低。另外,TiO2在光照下被激发... 由于TiO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无毒.成本低,因而成为当前光催化研究的热点。但是.TiO2禁带宽度为3.2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nm的紫外光,而这部分紫外光仅占太阳光的3%。5%.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极低。另外,TiO2在光照下被激发产生的电子一空穴对容易复合,致使光量子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sio2 TX-100 微乳 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离子束溅射SiO_2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季一勤 姜玉刚 +6 位作者 刘华松 王利栓 刘丹丹 姜承慧 羊亚平 樊荣伟 陈德应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8-422,共5页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在熔融石英基底上制备了SiO2薄膜,研究了热处理对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低温热处理可降低表面粗糙度,高温热处理则增大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表...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在熔融石英基底上制备了SiO2薄膜,研究了热处理对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低温热处理可降低表面粗糙度,高温热处理则增大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表面粗糙度几乎不变。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分析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对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的无定形结构特性的影响,当退火温度为550℃,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的短程有序范围最大、最近邻原子平均距离最小,与熔融石英基底很接近,结构稳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温度,能大大改善离子束溅射SiO2薄膜的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薄膜 热处理 表面粗糙度 XRD 无定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SiO_2-Al_2O_3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振兴 夏春谷 +2 位作者 薛群基 李殿卿 刘鹏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将Na_2SiO_3·9H_2O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得到酸性硅溶胶,再将硅溶胶与铝溶胶及六次甲基四胺混合后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球形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BET及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600... 将Na_2SiO_3·9H_2O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得到酸性硅溶胶,再将硅溶胶与铝溶胶及六次甲基四胺混合后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球形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BET及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600℃焙烧得到的SiO_2-Al_2O_3中SiO_2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其比表面、孔容与表面酸性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孔径、堆密度随SiO_2含量的提高而减小,压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sio2-Al2O3复合物 油柱成型法 无定型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镀条件和热处理对铝合金Ni-P-SiO_2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剑冰 杨阳 +4 位作者 李伟洲 刘伟 黄海珍 周敏 许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2,共7页
目的提高Ni-P镀层的硬度。方法在化学镀Ni-P过程中添加SiO2微粒,形成Ni-P-SiO2复合镀层,研究施镀温度、微粒添加量和镀后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复合镀层含非晶结构Ni和SiO2相。随施镀温度的升高及SiO2微粒添... 目的提高Ni-P镀层的硬度。方法在化学镀Ni-P过程中添加SiO2微粒,形成Ni-P-SiO2复合镀层,研究施镀温度、微粒添加量和镀后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复合镀层含非晶结构Ni和SiO2相。随施镀温度的升高及SiO2微粒添加量的增加,镀层表面变得均匀、致密且硬度升高,显微硬度最高达355HV;当施镀温度超过80℃,微粒添加量超过10 g/L时,镀层表面均匀性变差,硬度下降。经热处理后,镀层向晶态转变,热处理温度达到300℃时开始析出Ni3P相,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当施镀温度为80℃、微粒添加量为10 g/L时,所得复合镀层的性能较为优异,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镀层 sio2微粒 微观结构 热处理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在钢结构防火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付若愚 刘学军 +2 位作者 张世超 咸才军 郭保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本文将纳米SiO2 应用在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中 ,经耐火实验发现适量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涂料燃烧后炭质层的强度 ,延长其耐火极限 ;同时纳米SiO2 的紫外屏蔽光谱和涂料的人工老化实验表明纳米SiO2 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 ,可以屏蔽大... 本文将纳米SiO2 应用在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中 ,经耐火实验发现适量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涂料燃烧后炭质层的强度 ,延长其耐火极限 ;同时纳米SiO2 的紫外屏蔽光谱和涂料的人工老化实验表明纳米SiO2 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 ,可以屏蔽大部分紫外光 ,将其使用在钢结构防火涂料中可以有效延缓涂料的老化进程 ,保持防火性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结构防火涂料 耐火极限 紫外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显微结构及其中纳米SiO_2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1
12
作者 欧阳东 陈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对低温稻壳灰纳米尺度的显微结构进行了SEM、TEM(SAD)研究,首次发现稻壳灰由纳米尺度的SiO2凝胶粒子(~50nm)疏松地粘聚而成。稻壳灰结构中除了以往报道过的微米尺度的蜂窝孔(~10μm)外,还含有大量由SiO2凝胶粒子非紧密粘聚而形成的纳... 对低温稻壳灰纳米尺度的显微结构进行了SEM、TEM(SAD)研究,首次发现稻壳灰由纳米尺度的SiO2凝胶粒子(~50nm)疏松地粘聚而成。稻壳灰结构中除了以往报道过的微米尺度的蜂窝孔(~10μm)外,还含有大量由SiO2凝胶粒子非紧密粘聚而形成的纳米尺度孔隙(<50nm)。纳米尺度的SiO2粒子和纳米尺度的大量孔隙是稻壳灰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50~100m2/g)和超高火山灰活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粒 sio2凝胶 纳米sio2 比表面积 显微结构 火山灰活性 粒子 稻壳灰 蜂窝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核/壳结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祖国庆 沈军 +3 位作者 王文琴 邹丽萍 许维维 张志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氏模量可达4.5MPa.复合气凝胶同时具有极好的高温热稳定性.经过1000°C热处理后,线性收缩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降至复合气凝胶的10%,且比表面积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m2·g^(-1)提升至复合气凝胶的143 m2·g^(-1).此外,该复合气凝胶经1000°C热处理后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得益于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1000°C处理后高的比表面积和小的颗粒尺寸.优良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使获得的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气凝胶 壳纳米结构 原位生成水 超临界修饰 耐高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常压制备、表面结构与吸附性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志华 倪星元 +5 位作者 陈世文 周斌 沈军 吴广明 王孝利 吴越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8-50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多聚硅(E-40)为源,通过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采用扫描电镜1、3C和29Si核磁共振谱以及孔径分布仪对SiO2气凝胶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微量电子真空吸附天平对SiO2气凝胶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多聚硅(E-40)为源,通过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采用扫描电镜1、3C和29Si核磁共振谱以及孔径分布仪对SiO2气凝胶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微量电子真空吸附天平对SiO2气凝胶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较好的疏水和亲水可调性,是一种极好的高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常压干燥 表面结构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6/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翔民 张予东 +2 位作者 李宾杰 卢会敏 张治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出尼龙66/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尼龙66/SiO2的界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经过表面改性的SiO2能够和尼龙66...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出尼龙66/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尼龙66/SiO2的界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熔融共混过程中经过表面改性的SiO2能够和尼龙66基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基于共价键和氢键连接的界面层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界面结构的形成有利于纳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提高。但对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纳米sio2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M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静 谢凯 +2 位作者 陈一民 盘毅 胡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 /M (Cu ,Co)纳米复合材料 ,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TEM和比表面分析 ,并研究了SiO2 /M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得的SiO2 /M纳米复合材料保留了SiO2 气凝胶的纳米网络和高比表面积 ...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SiO2 /M (Cu ,Co)纳米复合材料 ,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TEM和比表面分析 ,并研究了SiO2 /M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得的SiO2 /M纳米复合材料保留了SiO2 气凝胶的纳米网络和高比表面积 ,金属组份Cu与Co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SiO2 气凝胶骨架中 ,对CO的氧化反应以及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M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催化性能 二氧化硅 一氧化碳 过渡金属 催化剂 CO 氧化催化 sio2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在不同分散条件下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董健苗 刘晨 龙世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采用手工搅拌、高速研磨搅拌以及高速研磨搅拌加超声波震荡这3种方法对纳米SiO2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纳米SiO2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浆体微观结构,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不同分散方法下... 采用手工搅拌、高速研磨搅拌以及高速研磨搅拌加超声波震荡这3种方法对纳米SiO2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纳米SiO2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浆体微观结构,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不同分散方法下纳米SiO2的分散程度.结果表明,采用后2种方法处理的纳米SiO2分散程度更高,可大幅提高水泥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使砂浆水化产物结构均匀,更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方法 纳米sio2 水泥基材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水泥砂浆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焰燃烧合成核壳结构纳米TiO_2/SiO_2复合颗粒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彦杰 李春忠 +2 位作者 丛德滋 姜海波 赵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利用多重射流氢氧焰燃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方式,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并分析了氢氧焰燃烧合成过程中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在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中,无定形的SiO2均匀地包覆在晶态T... 利用多重射流氢氧焰燃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方式,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典型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并分析了氢氧焰燃烧合成过程中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在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中,无定形的SiO2均匀地包覆在晶态TiO2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引入SiO2不但有效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而且抑制了锐钛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在TiCl4和SiCl4次序进料时,TiCl4优先反应并通过成核生长生成TiO2纳米颗粒,SiCl4反应生成的SiO2通过在TiO2颗粒表面非均相成核生长,形成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焰 气相燃烧 核壳结构 TIO2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改性低表面能纳米结构无毒海洋防污涂料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美玲 曲园园 +1 位作者 杨莉 高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2,共2页
以合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在颜填料不变的基础上添加纳米SiO2,制成了低表面能纳米结构无毒海洋防污涂料,讨论了树脂用量和纳米SiO2对涂膜附着力及其与液体接触角的影响,分析了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表面结构。结果... 以合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在颜填料不变的基础上添加纳米SiO2,制成了低表面能纳米结构无毒海洋防污涂料,讨论了树脂用量和纳米SiO2对涂膜附着力及其与液体接触角的影响,分析了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树脂用量为25%~30%时,涂膜的附着力为1级,涂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50°,涂膜表面为纳米-微米阶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涂料 低表面能 纳米结构 sio2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含量对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朝辉 苏勋家 侯根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1-91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Si含量的TiO2/SiO2复合气凝胶.利用XRD、FTIR、XPS和BET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气凝胶组织结构,以甲基橙溶液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Si含量对TiO2/SiO2复合气凝胶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Si含量的TiO2/SiO2复合气凝胶.利用XRD、FTIR、XPS和BET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气凝胶组织结构,以甲基橙溶液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Si含量对TiO2/SiO2复合气凝胶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气凝胶中Ti-O-Ti、Si-O-Si和Ti-O-Si键相互交织,使复合气凝胶具有小晶粒尺寸、高比表面积和高热稳定性.随着Si含量增大,TiO2/SiO2复合气凝胶中TiO2晶粒尺寸减小,TiO2结晶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且TiO2/SiO2复合气凝胶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适当Si含量能显著改善TiO2/SiO2复合气凝胶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能,Si含量最佳值在9wt%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气凝胶 SI含量 组织结构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