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开放促效率”: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辛大楞 周晓萱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创新效应、内部控制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视角全面解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 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创新效应、内部控制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视角全面解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来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且该作用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和推动出口扩张三条渠道来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客户波动度企业以及低污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更为强烈。进一步地,资本市场开放引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结论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 产能利用率 创新效应 内部控制效应 出口扩张效应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沪港通与深港通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 创新投入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8,158,共18页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劳动投资效率 沪深港通 人力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开放促改革:来自沪深港通实施与行政处罚性监管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健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72,共10页
以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基础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沪深港通)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重要资本市场开放举措,而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沪深港通实施对公司受到... 以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基础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沪深港通)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重要资本市场开放举措,而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沪深港通实施对公司受到行政处罚性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受到行政处罚性监管的可能性以及处罚力度,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QFII持股较少的企业以及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企业。拓展性检验发现,该影响主要由沪深港通机制下交易活跃股以及外资持股较多的公司所致。此外,沪深港通的实施不仅显著提升了行政处罚性监管的及时性,还提高了监管的精度。在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背景下,本文研究对进一步提升监管质效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 行政处罚性监管 股票市场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网络视角下沪深港股票市场关联性演化研究
5
作者 陈炜 姜鳗芮 张卫国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2,共17页
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沪深港股票市场间关联性日趋紧密,而充分认识沪深港股票市场间关联性的演化特征,对维持沪深港股票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多层网络视角出发,同时考虑股票收益率间的相关性和投资者情绪间的... 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沪深港股票市场间关联性日趋紧密,而充分认识沪深港股票市场间关联性的演化特征,对维持沪深港股票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多层网络视角出发,同时考虑股票收益率间的相关性和投资者情绪间的相关性,构建沪深港股票市场多层网络,进而探究沪深港股票市场间的关联关系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沪港通”开通后,沪深港股票市场收益率间的关联性以及投资者情绪间的关联性没有显著增强,但不同市场间收益率与投资者情绪的关联性显著增强.而“深港通”开通后,沪深港股票市场收益率间、投资者情绪间以及收益率与投资者情绪间的关联性均显著增强.此外,不同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投资者情绪间的交互关系并不对称,沪深两市股票收益率与港市股票投资者情绪的关联性较高,而港市股票收益率与沪深两市股票投资者情绪的关联性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多层网络 投资者情绪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吗?——来自“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陈秀英 刘华杰 刘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9,共11页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撑。在“去杠杆”背景下,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撑。在“去杠杆”背景下,资本市场开放能否助力企业“健康”去杠杆尚缺乏针对性研究。以分批实施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制度作为政策冲击,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资本市场开放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促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来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会因行业或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杠杆操纵 “沪深港通”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港通交易制度能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吗?——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85
7
作者 刘海飞 柏巍 +1 位作者 李冬昕 许金涛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10,共14页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A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A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市场网络在沪港通试点和正式开通前后四个阶段的抗攻击情况,进而探究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沪股通和港股通市场网络在保持局部聚集性的同时不断融合;沪股通市场网络具有较强的聚集性,而港股通市场网络相对分散;面对随意攻击不同市场均可保持较好的鲁棒性,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呈现一定的脆弱性;沪港通政策正式开通后,两市网络的不断融合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为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监管者制定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交易制度 复杂网络 股票市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深股市一般误差分布(GED)下的VaR计算 被引量:20
8
作者 田新时 刘汉中 李耀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对深沪两市证券在条件回报服从一般误差分析 (GED)的假定下 ,进行了VaR的计算。探讨了在实现VaR风险监管中如何采用适当的内部模型。本文采用了从历史数据模拟的经济分布到GED的转换方法 ,对GED形状参数v进行了优化 ,与正态假定、... 本文对深沪两市证券在条件回报服从一般误差分析 (GED)的假定下 ,进行了VaR的计算。探讨了在实现VaR风险监管中如何采用适当的内部模型。本文采用了从历史数据模拟的经济分布到GED的转换方法 ,对GED形状参数v进行了优化 ,与正态假定、和历史数据模拟 (HS)的方法进行比较 ,并采用VC ++编程 ,可以对任一上市证券快速地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误差分布 VAR 计算 股票市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一体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石建勋 吴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84,共5页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一体化趋势是当前理论界和证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股改为转折点,将2003年1月2日—2007年12月28日分为两个阶段,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日股指收盘数据的协整关系...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一体化趋势是当前理论界和证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股改为转折点,将2003年1月2日—2007年12月28日分为两个阶段,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日股指收盘数据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过股改的冲击,恒生指数、红筹股指数、H股指数与上证指数、深成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股市 香港股市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朝军 蔡明超 洪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5-69,共5页
运用现代投资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对上海股票市场从1991年初~1996年底的市场弱式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对收益率正态分布检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自1993年始已逐步趋向正态分布;对股价收益率序... 运用现代投资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对上海股票市场从1991年初~1996年底的市场弱式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对收益率正态分布检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自1993年始已逐步趋向正态分布;对股价收益率序列相关检验的结果则显示,上海股票市场在1991年初~1992年底存在秩相关性,而自1993年初则开始呈现市场弱式有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弱式有效 实证检验 投资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融合动态分析——基于沪港通视角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晓光 余博文 郑尊信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66,共6页
本文构建了时变SJC-Copula方法,以相依性作为市场融合程度的考量依据,分析了沪港通的推行对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政策从提出到推行,两个市场的上尾相关性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上尾的相关性比下尾的相关性要大... 本文构建了时变SJC-Copula方法,以相依性作为市场融合程度的考量依据,分析了沪港通的推行对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政策从提出到推行,两个市场的上尾相关性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上尾的相关性比下尾的相关性要大,表明沪港通的实施增强了市场的融合程度,市场同步上涨的概率大于市场同步下跌的概率。由断点检验可知,两市场之间相关性结构发生变化,在沪港通实施时点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市场融合 组合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馈交易规则与股指收益自相关:对上证综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彧 曾勇 唐小我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反馈交易规则与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自相关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正反馈交易将导致收益负的自相关 ,且相关系数绝对值随波动增大而增大 ,从而整个收益表现出随波动变化的序列相关。同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应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 ,... 本文研究了反馈交易规则与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自相关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正反馈交易将导致收益负的自相关 ,且相关系数绝对值随波动增大而增大 ,从而整个收益表现出随波动变化的序列相关。同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应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 ,正反馈交易对上证综指收益自相关的影响更小且收益整体波动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交易规则 股指收益 自相关 上证综指 实证分析 相关系数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沪港通的证据 被引量:113
13
作者 李沁洋 许年行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26,共19页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创新措施,近年来受到实务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沪港通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模型),检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如何影响...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创新措施,近年来受到实务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沪港通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模型),检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1)相比于非沪股通标的公司而言,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沪股通标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2)沪港通对沪股通标的公司股价崩盘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3)沪港通政策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路径在于:沪港通政策提升了沪股通标的公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噪音交易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政策对港股通标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股价“暴涨暴跌”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股价崩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 被引量:41
14
作者 范龙振 张子刚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有效的股票市场上,价格是资金供求的准确信号,价格对相关信息能做出充分及时的反映。吴世农[2]利用上市股票价格的自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深圳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结论是深圳股票市场不是弱有效的。本文首先指出利用自相关系数进... 在有效的股票市场上,价格是资金供求的准确信号,价格对相关信息能做出充分及时的反映。吴世农[2]利用上市股票价格的自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深圳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结论是深圳股票市场不是弱有效的。本文首先指出利用自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的不合理性,然后给出了DF检验,最后利用1995年7月至10月4个月的每日股票收盘价检验了5种上市公司股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走动模型 股票市场 弱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馈交易规则与股票收益自相关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彧 曾勇 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研究了反馈交易规则与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自相关之间的联系,样本取自上证指数1992年9月29日至1997年9月30日的日收益率数据。此外,文中采用GARCH(1,1)处理收益波动的异方差性,模型参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实... 研究了反馈交易规则与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益自相关之间的联系,样本取自上证指数1992年9月29日至1997年9月30日的日收益率数据。此外,文中采用GARCH(1,1)处理收益波动的异方差性,模型参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实证模型还考虑了非同步交易引起的工序列相关以及反馈交易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除以往文献涉及的正序列相关外,正反馈交易将导致收益负的序列自相关,且相关系数绝对值随波动增大而增大,从而整个收益表现出随波动变化的序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交易规划 收益序列相关 股票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交所国债市场流动性溢价研究——基于4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蕊 王春峰 +1 位作者 房振明 梁崴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6,共6页
引入4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并通过采样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非线性系统中的最优估计问题,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的流动性溢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交所中长期国债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并且估计出国债的流动性溢价规模,与国外均... 引入4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并通过采样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非线性系统中的最优估计问题,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的流动性溢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交所中长期国债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并且估计出国债的流动性溢价规模,与国外均值水平相比,国内溢价水平偏低,10年期国债的流动性溢价水平低于5年期和7年期国债。进一步考察国债流动性溢价的时变特征发现,上交所中长期国债存在新券溢价效应,流动性溢价随债券年限的增加而递减。针对以上特征,从债券市场交易机制与投资者行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债券市场,为合理定价和套利交易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证券交易所 国债市场 流动性溢价 利率期限结构 采样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港股市的波动溢出和时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龚朴 李梦玄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96-100,共5页
采用基于加权CCF的方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以此信息为依据构建BEKK模型对两序列间的时变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两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并不显著,一股市的冲击对另一股市的波动产... 采用基于加权CCF的方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以此信息为依据构建BEKK模型对两序列间的时变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两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并不显著,一股市的冲击对另一股市的波动产生的传导性影响不明显;两股市的联系和联动性相对较弱,但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市 港市 波动溢出 时变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吗?--基于“陆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吴大新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6,共12页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陆港通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了高管减持的超额回报,从而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治理效应在公司前期盈余管理为负时更显著。本研究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类似陆港通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高管减持 机会主义行为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证基金指数波动结构分解与短期预测:基于EEMD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凯 苏梽芳 何卫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5,共6页
上证基金指数反映了基金市场的整体变动情况,研究其波动结构特征对基金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上证基金指数序列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趋势项、重大事件带来的低频分量和短期不均衡导致的高频分量构成,而且趋势项主导... 上证基金指数反映了基金市场的整体变动情况,研究其波动结构特征对基金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上证基金指数序列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趋势项、重大事件带来的低频分量和短期不均衡导致的高频分量构成,而且趋势项主导上证基金指数的长期走势,低频分量在中期对该指数有较大影响,而高频分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与直接SVM预测法相比,EEMD-SVM组合预测法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说明EEMD分解得到的各结构分量有效地刻画了上证基金指数的内在运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态函数 支持向量机 上证基金指数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兆国 桂志斌 黄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76-80,共5页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我国股票市场是达到弱型效率,还是达到半强型效率,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结论。本文对深圳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是目前深圳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型效率,但尚未达到半强型效...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我国股票市场是达到弱型效率,还是达到半强型效率,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结论。本文对深圳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是目前深圳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型效率,但尚未达到半强型效率。针对这一结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提高其有效性,本文提出了要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壮大投资者队伍和提高投资者素质、改进证券市场监管方式以及深化上市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等相应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股市 有效程度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