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力与消解:中共中央长期驻于上海及最终迁离的动因 被引量:15
1
作者 忻平 张仰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5,共12页
中共中央长期驻于上海,实与上海兼具"天时"、"地利"、"人和"诸有利因素有关,是历史诸因素合力的结果。所谓"天时",是指1927年以前上海与中共城市中心的革命主题及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相耦合,... 中共中央长期驻于上海,实与上海兼具"天时"、"地利"、"人和"诸有利因素有关,是历史诸因素合力的结果。所谓"天时",是指1927年以前上海与中共城市中心的革命主题及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相耦合,并占有主导地位。所谓"地利",是指上海具备适宜革命成长的土壤。所谓"人和",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建党。当然,1927年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主题的转换,国民党及租界对中国共产党迫害的加剧,致使诸有利因素逐渐消解,中共中央遂于1933年春迁往中央苏区。此举既是形势所迫,亦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共中央的驻地理应跟随革命主题的改变做出应有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上海 革命主题 城市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责任的再讨论
2
作者 周利生 肖华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5-39,共5页
1926年10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战争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没有成功。根据俄方解密档案和相关资料,可以认为:将中共上海区委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对立起来,认为起义失败是由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过分依赖资产阶级从而贻误时机的观点是站不... 1926年10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战争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没有成功。根据俄方解密档案和相关资料,可以认为:将中共上海区委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对立起来,认为起义失败是由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过分依赖资产阶级从而贻误时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上海区委 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 责任 工人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孤村花数朵,于无人处最销魂——教育家杜国庠功行的铭述追望
3
作者 董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207,共17页
杜国庠澄海志学,东瀛修习。毕业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兼行自由研究和个别教育,宣传新兴学说,剖析学校制度。出任中学校长,试行"亲爱力学"说。指导上海左翼文化团体的秘密活动,参加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文化建设。战后在上海,有公... 杜国庠澄海志学,东瀛修习。毕业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兼行自由研究和个别教育,宣传新兴学说,剖析学校制度。出任中学校长,试行"亲爱力学"说。指导上海左翼文化团体的秘密活动,参加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文化建设。战后在上海,有公开的文化身份,有隐匿的政治使命。1950年始,政治角色和文化角色合二为一,在学术复元、基础重建、制度改革、文化再造等方面,不舍昼夜。杜国庠的信仰与行动一体,性情与职业无隙,气节才望及其教育家形象,固不显扬。年谱、文编、诗文全集之类基础材料未备,有关论文不多,专题著作罕见。对这位摩诘稀声的教育家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华南师范学院 大教联(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 文工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文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亲爱力学说金山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