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效励磁电感的SiC串联器件型中压双有源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润田 李楚杉 +2 位作者 姚文熙 李武华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2-3745,共14页
基于SiC串联器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因具有开关损耗小、功率密度高、能量控制简单等优势,有望成为中压变换场景中实现高频隔离的优选方案。为保证SiC串联器件的可靠均压,各器件上并联大容值缓冲电容,然而该设计使变换器在传输功率较低时... 基于SiC串联器件的双有源桥变换器因具有开关损耗小、功率密度高、能量控制简单等优势,有望成为中压变换场景中实现高频隔离的优选方案。为保证SiC串联器件的可靠均压,各器件上并联大容值缓冲电容,然而该设计使变换器在传输功率较低时难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严重影响变换器的整体效率和串联器件的可靠运行。该文通过构建SiC串联器件型中压双有源桥变换器多模态运行模型并深入分析其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励磁电感的无源软开关技术。所提技术可通过优化外接传输电感位置的方式实现中压侧等效励磁电感参数调节,从而在无额外控制前提下实现SiC串联器件的软开关范围扩展。最后,设计了4 kV/1 kV实验样机,实现了100 kW下运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软开关技术能显著地扩展变换器中SiC串联器件的软开关范围,在保证SiC串联器件均压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变换器在轻载运行时的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双有源桥变换器 sic MOSFET 串联器件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
2
作者 张欣 王龙龙 +1 位作者 高鹏翔 方支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7,共9页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正向传输,采用改变副边谐振电容对反向信号进行调谐调制实现信号反向传输,从而使得线圈两端电流带有信号特征,并利用电流互感器将带有信号特征的电流信号通入解调电路中还原信号。首先,通过对电路结构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其次,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并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一个功率为120 W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在功率为120 W的条件下,负载电压波动小于3%,电能传输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小,可实现正向4 kbps、反向20 kbps的高速半双工传输,信号传输误码率为0.1%;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能够有效实现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具有较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可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信号双向传输 移相全桥 电容调制 解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贝多 程志江 +1 位作者 刘尊祝 杨涵棣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0,共6页
为了实现电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精确和稳定输出,解决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优化的ADRC控制的WPT系统。首先,建立双边LCC型WPT系统模型,并采用Hammerstein模型简化系统分析和控... 为了实现电压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的精确和稳定输出,解决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整定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优化的ADRC控制的WPT系统。首先,建立双边LCC型WPT系统模型,并采用Hammerstein模型简化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其次,利用RBF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能力动态优化ADRC控制器中的可调参数,以实现对系统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最后,搭建基于RBF-ADRC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比较RBF-ADRC和ADRC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ADRC控制器相比,RBF-ADRC控制器不仅解决了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性能,验证了RBF-ADRC控制器的有效性,实现了无超调的稳定输出,并且过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自抗扰控制 RBF神经网络 双边LCC型拓扑结构 恒压输出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优负载优化与最大效率跟踪控制方法
4
作者 耿宇宇 陈华国 王涛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因忽略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仅考虑补偿网络最优负载,导致最大效率点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最优负载偏移的最大效率跟踪和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与各部分输出电压、电流之...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因忽略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仅考虑补偿网络最优负载,导致最大效率点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最优负载偏移的最大效率跟踪和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与各部分输出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建立非线性整流桥负载等效模型,揭示整流二极管压降对负载转换的影响机制。之后构建纳入逆变器和整流器损耗的系统效率量化模型,定量分析系统效率随负载变化的特性,对比仅考虑补偿网络损耗时的效率特性,减小最优负载偏移误差。同时,分析补偿元件参数变化对逆变器输出阻抗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补偿电容参数优化的零电压开通实现方法。然后,在副边采用基于Buck-Boost电路的阻抗匹配技术进行最大效率跟踪控制,在原边增加一个Buck电路调节逆变器输入电压,实现输出电压稳定控制。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将逆变器与整流器损耗纳入整体系统效率分析后,系统仍然存在最大效率点,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策略使最优负载偏移误差降低24.6%,最大效率提高1.1%,且在较宽的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逆变器零电压开通运行,整体系统效率能够保持在90%左右并实现恒压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最优负载偏移 非线性整流桥负载 最大效率追踪 补偿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器件的单管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厚基 王春芳 +1 位作者 岳睿 李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8-1816,共9页
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多采用全桥或半桥逆变拓扑,该拓扑电路及控制方式相对复杂、可靠性较低;单管LC谐振逆变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无直通问题、可靠性高、可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等优点。但是由于LC谐振的影响,该... 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多采用全桥或半桥逆变拓扑,该拓扑电路及控制方式相对复杂、可靠性较低;单管LC谐振逆变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无直通问题、可靠性高、可实现零电压开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等优点。但是由于LC谐振的影响,该拓扑开关管耐压较高,普通Si器件无法满足需求。为此,该文研究一种基于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 C)器件的单管LC谐振逆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互感等效的方式,给出参数详细设计方法;搭建基于Si C器件的单管无线电能传输平台,通过实验比较电路采用Si C器件和采用Si器件在驱动特性、输出特性、负载特性和效率特性上的不同,验证将Si C器件应用于单管逆变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器件 无线电能传输 单管LC逆变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SP-S补偿紧凑型抗偏移WPT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文燕 陈为 +1 位作者 陈庆彬 江彦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724,I0024,共12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偏移是不可避免的,偏移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S-S和P-S补偿拓扑,提出一种具有抗偏移特性的双耦合SP-S补偿的紧凑型WPT系统。该系统采用两个同轴布置、... 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偏移是不可避免的,偏移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S-S和P-S补偿拓扑,提出一种具有抗偏移特性的双耦合SP-S补偿的紧凑型WPT系统。该系统采用两个同轴布置、相互解耦的圆角方形线圈作为能量的发射线圈,其与单一方形接收线圈均有耦合,提升了X方向和Y方向的抗偏移容忍度。通过谐振参数配置使接收线圈在偏移的过程中,一个线圈回路的输出增加,另一个线圈回路输出减少,从而使系统输出随接收线圈位置偏移波动平缓。提出方形解耦线圈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发射端并联补偿电容对输出抗偏移性能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偏移 无线电能传输 解耦线圈 双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载工况下基于效率优化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半桥调制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付胜 杨金涛 +3 位作者 范政 周梦豪 王涵宇 李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24-3234,I0024,共12页
针对基于全桥拓扑的双向双LCC无线充电系统调制策略在轻载工况下功率因数和效率下降严重的问题,该文在不改变全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半桥调制策略。首先对双向双LCC补偿电路进行通态效率建模,并定量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变量及其约束条... 针对基于全桥拓扑的双向双LCC无线充电系统调制策略在轻载工况下功率因数和效率下降严重的问题,该文在不改变全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半桥调制策略。首先对双向双LCC补偿电路进行通态效率建模,并定量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变量及其约束条件,从而为调制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所提双边半桥调制策略的工作原理、正导通角优化关系及软开关实现条件进行详细分析,证明该策略在保证开关器件零电压导通的同时,可显著减小外移相角,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和运行效率;最后,搭建3.3 kW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样机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半桥调制策略在1/4满载及以下的轻载工况下效率最高可达95.6%,且在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时都能够取得明显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软开关 双LCC 效率优化 半桥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双全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功率传输效率优化研究
8
作者 窦智峰 赵崇焱 +1 位作者 何帅彪 金楠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不同负载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保持恒功率电能传输时的传输效率变化问题,通过建立Si C双全桥结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推导出原边电压导通角与系统传输功率、副边电压导通角与传输效率的对应关系,进而研究恒功率传输效率优化问题.结... 针对不同负载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保持恒功率电能传输时的传输效率变化问题,通过建立Si C双全桥结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推导出原边电压导通角与系统传输功率、副边电压导通角与传输效率的对应关系,进而研究恒功率传输效率优化问题.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副边电压导通角使等效负载为最优值,可在变负载情况下使传输效率最大.双全桥结构和副边不控桥结构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双全桥结构可显著提升能量传输效率,当负载为30Ω,传输功率为100 W时,效率提升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双全桥无线电能传 传输功率调节 效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溯奇 颜雪盈 刘玉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9-94,共6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全桥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存在振铃,能量传输波形纹波大,导致逆变器温升大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电路建模分析,开展了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首先,对逆变器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了简化,建立了RLC串联谐...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全桥逆变器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存在振铃,能量传输波形纹波大,导致逆变器温升大和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电路建模分析,开展了全桥逆变器性能优化研究。首先,对逆变器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了简化,建立了RLC串联谐振电路模型,分析了驱动电路结构参数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优化方法;其次,分析了逆变器纹波大的问题,给出了优化方法;最后,搭建了300 W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逆变器性能得到了改善,温升得到了有效控制,系统传输效率提高了5.3%,整机效率达到了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全桥逆变器 纹波抑制 串联谐振电路 RLC电路 开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桥驱动的恒流恒压可重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10
作者 杨云虎 薛建志 +3 位作者 梁大壮 李钰 贾维娜 杨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199,共11页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变化范围大,其等效阻抗不断增加,会带来恒流过充以及恒压欠充问题,结合锂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半桥驱动的恒流恒压可重构的S/LCC-LCC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半桥驱动的WPT系统仅用...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变化范围大,其等效阻抗不断增加,会带来恒流过充以及恒压欠充问题,结合锂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半桥驱动的恒流恒压可重构的S/LCC-LCC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半桥驱动的WPT系统仅用一个切换开关进行拓扑重构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特性的切换,具有所用元件少,重构拓扑简单等特性。首先,给出了基于S/LCC-LCC的拓扑重构原理;其次,分析了半桥驱动的重构拓扑的恒流恒压以及零相角特性;再次,给出了WPT系统的异常工况以及相应解决办法;最后,搭建了仿真和实验平台。验证性的WPT系统在恒流模式能输出恒定电流3.47 A,在恒压模式能输出恒定电压48.2 V。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桥驱动 无线电能传输 恒流恒压 重构拓扑 零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PT系统双边协同抗饱和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蔡韶波 张新燕 +2 位作者 李弘昌 杨涵棣 支前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6-245,共10页
基于脉冲密度调制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的双边协同控制使得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在耦合系数和负载阻抗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最大效率传输,但是在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会产生远高于额定值... 基于脉冲密度调制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的双边协同控制使得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在耦合系数和负载阻抗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最大效率传输,但是在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会产生远高于额定值的电流/电压超调。为了解决超调问题,保证电池充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抗饱和控制策略。首先,基于W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最大效率点跟踪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WPT系统两侧控制量的协同工作过程,解析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的超调现象,给出恒流恒压控制器设计方法,将反计算抗饱和算法与控制器设计相结合,提出抗饱和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出的抗饱和策略能够有效抑制控制器饱和导致的超调,减少系统到达稳态的时间,降低电流/电压的超调带来的元器件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抗饱和 双边协同控制 最大效率点跟踪 恒流恒压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发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同步控制策略研究
12
作者 陈永明 杨茹 蒋成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中,为了提升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以及降低功率变换器件上的电压电流应力,笔者设计了一种双发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有2种工作模式:休眠工作模式和增强工作模式。当接收端所需功率较低时,其中1个发射端在休...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中,为了提升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以及降低功率变换器件上的电压电流应力,笔者设计了一种双发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有2种工作模式:休眠工作模式和增强工作模式。当接收端所需功率较低时,其中1个发射端在休眠工作模式,仅由另外1个发射端为接收端提供能量;当接收端所需功率较高时,该发射端由休眠工作模式切换到增强工作模式,连同另外1个发射端一起为接收端提供能量。除此之外,针对2个独立发射端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相位不一致带来的能量抵消问题,笔者提出同步控制方法使二者保持同步以提升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双发射 传输功率提升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谐振耦合能量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尧 魏国 +1 位作者 郝潇潇 朱春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8-25,共8页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非接触供电,适应了特殊场合(如移动设备和旋转设备)供电需求,避免了传统传导式供电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电子胶囊、无线供电时的信息反馈等),在能量无线传输的同时还要求信息的同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的非接触供电,适应了特殊场合(如移动设备和旋转设备)供电需求,避免了传统传导式供电带来的诸多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医学电子胶囊、无线供电时的信息反馈等),在能量无线传输的同时还要求信息的同步传输。针对这类应用,提出一种新型双谐振结构,利用其固有的双谐振特性,在一对线圈中实现能量和信号的同步传输。在分析双谐振电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提出传输因子的概念,分析其信道带宽与响应时间,并研究传输因子与能量/信息传输性能的关系。实验表明,当负载小于10Ω,传输距离小于120 mm时,能量传输效率高于70%。通过开关键控调制方式,在负载值1.31Ω、距离122 mm时,实现了50 k Hz的有效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谐振耦合 无线 电能传输 信息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损耗模型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智慧 吕潇 +1 位作者 孙跃 苏玉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共5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损耗的量化计算问题,本文以电流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为例,对其损耗进行了完整的分析与计算。考虑了电流型全桥谐振变换器开关管的旁路二极管和谐振回路带来的环流影响,使得建立的逆变器的损耗模型更为精确。...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损耗的量化计算问题,本文以电流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为例,对其损耗进行了完整的分析与计算。考虑了电流型全桥谐振变换器开关管的旁路二极管和谐振回路带来的环流影响,使得建立的逆变器的损耗模型更为精确。该模型还充分考虑了高频效应带来的影响,给出了耦合机构的高频内阻计算公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可得到系统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决定因素,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无线电能传输 全桥谐振变换器 损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感差异的双拾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国东 吴剑青 +2 位作者 孙跃 陈振新 唐春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4-159,共6页
针对双拾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系统功率分配问题,利用阻抗分析方法分析了LCL-S型拓扑结构下系统功率以及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在满足负载功率需求条件下的系统效率最优的功率分配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系统负载功率和耦合机构... 针对双拾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系统功率分配问题,利用阻抗分析方法分析了LCL-S型拓扑结构下系统功率以及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在满足负载功率需求条件下的系统效率最优的功率分配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系统负载功率和耦合机构互感优化拾取端的功率分配,实现功率传输和效率的优化控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双拾取线圈 功率分配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并联的15kW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其军 刘姜涛 +2 位作者 陈诚 周洪 胡文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4-200,共7页
设计了一种耦合电感的循环级联方法来实现多相逆变之间的电流平衡,并分析了耦合电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多相并联下系统主要的功率损耗进行了分析,以解释在大输出电流条件下多相系统具有较低损耗的原因,开发了6相D类半桥逆变并联的... 设计了一种耦合电感的循环级联方法来实现多相逆变之间的电流平衡,并分析了耦合电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多相并联下系统主要的功率损耗进行了分析,以解释在大输出电流条件下多相系统具有较低损耗的原因,开发了6相D类半桥逆变并联的原型机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将相间电流不平衡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之内。使用2个外边长90 cm×70 cm的4圈的平面矩形螺旋线圈,在距离20 cm时进行无线电能传输。当接收端整流桥后的6.87Ω负载上获得15 k W的功率时,测得发送端直流输入到接收端直流负载的DC-DC效率为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半桥逆变器 多相并联 损耗模型 不平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侧解耦型电场耦合机构的多发射多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玮 高侨 +2 位作者 陈泽林 麦瑞坤 何正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811-482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供电水平要求的提高,单发射单接收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C-WPT)系统难以满足不同功率等级应用的需求。采用多发射多接收的EC-WPT系统可以有效地扩展输出功率等级。然而,在考虑耦合机构的全电容模型的情况下,因为传能通道... 近年来,随着供电水平要求的提高,单发射单接收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C-WPT)系统难以满足不同功率等级应用的需求。采用多发射多接收的EC-WPT系统可以有效地扩展输出功率等级。然而,在考虑耦合机构的全电容模型的情况下,因为传能通道间的耦合关系,多发射多接收的EC-WPT系统会存在系统失谐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侧解耦型耦合机构的双发射双接收的EC-WPT系统。首先,建立一个典型的双发射双接收EC-WPT系统模型,分析同侧耦合对系统谐振的影响效果。然后,提出基于分裂极板的解耦型耦合机构的结构,论证其应用在EC-WPT系统电路中的解耦效果并分析了其解耦原理、耦合系数及偏移性能。最后,搭建了一个功率为2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机构具有较好的同侧解耦特性,基于该耦合机构的EC-WPT系统能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始终保持谐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耦合 无线电能传输 双发射双接收 同侧解耦型耦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压输入MC-WPT系统高增益桥式补偿网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捷 贾建波 +1 位作者 戴欣 黄俊心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98,共17页
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特性,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入输出增益普遍较低。这在光伏类型的低压输入高压输出应用中面临增益不足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新型电能变换拓扑,研究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MC-WPT系统的阻抗特性以... 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特性,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入输出增益普遍较低。这在光伏类型的低压输入高压输出应用中面临增益不足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新型电能变换拓扑,研究基于桥式补偿网络的MC-WPT系统的阻抗特性以及能量传输特性,给出改进型桥式补偿网络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桥式补偿网络的参数设计设计方法。最后,本文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可实现2~9倍的输入输出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网络 补偿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琳 李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0-97,共8页
双频段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提供两个不同频率的传输通道以实现电能和信号的同步传输。根据单一谐振频率的电能传输线圈的阻抗特性提出了双频段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的设计思路,并设计了双频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接收端采用... 双频段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提供两个不同频率的传输通道以实现电能和信号的同步传输。根据单一谐振频率的电能传输线圈的阻抗特性提出了双频段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的设计思路,并设计了双频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接收端采用陷波电路分离信号和电能。构建部分元等效电路对线圈阻抗特性、系统电能传输能力和传输效率进行计算,由此得出系统可同步传输信号并且不影响其电能传输效率。最后,设计了和理论计算系统参数一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双频段 信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多跳网络的网络寿命最大化模型及其求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37,共6页
为了拓延多跳网络的网络寿命,提出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网络寿命延长算法(WPEL)。WPEL算法针对多跳传输的协作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构建系统模型,并将其表述成优化问题。该优化问题以最大多跳网络的寿命为目标,以优... 为了拓延多跳网络的网络寿命,提出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网络寿命延长算法(WPEL)。WPEL算法针对多跳传输的协作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构建系统模型,并将其表述成优化问题。该优化问题以最大多跳网络的寿命为目标,以优化每个节点的WPT时间为手段。证明多跳节点的寿命具有聚合特性,将优化问题转化为可处理的线性规划问题,利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获取各节点的最优WPT时间,进而延长网络寿命。仿真结果表明,在无线传感网络和移动自组织网络环境下,WPEL算法的网络寿命性能优于传统的WPT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跳网络 无线能量传输 聚合特性 线性规划 对偶单纯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