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页岩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40
1
作者 徐赣川 钟光海 +1 位作者 谢冰 黄天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5,共8页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建立页岩动静态参数的转换模型,可将测井计算的动态参数较好地转换为静态参数,大大提高了测井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精度;其次,针对页岩岩样进行矿物成分测定,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页岩压裂改造的主要脆性矿物,取得了实验与理论的突破。结论表明:1当黏土含量大于40%时,岩石脆性明显降低,当黏土含量小于40%时,岩石脆性指数与黏土含量关系不明显;随着石英+长石+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脆性增大,随着方解石含量增高,岩石脆性略有降低。2当测井资料齐全,有纵横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时,所建立的页岩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即泊—杨法和矿物含量法)计算的页岩脆性指数结果精度较高;当测井资料较少,无阵列声波测井时,矿物成分法作为泊—杨法的补充,同样能够较准确地评价页岩的脆性。该研究成果为现场试油层位优选及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 脆性指数 矿物成分 动静态弹性参数 测井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及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满仓 杨威 +4 位作者 李其荣 马彦良 胡明毅 谢增业 朱秋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192-196,203,共6页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地面露头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总结对比不同构造、不同时期蜀南地区及邻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地面露头地层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总结对比不同构造、不同时期蜀南地区及邻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上奥陶统十字铺组,上奥陶统宝塔组、五峰组。并对其地层特征及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下奥陶统为陆源碎屑岩夹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奥陶统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上奥陶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上部为海相碎屑岩。奥陶系各组地层西薄东厚、北薄南厚,整体呈西北薄、东南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奥陶系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钟光海 谢冰 周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吸附气含量及游离气含量等计算方法的研究,形成了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测井解释模块,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该方法支撑了页岩气试油层段及储层改造措施优选,为四川盆地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物理模型 吸附气 游离气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惠 杨威 +3 位作者 夏吉文 马彦良 施振生 沈珏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组构造背景、沉积砂体、烃源岩和储层等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蜀南低缓构造之间存在大面积地层平缓区,具备大面积岩性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须家河组一段、三段、五段及六段二亚段为广覆式分布烃源岩,具备面式生烃特征,为岩性气藏的形成奠定气源基础;大型敞流型湖盆内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一亚段和须六段三亚段以砂岩沉积为主,砂体分布广并多层叠置,具备较好储集条件;源岩层与储集层间互沉积,源储一体使蜀南须家河组与川中须家河组具有相似的面状供烃、近源高效聚集成藏特征。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岩性气藏形成基础,可形成大规模岩性大气区,勘探潜力巨大。该认识为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勘探部署提供充分地质依据,并指明低缓构造之间的平缓区域是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缓构造 成藏条件 岩性气藏 须家河组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长兴组油气成藏时空匹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延钧 夏吉文 +3 位作者 李明隆 蒲洪果 耿超 王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7-885,共9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伏3套烃源岩,分别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中二叠统泥质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长兴组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气田,但对天然气的烃源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长兴组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属于典型的干气;结合储层显微特征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测试,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首次发现并证实蜀南地区长兴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志留系烃源岩,并混入少量的龙潭组煤系成因气;长兴组储层未捕获各期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生成的液态烃,以充气聚气为主;燕山运动早中期为主要充气期,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为局部天然气充气期,与川东地区长兴组以龙潭组煤系来源的天然气不同。油气成藏时空匹配是圈闭有效捕获油气的关键,决定着油气来源和成藏富集程度,历史地、动态地揭示油气运聚过程是现代油气成藏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时空匹配 志留系烃源 长兴组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荧光确定砂岩含气性与物性下限探讨——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瑞超 王浩 +3 位作者 蒲娅琳 李延钧 隆辉 沈秋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34-38,43,共6页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须家河组 显微荧光 孔隙型储层 裂缝–孔隙型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东海县沭南灌区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邵润泽 舒飞 李丽娜 《江苏水利》 2020年第5期56-58,63,共4页
通过对连云港市东海县沭南灌区用水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沭南灌区存在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灌区配套设施不足、农业水费收取模式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灌溉回归水影响下游河道水质等问题。针对灌区用水存在的问题提... 通过对连云港市东海县沭南灌区用水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沭南灌区存在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灌区配套设施不足、农业水费收取模式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灌溉回归水影响下游河道水质等问题。针对灌区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建议,因地制宜推行农业节水,以进一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使用量,降低下游水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管理 农业节水 水污染 沭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页岩气地震约束多因素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巫芙蓉 周诗雨 +6 位作者 邓小江 杨晓 黄诚 蒋波 王小兰 王梦 李阳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4,共7页
孔隙压力和孔隙压力系数是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选取不同开发工艺措施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预测地应力的重要输入参数。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由于受古构造、现今构造、埋深变化快等独特地质特点的影响,孔隙压力横向... 孔隙压力和孔隙压力系数是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选取不同开发工艺措施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预测地应力的重要输入参数。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由于受古构造、现今构造、埋深变化快等独特地质特点的影响,孔隙压力横向变化大、影响因素多,采用常规基于纵波速度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如Eaton法等)对其预测的准确性欠佳。为此,根据该区页岩气田的地质特点,基于地震叠前同时反演纵横波数据,结合地层岩性变化以及剥蚀作用对孔隙压力和孔隙压力系数的影响情况,形成了考虑纵横波、岩性以及剥蚀作用的多因素孔隙压力及压力系数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反演数据的引入,提高了平面上的预测精度和细节丰富程度;②通过引入岩性变化这一因素,改善了纵向上压力系数预测的稳定性;③针对遭受较强剥蚀作用的地区,剥蚀作用强度的引入能够很好地预测剥蚀区附近低压井的压力系数。源自于10余口实钻井的压力数据证明,该方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结论认为,所建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小、精度高,可以为后续页岩气"甜点"区选择、井位部署、水平应力参数预测等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系数 有效应力 地震约束 地震反演 预测精度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