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Lentinus edodes)对重金属镉(Cd)的吸收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丽红 吴应淼 +3 位作者 陈俏彪 叶长文 王钢军 张永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0-1304,共5页
通过在香菇培养料中投放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Cd),研究香菇子实体对Cd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香菇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的吸收富集规律为y=541.77x2.938(2R2=0.9135)(x、y分别为培养料、香菇中Cd的含量),富集系数达到10.39~18.00,当香... 通过在香菇培养料中投放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Cd),研究香菇子实体对Cd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香菇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的吸收富集规律为y=541.77x2.938(2R2=0.9135)(x、y分别为培养料、香菇中Cd的含量),富集系数达到10.39~18.00,当香菇子实体中Cd的含量为y=1.5mg·kg-1时,培养料中Cd的临界含量值x=0.1347mg·kg-1。分别选择3个香菇主栽品种、两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香菇对Cd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低富集的品种为"庆元9015",比对镉积累最多的"庆科20"Cd含量降低33.19%,Cd低富集的栽培方式为"离地层架栽培方式"。据此形成了香菇中重金属Cd的综合控防技术,为香菇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重金属 CD 培养料 吸收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香菇(Lentinus edodes)菌柄废弃物吸附Cd和Pb后的解吸试验研究
2
作者 何海江 张丹 +2 位作者 曾雪丹 李伟 李恩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1,共6页
利用6种不同的解吸剂对吸附了Pb^(2+)和Cd^(2+)的固定香菇小球进行解吸。结果表明,HCl溶液做解吸剂最佳,可以分别在90 min和60 min内将大量的Pb^(2+)和Cd^(2+)从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固定香菇小球上解吸出来。利用模拟二级动力学... 利用6种不同的解吸剂对吸附了Pb^(2+)和Cd^(2+)的固定香菇小球进行解吸。结果表明,HCl溶液做解吸剂最佳,可以分别在90 min和60 min内将大量的Pb^(2+)和Cd^(2+)从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固定香菇小球上解吸出来。利用模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HCl溶液对PVA-SA固定香菇小球上Pb^(2+)和Cd^(2+)的解吸过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6 9和0.998 9。Cd^(2+)的解吸率在HCl浓度为0.1 mol·L^(-1)时达到平衡,解吸率为80%;Pb^(2+)的解吸率在HCl浓度为1.0 mol·L^(-1)时达到最大,为99.01%。微观形态研究表明,未吸附重金属的PVA-SA固定香菇小球表面粗糙多孔,小球通过物理性吸附或形成无机沉淀将重金属沉积在细胞壁上后,表面变得密实。经HCl解吸后的PVA-SA固定香菇小球表面粗糙度和孔隙度都恢复到吸附前的状态。PVA-SA固定香菇小球对Pb^(2+)和Cd^(2+)进行吸附后,利用HCl进行解吸,再吸附,如此3次循环使用后,其吸附率略有降低,但仍可达到85.24%和6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固定香菇 PB2+ Cd2+ 解吸 扫描电镜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HS-SPME-GC-MS方法表征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振山 许贺然 +4 位作者 夏榕嵘 李昀婷 王娅飞 潘松 辛广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1.0 g香菇样品在50℃提取25 min,解吸3 min;在香菇不同成熟阶段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区分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挥发性生物标志物;OAV结果表明,有16种挥发性化合物为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1-辛烯-3-醇、3-辛醇、1-辛烯-3-酮、3-辛酮、苯乙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和1,2,4-三硫杂环戊烷同时满足VIP>1和OAV≥1,是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最重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为探究香菇成熟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成熟阶段 香气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GG的轻量级香菇品质分类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岩 朱凤武 +2 位作者 张宇清 张伟健 吴铖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实现对香菇品质的快速、准确分类,依据大棚种植环境下香菇图像的特性,对VGG16深度卷积网络进行轻量化改进,提出一种香菇品质分类检测模型。首先,对VGG16网络进行轻量化处理,利用均和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然后,在特... 为实现对香菇品质的快速、准确分类,依据大棚种植环境下香菇图像的特性,对VGG16深度卷积网络进行轻量化改进,提出一种香菇品质分类检测模型。首先,对VGG16网络进行轻量化处理,利用均和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然后,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空洞融合分离卷积和通道注意力SE模块提升模型的识别精度;之后,利用数据增强方法将数据集扩充;最后,使用迁移学习训练得到香菇品质分类检测模型。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与VGG16、GoogLeNet、VGG19、ResNet50、MobileNetv1五种深度卷积网络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综合性能最好,改进后的VGG16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为95.5%;模型大小约为原始VGG16模型体量的10.9%;训练时间为原始VGG16模型的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品质分类 VGG16 SE模块 均和池化 空洞融合分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毛木耳生物学特性及利用香菇菌糠的栽培驯化研究
5
作者 李莹 冯健 +3 位作者 林立 陈飞 钟丽娟 张庆华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本研究针对一株采自辽宁省朝阳市的野生真菌,经形态学、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及栽培驯化研究。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分析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栽培驯化试验测量第... 本研究针对一株采自辽宁省朝阳市的野生真菌,经形态学、ITS序列分析鉴定为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及栽培驯化研究。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分析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栽培驯化试验测量第一潮鲜耳耳片长度、宽度、厚度、单个子实体鲜重、每棒鲜耳三潮平均产量,计算生物学转化率。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毛木耳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浸粉、豆粕粉,pH为7.0~9.0,温度为30℃。栽培驯化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78%木屑,质量分数,下同)菌丝生长速度约为4 mm/d,单个子实体鲜重(18.13±6.54) g,三潮平均产量(501.91±14.40) g,生物学转化率(100.38±2.88)%;试验组(50%香菇菌糠、28%木屑)菌丝生长速度约为4.23 mm/d,单个子实体鲜重(11.18±3.17) g,三潮平均产量(400.79±19.41) g,生物学转化率(80.16±3.88)%。综上所述,香菇菌糠能够促进菌丝生长,并能成功栽培驯化野生毛木耳,最终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同时本研究也为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生物学特性 香菇菌糠 栽培驯化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油炸香菇脆片烫漂和浸渍工艺优化
6
作者 赵之越 廖梦雨 +3 位作者 聂远洋 李波 李伟鹏 周高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目的]优化烫漂和浸渍工艺条件,提高真空油炸香菇脆片品质。[方法]以新鲜香菇为原料,采用含油率、含水率、脆度、感官、色差等为评价指标,研究烫漂时间和浸渍时间、料液比、浸渍液组成对香菇脆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香菇脆片的最佳... [目的]优化烫漂和浸渍工艺条件,提高真空油炸香菇脆片品质。[方法]以新鲜香菇为原料,采用含油率、含水率、脆度、感官、色差等为评价指标,研究烫漂时间和浸渍时间、料液比、浸渍液组成对香菇脆片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香菇脆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香菇片厚度5 mm,沸水烫漂90 s,烫漂后的香菇片放入3倍浸渍液中常温浸渍3.7 h,浸渍液组成为麦芽糊精14.7%、麦芽糖浆49.0%、食盐1%。经真空油炸后可获得外观质地、风味口感俱佳的香菇脆片,产品含油率为6.57%,含水率为2.36%,脆度为7.18 N,且内部呈疏松多孔状结构。[结论]烫漂和浸渍对真空油炸香菇脆片品质影响显著,适宜的预处理工艺有助于制备低含油、高品质香菇脆片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油炸 香菇 脆片 烫漂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粉对牛肉-虾肉复合肉糜凝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7
作者 林莹莹 杜艳瑜 +3 位作者 郭云欣 梁鹏 刘淑集 张建仙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文章以牛肉-虾肉复合肉糜为对象,将不同添加量(0%、1%、3%、5%、7%)的香菇粉(按复合肉糜质量计算)加入复合肉糜中制成凝胶,探索香菇粉对复合肉糜凝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随着香菇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肉糜凝胶的蒸煮损失率由5.18%显著下降... 文章以牛肉-虾肉复合肉糜为对象,将不同添加量(0%、1%、3%、5%、7%)的香菇粉(按复合肉糜质量计算)加入复合肉糜中制成凝胶,探索香菇粉对复合肉糜凝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随着香菇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肉糜凝胶的蒸煮损失率由5.18%显著下降至2.37%,L*值、a*值和W值也显著降低。而pH值、持水力、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其中持水力由72.09%升高至86.16%。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香菇粉的复合肉糜凝胶中氮氧化合物、硫化物、萜烯类及醇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应地增加;电子舌结果表明,复合肉糜凝胶的鲜味、甜味及鲜味回味呈逐渐增强趋势。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香菇粉能够促进复合肉糜凝胶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结果表明,香菇粉能够有效改善牛肉-虾肉复合肉糜凝胶体系的品质及风味特性,进而改善产品的食用品质。该研究可为含香菇的复合肉糜制品的加工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牛肉糜 虾肉糜 风味 品质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香菇菌柄、菌盖中的6种硒形态
8
作者 周晓华 郭洁 +7 位作者 张迪 吴绪金 任玲玲 尚丽君 李圆圆 张留灿 段然 王铁良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4-1732,共9页
为探究富硒香菇菌柄、菌盖中硒形态的分布规律,并推动富硒香菇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本研究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香菇菌柄、菌盖中硒形态的方法。试验选取大规模栽培的四个潮次的富硒香菇样... 为探究富硒香菇菌柄、菌盖中硒形态的分布规律,并推动富硒香菇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本研究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香菇菌柄、菌盖中硒形态的方法。试验选取大规模栽培的四个潮次的富硒香菇样品,分别对菌柄和菌盖进行分离、液氮冷冻、研磨及冷冻干燥处理。处理后的样品经Tris-HCl缓冲液70℃恒温振荡提取3 h后用高速离心机离心10 min,上清液经纯化、过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硒形态能在1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且各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7,检出限均≤0.15μg/L,回收率在84.0~98.5%之间。通过该方法测定发现,不同潮次富硒香菇菌柄和菌盖中的硒形态均为硒代蛋氨酸,其中菌柄中硒代蛋氨酸占总硒比为84.9~89.4%,菌盖中硒代蛋氨酸占总硒比为88.0~93.1%。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富硒香菇中硒形态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富硒香菇 菌柄 菌盖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分段变温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史蒙 陈柳 薛韩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5,共8页
为提高香菇干燥品质、降低干燥能耗,探究了香菇分段变温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以新鲜香菇为原料,完成了四阶段变温干燥工艺试验,并与3种恒温干燥对比,测定并分析水分比、干燥速率、比能耗、能效、复水比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分段变温热... 为提高香菇干燥品质、降低干燥能耗,探究了香菇分段变温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以新鲜香菇为原料,完成了四阶段变温干燥工艺试验,并与3种恒温干燥对比,测定并分析水分比、干燥速率、比能耗、能效、复水比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分段变温热风干燥的干燥速率也分为4个阶段,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相比3种恒温(50、55、60℃)热风干燥工艺,分段变温干燥比能耗最小,为1.931 kJ/g;能效最大,为1.239。采用6种经典干燥模型对香菇水分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dili-kucuk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香菇分段变温热风干燥水分比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热风干燥 分段变温 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填密度对准双级闭式热泵香菇干燥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10
作者 曾涛 武卫东 +2 位作者 李敏 汪静 侯亚祥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香菇干燥是防止香菇出现腐烂、褐变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干燥过程中,装填密度对系统性能及干燥品质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新设计的准双级补气增焓热泵闭式干燥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香菇装填密度对水分比、干燥速率、系统能效比(COP s... 香菇干燥是防止香菇出现腐烂、褐变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干燥过程中,装填密度对系统性能及干燥品质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新设计的准双级补气增焓热泵闭式干燥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香菇装填密度对水分比、干燥速率、系统能效比(COP sys)、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单位能耗干燥量及复水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干燥室送风温度为55℃和循环风量为580 m^(3)/h的条件下,随着装填密度从1.5 kg/m^(2)增至3.0 kg/m^(2),香菇干燥速率逐渐下降,平均COP sys、平均SMER、单位能耗干燥量及复水比均先增大后减小;当装填密度为2.4 kg/m^(2)时,平均SMER、单位能耗干燥量和复水比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0.320 kg/(kW·h)、0.391 kg/(kW·h)和3.6;当装填密度为2.7 kg/m^(2)时,平均COP sys取得最大值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干燥 香菇 装填密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新蒲新区野生马桑香菇原种配方筛选
11
作者 涂韦波 江秋菊 +1 位作者 刘玉倩 岑天会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62-264,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野生马桑香菇(Lentinus edodes Sing.)原种菌丝生长,满足其长势较好、污染率低、颜色洁白、生长速度较快以及菌丝密度浓的培养基配方,以M01野生马桑香菇为研究对象,以杉木屑、杂木屑、棉籽壳、马桑木... 为筛选出适合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野生马桑香菇(Lentinus edodes Sing.)原种菌丝生长,满足其长势较好、污染率低、颜色洁白、生长速度较快以及菌丝密度浓的培养基配方,以M01野生马桑香菇为研究对象,以杉木屑、杂木屑、棉籽壳、马桑木屑、玉米秆、麦粒、玉米芯、稻草8种材料为栽培主料,测定野生马桑香菇M01的生长特性,选出培养M01菌种最适合的2种主料,然后再利用正交试验设置2因素4水平组合,确定菌丝生长最适原种配方。以杂木屑和马桑木屑为主料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0.38、0.41 cm/d,需要22、20 d长满瓶,菌丝洁白,长势旺盛;以玉米芯为主料时,菌丝消耗主料慢,菌丝浓密,生长旺盛。以杂木屑和玉米芯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杂木屑和玉米芯最佳配比(质量占比)为70%和15%,菌丝长势旺盛,菌丝颜色洁白,23 d长满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香菇(lentinus edodes Sing.) 原种 配方 筛选 遵义市新蒲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干香菇辣酱货架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刘胤 张馨月 +4 位作者 赵凇民 崔方超 俞张富 沈荣虎 李颖畅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1,共6页
萧山萝卜干属于半干态腌制蔬菜,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为了使萧山萝卜干产品多样化,开发具有萝卜干特色味道的调味酱,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增加萝卜干的产品布局和经济价值,该研究优化了萝卜干香菇辣酱的加工工艺,应用Arrhen... 萧山萝卜干属于半干态腌制蔬菜,在我国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为了使萧山萝卜干产品多样化,开发具有萝卜干特色味道的调味酱,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增加萝卜干的产品布局和经济价值,该研究优化了萝卜干香菇辣酱的加工工艺,应用Arrhenius方程建立辣酱的货架期模型,预测了萝卜干香菇辣酱的货架期。萝卜干香菇辣酱的加工工艺:以复水后的150 g萝卜干为基准,炒制时间8 min、食用油添加量189 g、炒制温度117℃、鲜辣椒添加量30 g、香菇添加量20 g、黄豆酱添加量40 g、豆瓣酱添加量20 g、干辣椒添加量10 g、洋葱添加量10 g。以菌落总数和酸价作为萝卜干香菇辣酱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关键因素,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经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7%,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以菌落总数为参考指标,25℃下萝卜干香菇辣酱的货架期为126 d,为萝卜干香菇辣酱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干 香菇 辣酱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菇柄花粉酵素制备工艺
13
作者 黄俊豪 伍健 +1 位作者 秦怡 李云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100,共6页
以香菇柄、花粉、白砂糖等为原料,经酵母发酵制备酵素。以总酚、总糖、抗氧化活性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为以原料总质量为基准,香菇柄添加量3.30%、花粉添加量1.80%、白... 以香菇柄、花粉、白砂糖等为原料,经酵母发酵制备酵素。以总酚、总糖、抗氧化活性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为以原料总质量为基准,香菇柄添加量3.30%、花粉添加量1.80%、白砂糖添加量2.60%、发酵温度37.5℃、发酵时间3d。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最高为89.5±3.5,酵素液pH达4.54±0.02,总酚含量为(1.142±0.025)g/L,总糖含量为(5.781±0.034)g/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0.3%。酵素液明亮,澄清,色泽金黄,花粉香味明显,略带香菇菌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柄 花粉 酵素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工艺对香菇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14
作者 李欣宜 李红波 +5 位作者 莫海珍 刘振彬 胡梁斌 徐丹 张珈祎 姚丽姗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新鲜香菇水分含量高,代谢旺盛,易产生组织软化、褐变等品质下降问题,香菇类预制菜肴的品质在调味料的选择上会出现质量不稳定等情况,难以实现其工业化、标准化。该研究比较了低温、高温和蒸汽漂烫3种预处理工艺对新鲜香菇品质的影响,结... 新鲜香菇水分含量高,代谢旺盛,易产生组织软化、褐变等品质下降问题,香菇类预制菜肴的品质在调味料的选择上会出现质量不稳定等情况,难以实现其工业化、标准化。该研究比较了低温、高温和蒸汽漂烫3种预处理工艺对新鲜香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漂烫能明显缓解香菇皱缩(皱缩率为7.67%),维持其质构,并能更好地延缓香菇的褐变。单独的低温漂烫、超声处理、处理液浸渍并不会保持香菇的品质,而低温漂烫联合超声浸渍处理会降低褐变度和增加硬度,使其品质更好。不同漂烫时间和漂烫温度都会显著影响香菇的褐变度和硬度(P<0.05),选取柠檬酸浓度、CaCl_(2)浓度、漂烫时间、漂烫温度作为漂烫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香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浓度2 g/L、CaCl_(2)浓度10 g/L、漂烫时间10 min、漂烫温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预处理工艺 低温漂烫 超声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秀大瑶山香菇7种栽培模式效益分析与应用
15
作者 钟春城 韦秀琼 +5 位作者 罗林勇 陈春燕 李发盛 郭秋霞 周兴 钟飞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采用地面半覆土、地面斜靠、立体层架、平卧悬挂、墙式悬挂、层架箱式定向、层架定向7种模式栽培香菇,统计对比其设施成本、管理成本、鲜菇产量及品质、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势及问题。分析发现,在相同面积大棚内的... 采用地面半覆土、地面斜靠、立体层架、平卧悬挂、墙式悬挂、层架箱式定向、层架定向7种模式栽培香菇,统计对比其设施成本、管理成本、鲜菇产量及品质、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势及问题。分析发现,在相同面积大棚内的几种立体式栽培模式中,层架箱式定向和层架定向模式单季栽培菌棒量最高,均为6500棒;按照设施使用年限为10年、每年栽培2季计,平均设施成本分别为0.24元/棒、0.23元/棒;平均管理成本分别为0.35元/棒、0.48元/棒;虽然2种模式投资较高,但产出的鲜菇产量高、品质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1.26%和93.23%,优质菇占比为89.34%和91.25%,经市场调查计算平均利润分别为4.43元/棒、4.55元/棒;投资回报率(ROI)高,分别为92.74%和99.96%,单季栽培即可几乎实现投资回本。非立体栽培模式中,地面半覆土和地面斜靠模式的投资回报率在70%水平,适合中小型栽培户,投资风险低。对于香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采用层架箱式定向或层架定向的香菇栽培模式,出菇品质更符合市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栽培模式 设施成本 管理成本 利润 投资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牛肉酱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研究
16
作者 林志荣 陈家全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4,182,共6页
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量最高的物种之一,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香菇中所含的多糖类和萜类化合物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近些年,我国香菇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产品种类单一,加之食用菌种类的增多,香菇销售开始逐渐下降。为了开... 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量最高的物种之一,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香菇中所含的多糖类和萜类化合物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近些年,我国香菇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产品种类单一,加之食用菌种类的增多,香菇销售开始逐渐下降。为了开发香菇相关副产业,该研究对香菇牛肉酱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香菇牛肉酱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对比。经过研究发现,当亚硝酸钠添加量为0.015%、异VC钠添加量为0.02%、复合磷酸钠添加量为0.20%、食盐添加量为5%、I+G添加量为0.02%、白砂糖添加量为3%、香菇粒添加量为20%、黄豆酱添加量为30%、肉块大小为0.4 cm^(3)时,香菇牛肉酱的感官评分最高。分析不同温度(20,30,40℃)下香菇牛肉酱在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发现香菇牛肉酱的菌落总数、过氧化值和酸价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说明低温环境能够有效延长香菇牛肉酱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牛肉酱 加工工艺 优化 品质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樱桃木屑为基质的菌棒化学成分含量及酶活性与香菇品质的关系
17
作者 王兆丰 张瑞 +2 位作者 杜石勇 强睿斌 马瑞林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棒转色后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8.6%、533.3%、137.5%,但在出菇后期,菌棒氮、磷、钾含量又出现下降。随着菌棒转色和出菇茬数的增加,菌棒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降低,四茬菌棒中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分别比木屑中显著降低了67.2%和55.2%,而半纤维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菌棒中蛋白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活性随着出菇茬数的增加而降低,与头茬菌棒相比,后三茬菌棒中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0.6%、43.0%、63.4%,漆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2.8%、40.6%、57.8%,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4%、17.2%、26.9%。菌棒中钾含量、木质素含量、蛋白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漆酶活性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而菌棒中半纤维素含量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性。菌棒生物转化率为81.1%,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栽培中建议采收前三茬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木屑 菌棒 化学成分 酶活性 香菇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随州市香菇种植适宜性评价与区划优化分析
18
作者 李艳婕 郝元甲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91-94,共4页
基于湖北省随州市2010—2022年气象数据和2014—2021年香菇(Lentinus edodes)产量数据,分析了逐月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克里金插值法,构建了香菇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 基于湖北省随州市2010—2022年气象数据和2014—2021年香菇(Lentinus edodes)产量数据,分析了逐月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克里金插值法,构建了香菇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明,随州市香菇优质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殷店镇和南部三里岗镇周边,这些区域具有低气温(6.4~6.8℃)、高日较差(11.0℃)及低湿度(月均降雨量14.0~19.0 mm、降雨日数3.0~5.0 d)的特征。适宜性区划显示,非常适宜区(适宜性因子0.01~0.20)与实际高产区域高度吻合,验证了温度因子(权重0.4)对香菇品质的主导作用。旨在为随州市香菇产业布局和气候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香菇(lentinus edodes) 克里金插值法 花菇品质 适宜性区划 气候适应性 湖北省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香菇产业发展研究
19
作者 吕正斌 周佳琪 秦振祎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产业基础扎实等原因,河北平泉市是夏季香菇的主产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栽培棚室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限制平泉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原因,包括原料质量、菇农管理水平、产业区位分布、栽培设施条件、...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产业基础扎实等原因,河北平泉市是夏季香菇的主产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栽培棚室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限制平泉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原因,包括原料质量、菇农管理水平、产业区位分布、栽培设施条件、香菇价格波动等,并从机械装备开发、农民培训、行业监管、棚室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今后平泉香菇产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泉 香菇 发展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木质纤维素降解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顺峰 刘丽娜 +5 位作者 许方方 田广瑞 崔国梅 高帅平 魏书信 王安建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为深入了解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及其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法(XRD)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木质纤维素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纤... 为深入了解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木质纤维素的变化,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及其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法(XRD)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木质纤维素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纤维素相对结晶度(CrI)和纤维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显著下降,木质纤维素含量(w,后同)由85.27%降低至52.23%,其与相应的降解酶系活性负相关,木质纤维素降解与纤维破坏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FTIR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特征官能团峰值发生变化,木质素降解速率高于半纤维素、低于纤维素。随着香菇的生长发育,栽培料中CrI显著降低,纤维素晶体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结果表明,香菇首先利用栽培料中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供菌丝生长,同时分泌胞外降解酶破坏纤维结构,将大分子组分降解为小分子组分,从而满足其生长所需,高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对应高木质纤维素降解率。该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香菇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木质纤维素 胞外酶 结晶度 红外光谱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