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rmonic Current′s Coupling Effect on the Main Motion of Temper Mill Set 被引量:6
1
作者 HE Jian-jun YU Shou-yi ZHONG J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The paper probes into a probable condition that causes temper mill chatter from aspect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of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and main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temper mill electrical driving... The paper probes into a probable condition that causes temper mill chatter from aspect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of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and main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temper mill electrical driving system harmonic current on the main motion of temper mill set. Aiming at the electrical driving system of CM04 temper mill, the effect of harmonic current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oad.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CM04 temper mill′s structure and its working state, the paper discusses in every detail how the harmonic current in main circuit,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disturbance via feedback control circuit , influences main motion of temper mill 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TEMPER MILL HARMONIC current ROLLING MILL cha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motor-driven elastic linkage mechanis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敢为 王湘 +3 位作者 王汝贵 李兆军 张晓斌 常平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A motor-driven linkage syste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3-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studied. A group o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s parameters, electromag... A motor-driven linkage syste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3-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studied. A group o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s parameters, electromagnetism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link mechanism, were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air-gap field of non-uniform airspace of thre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eccentricity of rotor, the rel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at the actual running state was analyzed. And the motor element, which defines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and torsional vibration of the motor as its nodal displacement, was established. Then, based on the damping element mod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3-diment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damping matrix of th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calculating each order modal damping of th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composite material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of mechanism motion based on coupled mechanism—motor dynamic model for ammunition delivery system 被引量:1
3
作者 Jinsong Tang Linfang Qian +3 位作者 Longmiao Chen Guangsong Chen Mingming Wang Guangzu Zho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5-133,共9页
In this paper,a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of motor drive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is presented,and the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of mechanism moti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is method.The main contribution is to pro... In this paper,a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of motor drive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is presented,and the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of mechanism moti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is method.The main contribution is to propose a novel mechanism-motor coupling dynamic modeling method,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sm motion and motor rotation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coordination of the system.The advantages of this include establishing intuitive coupling between the mechanism and motor,facilitating the discuss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bot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sm,and enabling dynamic simulation with controller to take the randomness of the electric load into account.Dynamic simulation considering feedback control of ammunition delivery system is carried out,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experimentally.Based on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theory,w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ystem parameters on mechanism 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certainty quantization.Our work can not only provide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ammunition delivery mechanism,bu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modeling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of mechatronic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unition delivery system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dynamics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Generalized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分析
4
作者 雷基林 杨雄专 +4 位作者 王伟超 邱越 杨钊乾 毕玉华 莫瑞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行扭振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轴系结构参数、电磁参数以及激励力矩的获取方法,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解耦计算并与原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机转子系统的加入使轴系固有频率降低了27.6 Hz,最大振幅降低约21%,共振转速在原机的基础上整体向前推移了约200 r/min,且在前12阶内会增加一个固有频率。并根据增程器工况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电磁参数对轴系的扭振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阻尼与扭振振幅呈线性负相关,但其并不改变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共振转速;电磁刚度对扭振振幅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零频的大小,会导致轴系出现低频滚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扭转振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传海 宋晋奇 +4 位作者 刘志峰 郭劲言 赵永胜 刘洪强 王军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0,共10页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机床装备向高端化、自主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须开展机床正向设计技术研究,系统性地指导机床的结构优化与创新,突破传统设计方法中“试错迭代”的局限,实现机床性能设计的自主可控。从工业母机运动链设计、静动刚度设计、热平衡设计、机电耦合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等方面,综述有关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正向设计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母机 运动链设计 静动刚度设计 热平衡设计 机电耦合设计 几何精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工况下开关磁阻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宋健 刘长钊 +1 位作者 王坤 李峥琪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0,355,共13页
综合考虑铁芯磁饱和、转矩波动和构件柔性等因素,以平移位移和角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建立了适用于非稳态工况的开关磁阻电机-行星齿轮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加速、变载荷工况下系统的... 综合考虑铁芯磁饱和、转矩波动和构件柔性等因素,以平移位移和角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建立了适用于非稳态工况的开关磁阻电机-行星齿轮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加速、变载荷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加速工况下,电驱动系统最易发生共振的转速为3 900 r/min,此时多个激励频率跨越系统固有频率,其中以齿轮啮频激发第15阶固有频率产生的振动能量最大,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行星架的θ_(y)方向上。在载荷突变的瞬间,系统产生了以第5阶固有频率为主的低阶自由振动,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内齿圈及齿轮箱体的θ_(x)和θ_(y)方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系统 开关磁阻电机 行星齿轮传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式动力总成机电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与求解
7
作者 徐劲力 司马立萱 +1 位作者 崔玥 王新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由于传动系统NVH性能导致的啸叫问题,这里以同轴式动力总成为研究对象,考虑在转速的外部激励作用下,探求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动态传递误差以及齿侧间隙和啮合误差等内部激励,建立六自...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由于传动系统NVH性能导致的啸叫问题,这里以同轴式动力总成为研究对象,考虑在转速的外部激励作用下,探求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动态传递误差以及齿侧间隙和啮合误差等内部激励,建立六自由斜齿圆柱齿轮的弯-扭-轴动力学方程,引入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机械部分与电机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推导出同轴式动力总成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变步长Runge-Kutta算法对机电耦合方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7000rpm和10000rpm时一级齿轮出现单边冲击现象,是同轴式动力总成振动特性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式动力总成 机电耦合 振动特性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偏斜对齿轮机电耦合系统电流特征影响
8
作者 何泽银 何亮 +1 位作者 杨金 彭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不同轴线误差对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定子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定子电流频谱,阐明齿轮轴线误差对应的电流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轴线误差下电机定子电流频谱显现电源基频与齿轮副啮合频率相关边频带。啮合平面角度误差对电流频谱频率的影响较中心距误差和垂直啮合平面角度误差更明显,为齿轮非入侵式啮合状态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误差 齿轮动力学 机电耦合模型 电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压电驱动机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9
作者 黄涛 王迎斌 +1 位作者 林志成 凌明祥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 多压电驱动是突破纳米压电驱动机构位移行程限制的有效方案,但多压电驱动机构存在固有迟滞非线性、压电驱动之间耦合、非线性与线性耦合、过驱动冗余等问题。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一种多压电并行驱动机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过驱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Hammerstein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并相应提出模型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参数估计方法。其次,提出综合反馈线性化、控制分配算法、上层控制律的总体过驱动控制策略,尤其是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分配控制量实现误差序列二范数最小。最后,对所提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参数估计实验与过驱动控制实验。其中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输出曲线能够很好拟合多压电驱动机构实验输出曲线,能够有效描述多压电驱动机构迟滞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准确估计模型参数。过驱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轨迹跟踪性能优于直接分配和最优分配,特别是期望轨迹为幅值130μm、频率10 Hz的正弦信号时,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的精度比直接分配算法提高了56.63%,比最优分配算法提高了4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压电驱动 迟滞非线性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过驱动控制 最小二乘控制分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电机电磁振动分析与削弱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良 王笔谈 +2 位作者 刁成武 邢泽智 王秀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14-3235,I0030,共23页
永磁电机气隙磁场谐波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频谱复杂的电磁力波,加剧电磁振动,这一弊端限制了永磁电机在航空航天、舰船推进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永磁电机电磁振动产生机理与削弱方法,保证电机高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永磁电机气隙磁场谐波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频谱复杂的电磁力波,加剧电磁振动,这一弊端限制了永磁电机在航空航天、舰船推进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永磁电机电磁振动产生机理与削弱方法,保证电机高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对永磁电机电磁力波与电机结构模态进行定性分析,总结电磁力波、考虑多要素的定子固有频率和电磁振动计算方法。然后,针对国内外对永磁电机电磁振动削弱已开展的研究,分别从永磁体、定转子、电枢绕组等电磁结构以及驱动控制的改进方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机电耦合系统中转子偏心和轴承游隙对电机电磁振动的影响以及电磁振动对机械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永磁电机电磁振动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电磁力波 电磁振动 削弱方法 机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_(0)模态的谐振器杂波抑制方法
11
作者 郭天赐 帅垚 +2 位作者 罗文博 吴传贵 张万里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3,共5页
杂波抑制是高性能声表面波(SAW)谐振器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为了抑制在高频宽带谐振器出现的杂波,以X-40°Y-LiNbO_(3)(LN)/SiO_(2)/Ta_(2)O_(5)/SiO_(2)/Ta_(2)O_(5)/SiO_(2)/Si结构为衬底激发S0模态声表面波,得到高频宽带的谐振器... 杂波抑制是高性能声表面波(SAW)谐振器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为了抑制在高频宽带谐振器出现的杂波,以X-40°Y-LiNbO_(3)(LN)/SiO_(2)/Ta_(2)O_(5)/SiO_(2)/Ta_(2)O_(5)/SiO_(2)/Si结构为衬底激发S0模态声表面波,得到高频宽带的谐振器,同时对杂波抑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两种新型叉指换能器(IDT)设计方案,并进行仿真和流片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母线IDT结构为高频宽带谐振器提供了良好的杂波抑制,同时使品质因数(Q)与正常类型谐振器保持相同的水平。通过流片测试比较了不同切指形状叉指换能器(IDT)对谐振器的杂波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器 杂波抑制 机电耦合系数 叉指结构 切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大功率柴电机组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及控制
12
作者 韩政达 吴云豪 +3 位作者 张伟 刘翼 刘金刚 朱卫国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00,共19页
大功率柴电机组是重型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供电单元,受多缸柴油机曲轴谐振转矩冲击和发电机电磁转矩脉动耦合作用的影响,系统扭转振动现象突出,动力学品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建立考虑机电耦合效应的发动机-发电机组动力学模型,分析机... 大功率柴电机组是重型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供电单元,受多缸柴油机曲轴谐振转矩冲击和发电机电磁转矩脉动耦合作用的影响,系统扭转振动现象突出,动力学品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建立考虑机电耦合效应的发动机-发电机组动力学模型,分析机电耦合效应对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揭示扭转振动特性随电磁刚度、转子偏心率、扭转减振器刚度等参数变化的规律,分析系统在发动机和电机联合激励作用下动力学响应特性,明确了主响应的阶次。为解决低频扭转振动响应过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双回路解耦的扭转振动控制总体框架,针对发动机主谐次扰动抑制设计面向启停机过程的独立模态空间最优控制器和面向稳态运行工况的自适应滤波补偿控制器,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扭转振动主动控制算法能够在发动机全速域内实现对主谐次扭转振动的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电机组 机电耦合 动力学模型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切LNOI谐振器的横模抑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浩东 帅垚 +3 位作者 吴传贵 彭斌 潘忻强 张万里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78,共5页
研究了基于X切LNOI(LiNbO_(3)on Insulator)衬底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在保持谐振器品质因数(Q)值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电极假指长度加权的方法来抑制横向模态。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的加权电极结构谐振器,系统地探讨了电极加权周期及幅值对... 研究了基于X切LNOI(LiNbO_(3)on Insulator)衬底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在保持谐振器品质因数(Q)值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电极假指长度加权的方法来抑制横向模态。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的加权电极结构谐振器,系统地探讨了电极加权周期及幅值对横向模态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在频率2.5 GHz下X切LNOI结构的最佳加权电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调整加权电极的设计可以有效抑制因X切LN(LiNbO_(3))材料引发的横向模态,进而优化谐振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OI 声表面波 机电耦合系数 横向模态抑制 加权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声波驱动的微球声操控装置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建模
14
作者 冯浩人 王亮 +2 位作者 闫旭冉 金家楣 赵淳生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0-962,共13页
靶丸作为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的热核燃料容器,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ICF打靶试验的成败。因此制靶前针对靶壳(ICF微球)在ICF微球操控过程中二次损伤微球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声波驱动的微球声操控装置,通... 靶丸作为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的热核燃料容器,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ICF打靶试验的成败。因此制靶前针对靶壳(ICF微球)在ICF微球操控过程中二次损伤微球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声波驱动的微球声操控装置,通过激励由压电陶瓷片和金属基体构成的振子的面外弯振模态,在液体内部建立声场并以非接触的声辐射力驱动ICF微球运动,进而实现ICF微球检测时的无损操控。为了分析声操控装置的振动和其产生的声场之间的关系,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振子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振子的尺寸、材料、边界、压电陶瓷片的布置方式、激励电压、水质量引起的额外负载等因素,通过该模型分别计算了振子的两个共振驻波、一个非共振行波的振型和上述振动所建立的三个声场。根据计算结果加工并装配了原理样机,通过试验对原理样机进行了振动特性测试和操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得到的声操控装置的振动特性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所建立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所提出的非共振行波和共振驻波均可实现ICF微球的有效操控,其中共振驻波驱动下微球的运动速度更快,验证了所提出的声操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该装置基于模态切换测控方法,无需显微镜即可实现ICF微球直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操控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ICF微球 振动模态 体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及共振转速研究
15
作者 解云坤 刘辉 +3 位作者 高普 吴云豪 李新毅 周如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9,共14页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 车用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EMT)结构高紧凑、零部件高转速,导致系统机电耦合效应显著,易产生共振。针对串联式EMT系统进行机电耦合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推导系统的机电耦合固有振动模型,研究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基于各阶模态的振型特点,总结系统的6种典型振动模式。研究高速运行工况和机电磁耦合效应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并基于坎贝尔图和模态能量法研究宽速域运行范围内系统的共振转速。研究结果表明,机电磁耦合效应改变了系统的低频振动特性,高速运行工况可显著改变系统的某些固有频率,在动力学建模中应对二者进行充分考虑,共振转速研究为系统动力学调控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电复合传动系统 机电耦合效应 固有振动特性 高速运行工况 共振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压电换能器敏感元件的研究
16
作者 井苏杰 于肇贤 +1 位作者 王宏伟 邵震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7,共4页
研究了一种高灵敏压电换能器敏感元件的优化问题。通过在1-3-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陶瓷小柱阵列间不注入聚合物,并在阵列上表面覆盖金属面板的方式,提升了压电敏感元件的机电耦合系数。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分析了不同厚度的黄铜... 研究了一种高灵敏压电换能器敏感元件的优化问题。通过在1-3-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陶瓷小柱阵列间不注入聚合物,并在阵列上表面覆盖金属面板的方式,提升了压电敏感元件的机电耦合系数。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分析了不同厚度的黄铜,硬铝和45#钢材质金属面板对换能器敏感元件谐振频率,反谐振频率,以及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确定的金属面板材质,随着厚度的增加,其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均减小;在厚度为0.4~0.6 mm范围内,用黄铜面板制成的压电敏感元件具有较高的机电耦合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2型压电复合材料 有限元仿真 机电耦合系数 金属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
17
作者 葛世荣 舒子龙 +3 位作者 鲍久圣 王世博 王小龙 张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0,共16页
针对刮板输送机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工作能耗高以及永磁直驱系统径向尺寸大难以适应综采工作面安装空间及过载工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与台架试验研究了永磁半直驱刮板... 针对刮板输送机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工作能耗高以及永磁直驱系统径向尺寸大难以适应综采工作面安装空间及过载工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与台架试验研究了永磁半直驱刮板输送机的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首先,基于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以SGZ1000/2000型刮板输送机为例,设计了一种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并完成了驱动系统关键参数设计。其次,推导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方程建模法搭建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的机-电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在多种工况下的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在空载启动定常落煤、非定常落煤以及故障后满载启动3种工况下,能够实现零速重载运行、输出转速与电磁转矩的快速响应以及动态调节;在启动瞬间与负载突变下,链条速度、加速度与张力会发生明显波动,其中:在机头与机尾链轮处的波动峰值最大;随着链条传递波动峰值会发生衰减,距离机头与机尾链轮越远,波动峰值越小。再次,利用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试验台,开展空载启动落煤与满载启动模拟试验,得到了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结果与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台架试验性能参数,通过对比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与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后得到: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在全负载点的驱动效率均优于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至少提升了16.3%以上,可显著提高矿山运输装备的节电率,有助于推进矿山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永磁电机半直驱 齿轮传动 矢量控制 机-电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S功率回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18
作者 刘学武 徐向阳 +3 位作者 黄河 赵江灵 李凯峰 董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4-880,共7页
分析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在高速工况存在的功率回流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一种解决其功率回流问题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方案,即在THS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制动器,不仅消除了功率分流现象,而且增加了一个发动机直驱模式,降低了燃油消耗。仿... 分析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在高速工况存在的功率回流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一种解决其功率回流问题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方案,即在THS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制动器,不仅消除了功率分流现象,而且增加了一个发动机直驱模式,降低了燃油消耗。仿真对比2种系统在定速工况的油耗,发现增加制动器后,系统的90 km/h等速油耗改善了7.7%,120 km/h等速油耗改善了3.9%。此外,对2种系统分别在2个等速工况下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在采用发动机直驱模式时,避免了THS的功率回流问题,提高了系统效率,改善了整车油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机电耦合系统 功率分流 等速油耗 发动机直驱模式 功率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超声电机Langevin定子结构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李响 丁远 +1 位作者 芦小龙 姚志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5-3666,I0032,共13页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机电等效电路及其热网络拓扑,通过各阻抗参数的温度依赖性与机电等效电路固有的机电耦合特性,表征电气支路与机械支路以及热网络3者之间的双向耦合关系,进而建立其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的精确分析与计算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时间步长耦合求解方法,避免热网络模型的过频求解,有效提升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模型的计算效率。仿真与实验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并深入分析电-振-热双向耦合效应对定子损耗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Langevin压电换能器 电-振-热耦合 机电等效电路 自适应时间步长 损耗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耦合效应下刚柔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20
作者 赖王杰 蔡陈生 +2 位作者 黄昌洋 高海铭 张顺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8,共9页
针对刚柔耦合模型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柔性振动问题,研究了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模型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基于Lagrange原理推导了刚柔模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和柔性部件偏微分方程,实现柔性部件与刚体之间的耦合动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 针对刚柔耦合模型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柔性振动问题,研究了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模型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基于Lagrange原理推导了刚柔模型的运动常微分方程和柔性部件偏微分方程,实现柔性部件与刚体之间的耦合动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压电本构,建立考虑机电耦合影响的刚柔耦合连续动力学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将连续动力学方程离散化,建立系统特征方程。分别通过ANSYS软件单独仿真及ANSYS-ADAMS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验证了推导模型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基于截断模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压电结构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进行动力学响应计算,验证了基于压电本构的电压控制对高精度刚柔模型振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 假设模态法 机电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