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Co_2O_3及制样压力对SiC多孔陶瓷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董又铭 邓湘云 +2 位作者 徐成世 王艳颖 刘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62,共5页
为了优化碳化硅(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性能,通过对支撑体掺杂Co_2O_3以提高其高温强度、热抗震性能和抗弯强度,利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过滤压降测试系统和YLN-电子压力机分别对烧结后支撑体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过滤压降... 为了优化碳化硅(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性能,通过对支撑体掺杂Co_2O_3以提高其高温强度、热抗震性能和抗弯强度,利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过滤压降测试系统和YLN-电子压力机分别对烧结后支撑体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过滤压降及抗弯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应用阿基米德法测试支撑体的气孔率.实验结果表明:Co_2O_3掺杂支撑体经过高温烧结后,莫来石相衍射峰增多,过滤压降提高5%~10%,气孔率从33.02%降至27.25%,支撑体的抗弯强度从33.06 MPa提高到40.84 MPa.当制条压力和制片压力分别为3.5和11.5 MPa时,样品的抗弯强度最高,为44.1 MPa,气孔率为2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O3掺杂 sic多孔陶瓷支撑体 过滤压降 气孔率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多孔陶瓷支撑体耐酸碱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 王怡馨 +4 位作者 朱宁 王艳颖 温暖 贾文轩 邓湘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研究SiC多孔陶瓷支撑体的耐酸、碱腐蚀性,以SiC粉末、钾长石、石英和高岭土为主要原料,以石墨和活性炭为造孔剂,制备了SiC多孔陶瓷支撑体,并在不同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时间条件下,利用NaOH和HCl溶液对支撑体进行腐蚀.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 为研究SiC多孔陶瓷支撑体的耐酸、碱腐蚀性,以SiC粉末、钾长石、石英和高岭土为主要原料,以石墨和活性炭为造孔剂,制备了SiC多孔陶瓷支撑体,并在不同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时间条件下,利用NaOH和HCl溶液对支撑体进行腐蚀.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过滤压降测试系统和阿基米德排水法对支撑体的受腐蚀程度进行测试,并对支撑体的碱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体在H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较好,过滤压降和表面形貌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支撑体中粘结剂表面没有新的结晶物质生成,说明支撑体具有较好的耐酸腐蚀性能;支撑体在较高浓度的NaOH溶液中受到明显腐蚀,其过滤压降、表面形貌和气孔率受腐蚀时间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大.支撑体在NaOH溶液中腐蚀较严重的原因是支撑体中以玻璃相为主的粘结剂会与Na OH反应生成铝硅酸钠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多孔陶瓷支撑体 耐酸碱性 过滤压降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SiC多孔陶瓷物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邓承继 贺锋 +3 位作者 梁一鸣 李季 高超 慕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分布及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O_(2)添加量的增加,单质Si的衍射峰逐渐消失,材料中检测到Ti_(3)O_(5)及TiSi_(2)物相,伴随着新相的生成,SiC颗粒间结合更加紧密,其显气孔率及平均孔径减小,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TiO_(2)添加量为8%(w)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及平均孔径分别为33.6%、29.6 MPa和0.2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sic陶瓷 TiO_(2) 孔径分布 物相组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峰 谢志鹏 +3 位作者 千粉玲 张丽莉 孙加林 高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是陶瓷膜制备与应用的基础。本文概述了多孔陶瓷膜支撑体主要的制备工艺及其特点;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结构及性能的因素;综述了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研究现状,并对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孔陶瓷支撑体 制备技术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颗粒参数对多孔陶瓷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永欣 林钰青 +2 位作者 陈献富 邱鸣慧 范益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分别采用3种规则形状的氧化铝为骨料,添加一定量的烧结助剂,通过干压成型法制备多孔支撑体.考察了粉体颗粒参数(形状、粒径分布)对支撑体机械性能、微结构以及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椭球形氧化铝为骨料,添加质量分数0.6%的烧结助剂... 分别采用3种规则形状的氧化铝为骨料,添加一定量的烧结助剂,通过干压成型法制备多孔支撑体.考察了粉体颗粒参数(形状、粒径分布)对支撑体机械性能、微结构以及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椭球形氧化铝为骨料,添加质量分数0.6%的烧结助剂,在1 600℃烧成的多孔陶瓷膜支撑体三点弯曲强度达到80 MPa以上,孔径为3.34μm,孔隙率为34.8%,纯水渗透率在500m^3/(m^2·h·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氧化铝 支撑体 颗粒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来石-刚玉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火年 李强 +3 位作者 洪昱斌 丁马太 何旭敏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5-428,431,共5页
通过沉淀法制备碳酸铝铵超细粉体均匀包裹的氧化铝粉体,煅烧后,继令其与纳米二氧化硅按一定比例球磨混合,预烧,添加适当的粘结剂和造孔剂,再经捏合、陈腐、挤出成型、烘坯、烧结,制备膜支撑体。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加入量为12%(质量分数)... 通过沉淀法制备碳酸铝铵超细粉体均匀包裹的氧化铝粉体,煅烧后,继令其与纳米二氧化硅按一定比例球磨混合,预烧,添加适当的粘结剂和造孔剂,再经捏合、陈腐、挤出成型、烘坯、烧结,制备膜支撑体。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加入量为12%(质量分数)、1550℃烧结所得的膜支撑体综合性能较好:纯水通量为22.2m3/(m2·h);爆破压力为3.40MPa,开孔率为40.21%;经10%(质量分数)H2SO4或5%(质量分数)NaOH于100℃下浸渍36h后,爆破压力仍分别为2.67和2.89MPa,表明它还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多孔陶瓷支撑体 挤出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制度及造孔剂用量对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杰 田蒙奎 张云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5-790,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挤压成型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采用TG-DSC技术对粉煤灰进行了热分析,采用SEM和XRD技术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开孔率、抗压强度及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挤压成型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管状粉煤灰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采用TG-DSC技术对粉煤灰进行了热分析,采用SEM和XRD技术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开孔率、抗压强度及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指标。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造孔剂添加量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体晶相组成主要为赤铁矿、红柱石和石英;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2 h,仅添加1%的粘结剂,不添加造孔剂的条件下制备出的管状支撑体综合性能最优,此时的支撑体孔隙率为44.95%,抗压强度为8.92 MPa,空气渗透速率为2.57×10~4m^3·h^(-1)·m^(-2)·MP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支撑体 多孔陶瓷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在HNO_3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纲领 漆虹 +2 位作者 彭文博 邢卫红 徐南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了考察陶瓷膜在苛刻体系中的应用性能,研究了管式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质量分数99%Al2O3)在硝酸溶液(温度20—90℃,浓度1—10 mol/L)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质量损失率、腐蚀掉的元素成分随时间的关系,以及支撑体的孔结构、纯水通量和机械强... 为了考察陶瓷膜在苛刻体系中的应用性能,研究了管式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质量分数99%Al2O3)在硝酸溶液(温度20—90℃,浓度1—10 mol/L)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质量损失率、腐蚀掉的元素成分随时间的关系,以及支撑体的孔结构、纯水通量和机械强度随其质量损失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在支撑体颗粒间的烧结颈部发生了选择性的腐蚀,在腐蚀初期其质量损失主要是由于烧结颈部中Na,Ca,Al等元素的溶解。支撑体的耐腐蚀性能与其烧结颈部的杂质含量密切相关。多孔支撑体的机械强度随支撑体在HNO3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逐渐降低。所用的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支撑体的耐腐蚀性能及预测陶瓷膜在酸性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多孔陶瓷支撑体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铝陶瓷膜支撑体在HNO3溶液中的静态腐蚀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纲领 漆虹 +2 位作者 彭文博 邢卫红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了在温度为45~90℃、浓度为1-10mol/L的HNO3溶液中,高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微观结构变化、质量损失率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支撑体机械强度随其质量损失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多孔氧化铝支撑体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支撑体... 研究了在温度为45~90℃、浓度为1-10mol/L的HNO3溶液中,高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微观结构变化、质量损失率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支撑体机械强度随其质量损失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多孔氧化铝支撑体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支撑体颗粒之间的烧结颈部。建立了多孔支撑体的质量损失率与腐蚀时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并结合支撑体机械强度与其质量损失率的关系,对多孔支撑体在不同温度和浓度HNO3溶液中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具有优异的耐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多孔陶瓷支撑体 耐腐蚀性能 烧结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碱式碳酸镁对多孔SiC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志勇 韩伟 +2 位作者 刘开琪 敖雯青 于晓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为节约制作成本,降低SiC陶瓷膜支撑体烧结温度,以SiC和ρ-Al2O3为主要原料,采用碱式碳酸镁(BMC,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和1.5%)为助烧结剂,于1300~1420℃无压烧结制备出原位反应结合SiC支撑体,并研究了BMC添加量对支撑体性能的... 为节约制作成本,降低SiC陶瓷膜支撑体烧结温度,以SiC和ρ-Al2O3为主要原料,采用碱式碳酸镁(BMC,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和1.5%)为助烧结剂,于1300~1420℃无压烧结制备出原位反应结合SiC支撑体,并研究了BMC添加量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BMC加剧了SiC表面氧化,使原位反应结合温度降低(<1300℃),促进SiC颗粒间颈部形成,提高了试样的强度;当BMC添加量从0.5%逐渐增加到1.5%,试样在不同温度烧后的显气孔率逐渐降低;BMC助烧剂的最佳添加量为1.0%(w),在1360℃烧后制备的多孔SiC支撑体的常温抗折强度为25.3MPa,是未添加助烧剂的2.7倍,且在1050℃风冷热震5次后,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90%以上,热震后的常温抗折强度19MPa以上,可满足高温烟气净化用膜支撑体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陶瓷 支撑体 碱式碳酸镁 反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表面涂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有智 谷磊 +2 位作者 申红艳 石国亮 刘振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共5页
采用悬浮粒子浸浆法对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表面进行氧化铝涂层研究,探讨了支撑体的孔径、表面粗糙度以及支撑体与膜的匹配性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考察了涂层前后对气体渗透通量的影响.用SEM分别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支... 采用悬浮粒子浸浆法对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表面进行氧化铝涂层研究,探讨了支撑体的孔径、表面粗糙度以及支撑体与膜的匹配性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考察了涂层前后对气体渗透通量的影响.用SEM分别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支撑体孔径分布窄、孔径与悬浮粒子大小相匹配,支撑体表面平整光洁,且与膜的性质匹配时,可获得完整无开裂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支撑体 浸浆法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分离膜支撑体的制备
12
作者 刘亚会 汪建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采用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出多孔陶瓷分离膜支撑体,对原料粉体做了TG/DSC曲线分析。研究了支撑体的烧结温度对收缩率的影响;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原料粉体粒径对孔结构、孔径的影响;造孔剂用量对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 200... 采用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出多孔陶瓷分离膜支撑体,对原料粉体做了TG/DSC曲线分析。研究了支撑体的烧结温度对收缩率的影响;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原料粉体粒径对孔结构、孔径的影响;造孔剂用量对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 200℃,保温时间4 h,造孔剂用量(即造孔剂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大于20%的条件下,制备出孔径分布均匀,孔隙率大于50%,符合透水要求的多孔陶瓷分离膜支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分离膜 支撑体 烧结温度 孔隙率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制度及造孔剂用量对煤矸石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范丽 田蒙奎 +1 位作者 张杰 张云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81-1787,共7页
以工业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通过挤压成型和高温反应烧结法制备了管状煤矸石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制度及造孔剂用量的条件下,煤矸石支撑体的抗压强度、开孔率和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TG-DSC、SEM和XRD... 以工业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通过挤压成型和高温反应烧结法制备了管状煤矸石基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制度及造孔剂用量的条件下,煤矸石支撑体的抗压强度、开孔率和空气渗透速率等性能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TG-DSC、SEM和XRD技术对煤矸石和支撑体样品进行热分析、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分析。研究表明,温度制度和造孔剂用量很大程度地影响支撑体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100℃、保温1 h、造孔剂用量为5%的情况下制备的支撑体性能最佳,开孔率为51.23%,抗压强度为4.51 MPa,空气渗透速率为30.12 m^3·h^(-1)·m^(-2)·k P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多孔陶瓷 支撑体 烧结温度 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结晶SiC陶瓷支撑体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鹏鹏 吴吉光 +2 位作者 陈红伟 袁波 万龙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2-445,共4页
为制备高透气性SiC陶瓷支撑体,以d_(50)=100μm的SiC细粉和d_(50)=2. 5μm的SiC微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造孔剂,采用机压成型在2 300℃下(Ar保护)烧结2 h制备了重结晶SiC陶瓷试样。研究了SiC微粉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0%、... 为制备高透气性SiC陶瓷支撑体,以d_(50)=100μm的SiC细粉和d_(50)=2. 5μm的SiC微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造孔剂,采用机压成型在2 300℃下(Ar保护)烧结2 h制备了重结晶SiC陶瓷试样。研究了SiC微粉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0%、40%、50%、60%、70%和100%)和造孔剂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3%、6%)对试样显气孔率、透气度、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Si C微粉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不断增加,透气度先增加后减小。造孔剂的加入会导致试样抗折强度衰减严重。当SiC微粉含量(w)为60%且不添加造孔剂时,试样的透气度为40. 23×10^(-12)m^2,显气孔率为34. 5%,常温抗折强度为35. 8 MPa,高温抗折强度为41. 7 MPa。该多孔陶瓷具有连通的孔结构,平均孔径为19. 3μm,孔径分布较窄,适合用作陶瓷支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重结晶碳化硅 支撑体 透气度 强度 显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状多孔陶瓷支撑体研制成功
15
《水处理技术》 CAS 1982年第1期46-46,共1页
蜂窝状多孔陶瓷支撑体是Zr(Ⅳ)-PAA动力形成膜组件的关键性部件,要求具有较高的膜填充密度和机械强度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能反复使用和造价低等特点。
关键词 多孔陶瓷支撑体 蜂窝状 化学稳定性 耐化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成型SiC多孔陶瓷的工艺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锐 高濂 +1 位作者 程国峰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5-730,共6页
选用SiC颗粒作为多孔陶瓷的骨料材料,长石、石英、粘土组成的低共熔混合物形成晶界玻璃相结合剂,活性炭作为成孔剂,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对多孔陶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SiC骨料颗粒的Zeta电位等电点对应的pH值为5.2,注浆浆料的pH值在8~12的... 选用SiC颗粒作为多孔陶瓷的骨料材料,长石、石英、粘土组成的低共熔混合物形成晶界玻璃相结合剂,活性炭作为成孔剂,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对多孔陶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SiC骨料颗粒的Zeta电位等电点对应的pH值为5.2,注浆浆料的pH值在8~12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烧成温度的提高,使SiC多孔陶瓷的气孔尺寸分布范围缩小,但基本孔径不变;晶界玻璃相的高温粘性流动在SiC晶粒之间形成“桥架”结构,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粘结能力;高温下,SiC颗粒的氧化产物参与晶界反应,生成新的针状莫来石相,使SiC多孔陶瓷的强度出现异常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成型 sic 多孔陶瓷 工艺 性能 碳化硅 骨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形态SiC多孔陶瓷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辛亥 齐乐华 +3 位作者 王俊勃 申明乾 苏晓磊 杨敏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5-1488,共4页
以苎麻纤维为生物模板,经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过程制得具有苎麻纤维管状形态的SiC多孔陶瓷。研究了试样的物相构成、显微结构和孔特征,探讨了试样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iO2溶胶与苎麻碳在真空环境、1500℃温度下的碳热还原反... 以苎麻纤维为生物模板,经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过程制得具有苎麻纤维管状形态的SiC多孔陶瓷。研究了试样的物相构成、显微结构和孔特征,探讨了试样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iO2溶胶与苎麻碳在真空环境、1500℃温度下的碳热还原反应主要为SiO2与C的固-固反应,也包括SiO与C及CO之间局部的气-固和气-气反应。经除碳后得到SiC多孔陶瓷保留了苎麻纤维的空心管状结构形貌,物相组成主要为β-SiC。经脱胶麻较之原麻所制备的试样管状纤维结构更为完整,试样孔结构主要为狭缝型孔隙,BET比表面积为12.97m2/g,BJH平均孔径为9.6nm,P/P0=0.97时的孔容为0.037731cm3/g,孔径分布呈多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法 制备 苎麻纤维 sic多孔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多孔支撑体的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丁祥金 张继周 +1 位作者 宝志琴 丁传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用挤出成型的方法制备高性能陶瓷膜用Al2 O3>99%支撑体 ,制备中受初始颗粒度、烧成温度、粘结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调节一个或几个因素来控制支撑体的性能 .用硬脂酸铝为造孔剂 ,调节支撑体的孔径和气孔率时发现造孔剂质量分数 &... 用挤出成型的方法制备高性能陶瓷膜用Al2 O3>99%支撑体 ,制备中受初始颗粒度、烧成温度、粘结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调节一个或几个因素来控制支撑体的性能 .用硬脂酸铝为造孔剂 ,调节支撑体的孔径和气孔率时发现造孔剂质量分数 <5%和 >5%在坯体中的分布不同 ,成孔的作用也不一样 .造孔剂用量 <5%时 ,对成孔作用不大 ,>5%时成孔明显 ,但造孔剂的添加量不宜超过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支撑体 挤出成型 硬脂酸铝 氧化铝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层状结构多孔SiC陶瓷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照芸 罗民 +2 位作者 王怀昌 梁斌 宋伟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6-740,共5页
以微米级SiC粉体为原料,利用冷冻干燥和原位反应烧结制备了具有层状孔道结构的SiC多孔陶瓷。XRD分析表明多孔陶瓷的主相是α-SiC,结合相是方石英;SEM观察到多孔陶瓷具有相互连通的开孔结构;多孔SiC陶瓷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隙率随固相含量... 以微米级SiC粉体为原料,利用冷冻干燥和原位反应烧结制备了具有层状孔道结构的SiC多孔陶瓷。XRD分析表明多孔陶瓷的主相是α-SiC,结合相是方石英;SEM观察到多孔陶瓷具有相互连通的开孔结构;多孔SiC陶瓷的总孔隙率和开孔隙率随固相含量和烧结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多孔陶瓷的孔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特点,大孔孔径峰值介于20~80μm,小孔孔径峰值为0.5~0.9μm。在原位反应烧结过程中,在1100℃以上SiC开始发生氧化形成SiO2结合的多孔SiC陶瓷,显著提高了陶瓷的压缩强度。随着烧结温度从1000℃提高到1500℃,固相含量为30vol%的多孔SiC陶瓷开孔率从68.9%下降到61.8%,压缩强度由5.5 MPa升至25.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工艺 多孔sic陶瓷 层状孔结构 原位反应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复相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韩磊 邓先功 +2 位作者 王军凯 梁峰 张海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240,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SiC多孔复相陶瓷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总结了氧化物(SiO_2、莫来石、堇青石)和非氧化物(SiC、Si_3N_4、SiOC)为结合相的SiC多孔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SiC多孔复相陶瓷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sic 多孔复相陶瓷 氧化物 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