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wo-stage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VL and AKNN techniques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梦 邵春福 +2 位作者 黃育兆 王博彬 李慧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79-786,共8页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AKNN)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AVL) data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AKNN method uses pattern recognition two times in the searching process, which considers the previous sequences of traffic flow to forecast the future traffic state.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are introduced to build case database to reduce the searching time.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developments, the accuracies performance of AKNN-AVL method, k-nearest neighbor(KNN) method and the 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 method are compared. These methods are calibrated and evaluated by the real-time data from a freeway traffic detector near North 3rd Ring Road in Beijing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AKNN-AVL method with the optimal neighbor and pattern size outperforms both KNN method and ARMA method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s of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to the prediction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searching speed and respond rapidly to case database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流动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经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陈姝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6,共22页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和相互融合,提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地区间资本流动和利润率动态的综合性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理分析和模拟,证明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够促进各个地区资本积累;地区间资本流动对利润率产生的总效应取决于资本积累动态。进一步,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并通过经验研究发现:地区间资本流动仍然有效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同时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对各地区利润率产生正效应,但效应大小受各个地区的技术和初始投资水平因素影响。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跨区域资本流动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资本流动 利润率 经济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柱”政策框架、跨境资本流动与房地产价格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千红 石晓艺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近70%。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的提升及跨境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放宽,探究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效果是否受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愈发重要。为此,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 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近70%。随着金融双向开放程度的提升及跨境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放宽,探究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效果是否受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愈发重要。为此,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双支柱”政策框架对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有效性及跨境资本流动对政策调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能增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负向调节,弥补货币政策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方面的不足,且该政策效果呈现区域异质性。第二,跨境资本流动对“双支柱”政策框架调控效果产生影响,并具有非对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政策框架 跨境资本流动 房地产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中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传染
4
作者 王立荣 杨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0,共13页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跨境资本大幅度异常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跨境资本高频次极端流动可能会加剧金融部门脆弱程度、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实证检验了涌入、骤停、外逃、回撤四种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跨境资本大幅度异常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跨境资本高频次极端流动可能会加剧金融部门脆弱程度、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实证检验了涌入、骤停、外逃、回撤四种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持续期和发生频次均较高,说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大进大出”“急进急出”的特征,且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类型频繁转换区间与各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局部峰值具有较高的同步性。(2)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跨境资本涌入和外逃会增加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且此时保险部门是各金融部门的风险源;跨境资本骤停和回撤会降低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但资本骤停期间,证券部门是风险源,而资本回撤期间,房地产部门则构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 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 溢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苟琴 徐昊辰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10,共16页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外部风险冲击传导渠道日趋多元。本文基于2004—2020年26个国家6 168只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微观跨国面板数据,构建纳入地缘政...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外部风险冲击传导渠道日趋多元。本文基于2004—2020年26个国家6 168只全球股票型基金的微观跨国面板数据,构建纳入地缘政治风险双重传导机制的国际资产定价模型,考察国别地缘政治风险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别地缘政治风险通过影响全球股票型基金的追逐风险溢价和避险行为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风险低于临界值时促进资本流入,超过临界值则导致资本流出。该影响在被动型基金、新兴市场国家和低资本开放度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构建基金网络溢出指标,本文进一步发现一国地缘政治风险会通过全球股票型基金网络对其他国家跨境股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丰富了跨境资本流动理论,为我国防范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风险 股票资本流动 非线性影响 网络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多层网络嵌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盛科荣 李晓瑞 +1 位作者 吴石磊 李亚泽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5,共11页
采用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专利权转让数据和航班数据构建中国多层城市网络,实证检验了多层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多层度数中心性和多层PageRank中心性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 采用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专利权转让数据和航班数据构建中国多层城市网络,实证检验了多层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多层度数中心性和多层PageRank中心性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表明城市多层网络中心性成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来源。②多层网络嵌入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效应随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创业孵化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增强,表明城市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着多层网络嵌入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③非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受益于多层PageRank中心性和多层度数中心性的提升,中西部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从多层网络嵌入中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东部城市。城市多层网络嵌入的研究必然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城市网络 能源利用效率 吸收能力 网络资本 流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效应: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张倩倩 韩洁 张晓玫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8,共11页
政府引导基金由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兼顾政策目标与经济利益的统一。然而,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可能驱使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偏离国有资本旨在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的政策初衷。基于此,本文从“本地政策目标”与“经济利益”契合... 政府引导基金由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兼顾政策目标与经济利益的统一。然而,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可能驱使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偏离国有资本旨在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的政策初衷。基于此,本文从“本地政策目标”与“经济利益”契合的视角,使用新三板2010~2021年挂牌企业数据,分析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是否偏离促进本地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提高了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经济利益与政策目标共赢。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和引导产业集聚来促进企业发展,且该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异地投资行为更能实现经济利益与政策目标共赢。此外,投资地理毗邻区域对本地企业发展的作用更明显,揭示了资本要素流动的距离衰退效应。本文创新性地从异地投资行为考察政府引导基金的实施效果,为理解政府引导基金异地投资的决策提供了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异地投资 资本要素流动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8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创新 创新资本 流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视角下资本下乡在乡村振兴中的风险防范研究
9
作者 张建成 李雯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04-207,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但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资源条件有限、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劳动力“老龄化”等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并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但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资源条件有限、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鼓励资本下乡,通过这种方式为农村引入稀缺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资本下乡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2个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乡村振兴 嵌入视角 农业现代化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一体化视角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地区差异与资本流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耿 刘畅 范从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 当前,财政分权体制带来了区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EPU指数只有国家层面的限制,研究者无法关注区域EPU对国内资本流动的影响,为此,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区域EPU的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区域EPU的地区差异对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卢卡斯悖论”这一资本流动异象提出新的解释。研究表明,我国区域EPU的地区差异的增大会导致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增加。通过对资本流动方向的分析发现,区域EPU差异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方向上;资本通常由EPU更高的地区向EPU更低的地区流动:低EPU地区的企业倾向于不主动流出资本,高EPU地区的企业更可能会因避险而流出资本。进一步分析指出,金融发展水平与信用水平对资本流动的发起地区和承接地区存在不对称的影响:对于资本流出的发起地区,当地金融发展水平和信用水平削弱了区域EPU差距与异地并购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对于资本流入的承接地区则反之。为此,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应合理规划各项经济政策试点地区、保持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大力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重视社会信任的作用和完善异地并购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一体化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资本流动 “卢卡斯悖论” 异地并购 百度指数 深度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创新不平衡——基于非对称要素流动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文君 邓峰 茹慧超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9,共18页
绿色创新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创新所受影响呈现复杂两面性: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引导要素流动形成数字鸿沟,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另一方面,... 绿色创新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创新所受影响呈现复杂两面性: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引导要素流动形成数字鸿沟,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借助数字技术的开源特性形成技术扩散效应,缩小创新能力差距,缓解绿色创新不平衡。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从区域间、省域内两个方面,基于2011—2022年我国26个省份(未含港澳台地区藏和京津沪渝)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不平衡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扩大我国区域间和省域内绿色创新差距,加剧绿色创新不平衡。从传导机制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由欠发达的低梯度地区向发达的高梯度地区逆梯度流动,导致绿色创新不平衡。从区域间影响看,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地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均发挥促进作用,但其在南方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其在南北方中心城市呈现截然相反的影响(在南方中心城市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在北方中心城市表现为不显著抑制作用),在南北方外围城市均呈现抑制作用,但在北方外围城市的影响更强。从省域内影响看,数字经济在西部地区会显著加剧省域内绿色创新不平衡,在中部和北方地区有加剧倾向但不显著,在东部和南方地区有缓解倾向但不显著。从数字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看,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绿色创新潜力滞后—绿色创新融合释放”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只有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才能得到充分释放。这种差异化影响可能是导致我国绿色创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促进绿色创新均衡发展,一要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防止数字资源过度集中;二要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平衡数字经济下的创新资源配置;三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促进绿色创新融合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不平衡 人力资本流动 研发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风险外溢的影响
12
作者 张鹏 张明 杨梅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换言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常常是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根源和表现。基于48个国家和地区2009—2023年的季度数据,在测度各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指数、衡量跨境资本极端流动(涌入、中断、外逃、撤回)区间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金融系统风险溢出的关系和内生机理。研究发现:第一,资本中断和外逃显著加剧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涌入和撤回会适当减缓金融系统内部的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货币国际化和汇率制度国家下极端资本流动对金融系统内部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第三,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显著减缓极端资本流动的冲击,且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资本管制措施配合实施的调控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深化了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的认识,对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抑制外部风险冲击、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资本流动 风险溢出 金融系统 宏观审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会改变资本流向吗?
13
作者 谭雅峰 孟勇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7,共10页
通过构建空间静态面板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投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背后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资本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的营商环境对各类投资有正向的... 通过构建空间静态面板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投资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背后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资本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的营商环境对各类投资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资本更倾向于营商环境好的地区;人力资本对各类投资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资本更倾向于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另外,资本有“从众心理”的属性,从动态空间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始终会有较高的投资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流动 营商环境 人力资本 空间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体系架构与路径解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红艳 张姣玉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6,共8页
耐心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重要创新,乡村全面振兴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文章构建了耐心资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三重逻辑:其本质特征作为底层逻辑,适应需求变化作为功能逻辑,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价值逻辑。耐心资本通过... 耐心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重要创新,乡村全面振兴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文章构建了耐心资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三重逻辑:其本质特征作为底层逻辑,适应需求变化作为功能逻辑,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价值逻辑。耐心资本通过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乡村的产业、人才、组织、文化和生态振兴。然而,这一进程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如组织能力不足、融资结构不完善、投资环境欠佳等。为此,应当提升乡村组织能力及农户金融素养水平、完善融资结构体系与信用建设体系、优化农村投资环境与促进资本循环流动,以及构建耐心资本适于乡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乡村振兴 乡村组织 资本流动 金融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广 阴丽君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6,共12页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资本跨区域流动,考虑内生性、其他政策干扰等因素后,核心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效应对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市场分割程度高地区企业更显著;从企业资本流向看,企业跨省投资要多于同省异市投资。本文为如何更好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跨区域流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企业异地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公共债务与资本跨区流动——基于不同财政纵向失衡度的分组考察
16
作者 岳明阳 刘穷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3,共15页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跨区资本呈现出不对称流动的特征,严重影响财政金融的稳定,但鲜有文献对此作出系统解释。本文采用2008—2021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本跨区流动的效应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跨区资本呈现出不对称流动的特征,严重影响财政金融的稳定,但鲜有文献对此作出系统解释。本文采用2008—2021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本跨区流动的效应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低的地区,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导致资本净流入;在财政纵向失衡程度高的地区,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则导致资本净流出。机制分析表明,调整公共投资和实际税率是地方公共债务影响资本跨区流动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承诺性税收征管策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本的虹吸效应,而自愿性税收征管策略对资本的虹吸效应次之,强制性税收征管策略则无显著性影响。依赖条件分析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本流入的正向影响依赖于地区商业银行数字化程度和地区财政监管力度的提高。本文揭示了地方公共债务扩张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竞争工具政策效果出现明显分化,这一结论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完善债务管理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共债务 资本流动 财政纵向失衡 税收征管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与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基于绿色企业异地投资视角
17
作者 王雪 许文婷 鞠方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依据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考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且对规模较大、同... 依据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考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且对规模较大、同省异地投资、投资经验较丰富企业,以及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绿色创新氛围较佳、生态环境质量较优的城市更显著。鉴于此,应完善政策推广与体系构建,强化企业分类引导与支持,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完善制度与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资本跨区域流动 绿色企业异地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白晨 陈竹萌 顾彤彤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2,共14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已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目标区域。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民生效应。因此,基于“C-D”模型推导FDI对东道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各国已然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目标区域。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民生效应。因此,基于“C-D”模型推导FDI对东道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运用2006—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由“技术租借效应”和“工资竞争效应”共同作用;劳资议价能力对二者关系呈现出调节作用;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禀赋不同的国家呈现出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分组回归体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基于不同国家投资环境进行国家治理水平、贸易环境、城镇化环境的门槛回归,三种投资环境在跨越门槛之后都呈现出对此负向作用的减弱现象,表明投资环境更均衡发展的国家更容易在“一带一路”与跨国资本融合方面受益。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措施缓解FDI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影响。其次,政府应制定长期且均衡的FDI吸引策略,注重技术引进与本土研发的平衡。最后,政府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外资流入和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特别地,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时,应充分尊重共建国家的现实基础,推动共建国家市场的成熟与规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劳动收入份额 “一带一路” 民生效益 跨国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
19
作者 马宇 高原 +1 位作者 马永琦 张怡敏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14,共20页
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调控经济防止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是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运用46个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调控经济防止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是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运用46个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资本流入中断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在影响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时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当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调控效果。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四类不同类型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差异显著:宏观审慎政策抑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债权投资资本激增的发生,抑制了国际直接投资、银行资本和股权资本外逃的发生,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回撤的发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显著;外汇储备规模过高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抑制跨境资本流动激增的有效性;地缘政治风险过高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资本异常流动 货币政策 外汇储备 地缘政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投资者行为与全球国债市场风险传染——基于投资组合的视角
20
作者 施一宁 周荣喜 孙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5,共13页
本文利用外国投资者对非本国国债持仓的变化来刻画国际投资者行为,研究其对各国国债之间的风险传导的影响。本文基于投资组合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跨境国债资产收益率的协同效应划分为外国投资者的主动配资行为导致的协同效应和资产流... 本文利用外国投资者对非本国国债持仓的变化来刻画国际投资者行为,研究其对各国国债之间的风险传导的影响。本文基于投资组合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跨境国债资产收益率的协同效应划分为外国投资者的主动配资行为导致的协同效应和资产流动性导致的协同效应,利用32个国家的国债数据研究外国投资者对外国债券的投资行为对全球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国投资者主动资产配置行为增强了国债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且这一效应在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更为显著;而外国投资者流动性导致的协同行为则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体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以欧元区为例研究发现,外国投资者主动配资行为对风险的传染作用在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国家之间更强,金融风险更容易通过资本流动向其他国家蔓延。因此,金融监管者需要密切关注外国投资者资本流动的协同现象,预防其他国家国债市场风险向本国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投资者 风险传染 资本流动 国债市场波动 投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