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_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粉末混合半固态挤压法制备 被引量:12
1
作者 祖丽君 罗守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79-183,共5页
研究了SiCp/ 2 0 2 4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粉末混合 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及所制备材料的组织和界面特征。不同温度下半固态挤压的挤压力与位移曲线表明 ,半固态挤压过程的成形力低且稳定。SEM和TEM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该工艺可以获得增强颗... 研究了SiCp/ 2 0 2 4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粉末混合 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及所制备材料的组织和界面特征。不同温度下半固态挤压的挤压力与位移曲线表明 ,半固态挤压过程的成形力低且稳定。SEM和TEM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该工艺可以获得增强颗粒分布均匀、基体组织致密、界面结合良好且无界面反应的复合材料型材。分析了半固态挤压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与基体合金相比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有很大提高 ;与其它工艺生产的该复合材料相比 ,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塑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 粉末混合 半固态挤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粒径对SiC_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建 李冬青 +4 位作者 刘胜春 司佳钧 刘鹏 陈冉 曹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81,共5页
采用热等静压和热挤压工艺制备单一粒径(50,25,15,10μm)和混合粒径(10μm+25μm)SiC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并进行T4处理,研究了SiC粒径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进行T6处理,研究了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采用热等静压和热挤压工艺制备单一粒径(50,25,15,10μm)和混合粒径(10μm+25μm)SiC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并进行T4处理,研究了SiC粒径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进行T6处理,研究了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粒径SiC时,随着粒径的减小,SiC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增大,屈服强度、弹性模量、断后伸长率和布氏硬度变化不大;添加混合粒径SiC时,小粒径SiC会分布在大粒径颗粒周围,导致组织均匀性下降;混合粒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介于对应单一粒径复合材料的之间,屈服强度略高于相应单一粒径复合材料的;粒径10μmSiC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的性能较佳,再经T6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布氏硬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 SiC粒径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对接形式下SiC_P/Al复合材料与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3
作者 宋学成 封小松 +1 位作者 赵慧慧 郭立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3-76,116-117,共4页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特殊对接形式下比分为55%(体积分数)的Si CP/Al复合材料与2024铝合金进行了异种材料焊接,研究了焊缝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轴肩影响区的前进侧存在大量细小的Si C颗粒,其分布呈带状;WNZ1的组织沿焊缝厚...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特殊对接形式下比分为55%(体积分数)的Si CP/Al复合材料与2024铝合金进行了异种材料焊接,研究了焊缝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特点.结果表明,轴肩影响区的前进侧存在大量细小的Si C颗粒,其分布呈带状;WNZ1的组织沿焊缝厚度方向上存在变化;WNZ2下部被Si C颗粒包围的铝合金晶粒尺寸有长大趋势;结合线处搅拌工具脱落颗粒会影响材料的结合.在旋转速度为750 r/min时,获得了较高的焊缝强度,为复合材料母材强度的83.1%,接头的断裂机制为复合材料基体自身的断裂及其与Si C颗粒的脱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2024铝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特殊对接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2024与2219铝合金电子束焊接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国庆 张秉刚 +1 位作者 杨勇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0,2,共5页
分别采用电子束对中焊、偏束焊技术,研究了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 Cp/2024与2219铝合金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中焊时接头易出现Si C增强相的偏聚,同时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生成大量脆性相Al4C3,接头抗拉强度最高为104 M... 分别采用电子束对中焊、偏束焊技术,研究了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 Cp/2024与2219铝合金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中焊时接头易出现Si C增强相的偏聚,同时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生成大量脆性相Al4C3,接头抗拉强度最高为104 MPa.采用偏束焊工艺可以很好地抑制界面反应,通常只在焊缝上部与Si Cp/Al热影响区上部生成少量脆性相Al4C3,接头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31 MPa.试件均断裂在母材界面反应层上,且为明显的脆性断裂.不同工艺下接头横截面硬度分布存在突变区,该区域在Si Cp/2024熔合区附近,该处脆性相Al4C3的生成导致硬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p/2024铝基复合材料 2219铝合金 电子束焊接 接头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秀芳 武高辉 +2 位作者 孙东立 秦长久 田云龙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明确亚微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塑性变形行为的规律和机制,利用微屈服强度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亚微米级Al2O3颗粒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及尺寸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对微屈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显微... 为了明确亚微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塑性变形行为的规律和机制,利用微屈服强度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亚微米级Al2O3颗粒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及尺寸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对微屈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在稳定化热处理前后均呈现位错稀少的特点,有助于材料微屈服强度的提高;复合材料中尺寸细小,密集分布的S′相和亚微米颗粒本身对位错运动的有效阻碍也能改善材料的微屈服强度;时效后采用不同的冷热循环处理工艺,使得复合材料基体中S′相的尺寸和分布都发生一定的改变,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微屈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2024Al复合材料 微屈服性能 铝基复合材料 微屈服强度 AL2O3颗粒 冷热循环处理 铝合金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