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钎焊C/C复合材料的稀土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增强AgCuTi复合钎料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靓 李月 +3 位作者 陈锦微 张汭 张乾坤 肖逸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98-1411,共14页
为了解决钎焊接头中脆性化合物的形成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创新性的稀土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增强AgCuTi复合钎料,进而获得了以Ag-Cu共晶为主要组织且脆性化合物生成量合适的钎焊接头。对比分析了有无稀土Ce改性的复合钎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 为了解决钎焊接头中脆性化合物的形成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创新性的稀土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增强AgCuTi复合钎料,进而获得了以Ag-Cu共晶为主要组织且脆性化合物生成量合适的钎焊接头。对比分析了有无稀土Ce改性的复合钎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Ce改性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在钎料中更加均匀分散。比较了分别采用有无Ce改性的钎料钎焊C/C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接头的界面微观结构,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经Ce改性的钎料中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性更好,从而细化了焊缝组织,且物相分布更均匀,使得接头的剪切强度明显提高。当石墨烯含量为0.5 wt.%时,使用Ce改性的钎料所得钎焊接头的平均剪切强度最高,为31.82 MPa,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改性 还原氧化石墨 复合钎料 c/c复合材料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粉对LS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绍建 吴小军 +2 位作者 崔红 庞菲 苏君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5,共5页
在酚醛树脂中添加石墨粉,采用模压法制备出CFRP材料,在不同温度热解转化为C/C复合材料,然后反应熔渗( LSI)硅制备出C/C-SiC材料,研究了石墨粉对材料的微结构、毛细渗透行为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后C/C材料中的石墨粉和碳基... 在酚醛树脂中添加石墨粉,采用模压法制备出CFRP材料,在不同温度热解转化为C/C复合材料,然后反应熔渗( LSI)硅制备出C/C-SiC材料,研究了石墨粉对材料的微结构、毛细渗透行为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后C/C材料中的石墨粉和碳基体之间形成了剥离型微裂纹,但层间结合良好,且弯曲性能和未添加石墨粉C/C材料相当,同时石墨粉的添加降低了C/C材料毛细增重速率。热解温度对C/C材料的孔隙率、弯曲强度和毛细渗透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条件C/C材料硅化后制备的C/C-SiC弯曲强度基本相当,在120~130 MPa,表明热解温度和石墨粉对C/C-SiC材料的弯曲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c/c-sic复合材料 微结构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瑜 黄东 +3 位作者 苏哲安 黄启忠 李新涛 赵高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 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墨化度从87.9%提高到97.3%;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分析及成分测试表明,石墨化过程伴随着"炭硅反应",碳化硅在材料内部分布均匀;其次探讨了硼对石墨化的催化作用,C/C-SiC复合材料中硼酚醛树脂炭的质量分数从69.9%降低至46.3%时,石墨化度随之由91.6%降至70.4%;最后研究了硅对石墨化的影响,提出硅硼协同催化石墨化机理,当硅的添加量从0增至6.3%,石墨化度由78.1%提高至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石墨 炭硅反应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及Si/C-石墨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谷书华 李玮珂 +1 位作者 高可政 王力臻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为改善石墨负极的性能,采用葡萄糖水热辅助高能球磨法制备碳包覆硅(Si/C)-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Si/C材料为核壳结构;掺杂改性对天然石墨的结构、形貌... 为改善石墨负极的性能,采用葡萄糖水热辅助高能球磨法制备碳包覆硅(Si/C)-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RD、SEM、透射电镜(T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产物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Si/C材料为核壳结构;掺杂改性对天然石墨的结构、形貌没有影响。Si/C材料以400 mA/g的电流在0.001~1.500 V循环100次,脱锂比容量为604.1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8%;与天然石墨相比,Si/C-石墨复合材料的倍率及循环性能更好:Si/C质量分数为7.5%时,以400 mA/g的电流循环100次,脱锂比容量仍可达380.7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8%,Si/C-石墨材料的实际放电容量较预计值提高了17.6%,说明石墨与Si/C混合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发生了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包覆硅(si/c) 水热法 石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处理对双层热解炭基2D 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伟 李贺军 +3 位作者 张守阳 魏建锋 王杰 李照谦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8-334,共7页
综合采用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分析方法,逐层研究了2500℃高温石墨化(HTT)处理前后双层热解炭基2D C/C复合材料的不同织构以及纤维-基体界面的变化。结果表明:HTT处理后... 综合采用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分析方法,逐层研究了2500℃高温石墨化(HTT)处理前后双层热解炭基2D C/C复合材料的不同织构以及纤维-基体界面的变化。结果表明:HTT处理后,d002值减小,石墨化度显著提高;内层低织构热解炭的断口微观形貌与晶格条纹几乎没有变化,而外层高织构热解炭晶格条纹更加平直,尤其是发现层间裂纹密度明显增大,使得处理后的高织构热解炭在受力时,裂纹易于在层间扩展和偏转,因此可有效提高材料的韧性;同时,纤维-基体界面发生弱化也是提高材料韧性的另一机制。HTT处理前后试样的三点弯曲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证实了以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石墨化处理 微观结构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喇曼光谱表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福勤 黄启忠 +3 位作者 黄伯云 巩前明 陈腾飞 熊翔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1-366,共6页
采用显微激光喇曼光谱及XRD测量、表征了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沥青炭及CVD热解炭经不同温度石墨化处理后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3种炭材料的喇曼图谱上都有2个散射强度峰-D峰和G峰,峰位分别位于喇曼位移约1333及1584cm-1处,随石墨化处... 采用显微激光喇曼光谱及XRD测量、表征了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沥青炭及CVD热解炭经不同温度石墨化处理后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3种炭材料的喇曼图谱上都有2个散射强度峰-D峰和G峰,峰位分别位于喇曼位移约1333及1584cm-1处,随石墨化处理温度改变,2峰峰位没有变化,但2峰相对强度却发生变化.将D峰相对于G峰的强度R的倒数R-1与XRD法得到的石墨化度g比照,发现2者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符合公式:g=1-exp[-2.11(R-1-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石墨化度 显微激光喇曼光谱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及高强石墨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易茂中 葛毅成 +2 位作者 冯一雷 黄启忠 黄伯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采用MG-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C/C复合材料及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拟用材料高强石墨的高温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C/C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组成及形貌.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和光滑层复合结构的... 采用MG-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C/C复合材料及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拟用材料高强石墨的高温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C/C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组成及形貌.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和光滑层复合结构的C/C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高强石墨材料,适合用作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材料;C/C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取决于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及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高强石墨 航空发动机 密封材料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彭鹏 刘宇 温兆银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采用热裂解方法,热解分散于聚偏二氟乙烯溶液中的硅和石墨,得到了具有稳定电化学循环性能的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形貌为无定型碳包裹硅颗粒的核壳结构。通过系统研究不同Si粒径和石墨含量对电极电化... 采用热裂解方法,热解分散于聚偏二氟乙烯溶液中的硅和石墨,得到了具有稳定电化学循环性能的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形貌为无定型碳包裹硅颗粒的核壳结构。通过系统研究不同Si粒径和石墨含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Si颗粒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越优越,适当的降低石墨含量有利于电极材料剩余比容量的提高。当Si粒径为50 nm,Si与石墨质量比1:1时,电极材料具有1741.6 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72.5%的首次库仑效率,6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保持在820 mAh/g。热解有机物形成碳包覆的结构能有效地改善硅基类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 石墨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热解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处理对不同高织构含量C/C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 李贺军 +3 位作者 魏建锋 张守阳 傅杨茜 王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9-37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出炭毡增强炭/炭(C/C)复合材料和3K炭布叠层增强C/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2500℃高温石墨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及拉曼光谱仪对所制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毡C/C复合材料基体是单一的高织构(HT...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出炭毡增强炭/炭(C/C)复合材料和3K炭布叠层增强C/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2500℃高温石墨化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及拉曼光谱仪对所制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毡C/C复合材料基体是单一的高织构(HT)热解炭,3K炭布叠层C/C复合材料的基体是带状组织,从纤维表面向外依次为各向同性热解炭、HT和中织构(MT)热解炭,其中HT含量低于50%;沉积态和热处理后,两种C/C复合材料都具有相似的石墨化度,且热处理后的石墨化度超过80%,但Lc值差异明显,炭纤维、MT和HT热解炭的La值均升高,其中HT热解炭升幅明显大于炭纤维和MT热解炭。HT热解炭的含量是导致这两种C/C复合材料具有相似石墨化度而Lc值却显著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石墨化度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坯体对RMI C/C-SiC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陈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8-1213,共6页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单质Si相;密度低的坯体熔融渗硅后密度增加较多;密度的增加与开口孔隙度并不是单调增加的关系,IC处理的坯体开口孔隙度低,但渗硅后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较多;IC坯体中分布分散的树脂C易与熔渗Si反应,CVI坯体中的热解C仅表层与熔渗Si反应,在Cf和SiC之间有热解C存在;坯体密度相同时,IC处理的坯体中SiC量较多,单质Si相含量少且分散较好,而CVI坯体中SiC量较少,单质Si相的量较多;制备方法相同时,高密度的C/C坯体,渗硅后C相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反应熔渗si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明如 王志兴 +3 位作者 郭华军 李新海 黄思林 甘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9-1064,共6页
以纳米硅粉(Si)、鳞片石墨(FG)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高温热解法制备硅碳(Si/C)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不同的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VDF)和褐藻酸盐(SA)分别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 以纳米硅粉(Si)、鳞片石墨(FG)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高温热解法制备硅碳(Si/C)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不同的黏结剂聚四氟乙烯(PVDF)和褐藻酸盐(SA)分别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VDF和SA作为粘结剂时,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分别为528.7和538.5mA.h/g,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69.57%和63.38%,但是采用SA作为粘结剂时材料呈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c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含量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秀飞 黄启忠 +3 位作者 苏哲安 杨鑫 吴才成 宁克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7-50,共4页
以炭布、环氧树脂和硅粉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了炭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复合材料(2D C/C-SiC),考察了硅粉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石墨化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材料的相对密度却... 以炭布、环氧树脂和硅粉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了炭纤维增强的碳化硅复合材料(2D C/C-SiC),考察了硅粉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石墨化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材料的相对密度却逐渐减小,材料的弯曲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对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2100℃硅化处理后,材料的石墨化度由未添加硅时的21.7%增大为添加35%(质量分数,下同)时的45.2%,添加的硅与炭纤维和树脂炭反应后形成了SiC,沿炭纤维分布,材料中均不再含有自由的硅单质;当硅含量达到30%以上时,在纤维周围还有一些富碳的SiC颗粒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硅化 弯曲强度 石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2 位作者 弓满锋 侯军涛 焦更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氧化行为完全不同。高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其氧化失重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低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则其氧化失重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在800-100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接着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较高的制备温度可使复合材料在900℃以下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但却使900℃以上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sic—N 裂纹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钻削工具载荷及磨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凯 傅玉灿 +2 位作者 苏宏华 徐鸿翔 崔方方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9,共5页
采用HAM PCD焊刃麻花钻、KENNA CVD涂层麻花钻、金刚石套料钻(普通钻削与超声辅助钻削两种方法)三种工具对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钻削试验,并对工具磨损情况、钻削力及扭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累计钻削深度lT=160mm后,套料钻普通... 采用HAM PCD焊刃麻花钻、KENNA CVD涂层麻花钻、金刚石套料钻(普通钻削与超声辅助钻削两种方法)三种工具对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钻削试验,并对工具磨损情况、钻削力及扭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累计钻削深度lT=160mm后,套料钻普通钻削、超声辅助钻削磨损程度较轻,而HAM PCD焊刃麻花钻,KENNA CVD涂层麻花钻磨损严重。不同工具钻削加工时钻削力及扭矩随着工艺条件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采用套料钻加工时,与普通钻削相比,超声辅助钻削可有效降低钻削力及扭矩,最大降低幅度分别达到23%、56%。整体而言,套料钻超声辅助钻削加工时钻削力及扭矩较小、工具磨损较轻,是一种适合于C/Si C复合材料制孔的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 c复合材料 钻削 超声辅助钻削 工具磨损 钻削力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及高强石墨的滑动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一雷 易茂中 +2 位作者 彭春兰 葛毅成 黄伯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在M 2000环 块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C/C复合材料及当前拟用作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材料的高强石墨的摩擦磨损行为.对材料试样在荷载为60,80,100,120和150N时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得出:高强石墨材料试样摩擦因数为0.22~0.24,而C/C复合... 在M 2000环 块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C/C复合材料及当前拟用作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材料的高强石墨的摩擦磨损行为.对材料试样在荷载为60,80,100,120和150N时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得出:高强石墨材料试样摩擦因数为0.22~0.24,而C/C复合材料试样摩擦因数仅为0.08~0.12.在80N时,2号试样体积磨损量达10.09×10-4cm3/次,而3号试样体积磨损量仅为1.36×10-4cm3/次;C/C复合材料与高强石墨材料相比摩擦因数低且稳定,磨损量小.这表明C/C复合材料比高强石墨材料更适合用作航空发动机主轴密封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高强石墨 滑动摩擦 磨损行为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制备C/Si_3N_4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永胜 成来飞 +2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刘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8-1214,共7页
以SICl4-NH3-H2为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Si3N4复合材料.渗透产物的能谱和X射线衍射表明渗透产物为非晶态Si3N4,经1350℃真空热处理后,产物仍然为非晶态Si3N4;经1450℃真空热处理后,产物已经发生晶型转变,由非晶态转变... 以SICl4-NH3-H2为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C/Si3N4复合材料.渗透产物的能谱和X射线衍射表明渗透产物为非晶态Si3N4,经1350℃真空热处理后,产物仍然为非晶态Si3N4;经1450℃真空热处理后,产物已经发生晶型转变,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的α-Si3N4和β-Si3N4.渗透温度、渗透时间、气体流量对试样致密化、增重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渗透温度为900℃、SiCl4流量为30mL/min、H2流量为100mL/min、NH3流量为80mL/min、渗透时间120h、系统压力1000Pa时,气体渗透进入碳布预制体后,在预制体内反应均匀,制备的复合材料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cVI) c/si3N4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C复合材料及其石墨化制品烧蚀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素芳 王道岭 +3 位作者 邓景屹 杜海峰 刘文川 杨柯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液化石油气为碳源,2D炭纤维织物为基体,通过1000℃-1100℃积热解炭,制备了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通过对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在2800℃热处理10h制备了石墨态2D—C/C复合材料。采用小型发动机烧蚀实验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烧蚀性... 以液化石油气为碳源,2D炭纤维织物为基体,通过1000℃-1100℃积热解炭,制备了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通过对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在2800℃热处理10h制备了石墨态2D—C/C复合材料。采用小型发动机烧蚀实验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通过比较两种复合材料的孔隙分布、基体和纤维的结合强度以及热导率,解释了它们不同的烧蚀特性和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沉积态2D—C/C复合材料由于孔隙分布少、基体和纤维结合强度大、面间热导小,烧蚀主要由热化学反应(氧化)控制,烧蚀表面平整,烧蚀率为0.033mm/s。石墨态2D—C/C复合材料由于孔隙分布多、基体和纤维结合强度小,烧蚀主要由氧化和机械剥蚀控制,烧蚀表面出现烧蚀坑,烧蚀率为0.046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石墨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对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左劲旅 张红波 +2 位作者 黄启忠 肖鹏 徐惠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测试了几组典型的不同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值,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与其硬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体积密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 测试了几组典型的不同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值,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与其硬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体积密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降低;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对硬度的影响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体积密度为1.75~1.85g/cm3的C/C复合材料,可据其洛氏硬度的范围大致判断其石墨化度的范围;对一定体积密度和热处理温度的C/C复合材料,可通过洛氏硬度判断基体炭的微观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体积密度 石墨化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石墨对热压法制备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祖金 黄向东 +2 位作者 陈金发 刘旭俐 李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12,635,共5页
以表面酚醛树脂包覆处理过的石墨颗粒,硝酸氧化处理的炭纤维和沥青为原料,经热压烧结制备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利用环-块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借助SEM观察样品的磨痕和磨屑,研究了不同石墨含量对样品摩擦... 以表面酚醛树脂包覆处理过的石墨颗粒,硝酸氧化处理的炭纤维和沥青为原料,经热压烧结制备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利用环-块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借助SEM观察样品的磨痕和磨屑,研究了不同石墨含量对样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多,样品的密度和弯曲强度逐渐提高,同时在摩擦磨损表面形成具有自润滑作用的摩擦膜,有利于降低磨损量,并保持摩擦系数的稳定。添加适量的石墨可获得摩擦磨损性能优良的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法 c/c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