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Shakespeare's License
1
作者 Huang Long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7,共7页
All grammatical rules leak. Grammar, as a science of expression, should be more subtle and less rigid; it should address itself more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s and less to the rules and definitions. Grammatical rule... All grammatical rules leak. Grammar, as a science of expression, should be more subtle and less rigid; it should address itself more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s and less to the rules and definitions. Grammatical rules are no more the articles of a criminal code than a gifted writer is a professional lawyer. Memory is the scri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 shakespeares License T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s(s’)…”词组的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洪斌 方汉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1,共6页
"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而由"夏日的……"组成的词组所传达的意象较"夏日"单独使用时的翻译要难。通过对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3位先生译文的对比,试图探究并评价3位译家在处理"... "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而由"夏日的……"组成的词组所传达的意象较"夏日"单独使用时的翻译要难。通过对梁宗岱、屠岸和梁实秋3位先生译文的对比,试图探究并评价3位译家在处理"夏日的……"词组的异同之处,以期为今后重译莎翁十四行诗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日的…… 威廉·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梁宗岱 屠岸 梁实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ternity of Hamlet --Talk briefly about Hamlet's character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28-131,共4页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is evidently designed by its illustrious author as a picture of an amiable prince, an affectionate son, a fast friend, and a fine gentleman. Yet in no one of these respects is it by any means i... The character of Hamlet is evidently designed by its illustrious author as a picture of an amiable prince, an affectionate son, a fast friend, and a fine gentleman. Yet in no one of these respects is it by any means intitled to our approb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lay till his killing the king at the end of the fifth act we find him irresolute, unnatural, inconstant, melancholy and brutal. That Hamlet’s character, thus formed by nature, and thus modelled by situation, is often variable and uncertain. I will content myself with the supposition that this is the very character which Shakespeare meant to allot h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speares play BRITIsH LITERATURE HAM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莎诗中“summer’s day”译义的辨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志坚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7-49,62,共4页
在语言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过程中 ,词汇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每个词的语音、写法、意义和色彩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赏析和翻译文学作品时 ,如果忽视了这一现象 ,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和错译。把莎诗名句“ShallIcompareth... 在语言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过程中 ,词汇是最活跃、最易变的因素。每个词的语音、写法、意义和色彩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赏析和翻译文学作品时 ,如果忽视了这一现象 ,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和错译。把莎诗名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误译为“能否把你比作夏日……”就是一例。因为 ,16世纪时 ,“summer”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今天的“春季”的意思 ,相当于“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迁 莎士比亚诗歌 误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
5
作者 郝田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36,共1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话诗形式已成主要翻译趋势。在过去一世纪的时间里,十四行诗这一诗歌形式已经成功中国化,中国十四行诗主要得益于对西方十四行诗作品的阅读与翻译,包括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其中,莎士比亚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梳理莎氏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史,包括阅读、翻译和改写等方面,并辅以具体例证,说明莎士比亚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成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阅读 翻译 改写 中国现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何以战胜死亡: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
6
作者 曾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儿育女”和“建立秩序”两种方式战胜死亡。莎士比亚诗中这种“以创造战胜死亡”的主题与《旧约》中源自希伯来文化的死亡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变化。通过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可以看到两希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冲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解:一种双性恋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昌邑 区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98,共5页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双性恋现象艰难的社会认可也导致了偏颇的评介,但是莎翁作品蕴含着双性恋内涵并不是在莎翁脸上抹黑,而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底蕴,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在多元视野中更客观地解读莎士比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双性恋 同性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永恒主题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正栓 王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不仅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还折射出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对永恒的追求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突出的主题。时间、友谊、爱情和生命是表达这一永恒主题的四个分主题,而永恒则是串联这四个分主题的丝线。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不仅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还折射出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对永恒的追求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突出的主题。时间、友谊、爱情和生命是表达这一永恒主题的四个分主题,而永恒则是串联这四个分主题的丝线。莎士比亚笔下的时间像运动一样永恒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友谊像文学艺术永恒不朽,爱情坚定不移、忠贞永恒,生命则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循环更替,永恒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永恒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的新方向 被引量:6
9
作者 罗益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0-165,共6页
性是伦理审美的一大障碍,二者难以调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关于性的种种沸沸扬扬的纠纷,往往由伦理学而起。把伦理学纳入审美的视界,便给性别审美某种让步。这不仅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也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批评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性别 伦理 美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新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中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探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5,共7页
指出莎翁十四行诗援经引典、据事类义、由此述彼的特点,强调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解读和翻译中的重要性,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语译本中一些长期困扰中国读者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解析。
关键词 莎诗汉译 历史语境 文化语境 疑难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伟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7,共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基督教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 被引量:25
12
作者 罗益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是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三个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5-36,共2页
Shakespeare’s Sonnet 18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f his sonnets,which impresses the readers with its profound topic and rich images.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pic and the techniques to d... Shakespeare’s Sonnet 18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f his sonnets,which impresses the readers with its profound topic and rich images.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pic and the techniques to develop,we can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it is a grea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speare sonnet 18 TOPIC TECHNIQ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的主题 永远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作品一样璀璨夺目。对它的研究,学者专家云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章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作了简介,并侧重将国内学者1990-2011年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爱情、伦理主题和时间主题进行研究的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作品一样璀璨夺目。对它的研究,学者专家云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章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作了简介,并侧重将国内学者1990-2011年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爱情、伦理主题和时间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主题研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伟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助者影响与两位莎剧译者的文化取向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贺显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117,共5页
《莎士比亚全集》的梁实秋译本以原语文化为取向,朱生豪译本以中国文化为依归,这种差异部分地归因于赞助者影响的不同。赞助者对朱生豪的翻译活动制约作用有限,却对梁实秋译莎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他的文化取向施加了较大的影响。... 《莎士比亚全集》的梁实秋译本以原语文化为取向,朱生豪译本以中国文化为依归,这种差异部分地归因于赞助者影响的不同。赞助者对朱生豪的翻译活动制约作用有限,却对梁实秋译莎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他的文化取向施加了较大的影响。赞助理论的解释力较强,但某些方面需要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助者 莎士比亚戏剧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生豪莎剧翻译的文学审美取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媛慧 任秀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在莎剧翻译中,朱生豪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提炼出来的诗话的白话文体符合汉语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习惯,也与莎剧的语言风格最吻合,是诗化的散文和散文化的诗。在翻译实践中,朱生豪"神韵说"的翻译思想体现了原作的... 在莎剧翻译中,朱生豪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提炼出来的诗话的白话文体符合汉语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习惯,也与莎剧的语言风格最吻合,是诗化的散文和散文化的诗。在翻译实践中,朱生豪"神韵说"的翻译思想体现了原作的诗情和神韵,译出了莎剧的文学性和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剧翻译 文学审美 “神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汉译译者研究综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涛 徐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译者参与翻译整个过程,其角色地位不容忽视。有关译者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逐步发展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从我国引介莎剧以来,相关莎剧汉译译者研究得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旨在结合典型研究案例,以莎... 译者参与翻译整个过程,其角色地位不容忽视。有关译者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逐步发展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自从我国引介莎剧以来,相关莎剧汉译译者研究得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旨在结合典型研究案例,以莎剧译者翻译思想、译者翻译动因、译者主体性、译者翻译策略、译者翻译风格为主题对莎剧汉译译者研究进行述评,梳理归纳近十年来莎剧汉译译者研究的新进展和研究特点,并指出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空间,旨在推动莎剧汉译译者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汉译 译者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莎士比亚,永远的朱生豪——朱生豪译莎剧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伟民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8,共6页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受到几代汉语读者的喜爱。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能达到"文而不越,质而意显"这样的高度,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汉语...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受到几代汉语读者的喜爱。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能达到"文而不越,质而意显"这样的高度,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汉语散文形式表达出来,个中的成败得失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焕灵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166,共5页
莎士比亚戏剧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反抗封建专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精神的需求相契合,最早传播到中国,成为在当时上演剧目和场次最多的外国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 莎士比亚戏剧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反抗封建专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精神的需求相契合,最早传播到中国,成为在当时上演剧目和场次最多的外国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丰富、由选段到全本、由单一演出形式到多种演出形式的发展过程。莎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中国话剧 演出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