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介质下SiC_(f)/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与力学行为研究
1
作者 杨晨曦 曹伟 +4 位作者 黄宝庆 原红星 胡江波 廉铁江 王明珠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对具有PyC/(SiC)4多层界面相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1050和1350℃氩气介质和空气氧化介质中分别进行0.25,1,4和16 h热处理,分析不同高温介质环境下SiC_(f)/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及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氩气介质下暴露后... 对具有PyC/(SiC)4多层界面相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1050和1350℃氩气介质和空气氧化介质中分别进行0.25,1,4和16 h热处理,分析不同高温介质环境下SiC_(f)/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及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氩气介质下暴露后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无变化,而随着热处理时间与温度的增加,由于纤维和基体受到热损伤,导致材料的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韧性特征。在高温空气氧化介质下,经高温短时氧化后,复合材料中的PyC界面被氧化消耗,在纤维与SiC界面相之间形成环形孔隙;经高温长时间氧化后,环形孔隙将被SiO_(2)填充。上述微观结构的变化使SiC_(f)/SiC复合材料拉伸断口形貌呈现3种类型,即含有PyC界面的复合材料具有适中的纤维拔出长度,无PyC界面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长的纤维拔出长度,以及形成SiO_(2)层的复合材料无纤维拔出。经高温空气氧化介质处理后的SiC_(f)/Si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整体低于经氩气介质热处理后的,主要原因是纤维与基体受到氧化损伤,同时SiO_(2)在界面生成,使得材料失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高温 氩气介质 空气氧化介质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烧结制备SiC/Zr耐事故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岳慧芳 冯可芹 +5 位作者 庞华 张瑞谦 李垣明 吕亮亮 赵艳丽 袁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21-325,共5页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出致密度为96%的SiC/Zr复合材料,烧结温度为1100℃,烧结时间为90min。SiC与Zr在界面处发生了界面反应,产物为ZrC和Zr2Si,且界面呈多层结构,从SiC到Zr基体,界面层的相分布次序为ZrC/ZrC+Zr2Si/ZrC。与锆合金相比,SiC/Zr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zr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界面反应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复合材料表面Y_2O_3-ZrO_2-Al_2O_3涂层的涂刷法制备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焦更生 卢国锋 李贺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1,6,共3页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内涂层,再在其上刷涂制备Y2O3-ZrO2-Al2O3多组分涂层,对制备涂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了该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内涂层,再在其上刷涂制备Y2O3-ZrO2-Al2O3多组分涂层,对制备涂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了该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以SiC为内涂层、10%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Y2O3,ZrO2,Al2O3,Si及C为原料,室温涂覆,升温到1 873 K保温30 min,反复进行5次;该涂层在1 873 K下氧化19 h,失重率仅1.76%,有良好的短期抗高温氧化性能,氧化29 h时失重率为6.23%,涂层可能已破坏失效;涂层的失效是由于其表面形成的孔洞和裂纹不能愈合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zrO2-Al2O3涂层 涂刷法 C C复合材料 sic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Zr基非晶复合材料单轴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娜 才鸿年 +3 位作者 王鲁 兰山 王富耻 张海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9,共5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Zr基非晶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与准静态压缩实验结果比较.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压缩条件下三...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Zr基非晶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与准静态压缩实验结果比较.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压缩条件下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断裂发生在弹性变形阶段,断裂前几乎观察不到塑性变形;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强度达到了1 270 MPa,高于在动态压缩中的断裂强度1 100 MPa.试样发生纵向劈裂和剪切断裂,准静态下试样形成的破片数量较多,动态加载条件下试样破碎成数量较少的较大块体.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断口形貌为层片状、台阶式的解理断裂,非晶合金发生粘性流动,在变形过程中形成脉状花样,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非晶热软化严重,断口形貌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连通网状sic陶瓷/zr基非晶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连通网状SiC/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5
作者 刘娜 才鸿年 王鲁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6-339,共4页
以多孔SiC陶瓷为增强体,采用压力-浸渗-快凝法制备了三维连通网状SiC增强Zr基非晶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A)研究了预制体和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原始显微组织、界面形貌及断口形貌,探讨了网络... 以多孔SiC陶瓷为增强体,采用压力-浸渗-快凝法制备了三维连通网状SiC增强Zr基非晶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A)研究了预制体和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原始显微组织、界面形貌及断口形貌,探讨了网络结构陶瓷预制体的特性对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预制体与Zr非晶复合后形成了具有双连续相的网络交叉结构,复合材料中陶瓷与非晶合金的界面处存在增强体成分Si与基体成分Zr之间相互扩散的扩散层,该扩散层厚度为1μm左右,界面结合机制主要为扩散结合和机械结合,适中的界面强度兼顾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增强体的断裂是复合材料断裂的主要机制,非晶合金发生粘性流动,在裂纹的扩展中起到了桥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连通网状sic/zr基非晶复合材料 界面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华 王鲁 +3 位作者 程焕武 张海峰 王爱民 李树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利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iC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圆柱形试样进行了相关的应力-应变响应和动态断裂特征及断口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SiC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随冲击压力的增大... 利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iC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圆柱形试样进行了相关的应力-应变响应和动态断裂特征及断口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SiC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随冲击压力的增大而递增,当冲击压力为0.6 MPa时,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为855 MPa;断裂表面呈现典型的结晶状断口,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和劈裂混合破坏模式;非晶基体在动态压缩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热软化和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锆基非合金复合材料 动态性能 动态断裂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材料去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侯兆鑫 刘畅 高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端铣刀和普通铣削,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分别可以显著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可以使纤维的整体去除变为破碎去除,减小表面缺陷。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组合工艺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缺陷、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为2.5D C/SiC复合材料低损伤铣削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材料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的AgCuTi-W复合钎焊 被引量:7
8
作者 熊进辉 黄继华 +3 位作者 薛行雁 张华 赵兴科 林国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2,共5页
本文利用AgCuTi-W复合钎料作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XRD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钎焊时,复合钎料中的Ti借助Cu-Ti液相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 本文利用AgCuTi-W复合钎料作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XRD分析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钎焊时,复合钎料中的Ti借助Cu-Ti液相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在Cf/SiC复合材料与连接层界面形成Ti3SiC2,Ti3Si和少量TiC化合物的混合反应层。复合钎料中的Cu与Ti合金中的Ti发生互扩散,在连接层与Ti合金界面形成不同成分的Cu-Ti化合物过渡层。钎焊后,形成W颗粒强化的致密复合连接层,W颗粒主要分布在Cu-Ti相中。W的加入缓解了接头的残余热应力,C/SiC/AgCuTi-W/TC4接头剪切强度明显高于C/SiC/AgCuTi/TC4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TI合金 钎焊 AgCuTi—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园园 白瑞成 +3 位作者 孙晋良 任慕苏 张家宝 周春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40,共6页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 综述了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碳纤维预制体和C/C多孔体的制备,以及熔融渗硅过程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介绍了C/C-SiC复合材料作为热结构和摩擦材料在航空航天和先进摩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C/C-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熔融渗硅法 热结构材料 摩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份SiC/Al反射镜在空间光学应用可行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明辉 张军 +4 位作者 李景林 刘磊 王永宪 许艳军 任建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3-1807,共5页
简述了空间遥感器设计中反射镜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影响。对SiC和SiC/Al复合材料与常用光学材料的空间应用综合品质因子进行了比较,SiC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8072.92,高体分SiC/Al复合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1 687.50。并对高体分SiC/Al复... 简述了空间遥感器设计中反射镜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影响。对SiC和SiC/Al复合材料与常用光学材料的空间应用综合品质因子进行了比较,SiC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8072.92,高体分SiC/Al复合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1 687.50。并对高体分SiC/Al复合材料应用在反射镜上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得出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能够达到1.49 nm,小于5 nm;反射率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反射镜的性能要求。对采用高体分SiC/Al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和背板材料的相机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整体结构前三阶模态为115 Hz,120 Hz,203 Hz,满足空间遥感器大于100 Hz的技术要求,各反射镜的面形精度满足RMS≤1/50λ(λ=632.8 nm)的技术要求。各项测试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在空间光学中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 面形精度 综合品质因子 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RMI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弯曲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鹏 谢建伟 +1 位作者 熊翔 闫志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以T700炭纤维准三维编织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在炭纤维表面CVI预沉积热解炭涂层,利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浸渗法(CVI-RMI)制备C/SiC复合材料,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并探讨界面对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VI-RMI联合工艺制备的C... 以T700炭纤维准三维编织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在炭纤维表面CVI预沉积热解炭涂层,利用化学气相渗透-反应熔体浸渗法(CVI-RMI)制备C/SiC复合材料,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并探讨界面对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VI-RMI联合工艺制备的C/SiC复合材料致密度高,开孔率较小(10%),基体分布均匀;材料弯曲强度达133 MPa,呈逐层破坏机制,表现出良好的假塑性;热解炭涂层与CVI-SiC基体减少了RMI工艺过程对炭纤维的损伤,且热解炭涂层调节了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有利于纤维的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法 反应熔体浸渗法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甘小荣 薛方红 +5 位作者 黄昊 董星龙 汪晓允 于洪涛 刘艳明 全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80,86,共7页
在Ar气的保护下,以微米级的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H2为活性气体,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原位合成SiC/C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和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成分;应用SEM和TEM观察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使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 在Ar气的保护下,以微米级的石墨粉和Si粉为原料,H2为活性气体,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原位合成SiC/C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和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成分;应用SEM和TEM观察产物的形貌和微结构;使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了产物的光吸收性质和对亚甲基兰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产物是由占主相的β-SiC和少量的C组分构成的SiC/C球状复合物;包覆的C壳层厚度为60nm,核层是平均粒径50nm的SiC颗粒,复合体的尺寸约为0.5~1μm;带隙为2.35eV,此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子迁移性能和一定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空间相机框架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畅 何欣 刘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26-2531,共6页
为了提高空间相机在力/热双重环境条件下的系统稳定性,同时能够实现系统的轻量化目标,在某型空间相机的研制过程中选用了具有高比刚度和热稳定性的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采用整体式框架结构,将基于变密度法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应... 为了提高空间相机在力/热双重环境条件下的系统稳定性,同时能够实现系统的轻量化目标,在某型空间相机的研制过程中选用了具有高比刚度和热稳定性的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采用整体式框架结构,将基于变密度法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应用到相机框架结构的初始设计中,通过设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了相机框架分别在X、Y、Z三个方向重力作用下的结构拓扑优化结果,结合工艺要求,最终确定了空间相机框架的设计方案。通过与对比方案比较发现,经过拓扑优化所得到的框架结构在结构刚度及轻量化率上都有明显提高,实现了空间相机框架高刚度、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高体份sic AL复合材料 框架结构 空间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磊江 童小燕 +1 位作者 吕胜利 孙龙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6-429,共4页
C/SiC复合材料数据库对在材料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全部信息实现可靠、高效的存储和访问。在遵守关系数据库第3范式的基础上,基于Oracle的支持,采用了非第1范式的对象数据类型——嵌套表,建立了对象-关系数据库,并利用UML语言完成数据库逻... C/SiC复合材料数据库对在材料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全部信息实现可靠、高效的存储和访问。在遵守关系数据库第3范式的基础上,基于Oracle的支持,采用了非第1范式的对象数据类型——嵌套表,建立了对象-关系数据库,并利用UML语言完成数据库逻辑建模。根据应用需求定义了用户视图,制定了数据规范、约束、触发器等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保证了研究信息的可追溯性,为数据的管理和规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数据库 对象-关系模型 逻辑结构 U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SiC/Ni-P功能梯度材料工艺、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智谋 董泽华 郑家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53,共6页
通过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 P 功能梯度材料(FGM) 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 通过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 P 功能梯度材料(FGM) 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 P- SiC复合镀层以及Ni- P/Ni- P- SiC 双层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复合镀层 功能梯度材料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环境下3D C/SiC喉衬烧蚀性能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文彬 李江 +1 位作者 魏祥庚 董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8-602,共5页
分别使用固体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系统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实验,主要研究了烧蚀时间、粒子和温度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蚀时间加长,材料烧蚀性能有明显下降趋势;温度高于2 973 K时,烧蚀明... 分别使用固体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系统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实验,主要研究了烧蚀时间、粒子和温度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蚀时间加长,材料烧蚀性能有明显下降趋势;温度高于2 973 K时,烧蚀明显加剧,且温度越高烧蚀越严重;强氧化燃气环境下,大量的H2O加剧了材料的热化学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烧蚀 C/si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在星载遥感器中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永宪 李景林 +1 位作者 许艳军 陈长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因其性能优良而成为新一代星载遥感器的理想结构材料。因星载遥感器设计中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对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与常用遥感器结构材料的空间应用综合品质因子进行了比较,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1...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因其性能优良而成为新一代星载遥感器的理想结构材料。因星载遥感器设计中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对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与常用遥感器结构材料的空间应用综合品质因子进行了比较,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的综合品质因子为1 687.8,为传统遥感器结构材料的5~80倍。对遥感器的调焦机构支架进行力学分析和测试以及热分析,结果表明,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是星载遥感器理想的结构材料,为星载遥感器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遥感器 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 模态分析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法制备SiC_((w))/SiC光学结构件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红 方敬忠 +2 位作者 陈益超 陈志强 吴海鹰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135,140,共5页
本文研究目的是制备一种与RB-SiC反射镜镜坯材料力学、热学性能匹配的高断裂韧性的镜框等光学构件材料(SiC(w)/SiC)。利用反应烧结法制备了SiC晶须增强SiC陶瓷复合材料(SiC(w)/SiCCMC)。测试了SiC(w)/SiC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和热学... 本文研究目的是制备一种与RB-SiC反射镜镜坯材料力学、热学性能匹配的高断裂韧性的镜框等光学构件材料(SiC(w)/SiC)。利用反应烧结法制备了SiC晶须增强SiC陶瓷复合材料(SiC(w)/SiCCMC)。测试了SiC(w)/SiC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的SiC(w)/Si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弯曲强度为243MPa;裂韧性值(KIC)从4.49MPa.m1/2提高到6.43MPa.m1/2,提高了43.2%;其热导率(125.3W/m·K)与RB-SiC陶瓷(119.3W/m·K)的热导率接近。初步探讨认为,SiC晶须的拔出、桥连现像和新生纳米SiC颗粒的存在是SiC(w)/SiC复合材料的主要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w)/sic复合材料 反应烧结 光学结构件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度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与适用刀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全燕鸣 周泽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9-64,共6页
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粒子的大小对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影响极大,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适用的刀具。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切削加工 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维C/SiC复合材料板弹性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韬 姜东 +1 位作者 吴邵庆 费庆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7,共6页
以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NASTRAN为计算平台,提出了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2.5维C/SiC复合材料板弹性参数识别方法。基于复合材料板的模态试验结果,采用模型修正的思想构造优化问题,其中目标函数定义为实测模态频率与计算频率之差的平方和,将... 以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NASTRAN为计算平台,提出了基于模态试验结果的2.5维C/SiC复合材料板弹性参数识别方法。基于复合材料板的模态试验结果,采用模型修正的思想构造优化问题,其中目标函数定义为实测模态频率与计算频率之差的平方和,将以刚度平均法获得的复合材料弹性参数的理论预测值作为优化问题的初值,充分利用了材料参数的先验信息,然后对材料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迭代求解识别出复合材料板的弹性参数。识别后,C/SiC复合材料板第1-4阶模态频率的复现精度明显提高,并能保证第5-8阶模态频率的预示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方法能准确识别2.5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弹性参数,并为复合材料等效建模以及进一步动态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弹性参数识别 刚度平均法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