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义凤 张利东 +1 位作者 罗伟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CPB后30min(T2)、CP...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CPB后30min(T2)、CPB结束(T3)、术毕(T4)MAP、HR、BIS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含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BIS、ACTH、Cor均降低(P<0.05),T2~T4时ACTH、Cor均明显升高(P<0.01)。T2、T3时P组MAP、BIS、ACTH、Cor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CPB期间七氟醚吸入麻醉较之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显著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心肺转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34
2
作者 袁华平 刘艳军 +1 位作者 陈春 侯俊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以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中脑氧供需平衡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瓣膜置换术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 目的观察以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中脑氧供需平衡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瓣膜置换术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与丙泊酚组(P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两组患者相同:依次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1、舒芬太尼0.7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依托咪酯0.2 mg·kg^-1快速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术中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浓度3%-4%,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两组均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来维持麻醉。分别在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低温恒定期(t2)、鼻咽温升至恒定期(t3)、CPB结束后1 h(t4)、CPB结束后6 h(t5)抽取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球部血分别测血气,并进行术前、术后24和48 h的简易智力状况调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均观察到在t2时点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明显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和氧摄取率(O2ER)则明显降低,而在t3时点两组SjvO2明显降低,AVDO2和O2ER则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在t2和t3时点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比较显示术后24和48 h均低于术前,但在24 h测定值七氟烷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都能维持CPB期间脑氧供需平衡,但七氟烷组对术后精神神经功能改变的影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体外循环 氧代谢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蒋宗滨 胡振快 +3 位作者 谭冠先 李英英 秦科 黄艺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 7例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和二尖瓣置换 (MVR)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G1、G2 和G3 三组 ,每组 9例 ,施以不同剂量的芬太尼 :G1组 ,10 μg/kg...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 2 7例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缺损 (VSD)和二尖瓣置换 (MVR)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G1、G2 和G3 三组 ,每组 9例 ,施以不同剂量的芬太尼 :G1组 ,10 μg/kg ;G2 组 ,30 μg/kg ;G3 组 ,5 0 μg/kg。术中监测循环功能及血糖等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ACTH)、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和皮质醇的含量。结果 HR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MAP在转流中最低 ,各时点的MAP值均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三组病人的血糖、ACTH、AⅡ和皮质醇在麻醉后持续升高 ,转流中、停机后和关胸后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5 ) ;麻醉后同一时点三组数值以G1组最高 ,G3 组最低 ,且G1组与G2 组、G1组与G3 组的ACTH、AⅡ和皮质醇值比较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2 组与G3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不停跳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以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芬太尼 不停跳心肺转流心脏手术 应激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评估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苏扬 白红梅 +3 位作者 田伟千 解珂 陈燕 黄礼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注组(P组),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组(PS组)。观察各组的麻醉诱导速度、苏...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注组(P组),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组(PS组)。观察各组的麻醉诱导速度、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呼吸和循环变化。监测术前、术毕即刻血浆肾素(Rn)、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P组与PS组的诱导快于S组(P<0.05),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S组略短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和PS组(P<0.05);各组术中、术毕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AⅠ、AⅡ术毕均高于术前(P<0.05);S组AⅠ、AⅡ在术前与术毕时均高于P组(P<0.05),S组AⅠ在术前与术毕时亦高于PS组(P<0.05)。三组Rn和Cor在术毕时较术前也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静镇痛效果强、苏醒完全、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极少,其轻度的交感兴奋作用更有利于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人工流产 应激反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和芬太尼麻醉下胎羊心肺转流应激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成斌 宋兴容 +2 位作者 庄建 陈丽英 邱秀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芬太尼对胎羊心肺转流(CPB)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头胎羊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基础麻醉采用氯胺酮10 mg肌肉注射,建立静脉通路后,K组(n=6)氯胺酮3~5 mg·kg-1·h-1静脉维持.F组(n=6)切胸骨...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芬太尼对胎羊心肺转流(CPB)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头胎羊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基础麻醉采用氯胺酮10 mg肌肉注射,建立静脉通路后,K组(n=6)氯胺酮3~5 mg·kg-1·h-1静脉维持.F组(n=6)切胸骨前给予芬太尼10~15μg/kg,CPB预充液中加芬太尼50 μg.胎羊CPB 30 min.检测胎羊血糖、乳酸值、血儿茶酚胺和皮质醇含量.结果CPB中两组胎羊血糖含量明显增高(P<0.05),CPB结束后血糖增高不明显.CPB中K组乳酸值增高显著,F组增高缓慢(P<0.05);CPB结束后乳酸值持续升高.CPB中K组血儿茶酚胺含量急剧增高(P<0.01),F组血儿茶酚胺含量变化不明显.CPB中两组血皮质醇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PB结束后胎羊均难以长期存活.结论氯胺酮和芬太尼不能有效抑制胎羊CPB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对胎羊存活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芬太尼 麻醉 胎羊 心肺转流 应激反应 CPB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华 沈金美 +1 位作者 李李 常业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例:A组(芬太尼30μg/kg),B组(芬太尼60μg/kg),C组(芬太尼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例:A组(芬太尼30μg/kg),B组(芬太尼60μg/kg),C组(芬太尼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心肺转流术(CPB)转流前(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血糖(glucose)、血浆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皮质醇(cortisol)的含量,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血浆ACTH.ATⅡ和皮质醇在T2时无变化,在T3,T4和T5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T1(P〈0.01或P〈0.05)。转流后同一时间点3组患者各指标以A组最高,C组最低,且B组和C组在T3和T4时间点血糖、血浆ACTH,ATⅡ和皮质醇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芬太尼(30~100μg/kg)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CPB转流前手术操作所致的应激反应。芬太尼对CPB促发的应激反应有平抑作用。但当芬太尼达一定剂量后这种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反使患者拔管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因此,60μg/k可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心肺转流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舒芬太尼麻醉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应激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涂然 王颖 +1 位作者 彭艳华 王寿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应激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的患儿30例,年龄8~36月,体重5.8~14 kg,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15例(n=15),分别采用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应激和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的患儿30例,年龄8~36月,体重5.8~14 kg,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15例(n=15),分别采用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体外循环前、停机5 min、停机4 h、停机8 h和停机16 h测定血浆皮质醇、乳酸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体外循环前,血浆皮质醇、乳酸和肌钙蛋白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三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能够更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应激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二氧化碳气腹血浆心钠素及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冯翠 戚思华 +3 位作者 高大鹏 马雪松 邹玉梅 韩宝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下血浆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研究组(S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P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麻醉前(T_0)、插管前(T_1)...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腹腔镜手术下血浆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研究组(S组),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P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麻醉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后(T_2)、气腹即刻(T_3)、气腹15min(T_4)、气腹结束(T_5)、手术结束(T_6)时的MAP、HR。检测T_0、T_3~T_5时两组血浆ANP和ET的含量。结果 T_3时P组的MAP明显高于T_1、T_2、T_5时(P<0.05);T_6时S组HR明显快于T_3时(P<0.05);P组T_3~T_5时ET、T_5时ANP明显高于T_0时和S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够减轻气腹状态下ET分泌,稳定ANP,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心钠素 内皮素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珠 李玮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66-3069,共4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CPB下二尖瓣置换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接受七氟烷为基础的静吸复合麻醉以及丙泊酚为基础的全... 目的:研究七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手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CPB下二尖瓣置换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接受七氟烷为基础的静吸复合麻醉以及丙泊酚为基础的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分别于CPB开始前(T0)、鼻咽温度降至低温恒定期时(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1h时(T3)测定评估脑氧代谢指标,术后测定血清中神经功能、心功能、肝功能损伤分子。结果:两组术中的SjvO2、AVDO2、O2ER、rS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T1时间点的SjvO2显著升高(P<0.05),AVDO2、O2ER显著降低(P<0.05),rSO2无明显改变(P>0.05),T2时间点的SjvO2显著降低(P<0.05),AVDO2、O2ER显著升高(P<0.05),rSO2无明显改变(P>0.05);S组术后的血清NSE、S100β、Aβ、Glu、Asp、Gly含量显著低于P组(P<0.05),CK-MB、LDH、cTnI ALT、AST含量与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均能维持CPB二尖瓣置换术中脑氧代谢的平衡、保护心功能和肝功能,但七氟烷对术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七氟烷 丙泊酚 脑氧代谢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阻滞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哲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心肺转流(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11月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心肺转流(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11月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侧TTP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骨旁4、5肋间隙行双侧TTP阻滞,B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用量。于麻醉诱导前、CPB前、术毕、术后12 h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β内啡肽(β-EP)浓度。记录术后6、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毕至术后12 h、术后12~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肺部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例数。结果A组术中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比较,CPB前、术毕、术后12、24 h两组AngⅡ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毕、术后12、24 h两组β-EP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毕、术后12、24 h A组AngⅡ和β-EP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6、12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毕至术后12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TTP阻滞可减少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应激反应,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横肌平面阻滞 心肺转流 瓣膜置换术 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心肺转流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梦莹 付婷婷 +3 位作者 刘婧迪 王秀红 陶哲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心肺转流(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心肺转流(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CPB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SAPB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在前锯肌表面缓慢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30 min后测定阻滞效果,满意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C组不做处理。两组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CPB前(T_(2))、CPB结束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手术结束后24 h(T_(5))抽取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两组血清Cor、E、Glu、IL-6浓度明显升高,血清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_(2)—T_(5)时S组Cor、E、Glu、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术中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肾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肺转流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实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心肺转流 胸腔镜心脏手术 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