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樊云山 龚浩宇 +7 位作者 赵颖川 陈方经 陈佳 闫煌 顾广飞 王传锋 倪海键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VBE)系统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VBE-TLIF)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因单节段腰椎疾病于我院接受VBE-TLIF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7...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VBE)系统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VBE-TLIF)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因单节段腰椎疾病于我院接受VBE-TLIF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8~77岁,平均57.0±11.7岁。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评估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分析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影像学资料等,评估手术优良率及融合率。结果: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7.0±3.6个月(24~36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平均术前下肢痛VAS评分6.3±1.6分,腰痛VAS评分5.7±1.1分;术后3d下肢痛VAS评分1.9±0.9分,腰痛VAS评分2.3±0.8分;术后18个月下肢痛VAS评分0.7±0.6分,腰痛VAS评分0.9±0.7分,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ODI为(15.0±5.8)%,较术前[(60.2±15.3)%]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屈髋乏力1例,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改善;1例出现融合器移位伴神经根激惹症状,二次手术翻修,融合率为95%(19/20);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结论:VBE-TLIF是安全有效的腰椎微创融合技术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脊柱内镜 腰椎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昌盛 周全 +4 位作者 李源 吴非燃 李俊青 孔凡国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3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3岁(58.4±9.4岁),体质指数24.6±2.9kg/m2;L2/31例,L3/45例,L4/517例,L5/S111例(电磁导航组)。以同时间段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3岁(58.1±10.2岁),体质指数26.5±3.8kg/m2;L1/21例,L2/31例,L3/43例,L4/512例,L5/S13例(C型臂透视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磁导航组和C型臂透视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0.4±3.3min、3.6±1.0次、173.8±23.9min和44.1±6.1min、22.8±4.9次、190.2±12.5min,电磁导航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行翻修手术。随访6~27个月(平均17.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结论: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电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俊 陶意 +3 位作者 张亮 王静成 王永祥 冯新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2例采用misPLIF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椎间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69±27min)、出血量(38±14ml)、血红蛋白下降(11.0±2.5g/L)、术后住院时间(4.3±1.5d)均少于B组(113±33min、215±48ml、29.0±6.3g/L、7.1±2.1d)(P<0.05)。A组术前和术后2d、2周、3个月、半年、1年、2年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35±2.84和2.78±1.26、2.48±1.21、2.23±1.29、1.63±1.29、1.60±0.97、1.53±0.87分;B组分别为7.43±2.66和4.12±1.84、3.78±1.46、2.81±1.31、2.11±1.31、1.91±0.90、1.84±0.90分,术后2d和2周时A组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的ODI分别为(68.45±16.21)%和(33.13±11.12)%、(25.23±8.15)%、(24.36±6.43)%,B组分别为(67.62±15.23)%和(35.27±10.85)%、(28.17±9.35)%、(26.58±7.5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和术后3d、半年、2年时前/后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4.11±1.56/7.36±1.28mm和18.52±2.11/10.13±1.16mm、16.67±2.07/8.98±1.38mm、16.61±2.11/8.79±1.41mm,B组分别为13.61±2.15/6.67±1.54mm和15.65±2.55/8.87±2.11mm、14.83±2.23/8.11±1.97mm、14.01±2.29/8.13±1.88mm,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半年时A组椎管矢状径分别为10.31±1.39mm和13.21±2.13、13.82±2.52mm,B组分别为9.86±1.12mm和17.33±2.25、15.82±2.31mm,两组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间融合率为94.44%,B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取得与misPLIF一致的满意疗效,但OLIF可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组织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传庆 李敬朝 +3 位作者 侯代伦 张强 王勍 赵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59-665,共7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脊柱结核科共有1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了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男73例,女55例,结核病变位于T5-11者35例、T12~L2者45例、L3-5者48例.术前抗结核治疗4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监测围手术期体温并术后第1、3、7天及第2、4周行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查,术后第2、4周及出院后每隔3个月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等.结果 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出现并发症11例(8.6%).总手术平均持续时间(270±110)min,其中后路(70±25)min;出血(360±210)ml,其中后路(100±65)ml.术后1~3 d内体温较高、疼痛较重,白细胞、ESR、CRP明显增高.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18.6°,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9°,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1.1°.植骨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89.8%(115/128),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3%(102/107),总治愈率为97.7%(125/128).结论 一期后路经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骨钉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和椎间融合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郑琦 廖胜辉 +3 位作者 魏威 刘耀生 石仕元 汪翼凡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571,共6页
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退变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而分析减压手术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盘融合的效果。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自适应划分网格并交互生成附属组织结构,同时... 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退变腰椎有限元模型,进而分析减压手术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盘融合的效果。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自适应划分网格并交互生成附属组织结构,同时构建正常腰椎模型和三种手术治疗模型,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复杂性LSS模型活动度比正常模型减少20%左右;而单纯减压模型出现不稳,活动范围增加近40%;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部分提高、活动范围只增加25%,而进一步结合椎体间盘融合后腰椎弯曲刚度超过正常模型。在应力方面,单纯减压的应力出现较大增加、达到1.7倍左右,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间盘融合有比较明显的减压作用。显示单纯的减压手术虽然可以缓减神经疼痛,但可能进一步造成腰椎稳定性的破坏,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不能提供全面的稳定性,进一步结合椎体间盘融合的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手术 椎间融合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勇 王雄 +2 位作者 王两忠 张碧欣 李开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1198,共8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究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脊椎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MIS-TLIF治疗的40例... 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究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脊椎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MIS-TLIF治疗的4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其中行脊椎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患者各20例。收集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不良事件、术后不良事件、术后住院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3 h内数值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脊椎麻醉诱导后接受MIS-TLIF治疗患者的总手术室时间少[(192.18±18.09)min vs(223.22±19.54)min,P<0.001],离开手术室时间少[(5.44±1.95)min vs(9.94±1.28)min,P<0.001],术中平均心率低[(67.39±7.44)min-1 vs(72.94±8.61)min-1,P=0.035],术中平均动脉压低[(78.38±9.88)mmHg vs(84.47±8.30)mmHg,P=0.041](1 mmHg=0.133 kPa),PACU中3 h内NRS疼痛评分低[(3.81±1.87)分vs(5.43±2.24)分,P=0.017],PACU中3 h内阿片类镇痛药物(硫酸吗啡)需求量少[(5.36±1.71)mg vs(7.22±2.01)mg,P=0.003],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晚[(58.11±20.19)min vs(45.58±17.16)min,P=0.041],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早[(430.77±122.38)min vs(843.86±95.44)min,P<0.001]。两组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MIS-TLIF手术可选择脊椎麻醉,其能有效减少手术室时间和术后疼痛,并能早期术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麻醉 全身麻醉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1
7
作者 涂计 李文甜 +8 位作者 杨述华 张宇坤 华文彬 李帅 王坤 刘伟 宋雨 罗荣锦 杨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应用脊柱内镜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应用脊柱内镜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有腰椎滑脱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65.0±4.2)岁(55~80)岁;评估术后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包括椎间隙高度变化、椎管直径、椎管面积以及椎体滑脱程度等。临床疗效评估包括使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术后下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明显增高,上位椎体滑脱程度明显减小。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83.70±1.24)mm2增加至末次随访(115.80±1.91)mm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12.20±0.58)mm增加至末次随访(14.50±0.37)mm。椎管直径由术前(8.40±0.61)mm增加至末次随访(10.70±0.84)mm。腰椎滑脱程度由术前(14.80±0.77)%减少至末次随访(2.40±0.23)%。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VAS评分由术前(7.80±0.79)分降至术后1周(3.15±0.48)分,末次随访为(2.56±0.82)分。ODI评分由术前(53.10±6.45)%降至术后1周(20.80±3.27)%,末次随访为(18.70±5.74)%。结论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技术运用多种脊柱微创手段,通过减压、融合、固定、复位实现椎管减压、纠正脊柱不稳,从而治疗伴有脊柱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5
8
作者 尹鹏 海涌 +5 位作者 杨晋才 周立金 许春阳 高海峰 邹聪颖 庞大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21,共9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TLIF组(15例)和PLIF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评估椎旁肌肉的损伤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4±4.7个月,P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4.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PLIF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7d的CK明显低于PLI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患者(P<0.05)。PE-TLIF组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PLIF组有2例出现表浅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术后6个月时,PE-TLIF组Ⅱ级融合7例,Ⅲ级融合8例;PLIF组Ⅱ级融合12例,Ⅲ级融合9例,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PE-TLIF手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后入路减压融合术相似的手术疗效,且接受PE-TLIF手术的患者术后椎旁肌肉损伤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程度更轻,术后康复更快,但PE-TLIF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融合术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初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钟华璋 田大胜 +4 位作者 周云 荆珏华 钱军 陈磊 江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14例;Ⅱ组上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19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行临床疗效评估;测量计算椎间孔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平均高度作为影像学评价标准;融合情况采用Suk标准判断。结果两组间性别、随访时间、病种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组植骨节段术后与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平均高度、椎间孔高度均较Ⅱ组改善明显,两组间其余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项参数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所有节段达到骨性融合,两组植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5.42±1.40)、(5.53±1.12)个月,融合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6.86±1.61)、(6.26±1.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其中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能取得更满意的初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单、双枚椎间融合器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向前 皮国富 +5 位作者 刘宏建 孙建广 祝梦坤 袁鹏 马俊杰 寇红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与双枚Cage植入椎间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5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根据病变节段椎体横径大小,分别采用单枚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与双枚Cage植入椎间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5例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根据病变节段椎体横径大小,分别采用单枚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A组,n=7)和双枚Cage植入(B组,n=8)。术后随访6个月~2a,评估术前、术后3d及24周时患者的腰椎椎间隙高度、腰椎融合率,并进行下腰疼JOA评分。结果:2组L4/L5、L5/S1腰椎间隙高度和下腰疼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1.615、3.040和3.059,P均>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F时间=7.567、5.639和255.498,P均<0.05),2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Cage加周围松质骨植入与双枚Cage植入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短节段腰椎融合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帅康 王鹏 +3 位作者 孔超 史彬 刘承鑫 鲁世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年龄≥75岁)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高龄患者,患者均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2019年7月开始对腰椎...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年龄≥75岁)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高龄患者,患者均在完成充分的术前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2019年7月开始对腰椎融合术后的高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即术后当日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开始行规范床上康复锻炼,2d内下床活动,纳入早期康复组。2019年7月之前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措施,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进行自主康复锻炼,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疾病种类、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合并症、手术史和烟酒史]、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和结局指标(下床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90d内的并发症情况、再入院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额外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188例患者,早期康复组94例,对照组94例。早期康复组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既往手术史比率较对照组高(46%vs 22%,P<0.01;72%vs 55%,P=0.02),其余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地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8±0.9d vs 4.5±1.6d和2.2±0.26d vs 3.6±0.25d,P<0.01),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vs 43%,P=0.03),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7.0±3.3d vs 8.7±4.3d,P=0.06)及90d内的再入院率(3%vs 7%,P=0.12)均无显著性差异;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比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2%vs 34%,P=0.00)。结论:高龄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接受功能康复锻炼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短期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和额外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腰椎融合术 高龄 早期功能康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兵兵 任志楠 +1 位作者 张盼可 镐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3-558,共6页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 目的对比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因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手术47例资料,依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PE-TLIF组21例,MIS-TLIF组26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3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PE-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MIS-TLIF组明显减少[(91.8±13.6)ml vs.(115.2±16.1)ml,t=-5.311,P=0.000;(49.6±11.5)ml vs.(99.6±30.5)ml,t=-7.698,P=0.000],但手术时间长[(150.9±12.4)min vs.(101.0±9.9)min,t=15.321,P=0.000]。2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均达到骨性融合。2组术后并发症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PE-TLIF和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相当,同样安全、有效,PE-TLIF具有术中视野清晰、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腰痛程度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中期疗效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寒辉 刘界 +3 位作者 徐亚勇 张毅 孙杨 王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治疗双... 目的 比较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因L4-S1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106例符合纳入标准,行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治疗的51例作为MIS-TLIF组,行open-TLIF术治疗的55例为开放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功能学评分,并发症情况、临床综合疗效等。结果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TLIF组(P <0.05),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次数多于TLIF组(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VAS评分:术后1 d、1个月MISTLIF组优于TLIF组(P <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DI评分:术后1、3个月MIS-TLIF组优于开放组,末次随访两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open-TLIF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椎管狭窄 MIS-TLIF open-T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