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implication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健 吴宣 +1 位作者 张晓东 汪素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54,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d the seismic pattern of instrumental recorded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d the seismic pattern of instrumental recorded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6 seismic dense zones are delineate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L2 earthquakes since 1970 in each seismic dense zone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activity, three types of seismicities are propo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types and crustal medium is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three types is discussed. Fin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is pro-posed. Seismic hazard in mid-long term and diversity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Shanxi seismic bel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局部地壳介质 中长期地震预测 山西地震 强震重复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ASUREMENT ON VISCOSITY Q VALUE USINGP-WAVE OF LOCAL EARTHQUAKES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滇西地区近震(?)波的粘性 Q_α值测定
2
作者 杜志俊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90,共10页
本文使用云南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段1984——1985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录到的84张地震记录图,按文献〔4〕中所述的理论和方法,用直达(?)波资料计算了该区的分区粘性多Q_α值,初步结论是:整个场区内介质粘弹性可用非线性体去近... 本文使用云南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段1984——1985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录到的84张地震记录图,按文献〔4〕中所述的理论和方法,用直达(?)波资料计算了该区的分区粘性多Q_α值,初步结论是:整个场区内介质粘弹性可用非线性体去近似模拟。Q_α值分布情况为:由云龙、洱源、漾濞三点所成的三角区内,其值约为50±30左右较低,而沿弥渡向北,经下关至剑川所示的整个断裂带上所测Q_α值较高,约在160±30左右。反映了明显的构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 Qα值 地震预报 红河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b-value to the prediction of seismic tendency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忠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8-551,共4页
In the estimation of seismic tendency, using Gutenberg-Richters b-value and using Hurst exponent ar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Based on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earthquake time series, we point out that these two met... In the estimation of seismic tendency, using Gutenberg-Richters b-value and using Hurst exponent ar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Based on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earthquake time series, we point out that these two methods correlate to each oth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FBM), an earthquake sequence with b>3/4 and that with b<3/4 have different dynam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HURST指数 地震预测 地震序列 分形几何 分数布郎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es the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Insure a Better Risk Prevention to Occur?
4
作者 Romain Bruno Desport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4-44,共1页
One day,can we foresee earthquakes? This question always comes back from every telluric disaster,and the seismology is well annoyed to answer it.The destructtion of the city of Kobe in Japan,on January 17th 1995,arous... One day,can we foresee earthquakes? This question always comes back from every telluric disaster,and the seismology is well annoyed to answer it.The destructtion of the city of Kobe in Japan,on January 17th 1995,aroused deep debates upon the research policy on earthquakes.This disaster obviously shows our well limited capacity to take up the challenge of the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 because,finally,it is indeed in Japan where authorities invest most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HAZARDS earthquakeS prevision prediction RISK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变形特征与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长云 尹海权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404,共21页
文中基于GNSS速度场结果利用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获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地区现今的地壳变形特征。基于活动块体基本概念,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数据将新疆及其邻区划分为17个活动块体,利用三维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活... 文中基于GNSS速度场结果利用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获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地区现今的地壳变形特征。基于活动块体基本概念,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数据将新疆及其邻区划分为17个活动块体,利用三维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基于块体划分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91个潜在地震危险区。将基于GNSS速度场反演得到的断层滑动速率、面应变率等大地测量结果应用到经典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中,给出各潜在危险区的强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结果,并综合分析了乌什7.1级地震与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和强震概率预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和主要边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速度场方向变化与动力背景有关,大小变化与天山构造带的吸收作用有关。南天山西段主压应变特征最为明显,其次是阿尔金断裂带。各块体边界断裂带中NW走向的断裂带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NE或近EW向的断裂带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整个天山地区以挤压变形为主。基于乌什地震震前数据获取的高概率危险区段主要集中在南天山西段,包括NE走向的迈丹断裂带、那拉提断裂带和乌孙山脊断裂带,NW走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和克孜勒陶断裂带北西段等。北天山强震危险概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包括阜康断裂带、博格达断裂带西段等。乌什7.1级地震发生在高发震概率迈丹断裂带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地壳变形 应变率 块体模型 滑动速率 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强震短临综合预测研究
6
作者 薛艳 洪敏 +1 位作者 余怀忠 姜祥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梳理了2013年以来川滇地区11次(10组)强震前短临阶段测震学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在对这些异常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权重赋值规则,对异常进行权重赋值。在此基础上,使用权重集成法计算这些强震前的综合权重集成P_(z)值,得到了川... 梳理了2013年以来川滇地区11次(10组)强震前短临阶段测震学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在对这些异常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权重赋值规则,对异常进行权重赋值。在此基础上,使用权重集成法计算这些强震前的综合权重集成P_(z)值,得到了川滇地区3个重点区域(川滇交界东部、云南西北和云南西南地区)6级左右和7级左右地震的权重集成临界值,可作为短临预测的参考依据。根据宏、微观异常报告,计算20202023年3个重点区域每个月的P_(z)值。结果显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P_(z)值的峰值点或快速增加的过程中,少数地震发生在高值后的降低过程中。权重集成P_(z)值可以对群体异常进行定量描述,有助于短临预测决策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综合预测 权重集成法 强震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Benioff应变比特征研究
7
作者 杨文 余怀忠 张小涛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1,共8页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 强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普遍存在应变能加速释放现象,预示孕震区接近或进入临界状态。以Benioff应变作为响应量,计算不同时段的Benioff应变比,可作为表征应变能释放快慢的参数,其异常演化反映了地震成核过程中介质的高应力状态。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首先对新疆地区最小完备性震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2000—2023年新疆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1年内每月前后90天的Benioff应变比,并以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为例,对两次地震前的Benioff应变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8组6级地震中有14组地震在震前1年内在震中附近出现高值异常,通过预测效果检验,表明Benioff应变比高值异常对新疆地区6级地震具有一定中短期预测意义。在2016年阿克陶6.7级地震和呼图壁6.2级地震前1年内孕震区应变比均表现为“逐渐升高—快速降低—稳定波动”的特征,可能与断层失稳成核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off应变比 新疆地区 最小完备性震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GNSS应变率场异常识别方法及地震预测效能评估
8
作者 王伶俐 洪敏 +3 位作者 牛甜 李芹 杨薪俊 喻世贤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利用1999-2020年云南及邻区近300个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获取的速度场为约束,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了1999-2007年,2009-2014年,2015-2020年三期区域应变率场;通过回溯各个观测时段之后3年内M_(S)≥5.0地震事件,分析区域地壳... 利用1999-2020年云南及邻区近300个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获取的速度场为约束,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了1999-2007年,2009-2014年,2015-2020年三期区域应变率场;通过回溯各个观测时段之后3年内M_(S)≥5.0地震事件,分析区域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事件发生地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率沿断层方向的高值区或其边缘。基于上述应变率场异常特征,提出格网地震危险因子算法,建立地震危险区识别模型,通过估计格网最大剪应变率和面应变率风险区划因子,定量提取异常区地震危险指标,结果显示采用数值模型识别出的异常区与地震事件具有较好地对应关系;进一步采用R值评分的方式对应变率场异常区模型识别方法进行地震预测效能量化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3期应变率场预测结果均通过R值评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应变率场 地震预测 R值评分 异常指标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风险概率预测及预报效能检验
9
作者 李冬梅 郑建常 苑争一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目录,应用时间相依的地震复发间隔混合概率模型,开展华北地区中小地震的中、短期概率预测研究,计算并绘制未来3个月、半年、1年内华北地区发生3、4级以上中小地震的概率分布云图。检验结果显示,3、4级以上...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目录,应用时间相依的地震复发间隔混合概率模型,开展华北地区中小地震的中、短期概率预测研究,计算并绘制未来3个月、半年、1年内华北地区发生3、4级以上中小地震的概率分布云图。检验结果显示,3、4级以上中小地震基本都发生在此前给出的地震风险概率相对高的区域。研究认为,该方法在日常地震分析工作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震情趋势分析判定提供强有力支撑依据。基于2021年和2022年华北地区地震风险概率预测结果,应用Molchan图表法检验该预测模型的预报效能,显示其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合理有效地估算地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概率模型 地震预报 Molchan检验 效能评价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电阻率观测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的预测
10
作者 解滔 于晨 +2 位作者 韩盈 张丽琼 高曙德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M_(S)6.2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运行有9个视电阻率观测站,其中5个观测站数据质量较好,其余4个观测站因测区内环境因素影响而难以为日常跟踪提供稳定的动态背景。定西站自2021年7月开始出现下降异常,2022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M_(S)6.2地震前,震中300km范围内运行有9个视电阻率观测站,其中5个观测站数据质量较好,其余4个观测站因测区内环境因素影响而难以为日常跟踪提供稳定的动态背景。定西站自2021年7月开始出现下降异常,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发生之后,该异常一直未恢复。2023年6月以来,武胜驿和武威站出现下降异常变化。此外,自2023年6月开始,距离震中335km的武都站也出现上升异常变化。依据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分析认为祁连山地震带东段至甘东南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且地震类型最可能为逆冲型。2023年10月通渭站出现“快速下降—转折回升”形态的短期异常变化,随后在10月27日的周震情例会上对该预测区域给出了短期预测意见,12月18日M_(S)6.2地震发生在预测区内,且震源机制解类型也为预测的逆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视电阻率 地震预测 异常变化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温泉对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11
作者 廖丽霞 陈伟 周跃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5,共14页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地球化学参数观测结果,探讨了其对研究时段内以2022年中国台湾花莲ML6.8震群为代表的中国台湾地区发生的芮氏6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1) 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福建地区温泉地球化学出现群体性异常且具重现性。温泉气体表现突出,以高值异常为主;水化学离子主要呈趋势上升、持续高值、震荡等异常形态;这些异常对强震发震时间具有较好的短临和短期预测意义。(2)福建地区的构造背景与中国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关联性较强。台湾地震多为板块碰撞俯冲引起,其应力能通过深大断裂的深部动力传导引起福建温泉的响应,导致温泉气体及水化学离子产生异常;福建地区特有的中酸性岩浆岩地球化学背景也是水化学离子映震灵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 预测指标 福建地区温泉 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 温泉气 水化学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8WCEE看基于ML的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和损伤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妍 王茂岑 张令心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9,共1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地震工程领域,如何有效利用机器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地震工程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中的会议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作为补充,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地震工程领域,如何有效利用机器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地震工程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中的会议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作为补充,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和损伤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从算法的角度分别梳理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研究中的常用算法及其适用性;其次,按照数据类型将数据分为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针对每一类数据,分别总结评述了其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现状,包括数据来源、研究流程以及优缺点;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数据质量不高或分布不均衡、参数选择困难和模型泛化性能较差等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推动机器学习在地震工程领域的深入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机器学习 18WCEE 响应预测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发生率指数对川滇地区强震的预报效能研究
13
作者 姜祥华 刘杰 +2 位作者 孟令媛 韩颜颜 陈佳维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应用地震发生率指数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川滇地区发生的11次强震开展了震例回溯研究,发现地震前兆主要表现为在强震前不到半年内震中附近小震活动出现显著增强。不同时空预测参数下的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地震发生率指... 应用地震发生率指数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川滇地区发生的11次强震开展了震例回溯研究,发现地震前兆主要表现为在强震前不到半年内震中附近小震活动出现显著增强。不同时空预测参数下的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地震发生率指数对川滇地区的强震具有短期预报能力。当预测半径为90 km、预测时长为80 d时,地震发生率指数的预报效能最佳,R值评分约为0.60,显著性水平α约为0.000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发生率指数 地震增强 地震平静 地震预测 预报效能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在CSEP计划中的应用和预测效能检验
14
作者 于晨 韩盈 +2 位作者 张永仙 张小涛 余怀忠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实用性,对基于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MMEP的2018—2023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R值评分模块对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几年MMEP年度预测... 为了更好地评估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实用性,对基于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MMEP的2018—2023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R值评分模块对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几年MMEP年度预测结果的R值评分均值在0.3~0.4,年度预测效能波动较小;(2)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的预测结果优于东部地区,其中2019年四川长宁6.0级、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和于田6.4级地震的年度预测以及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的“时、空、强”三要素基本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 CSEP计划 加卸载响应比 R值评分方法 预测效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前震识别方法应用及实例检验
15
作者 李泽平 余怀忠 +1 位作者 杨志高 张靖雪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为了验证改进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前震识别中的有效性,对基于该方法开发的前震识别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预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计2021年10月—2024年4月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0次4级以上非前震地震,发现处于固体潮加载阶段的地震占比为35... 为了验证改进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前震识别中的有效性,对基于该方法开发的前震识别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预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计2021年10月—2024年4月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0次4级以上非前震地震,发现处于固体潮加载阶段的地震占比为35.8%,卸载阶段占比更大,为64.2%。统计了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的4次前震、2021年12月24日老挝6.0级地震的2次前震和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地震的3次前震的固体潮的加卸载状态,发现所有前震均在固体潮加载阶段发生。结合前震判定和震后趋势分析的“交通灯”模型,对2024年4月10日新疆拜城5.6级震群、1月23日新疆乌什7.1级余震序列以及4月3日台湾花莲7.3级地震的2次强余震(6.3级、6.2级)的加卸载判定结果进行研究,并对原震区后续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加载地震后发生更强地震的情况与后续实际地震发震情况较为符合。通过R值评分和概率增益分析可知,在95%置信度下,R>R_(0)、概率增益Gain>1,表示基于LURR的前震识别方法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说明该方法适用于中国大陆西部地区震后趋势的实时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固体潮 前震 震后趋势分析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在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与检验
16
作者 凌江筑 廖欣 +4 位作者 姚运生 石云 钱建秀 胡陈悦 秦维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活动,具有群发性、高频次和大烈度的特点,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有助于评估水库地震灾害风险。将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1 km的预测单元,运用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依据库水... 水库地震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活动,具有群发性、高频次和大烈度的特点,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有助于评估水库地震灾害风险。将三峡工程水库地震重点监视区划分为若干个1 km×1 km的预测单元,运用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模型,依据库水深度、岩体类型、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岩溶发育程度、库水透水深度、与库水沟通关系、地震活动背景8个诱震因素,预测诱发震级的概率。结果表明:在重点监视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库岸附近区域,诱发地震概率较高;仙女山断裂北端、高桥断裂近库岸段及牛口断裂近库岸段,存在诱发中强震(6.0>M3≥4.5)的可能;而三峡坝址区和远离库岸区域,不发震或诱发微震的概率较高。使用三峡水库175 m蓄水以来的实际地震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地震的发生地点及震级与预测结果存在明显的一致性,采用精细划分方式的贝叶斯概率统计预测方法在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定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研究的概率预测结果对于确定地震风险区域、制定地震预警和防范策略,以及保障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贝叶斯统计预测法 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 诱震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GWO-LSTM的车桥非线性系统地震响应预测研究
17
作者 刘汉云 王子逸 +4 位作者 韩艳 王力东 胡朋 国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4-747,共14页
强震下高铁桥梁结构易进入非线性阶段,导致系统响应增大难预测,可能威胁行车安全。为此,提出融合多策略灰狼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MSGWO-LSTM)代理模型,提升高速铁路车-桥耦合非线性系统地震响应预测精度。建立车桥耦合系统OpenSees非线... 强震下高铁桥梁结构易进入非线性阶段,导致系统响应增大难预测,可能威胁行车安全。为此,提出融合多策略灰狼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MSGWO-LSTM)代理模型,提升高速铁路车-桥耦合非线性系统地震响应预测精度。建立车桥耦合系统OpenSees非线性模型,基于大量地震动动力分析,构建桥梁位移、车体加速度和轮轨力响应数据库。在传统LSTM代理模型基础上,引入Dropout层以防止模型训练过拟合,引入灰狼优化算法(GWO)进行超参数自动选优,从而构建并训练了GWO-LSTM代理模型。采用多类评判指标,考虑结构线性/非线性、不同车速等工况,对比传统LSTM和GWOLSTM这2个代理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GWO-LSTM在部分工况不满足需求,故融合多策略提出MSGWO-LSTM代理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GWO-LSTM代理模型预测的R^(2)稳定在0.95~0.99之间,MAE、MSE和RMSE等评价指标均接近0,且MAPE指标大多数控制在1%左右,明显优于传统LSTM代理模型,说明GWO-LSTM显著提升了车-桥耦合系统地震响应预测精度。相比单输入单输出模式,考虑多变量相互影响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所构建的代理模型的非线性适应性与泛化性更好。在多输入多输出和非线性工况下,GWO-LSTM模型预测响应有小部分预测指标超过10%限值,而MSGWO-LSTM所有预测指标均小于限值,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响应预测 LSTM代理模型 高速铁路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特征分析
18
作者 宋潇潇 黄颂 +2 位作者 翁骋 吴海波 陈俊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5%)地震前存在调制比高值异常,表明该方法对湖北及邻区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调制比高值开始后5~20个月或异常结束后13个月内,优势发震时段为异常持续期间或异常结束后9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域及周边150km范围内,其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异常区域及周边50km范围内;震级与异常最大值存在一定的关联,5级以上地震前异常显著程度通常较高;预报效能评估R=0.671,R_(0)=0.274。固体潮调制比方法可为湖北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及邻区 固体潮调制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rophet模型进行地下水位异常识别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生 周晨 +2 位作者 张思萌 石伟 年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8,共6页
针对地下水位数据的复杂特性(包括非线性趋势、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扰动),引入Facebook开发的Prophet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旨在利用其非线性趋势捕捉、季节性波动解析及对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灵活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地下水位异常识别的准确性。... 针对地下水位数据的复杂特性(包括非线性趋势、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扰动),引入Facebook开发的Prophet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旨在利用其非线性趋势捕捉、季节性波动解析及对异常值和数据缺失的灵活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地下水位异常识别的准确性。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地震台观测数据表明,Prophet模型在捕捉时间序列动态特征上表现优越,能有效识别异常。模型调整后具有高拟合精度和高预测能力,预测误差低,决定系数高。此外,模型在地震预测中能识别出与地震相关的水位异常,可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新视角。本文结果表明Prophet模型在处理复杂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可行性,可为地震预测提供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异常识别 时间序列预测 Prophet模型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LightGBM模型的地震震级时序预测方法及验证
20
作者 魏从信 强娅雄 +7 位作者 牛璐 纳守威 惠少兴 王真一 吴桐屹 庞海阔 权紫东 苏雅欣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49,共13页
震级预测是地震预测中重要且困难的研究内容之一。可通过预测震级大小,可提高震后救援效率和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文章通过对历史地震目录数据(时间范围:1900—2024年,空间范围:5°~50°N、55°~150°E,震级范围:M5及以上... 震级预测是地震预测中重要且困难的研究内容之一。可通过预测震级大小,可提高震后救援效率和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文章通过对历史地震目录数据(时间范围:1900—2024年,空间范围:5°~50°N、55°~150°E,震级范围:M5及以上)进行预处理和特征参数筛选,构建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震级预测模型;然后对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随机森林(RF)、图卷积网络(GCN)+门控循环单元(GRU)组合时序图卷积网络模型(T-GC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LightGBM等五种模型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ightGBM方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地震震级的变化趋势,其均方根误差(RMSE)值和平均绝对误差值(MAE)分别为0.101和0.100,均小于其他四种模型,决定系数值(R^(2))为0.707,均高于其他模型结果误差明显优于其他四种。该方法模型为应用地震震级特征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LightGBM模型 时空演化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