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40
1
作者
常利军
丁志峰
王椿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13-2619,共7页
本文对2010年玉树M_s7.1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台站的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断裂带上3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
本文对2010年玉树M_s7.1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台站的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断裂带上3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结果显示了NEE向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观测到了快、慢波到时延迟的趋势性变化,空间上,位于震源区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北支断裂上L6304和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位于南支断裂上的L6303的结果,同时YUS台的到时延迟又大于L6304台的;时间上,YUS台的到时延迟在主震后迅速增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减小.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控制,本文结果揭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玉树地震主震区的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释放,地壳应力向东南转移,导致了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L6304台的;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的北支断裂,而南支断裂对其影响较小;YUS台附近的地壳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增强,随着余震活动导致的应力释放,后期应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地壳应力
玉树
ms7.1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的地壳应力场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莎
梁锋
+1 位作者
郑钰
杨建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6,共11页
本文讨论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 (MW6.5)地震之后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并针对震后九寨沟地区架设的4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计算,分析了震源区地壳应力场的特征性变化。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
本文讨论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 (MW6.5)地震之后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并针对震后九寨沟地区架设的4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计算,分析了震源区地壳应力场的特征性变化。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表现为:8月8日主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直至8月22日之后才有所下降,余震震级整体也呈降低趋势,震级多集中在M_S2.0以下。震源区4个流动台站的剪切波分裂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近似为东西向,揭示了九寨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为近似东西向;区域内慢波延迟时间的平均值为5.04 ms/km,慢波延迟时间在九寨沟M_S7.0地震之后降低,反映了随着余震的发生,地壳应力不断调整,应力持续释放,直至8月底地壳应力场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应力
九寨沟MS7.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40
1
作者
常利军
丁志峰
王椿镛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13-261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4023
90915012
+3 种基金
40821160551)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06B06
DQJB10B16)资助
文摘
本文对2010年玉树M_s7.1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台站的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断裂带上3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结果显示了NEE向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观测到了快、慢波到时延迟的趋势性变化,空间上,位于震源区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北支断裂上L6304和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位于南支断裂上的L6303的结果,同时YUS台的到时延迟又大于L6304台的;时间上,YUS台的到时延迟在主震后迅速增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减小.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控制,本文结果揭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玉树地震主震区的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释放,地壳应力向东南转移,导致了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L6304台的;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的北支断裂,而南支断裂对其影响较小;YUS台附近的地壳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增强,随着余震活动导致的应力释放,后期应力减小.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地壳应力
玉树
ms7.1
地震
Keywords
shear wave splitting
,
crustal stress
,
yushu ms7.1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的地壳应力场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莎
梁锋
郑钰
杨建思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6,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研究计划(DQJB15C02)资助
文摘
本文讨论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 (MW6.5)地震之后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并针对震后九寨沟地区架设的4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计算,分析了震源区地壳应力场的特征性变化。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表现为:8月8日主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直至8月22日之后才有所下降,余震震级整体也呈降低趋势,震级多集中在M_S2.0以下。震源区4个流动台站的剪切波分裂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近似为东西向,揭示了九寨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方向为近似东西向;区域内慢波延迟时间的平均值为5.04 ms/km,慢波延迟时间在九寨沟M_S7.0地震之后降低,反映了随着余震的发生,地壳应力不断调整,应力持续释放,直至8月底地壳应力场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应力
九寨沟MS7.0地震
Keywords
seismic activity
shear wave splitting
crustal stress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常利军
丁志峰
王椿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的地壳应力场
刘莎
梁锋
郑钰
杨建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