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N纤维毡与葡萄糖协同作用制备CF/Fe_(3)O_(4)高效吸波材料
2
作者 谈宜笑 顾闻彦 +1 位作者 张广宇 杨棹航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8,42,共5页
根据葡萄糖辅助的离子吸附-还原炭化策略,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毡为炭前驱体,制备CF/Fe_(3)O_(4)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控葡萄糖与金属离子配位比例及炭化温度,优化Fe_(3)O_(4)粒径分布和负载密度,实现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显著提升... 根据葡萄糖辅助的离子吸附-还原炭化策略,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毡为炭前驱体,制备CF/Fe_(3)O_(4)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控葡萄糖与金属离子配位比例及炭化温度,优化Fe_(3)O_(4)粒径分布和负载密度,实现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CF/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在厚度2.5 mm时最强吸收峰位于10.63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RL)值为-28.60 dB,最大吸收带宽为4.14 GHz。该研究为开发高效率、宽频带、轻质化磁性吸波材料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炭纤维/磁性纳米颗粒复合体系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纳米纤维 Fe_(3)o_(4)纳米颗粒 电磁波吸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MXene/WPU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陶美洁 李志伟 +1 位作者 杨科 李衡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0-4236,共7页
实现高电磁屏蔽性能的同时降低反射是目前电磁屏蔽材料所追求的。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直径为30~40μm,厚度为70~200 nm的Fe_(3)O_(4)纳米片,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结晶度良好。改变Fe_(3)O_(4)纳米片含量,... 实现高电磁屏蔽性能的同时降低反射是目前电磁屏蔽材料所追求的。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直径为30~40μm,厚度为70~200 nm的Fe_(3)O_(4)纳米片,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结晶度良好。改变Fe_(3)O_(4)纳米片含量,喷涂制备的Fe_(3)O_(4)/MXene/WPU复合膜的反射值能低至4.3 dB,反射功率(R)从0.81降至0.63,透射功率(T)仅为10^(-3)数量级。同样,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直径为180~200 nm、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纳米微球。同等Fe_(3)O_(4)含量下纵向对比发现,含Fe_(3)O_(4)纳米片的复合膜电磁屏蔽性能稍高于含Fe_(3)O_(4)纳米球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Fe_(3)o_(4)纳米片 Fe_(3)o_(4)纳米球 纳米复合材料 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Fe_(3)O_(4)/聚苯并噁嗪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效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丹 唐莹 +5 位作者 刘小清 罗志清 唐伟 冯佳成 刘小平 胡心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1-2197,共7页
制备了一种兼备电导性和亚铁磁性的rGO负载Fe3O4纳米粒子,通过与苯并噁嗪共混固化,得到了同时具有高电导率和高磁导率的双性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当氨水用量为3 mL时,纳米粒子具有最佳的电导性和磁导性;且当GO和FeCl_(3)·6H... 制备了一种兼备电导性和亚铁磁性的rGO负载Fe3O4纳米粒子,通过与苯并噁嗪共混固化,得到了同时具有高电导率和高磁导率的双性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当氨水用量为3 mL时,纳米粒子具有最佳的电导性和磁导性;且当GO和FeCl_(3)·6H_(2)O配比为5%时,纳米粒子中rGO对Fe_(3)O_(4)具有最高的负载效率。纳米粒子可催化BA-a的固化,并与其发生交联反应。随着纳米粒子的增加,rGO在基体中首尾相连,逐渐形成完整的导电通路,电导率不断增大。同时,复合材料的磁导率也随纳米粒子的增加而增大,改善了阻抗匹配特性,减少表面反射并有利于吸收。在低频下,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磁屏蔽作用,微集料加入量为2.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达到24 dB。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苯并噁嗪 氧化石墨烯 Fe_(3)o_(4)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络基碳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伟 余进 +2 位作者 龙啸云 孙启龙 马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为开发具有电磁损耗的新型纤维状电磁波吸收材料,采用天然丝瓜络作为碳质纤维的基材,通过原位杂化将Fe_(3)O_(4)负载到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磁滞回线和电磁参数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 为开发具有电磁损耗的新型纤维状电磁波吸收材料,采用天然丝瓜络作为碳质纤维的基材,通过原位杂化将Fe_(3)O_(4)负载到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磁滞回线和电磁参数分析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瓜络基碳材料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生成的Fe_(3)O_(4)颗粒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均匀分布,介电损耗、磁损耗和纤维结构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的电磁波损耗;当FeCl_(3)浓度为2 mol/L,处理温度为700℃时,在2~18 GHz范围内,厚度为3 mm的试样在9.97 GHz处的电磁波损耗达到了-24.37 dB,在7.33~10.33 GHz频段内电磁波损耗小于-10 dB。丝瓜纤维通过合适的炭化及磁性颗粒负载工艺,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丝瓜纤维 Fe_(3)o_(4) 介电损耗 磁损耗 电磁波吸收 原位杂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微波增强沥青混凝土加热效率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小明 魏子奇 赵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微波加热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种新型绿色养护技术,但目前微波吸收效率低下与沥青混凝土导热能力差是阻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基于阻抗匹配理论,考虑到掺加单一微波增强剂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元电磁复合型微波增强剂;将SiC和Fe_(3)... 微波加热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种新型绿色养护技术,但目前微波吸收效率低下与沥青混凝土导热能力差是阻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基于阻抗匹配理论,考虑到掺加单一微波增强剂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元电磁复合型微波增强剂;将SiC和Fe_(3)O_(4)二元复合作为微波增强剂,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微波增强剂样品的电磁参数进行测量。考虑到实验室缺少测量沥青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方法,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微波加热沥青混凝土的温升速率和热量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SiC和Fe_(3)O_(4)的质量比是1∶2时(S_(1)F_(2)),S_(1)F_(2)的反射损耗达到了-22.12dB,比纯SiC的反射损耗低13.97dB。掺S_(1)F_(2)的沥青混凝土的平均升温速率为0.322℃/s,是对照组的1.87倍,并且高于单掺SiC(0.212℃/s)和Fe_(3)O_(4)(0.231℃/s)的沥青混凝土,且热量分布最均匀;相较于单相微波增强剂,掺二元复合材料的沥青混凝土微波吸收能力更强;同时,掺S_(1)F_(2)的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道路养护技术 sic-fe_(3)o_(4)二元电磁复合材料 CoMSoL Multiphysics 微波加热效率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