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发展的价值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英 舒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156,共9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带领多民族走向现代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传统村落 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及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宗祠碑刻和族谱文献为中心
2
作者 段丽 李良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以清代及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宗祠为研究对象,以碑刻和族谱文献为主要史料,探讨宗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聚焦宗祠建设的主体与举措,分析族众合建、富商捐建及宗祠管理者在集体动员、资本介入与基层治理中的角色,揭示祭祀... 以清代及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宗祠为研究对象,以碑刻和族谱文献为主要史料,探讨宗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聚焦宗祠建设的主体与举措,分析族众合建、富商捐建及宗祠管理者在集体动员、资本介入与基层治理中的角色,揭示祭祀祖先、纂修家谱、文化教育等举措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作用。同时,从区域比较视角出发,剖析西南地区宗祠在政治整合、文化调适及移民融合等方面的多维特征,并与中原、东南地区宗祠的礼制传承、经济理性及边疆语境中的国家认同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宗祠通过实证血脉相融、彰显理念相同、体现文化相通及筑牢情感相依,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文章为深化西南地区宗祠研究、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史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地区 宗祠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与实现路径——以义学碑刻文献为中心
3
作者 冉富匀 李良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教化网络,其实现路径在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官员倡建与施行和当地民众配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地区 义学教育 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境遇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阁与文庙——论西南联大社会学中两大研究传统
4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社区研究法;“文庙”聚焦人口普查实验等,以实地调查和科学统计为主要方法。尽管“魁阁”与“文庙”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机构,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操作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其具有共同的研究旨趣与现实关怀,充满了对中国乡土与现实的关照,以实地的社会调查为前提认识社会是这两所机构的共同底色,对长期以来的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魁阁 文庙 社会调查 研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探析
5
作者 王宇 聂真新 +2 位作者 曹榆 董奎 张紫钰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武以载道的军事表达,和合共生的教化传承,技合天人的文明交融。活化路径:构建法治化保护体系,打造沉浸式传播矩阵,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完善专业化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化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物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地区植物区系新资料
6
作者 苏敏 常世立 +2 位作者 莫明林 陆昭岑 陈海玲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0-1094,共15页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具有原生性强的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洞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探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的植物多样性本底,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该...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具有原生性强的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洞穴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了探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片区)的植物多样性本底,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创建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该文通过多年野外调查、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最终确定了广西岩溶地区分布的4个广西新记录属和25个广西新记录植物。在这25种新记录植物中,包括了多数的岩溶特有植物,具有明显的岩溶适应性,这些适应性使得这些植物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此外,这些新记录物种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如药用、园林绿化及培育新品种等。本次发现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均位于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广西片区内,它们的发现不仅是广西岩溶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还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的资源本底状况增添了新资料,同时对进一步开展植物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广西岩溶地区的保护工作科学有效进行。此外,文中提供了各新记录物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描述、标本引证、彩色照片及地理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新记录 岩溶地区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拟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战文学的“大西南”书写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形成
7
作者 段从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226,227,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范畴,把“大西南”从古代中国文史知识里的“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从中发掘出了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伟大力量。传统文化也以这三个认识论范畴为形式,通过把“大西南”从“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把自己变成了现代中国“国家共同感”的深层文化根基,展示了它在现代中国国家认同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南”书写 国家认同 传统文化 抗战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查与研究为考察核心
8
作者 祝鹏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180,共13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和西南边疆建设的推进,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了对西南民族神话的调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现代学科的形成对于西南民族神话研究影响深远,学者们使用理性的视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和西南边疆建设的推进,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了对西南民族神话的调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现代学科的形成对于西南民族神话研究影响深远,学者们使用理性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审视神话,将其从超自然的地方性知识转化为对象化的、易于掌握的民族志资料;同时又注重挖掘西南民族神话中有助于国家共同体建构和民族新文化建设的资源,将其转化成为民族主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将西南民族神话转化为国家公共文本,提升了西南民族神话和文化在社会主流叙事中的可见性,但也存在着缺乏地方文化拥有者主位视角、忽视本土资源丰富内涵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神话 现代民族国家 现代学科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汉族移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南边疆的形成
9
作者 李东红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全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以“爨”“乌蛮”“白蛮”“僚”为代表的、自称有汉人祖源与内地祖籍郡望的新人群。说明两汉以来迁入西南夷的内地人民,与当地族群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凝聚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西南边疆社会繁荣发展的基本力量。汉代以来西南边疆社会发展经验证明,政治统一、族群融合与文化凝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早期汉族移民 夷汉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典型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10
作者 林露花 王纪杰 +2 位作者 章丽红 熊伟 蒋天久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可掌握不同森林土壤碳库、水库及养分库的差异,为森林营建和林分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本文以浙江省龙泉市龙渊森林公园石鼓山典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对象,在林分... 研究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可掌握不同森林土壤碳库、水库及养分库的差异,为森林营建和林分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本文以浙江省龙泉市龙渊森林公园石鼓山典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对象,在林分调查基础上,采样并分析了土壤C、N、P含量和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呈正偏态分布,针叶林则呈倒“J”形;阔叶林土壤C、N、P含量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林地土壤C/N、C/P、N/P在不同森林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林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在不同森林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阔叶林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420.57、703.31、625.02、806.18 g·kg^(−1),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土壤C、N含量与容重间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总孔隙度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最大持水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P含量与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的正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高C、N含量的森林土壤也具有良好的持水能力,今后在森林营建和林分改造过程中可适当增加阔叶树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持水能力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2022年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11
作者 陈煜 韦盛忠 +5 位作者 唐战胜 刘雷雷 熊艳云 蔡安波 吕强锋 何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7-242,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9个保护区年均发文39.85篇,数量依然偏少,保护区之间的科研活跃度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投稿期刊兼顾了易录用和高质量,且高质量期刊呈现多样的趋势;保护区合作机构以省内高校为主,呈现地域性特征;重点研究领域为森林生态系统,针对主要保护物种开展研究的发文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献计量分析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2
作者 陈慧杰 应城通 杨鸿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79-1783,共5页
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源普查,明确了浙江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现状,发现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适合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政策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出相应措施,目标到2025年末,浙... 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源普查,明确了浙江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现状,发现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适合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政策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出相应措施,目标到2025年末,浙江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突破100个,提升产业规模和全国知名度,使浙江省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第一方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浙江省资源普查 发展瓶颈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前近代形态——以西南人群的祖源叙事为中心
13
作者 温春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近代之前大致处于“自在”状态的中华民族,已产生某种“自觉”意识。考察这一意识的切入点,是祖源叙事。内地的家谱族谱,普遍将祖源追溯至黄帝。西南人群的祖源叙事,大体上有源出内地华夏、源出内地但非华夏、本土起源、域外起源四种类... 近代之前大致处于“自在”状态的中华民族,已产生某种“自觉”意识。考察这一意识的切入点,是祖源叙事。内地的家谱族谱,普遍将祖源追溯至黄帝。西南人群的祖源叙事,大体上有源出内地华夏、源出内地但非华夏、本土起源、域外起源四种类型,每一种都通常体现出与整个王朝以及内地的关联。在民族主义尚未兴起的前近代,在中国这样一个已有着较高整合程度的政治体中,不同区域的人群具有相通或相互关联的身份意识,而且随着国家整合的深入,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古代中国境内人群对自身与大一统国家之关联的“想像”,与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明显而清晰的一脉相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祖源叙事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教师兼职研究
14
作者 刘超 罗冠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在时空不稳定的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受到限制,大后方物价的飞涨导致教师生活难以为继,联大教师相继兼职。这种兼职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业时间的压缩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工作;学者的社会参与和市场活动... 在时空不稳定的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受到限制,大后方物价的飞涨导致教师生活难以为继,联大教师相继兼职。这种兼职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业时间的压缩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工作;学者的社会参与和市场活动改变了其生活样态和思想观念,推动了近代大学价值取向的变迁,使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大学的学术体制在教师的流动中也有所调适;文化资源的流入与再生,则带动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合大学 教师兼职 学术环境 精神再造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天焕 刘金林 +1 位作者 徐达 王剑武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浙江草鱼塘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9科45属97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优...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浙江草鱼塘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9科45属97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毛蕨属Cyclosorus和瓦韦属Lepisorus。(2)区系地理成分在科、属级水平上均以热带属性为主,种级水平上以温带属性为主,具有由热带属性向温带属性渗透和过渡的特点。(3)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比较分析表明,草鱼塘森林公园种系分化程度较低,区系丰富度较小;草鱼塘森林公园与紫金山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赣江源的亲缘关系次之,与麻阳河和星斗山的亲缘关系相对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内涵特质、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静 仇军 +1 位作者 郝光安 袁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联大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深厚底蕴。从内涵上看,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核心思想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内核一致,具体可提炼为“刚毅不屈、合作无间、坚韧不拔、卓尔不...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联大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深厚底蕴。从内涵上看,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核心思想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内核一致,具体可提炼为“刚毅不屈、合作无间、坚韧不拔、卓尔不群”。从价值上看,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是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内容。在传承上,可以通过建构西南联大体育精神资源体系、深化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研究阐释、加大西南联大体育精神宣传教育、丰富西南联大体育精神传承实践方案等路径,让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 马约翰 以体育人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桃新品种在浙西南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18
作者 范伟青 黄明文 +3 位作者 谢爱香 周文彬 钟子龙 唐昌贻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浙西南山区种植的桃Prunus persica新品种,以‘中桃金阳’‘中蟠11号’‘中蟠9号’‘中蟠7号’‘中油8号’‘中油21号’6个桃新品种为试材,对种植2 a的地径、树高、冠幅以及种植4 a的产量、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 为筛选出适合浙西南山区种植的桃Prunus persica新品种,以‘中桃金阳’‘中蟠11号’‘中蟠9号’‘中蟠7号’‘中油8号’‘中油21号’6个桃新品种为试材,对种植2 a的地径、树高、冠幅以及种植4 a的产量、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6个品种中‘中蟠11号’树体生长量最低,单株产量‘中油8号’最低,为3.68 kg,但均已达到《桃树快速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由此可见,这6个品种均适应浙西南山区的生境条件。②不同品种间的单株鲜果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油21号’‘中蟠11号’‘中蟠7号’3个品种,单株鲜果产量≥5.49 kg,较最少的‘中油8号’增加了49.18%,且果形大、呈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可食率≥93.9%,可以在浙西南山区大面积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新品种 引种 适应性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族际政治整合逻辑:基于云南那氏土司的探讨
19
作者 李悦鸣 胡奇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五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源自多民族的共同缔造,是包括边疆族际政治整合、中华民族发展凝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真实写照。西南土司制度历时近千年,云南那氏土司兴衰是土司制度变迁的一个缩影,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权力合法性来... 五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源自多民族的共同缔造,是包括边疆族际政治整合、中华民族发展凝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真实写照。西南土司制度历时近千年,云南那氏土司兴衰是土司制度变迁的一个缩影,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权力合法性来源、经济文化发展驱动、人地关系矛盾等,都是认识历史上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特别是西南边地治理的极好材料。总结分析边疆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逻辑和驱动因素,探讨其历史必然性规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政治 边疆治理 西南土司 彝族土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本土灾害知识谱系建构研究
20
作者 勒伍阿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随着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换的加快,思想与文化的高频互动促使各种文明形态不断更新与变迁,人类如何应对不同文明形态日益趋同化的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知识是西南少数民族与自然博弈过程的实践累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 随着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换的加快,思想与文化的高频互动促使各种文明形态不断更新与变迁,人类如何应对不同文明形态日益趋同化的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知识是西南少数民族与自然博弈过程的实践累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与民族性,与科技防灾互嵌在日常防灾减灾体系中。基于既有灾害研究理论与方法,应以“文化主位—外来启迪—本土发声”为整体逻辑,以“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多元耦合—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的多维嵌入—本土与他者的多向交流”为原则,以“外来启迪—整理国故—本土发声”为路径建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本土灾害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本土灾害知识 谱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