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炎症反应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苏进益 陆红日 +1 位作者 张洪彬 何文全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1-37,共7页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两组各失访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58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行...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两组各失访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58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单排固定缝合技术,试验组采用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和ASE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的CRP、TGF-β1和IL-6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肩袖再撕裂和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45%和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9%和1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撕裂患者应用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和疼痛,加大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可减少肩袖再撕裂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双排缝线桥技术 炎症反应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在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在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1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肩袖损伤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在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1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肩袖损伤患者8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3例,采用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4)。研究组护理水平、心理疏导、入室宣教、服务态度、体位干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九宫格思维模型的手术室护理在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修复术 九宫格思维模型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他米松联合塞来昔布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庄金岩 刘中岳 王朋飞 《天津药学》 202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究倍他米松联合塞来昔布对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许昌仁和骨伤医院收治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塞... 目的探究倍他米松联合塞来昔布对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许昌仁和骨伤医院收治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倍他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5.63%);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1.33±0.27)分]低于对照组[(2.32±0.77)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25.16±1.73)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73.52±5.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62±1.52)分、(61.35±5.68)分;术后1周,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32.11±4.03)mg/L]、淀粉样蛋白A水平[(43.14±6.03)mg/L]、白细胞介素-6水平[(37.23±5.31)pg/mL]、前列腺素E2水平[(161.77±19.22)pg/mL]均低于对照组[(43.32±5.82)mg/L、(79.52±9.52)mg/L、(42.23±3.86)pg/mL、(175.32±22.42)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倍他米松联合塞来昔布对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倍他米松 塞来昔布 疼痛 肩关节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冯怡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在急性肩袖损伤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肩袖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物理因子疗法,...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在急性肩袖损伤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肩袖损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主动前屈功能、徒手前屈肌力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前屈、外旋活动度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在急性肩袖损伤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肩关节损伤,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物理因子疗法 急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及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5
作者 戴海峰 刘凤 +2 位作者 王智慧 李嘉 徐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骨折伴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年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对影... 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骨折伴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年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对影响NEER评分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发病率为25.60%(43/1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分型、复位质量、骨质疏松、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等指标与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以上述因素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6。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较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相关,需要我们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发现并积极应对相关因素,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袖损伤 肩功能 发病率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在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应用
6
作者 唐德胜 王晓亚 +2 位作者 刘西斌 康永浩 李振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130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130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优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应激介质、肩关节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观察组血清P物质、前列腺素E_(2)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显著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抑制疼痛因子释放,缓解术后早期疼痛,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 P物质 前列腺素E_(2)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唐至元初绘画作品中“单肩包”的样式、功能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7
作者 邓莉丽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在中国服饰史上,与腰间悬挂系结的荷包、荷囊等小型包具相比,可供肩挎的、现代意义上的包则出现得较晚,元代之前几乎没有实物发现。文章基于晚唐至元初的绘画作品,从使用者身份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单肩包”,具体又包括“单肩挎包... 在中国服饰史上,与腰间悬挂系结的荷包、荷囊等小型包具相比,可供肩挎的、现代意义上的包则出现得较晚,元代之前几乎没有实物发现。文章基于晚唐至元初的绘画作品,从使用者身份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单肩包”,具体又包括“单肩挎包”及“斜挎包”的样式及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促使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认为其发展与传教之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丝路之宗教文化、胡汉文化交流的产物;除此,亦受到蒙元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至元初 单肩包 使用者 样式与功能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李燕 曹欣 巢小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波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7、10 d时比较两组肩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FMA-U)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果 常规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41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张立完成39例。两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治疗前,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常规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运动疗法 低周波 痰瘀阻络型 脑卒中 肩痛 上肢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准医疗框架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左菊萍 张叶环 孙艳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69-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以精准医疗框架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以精准医疗框架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接受以精准医疗为框架的康复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6个放疗周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肩关节功能、症状困扰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简版、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精准医疗框架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症状困扰,提升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康复护理 精准医疗 放疗 肩关节功能 症状困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在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吕美娜 丁燕 +2 位作者 张红玉 郭爱青 李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析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在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9~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 目的探析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在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9~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比较2组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2组的体侧外旋角度和主动前屈角度均较术后当日增大,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中的5个项目评分均较术后当日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一时期的对照组更优(P均<0.05)。2组间感染、关节肿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对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减少、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 早期被动运动 个性化延伸护理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邬海燕 李想 +2 位作者 王盼盼 白井双 都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植入具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植入具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进行随访管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门诊随访次数、随访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各40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门诊随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总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3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护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患者居家期间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可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自护能力,降低门诊随访次数,提高随访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 家庭监护 远程随访 随访平台 肩关节功能 自我护理能力 门诊随访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松解术联合几丁糖治疗肩周炎
12
作者 谈钊 王小英 +5 位作者 蔡晓辉 徐建德 石瑛 陈东煜 詹红生 安军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83-887,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目的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及复诊率。结果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VAS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78%,39/50)(P<0.05),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筋主骨从”理论指导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复诊率,在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主骨从 肩周炎 手法松解术 医用几丁糖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偶支持的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病耻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艳静 魏亚楠 荆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183-4187,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配偶支持的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接受基于配偶... 目的分析基于配偶支持的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接受基于配偶支持的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两组从入院开始干预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病耻感、自我效能、肩关节功能、心理应激,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性效能、执行力效能、活动范围、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局部形态、肌力得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基于配偶支持的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改善自我效能,提高肩关节功能,缓解心理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配偶支持 手术 病耻感 自我效能 肩关节功能 心理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对右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目的将本院收治的右肩袖损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评估采取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右肩袖损伤的患者66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予以对照组物理因子疗... 目的将本院收治的右肩袖损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评估采取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右肩袖损伤的患者66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予以对照组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物理因子疗法的同时展开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疼痛指标[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CE_(2))]水平、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75.76%,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26.57±4.37)分较对照组的(23.19±4.28)分偏高(P<0.05)。治疗后,两组5-HT、PCE_(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5-HT(0.96±0.16)μg/L、PCE_(2)(90.58±6.20)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7±0.28)μg/L、(94.19±7.18)ng/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后伸、前屈活动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外旋活动度(30.29±5.42)°、内旋活动度(62.36±4.07)°、后伸活动度(44.24±9.11)°、前屈活动度(138.34±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2±4.64)、(59.11±5.92)、(36.11±8.62)、(126.44±11.11)°(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躯体、情感、活力以及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77.14±5.71)、(79.92±4.11)、(80.91±7.02)、(82.62±4.82)、(78.14±6.02)、(81.62±4.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22±6.52)、(76.31±4.64)、(74.52±6.16)、(78.41±5.05)、(74.91±5.25)、(77.93±2.02)分(P<0.05)。结论予以右肩袖损伤患者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取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受损情况以及疼痛症状,有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在临床实践期间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因子疗法 运动康复治疗 右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下缝线锚钉修复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祖华 刘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开放组(n=45),应用镜下... 目的探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开放组(n=45),应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镜下组(n=5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以及外展90°外旋、前屈上举、外旋、内旋活动度均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均高于随访6个月时(P<0.05),且镜下组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均低于随访6个月时(P<0.05),且镜下组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镜下组优良率高于开放组(P<0.05);镜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镜下缝线锚钉修复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并盂唇撕裂的疗效更佳,更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缝线锚钉修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盂唇撕裂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干预措施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孔垂芳 张恒 +3 位作者 刘亚平 冯爱敏 孙文聪 罗园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861-28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干预措施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外科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行基于压力与应... 目的探讨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干预措施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外科常规干预,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行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及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CL-C、C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患者,能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创伤后应激程度及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压力与应激理论 肩关节功能 康复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胡美霞 潘巧 +2 位作者 海帅龙 周洁 王坤 《循证医学》 2024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将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构建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制作锻炼视频和锻炼日记等工具,开展护士培训和患者教育。用查检表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 目的将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构建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制作锻炼视频和锻炼日记等工具,开展护士培训和患者教育。用查检表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效果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组相比,证据应用后护士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效果评价的执行率、患者术后第8天开始行肩关节活动的比率、引流管拔除前行跨越头顶的肩关节活动的比率和功能锻炼达标率均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引流管留置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术后1个月的前屈位活动度为137.46°(±2.67°),后伸位54.13°(±0.77°),外展位136.87°(±3.30°);轻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4例(8.3%)。结论最佳证据的应用可完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但未延长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对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锻炼 循证实践 肩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8
作者 樊娅 李冉 +1 位作者 张瑾 王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考察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 目的考察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给予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术后1 d和1个月,2组在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均更大、癌性疲乏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更低、Constant-Murley评分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更高,且术后1个月相较于术后1 d也均更优;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的以上指标和评分相较于同期对照组均更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方案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和睡眠质量,缓解其癌性疲乏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肩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以病情为基础 运动康复方案 肩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闫鹏 仲广生 郝凯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323-432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依据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实施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术前哨淋巴结情况、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双侧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1 a复发、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前哨淋巴结阳性20例、阴性30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CA125、CEA、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上臂臂围差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a无复发生存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肩关节功能受损程度,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肢功能,缓解机体应激程度,抑制肿瘤转移,且对无复发生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 改良根治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并发症 肩关节功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结合热敏灸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钟钿 李昱鸿 +4 位作者 黄佳敏 朱小明 孙小波 钟良钰 赖智炜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结合热敏灸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冻结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结合热敏灸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冻结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中医症候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结合热敏灸可提高冻结肩患者疗效,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促进疼痛消失,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手法松解 热敏灸 疼痛评分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