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8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合成SiC-BN复合陶瓷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治华 贾德昌 +2 位作者 周玉 宋成斌 石鹏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3-487,共5页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SiC BN复合陶瓷。经理论计算及实验证明 ,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70 0°C)下即可成功实现预期的原位反应。复合陶瓷中生成了细小均匀的微米级SiC和BN颗粒 ,在添加剂较多的地方发现了纳米级的SiC晶粒。SiC...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SiC BN复合陶瓷。经理论计算及实验证明 ,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70 0°C)下即可成功实现预期的原位反应。复合陶瓷中生成了细小均匀的微米级SiC和BN颗粒 ,在添加剂较多的地方发现了纳米级的SiC晶粒。SiC BN系列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在含 2 0vol%BN时达到最大 ,分别为 311MPa和 4 .5MPa·m1 2 ,弹性模量和硬度随B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B6 0复合陶瓷的弹性模量为 4 0 .8GPa,维氏硬度为 0 .5 5GPa。不含BN的B0复合陶瓷的断裂方式主要为穿晶断裂 ,含有BN的SiC BN复合陶瓷的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bn复合陶瓷 原位合成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穿晶断裂 沿晶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sf)/SiC-BN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治华 贾德昌 +2 位作者 周玉 石鹏远 宋成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8-22,共5页
制备了 Si C短纤维增强原位合成的 Si C- BN复合陶瓷 (Si Csf/ Si C- BN) ,对其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对不同成分的 Si Csf/ Si C- BN复合陶瓷在 80 0~ 12 0 0℃的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Si3N4 ,B4 C和 C可以原位合成... 制备了 Si C短纤维增强原位合成的 Si C- BN复合陶瓷 (Si Csf/ Si C- BN) ,对其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对不同成分的 Si Csf/ Si C- BN复合陶瓷在 80 0~ 12 0 0℃的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Si3N4 ,B4 C和 C可以原位合成复合陶瓷的基体。复合陶瓷在高温发生氧化时 ,Si C和 BN氧化产物主要为 Si O2 和 B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f/SiC—BN复合陶瓷 氧化 SiC短纤维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SiC-BN复合陶瓷设计与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治华 贾德昌 周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4,共3页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SiC-BN复合陶瓷.通过热力学计算,选择了制备SiC-BN复合陶瓷的反应方程式,并通过进一步的计算,选择合适的烧结工艺保证了反应方程式Si3N4+B4C+2C=3SiC+4BN不会受到副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此反应在1700...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SiC-BN复合陶瓷.通过热力学计算,选择了制备SiC-BN复合陶瓷的反应方程式,并通过进一步的计算,选择合适的烧结工艺保证了反应方程式Si3N4+B4C+2C=3SiC+4BN不会受到副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此反应在1700℃能够反应完成,生成β-SiC和h-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BN 力学研究 陶瓷设计 反应方程式 复合陶瓷 热力学计算 Β-SIC 工艺保证 副反应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陶瓷复合装甲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智勇 徐颖强 +4 位作者 高飞 邓四二 李彬 崔帅帅 秦景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轻质防护装甲可有效提升载具的机动灵活性和遭受攻击后的生存能力,已成为装甲车辆等国防军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由陶瓷面板和纤维背板复合而成的陶瓷复合装甲已代替单一防护材料,成为轻质复合装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质量笨重的传统陶... 轻质防护装甲可有效提升载具的机动灵活性和遭受攻击后的生存能力,已成为装甲车辆等国防军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由陶瓷面板和纤维背板复合而成的陶瓷复合装甲已代替单一防护材料,成为轻质复合装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质量笨重的传统陶瓷面板降低了防护装备的机动灵活性,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差、遭受攻击后燃烧产生毒烟降低了防护装备和人员的生存能力。围绕防护装甲的轻质、阻燃性能需求,从结构形式、制备工艺、防弹性能评价及抗侵彻机理四个方面,全面综述国内外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进展。为设计出满足轻质、阻燃性能需求的C/C-SiC陶瓷/金属基复合泡沫复合装甲提供理论依据,对拓展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的设计思路,提高防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防弹材料 复合装甲 防弹机理 C/C-SiC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飞机除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作者 张海波 罗江海 +5 位作者 徐志强 周鑫翊 马伟刚 王传民 姜胜林 谭划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0,66,共10页
飞机飞行过程中,悬浮的过冷水滴在飞机表面结冰,会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除冰技术是提高飞机安全性能的重要方法。其中,压电除冰技术具有能耗低、结构简单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基于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飞机除冰技术,探讨了低频压电... 飞机飞行过程中,悬浮的过冷水滴在飞机表面结冰,会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除冰技术是提高飞机安全性能的重要方法。其中,压电除冰技术具有能耗低、结构简单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基于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飞机除冰技术,探讨了低频压电共振除冰方法和高频超声波除冰法的原理、优缺点,总结了除冰系统中压电材料的发展,分析了传统含铅压电陶瓷、无铅压电陶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在飞机除冰中的应用。制备大功率压电陶瓷与高性能压电复合材料将是飞机除冰技术中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为飞机除冰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除冰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 致动器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孔隙缺陷参数化表征及其弹性参数预测
6
作者 孙士勇 李海林 王俊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67,共9页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热端结构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在预制、沉积等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导致其性能分散性大,难以准确预测其力学行为。本文基于X射线显微镜和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结合概率拟合方法,对材料孔隙缺陷的尺寸和结... 针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热端结构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在预制、沉积等过程中产生的制造缺陷导致其性能分散性大,难以准确预测其力学行为。本文基于X射线显微镜和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结合概率拟合方法,对材料孔隙缺陷的尺寸和结构特征进行参数化表征,发现与单向层相比,网胎层孔隙率高,且孔隙等效直径大,但长宽比小。采用椭球拟合和多尺度建模方法,对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约3.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对孔隙参数的讨论发现:单向层孔隙在分布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统一性,对纤维束长度方向弹性性能的削减程度低于对其他方向弹性性能的削减程度;相较而言,网胎层具有较高的孔隙率,通过改善工艺参数降低网胎层孔隙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整体的弹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陶瓷复合材料 X射线显微镜 孔隙缺陷表征 多尺度建模 弹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微磨削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巩亚东 李远峰 +1 位作者 温泉 任启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微磨削试验.结果表明,2.5D C_(f)/SiC复合材料去除过程不同于SiC陶瓷,这是因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的存在,有效抑制了微磨削过程中裂纹的扩展;在同一工艺参数下,2.5D 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较好、缺陷少、表面粗糙度小,而无纤维增强的SiC陶瓷表面微观形貌较差、缺陷多、表面粗糙度大;SiC陶瓷的平均磨削力大于2.5D C_(f)/SiC,并且在微磨削过程中,2.5D C_(f)/SiC的实时磨削力信号较平稳,而SiC陶瓷的实时磨削力信号存在尖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复合材料 SIC陶瓷 微磨削过程 表面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纤维及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綦开宇 张庆利 +3 位作者 邵长涛 姜立平 王洪升 韦其红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高性能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抗烧蚀等性能在航天航空及军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脆性以及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等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利用陶瓷纤维制备纤维增强陶瓷... 高性能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抗烧蚀等性能在航天航空及军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脆性以及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等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利用陶瓷纤维制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克服以上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耐高温透波材料领域,与石英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相比,氮化物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成为下一代高性能天线罩的首选材料。主要针对几种不同氮化物纤维、界面层及氮化物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氮化物纤维 界面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单组分和多组分协同机理分析(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宗龙 吴佳琦 +5 位作者 李专 温国源 李烨 戚武彬 肖鹏 姚萍屏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85,共32页
铜基复合材料(Cu-MMC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刹车片等摩擦材料的研究.然而,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铜基复合材料在应急制动过程中由于热稳定性不足,面临较大的挑战.通过加入陶瓷组元,可以显著改善铜基复... 铜基复合材料(Cu-MMC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刹车片等摩擦材料的研究.然而,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铜基复合材料在应急制动过程中由于热稳定性不足,面临较大的挑战.通过加入陶瓷组元,可以显著改善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并通过灵活调整多种陶瓷组元的组成、含量和粒度,能够显著提升其在高温下的力学和摩擦性能.本文中综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陶瓷组元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及其影响机制,涵盖了单组元、双组元及多组元陶瓷的研究进展.文章中探讨了不同陶瓷组元的制备方法、类型及陶瓷含量对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总结大量研究者的工作,本文中比较了不同陶瓷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机制的改变.这项工作有望能为未来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陶瓷组元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吸波SiC纤维增强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吸波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巧英 李静丹 +1 位作者 甘念渝 李思维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0,共10页
利用带原位BN涂层的吸波SiC纤维为增强体,以硅氧碳(SiOC)陶瓷为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SiC-BN/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7个PIP制备周期后复合材料实现致密化,密度为2.05 g/cm^(3),孔隙率... 利用带原位BN涂层的吸波SiC纤维为增强体,以硅氧碳(SiOC)陶瓷为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SiC-BN/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7个PIP制备周期后复合材料实现致密化,密度为2.05 g/cm^(3),孔隙率为4.28%。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介电常数,结合传输线理论对复合材料在8.2~18 GHz下室温至800℃的吸波性能进行计算优化。结果表明:SiC-BN/SiOC复合材料的室温介电常数呈现出明显的频散效应,使其具有良好的宽频吸波特性。当复合材料厚度为2.1 mm时,在X波段和Ku波段反射损耗优于-10 dB的最大频宽为5.7 GHz。此外,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宽频反射损耗优于-5 dB的水平下,材料的最优厚度由2.3 mm(200℃)降至1.1 mm(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SiOC陶瓷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腾辉 陈智刚 +5 位作者 田学梁 孟凡高 陈一平 李虎则 郭景郁 王维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 为研究陶瓷复合弹对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基于7.62 mm制式弹的结构基础,设计了一种头部采用ZrO_(2)陶瓷的复合弹,开展了制式穿甲弹和陶瓷复合弹侵彻陶瓷复合装甲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2种弹丸的侵彻性能。结果表明:在高侵彻速度下,陶瓷复合弹穿透了SiC/UHMWPE陶瓷复合装甲,在相同着角和侵彻速度下,其侵彻性能均优于制式弹。陶瓷复合装甲的出口孔径随侵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_(2)陶瓷弹头阻止了弹芯和陶瓷面板相互作用时界面击溃现象的产生,保护了弹芯对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能力,为弹芯的后续侵彻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结果可为ZrO_(2)陶瓷材料在中小口径穿甲弹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 侵彻 陶瓷复合装甲 氧化锆 子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商剑钊 吴小飞 +5 位作者 曹晔洁 吕云蕾 李精鑫 王晶 董宁 刘永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是推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现状,总结了反应熔渗、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浆料浸渗结合热压等低成本工艺的研究现状,围绕制备工艺优化、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低成本制备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熔盐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界面和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孔隙结构均匀的多孔基体,可显著提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低成本 反应熔渗 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添加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忠伟 尹丽 +3 位作者 徐志刚 彭健 沈强 王传彬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24,共8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含质量分数10%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该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0~1800℃下,β-Sialon陶瓷的相对密度...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含质量分数10%Y_(2)O_(3)‒Al_(2)O_(3)‒ZrO_(2)复合烧结助剂的β-Sialon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该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0~1800℃下,β-Sialon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磨损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700℃时达到最大值。在烧结温度为1500、1600和1800℃时,样品中出现了ZrN杂质相,相对密度较低。当烧结温度为1700℃时,样品中仅观察到β-Sialon相,晶粒分布均匀,孔洞显著减少,β-Sialon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为98%,维氏硬度为15.15 GPa,断裂韧性为5.55 MPa·m^(1/2),磨损率为3.75×10^(-6)mm^(3)·(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alon陶瓷 复合烧结助剂 烧结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14
作者 刘钧 陈哲 +4 位作者 陈东 李险峰 吴一 夏存娟 王浩伟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 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兼具高模量、高强塑性、高抗疲劳与良好的加工成形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有助于实现相关构件的轻量化设计,且仅通过常规铝合金加工方法与设备,即可实现铝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规模化制造。对比分析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传统铝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铸造、变形和增材制造三大系列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与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系列铝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原位自生TiB_(2)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原位自生 铸造成形 塑性加工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青铜-钙钛矿复合陶瓷的结构与储能性能研究
15
作者 蔡婉莹 汪青 +1 位作者 杨玲 许积文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95-5102,5109,共9页
电介质陶瓷对储能电容器来说非常重要,复合陶瓷是电介质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钨青铜结构的Ba_(5)LaTi_(3)Ta_(7)O_(3)0(BLTT)复合钙钛矿结构的(Bi_(0.5)Na_(0.5))TiO_(3)(BNT)陶瓷,并用Sm^(2)O_(3)对其进一步改性。研究发现,在BLT... 电介质陶瓷对储能电容器来说非常重要,复合陶瓷是电介质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钨青铜结构的Ba_(5)LaTi_(3)Ta_(7)O_(3)0(BLTT)复合钙钛矿结构的(Bi_(0.5)Na_(0.5))TiO_(3)(BNT)陶瓷,并用Sm^(2)O_(3)对其进一步改性。研究发现,在BLTT和Sm^(2)O_(3)的作用下,BNT陶瓷在室温下实现了从铁电到弛豫铁电的相变。随着Sm^(2)O_(3)掺杂固溶于BNT-BLTT晶格中,引起晶格畸变,陶瓷的棒状晶粒生长受到促进,球形晶粒的生长受到抑制。介电温谱表明陶瓷为弛豫铁电体,其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均得到提高。在Sm^(2)O_(3)含量为1.2%(质量分数)和电场为160 kV/cm条件时,复合陶瓷获得了高可回收储能密度(1.6 J/cm^(3))和储能效率(74%)。在Sm^(2)O_(3)含量为1.2%(质量分数)和电场为150 kV/cm条件时,获得了高的实际放电能量密度(1.56 J/cm^(3))和功率密度(63.4 MW/cm^(3))。因此,由Sm^(2)O_(3)掺杂改性的钨青铜-钙钛矿复合陶瓷在储能电容器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钠 钨青铜 储能 放电 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
作者 周涛 于镕嘉 +5 位作者 姜雁斌 肖柱 雷前 李周 莫永达 娄花芬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9-1267,共9页
铜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十分优异,且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在航空航天、微电子、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纯铜的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为改善其机械性能,一种有效方法是将陶瓷颗粒作... 铜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十分优异,且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因此在航空航天、微电子、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纯铜的机械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为改善其机械性能,一种有效方法是将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至铜基体中。本文主要总结了陶瓷颗粒的主要类型,讨论了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制备方法 弥散强化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激光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17
作者 尹泽坤 梅雪松 崔健磊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2-63,共22页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_(f)/SiC和C_(f)/SiC)(CMC-SiC)作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高强度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极端服役环境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报道了CMC-SiC激光加工技术的研...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_(f)/SiC和C_(f)/SiC)(CMC-SiC)作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高强度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极端服役环境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报道了CMC-SiC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连续激光和长/短脉冲激光加工及超快脉冲激光加工在该材料加工领域中的现状,并探讨了气体、液体、超声振动、电磁等多种能场复合激光加工方法对加工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了激光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热影响区、氧化层、层间开裂、纤维拔出等关键问题,总结了当前多能场协同加工CMC-SiC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多能场复合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陶瓷复合材料(CMC) 激光加工 复合能场 激光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陶瓷涂层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硕博 刘可立 +6 位作者 宋运泽 王兵 杨超 董健 柳彦博 刘玲 王琴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又不会显著影响基体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力地促进了C/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出发,对现有涂层体系进行了梳理,再结合涂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系统综述了表面陶瓷涂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多种纳米结构增强涂层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表面涂层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C/C复合材料 陶瓷涂层 表面涂层技术 抗氧化 耐高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健 行小龙 +1 位作者 刘祎 张承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新一代高性能防隔热系统的优选材料。文中聚焦于硅、硼元素改性的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从填料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介绍了当前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些改性手段的优势与难点。最后对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陶瓷 硼硅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现状
20
作者 刘俊伟 方杰 +1 位作者 范才河 欧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7-1941,共25页
本文综述了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3DNSCMMCs)的制备方法、机理及研究现状。重点对陶瓷预制体的孔隙调控机理、金属熔体浸渗原理及金属-... 本文综述了三维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cerami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3DNSCMMCs)的制备方法、机理及研究现状。重点对陶瓷预制体的孔隙调控机理、金属熔体浸渗原理及金属-陶瓷界面润湿和界面结合理论予以详细的介绍,并对多孔陶瓷预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熔体浸渗方法进行探讨,概述了3DNSCMMCs当前的研究现状,认为“增材制造(3D打印)陶瓷预制体+金属熔体真空压力浸渗”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取得快速发展,获得低热膨胀、复杂结构、高体积分数增强体、高强度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实现其低成本、短周期、高性能及大批量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多孔陶瓷 液相浸渗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