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本到生活的转向与融合:教育哲学教学范式三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醒东 周成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教育哲学研究从规范走向公共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哲学教学将打破现有的困境:长期被忽视,尚未完全进入研究视野;身份认同与教师的学科立场边界模糊;文本教学范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教育哲学教学的生活实践取向愈加凸... 教育哲学研究从规范走向公共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哲学教学将打破现有的困境:长期被忽视,尚未完全进入研究视野;身份认同与教师的学科立场边界模糊;文本教学范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教育哲学教学的生活实践取向愈加凸显,教育实践应成为教育理论在哲学层面的突破,在教学方法论上教育哲学教学要兼顾经典和现象解释。基于此,教育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过一种哲学式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达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踏上发现问题的途径,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养成问题意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分享。在教育哲学教学转型过程中,文本被赋予新的意义,甚至生活也成为一种另类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教学 教学范式转向与融合 文本与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尤 章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eory)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指出城市建成环境再生范式的三大转变,即“场域”关系的视角转变、城市更新的路径转变、设计主体的身份转变。在实践上,依托从上海“一江一河”到全国“大江大河”的滨水空间营造、街区综合环境提升,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与景观化的大量实践,深化建成环境再生的“六维空间再生体系”。【结果】强化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的影响,包括空间营造的系统性知识、历史文脉的文化性知识、基础设施的复合性知识、场景节点的建构性知识、环境修复的生态性知识和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知识。【结论】倡导“大设计观”下多学科、多领域、多工种的设计跨界与融合,优化范式转变下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拓展路径,推动风景园林共同体为建成环境再生创造新价值、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知识体系 城市更新 景观都市主义 场域理论 多学科融合 范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发展、社会工作介入与整合性治理——兼论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向 被引量:36
3
作者 徐选国 杨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8-17,共10页
社会工作日益成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命题。检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的主要经验,发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正在呈现出三重转向:在服务领域上,体现为从聚焦单一对象到关注农村社区整体性发展的转向;在介入机制上,体... 社会工作日益成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命题。检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的主要经验,发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正在呈现出三重转向:在服务领域上,体现为从聚焦单一对象到关注农村社区整体性发展的转向;在介入机制上,体现了从单向植入到双重嵌入的机制演变;在实践动力上,体现出从扶贫脱贫向共享发展的转变。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体现出的上述转向,是当前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必然产物,体现出一种"结构—行动"的二元化逻辑,导致不同转向内部普遍存在着断裂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主体整合、机制整合以及行动实践整合"三位一体"构建一种新型的整合性治理框架,以作为纵深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社区治理 范式转向 整合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转变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喜乐 杨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以往对政策周期过程的研究视角多数集中于政策制定与政策评估等环节,政策执行成为一个"遗漏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政府实施的政策中大部分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使得人们对政策研究的视角逐渐由政策制定转向了政策执行... 以往对政策周期过程的研究视角多数集中于政策制定与政策评估等环节,政策执行成为一个"遗漏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政府实施的政策中大部分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使得人们对政策研究的视角逐渐由政策制定转向了政策执行,提出了许多有关政策执行的理论和模型。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经历了由"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的"自上而下"范式向"关注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的"自下而上"范式,再向"试图建立一个集前两者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性概念框架,并对执行进行动态探讨"的"整合—系络"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范式转变 “自上而下”范式 “自下而上”范式 “整合-系络”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辉 陈德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主客一体"范式是当下环境法范式变革的主流话语,它试图通过伦理基础、人性假设和法学调整观的相关改变为环境法提供新的方法。它与"主客二分"一样,仅具有认识论意义。环境法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世... "主客一体"范式是当下环境法范式变革的主流话语,它试图通过伦理基础、人性假设和法学调整观的相关改变为环境法提供新的方法。它与"主客二分"一样,仅具有认识论意义。环境法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世界为发生场域,以社会技术为媒介工具,以系统性思维为实践论范式。实践论范式的核心理念是承认并坚持环境与人、社会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范式变革 主客一体 认识论范式 实践论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何以可能 被引量:22
6
作者 崔乃文 李梦云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范式。它与传授范式本质上是教育伦理观念的对立,而非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之别。这意味着两者不是范式转换而是范式共存的关系。因此,学校的系统性变革必须考虑传授范式下纲领性精...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范式。它与传授范式本质上是教育伦理观念的对立,而非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之别。这意味着两者不是范式转换而是范式共存的关系。因此,学校的系统性变革必须考虑传授范式下纲领性精英、公众情绪以及支持系统的可接受性,在改革实践中以自下而上的教学实验为突破口。教学实验不仅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局部探索,更是一种改革策略,具有整体制度变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范式转换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9
7
作者 庞磊 杨贵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4,48,共4页
探讨城市规划CAD教学中的"A"(Aided),即计算机如何"辅助"规划设计,讨论怎样将CAD技术支持与课程设计建立互动与整合。讨论基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知识结构,针对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的特点,在本... 探讨城市规划CAD教学中的"A"(Aided),即计算机如何"辅助"规划设计,讨论怎样将CAD技术支持与课程设计建立互动与整合。讨论基于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知识结构,针对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的特点,在本科阶段规划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创意设计与科学分析及技术支持的整合,而避免从"艺术"到"科学"范式转换过程中物质空间规划艺术性的忽视。本文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教学为例,提出当前新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目标、特点、价值取向与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城市规划 课程设计 范式转换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念到技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序 栾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前关于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哲学和教学方法论两个角度进行思辨分析,其研究过程和大学教学现状的结合并不紧密,其研究结论也缺乏实践支持。从技术的角度切入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实现从理念到技... 目前关于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哲学和教学方法论两个角度进行思辨分析,其研究过程和大学教学现状的结合并不紧密,其研究结论也缺乏实践支持。从技术的角度切入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实现从理念到技术的研究范式转换,有利于生成性教学在大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施和推广,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把握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堂 生成性教学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的中小学教学模式创生路径研究——政策、理论、成果、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秀梅 赵明仁 陆春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0,共9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赋能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教育形态。技术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体现在资源、环境和工具等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理论和目标对师生教学行为进行安排的一种组合,是课堂改革... 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赋能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教育形态。技术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体现在资源、环境和工具等方面。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理论和目标对师生教学行为进行安排的一种组合,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其创生有规律可循。它需要相关的教育政策和理论来做根本指引,借鉴已取得的教学模式成果,在不同的实践场域应用,从而生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该文梳理了教学模式建构的教育政策要求和指导理论这两大前提依据,分析了当前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找出了技术赋能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即关注教育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模式结构更有层次性和多维性;重视智慧环境的智能性,教学模式更具精准性和个性化;强调学习科学的引领,教学模式更具融创性和高阶性。未来趋势表现为三个方面:面向核心素养,借由深度学习,教学模式走向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路径;超越单一要素的作用,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基于技术的教学目标、环境、过程、主体、评价的一体化融合;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将通过无形的数据要素流动而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中小学 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 创生路径 范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范式转换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性研究
10
作者 金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137,共3页
范式转换思想的应用,关键在于对传统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主体方法进行新的突破,消除方法性层面的依赖性,使评价体系构建目标及要素分析能够保持高度的全面性及创新性。遵循批判性思维所具有的客观事实反映价值,对范式转换思想在... 范式转换思想的应用,关键在于对传统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主体方法进行新的突破,消除方法性层面的依赖性,使评价体系构建目标及要素分析能够保持高度的全面性及创新性。遵循批判性思维所具有的客观事实反映价值,对范式转换思想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中所具有的作用性进行深入挖掘,使范式转化新途径在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结合传统目标进行构建方法假设,得出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突出范式转化思想在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所应用的新思路。研究表明,客观批判与假设能够更为直观地表现出传统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所具有的片面性作用,范式转换思维则是对这一方面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形成构建创新思路与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换 课程教学 评价体系 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闻舆论的三维治理框架:媒介融合的视角
11
作者 金宏奎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大学新闻舆论治理的目的是帮助大学有效规避舆论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基于范式转换的媒介融合理论,以"实践-制度-和谐场域"的社会结构观为基本视角来考察大学新闻舆论的治理问题,形成大学新闻舆论实践规制、制度建设以... 大学新闻舆论治理的目的是帮助大学有效规避舆论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基于范式转换的媒介融合理论,以"实践-制度-和谐场域"的社会结构观为基本视角来考察大学新闻舆论的治理问题,形成大学新闻舆论实践规制、制度建设以及构建和谐舆论场的三维治理框架。这个三维治理框架构建了大学新闻舆论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在三维治理框架中,实践规制是治理策略,制度建设形成保障机制,构建和谐舆论场是治理目标,三者之间密切关联。大学新闻舆论治理要超越一维思维模式,从三维治理框架着手,系统性、全方位地破解治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闻舆论 媒介融合 范式转换 三维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教学范式的转型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仕德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大学教学范式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所持有的一种理论阐释或认识,它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开始从理论研究层面探究何为真正的学习、大学教学范式的新取向、大学教学范式如何融入学习... 大学教学范式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所持有的一种理论阐释或认识,它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开始从理论研究层面探究何为真正的学习、大学教学范式的新取向、大学教学范式如何融入学习理论;从实践运作层面上涉及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教学专业协会、大学教学相关的研究中心等对大学教学范式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教学研究,转变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大学教学范式从以知识内容为重心向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重心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教学范式 转型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教学学术表征范式嬗变:基于知识表征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左璜 罗羽乔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0,39,共9页
教学学术旨在探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关系。长期以来,教学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其发展与传播问题的探索。知识表征为分析教学学术的这一核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学术的表征涉及... 教学学术旨在探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关系。长期以来,教学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其发展与传播问题的探索。知识表征为分析教学学术的这一核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学术的表征涉及三个问题:谁来表征(知识主体)、表征什么(知识性质)、如何表征(传播技术与理念)。经系统考察教学学术的发展与传播和知识表征的关系发现,网络环境下教学学术的表征范式呈现从"单向式表征"到"交互式表征"再到"网络式表征"的嬗变趋势。具体而言,单向式表征强调优秀教师个体作为知识主体,将知识"物品"化后进行线性传递;交互式表征强调知识主体为教学学术共同体,通过"对话"与"个体参与"来实现传播;网络式表征则将知识主体发展为赛博体,体现出教学学术的网络化特质,并通过"文化渗透"来予以传播。这三大表征范式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学术愈加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网络环境中共存,共同促进教学学术的发展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学术 知识表征 范式嬗变 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