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redundancy allocation for reliability systems with imperfect switching
1
作者 Lun Ran Jinlin Li +1 位作者 Xujie Jia Hongrui Ch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332-339,共8页
The problem of stochastically allocating redundant com- ponents to increase the system lifetime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reliability. An optimal redundancy allocation is proposed, which maximizes the expected lifetime... The problem of stochastically allocating redundant com- ponents to increase the system lifetime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reliability. An optimal redundancy allocation is proposed, which maximizes the expected lifetime of a reliability system with sub- systems consisting of components in parallel. The constraints are minimizing the total resources and the sizes of subsystems. In this system, each switching is in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orks with probability p. Two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studied by an incremental algorithm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he incremental algorithm proposed could obtain an approximate optimal solution, and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 could generate the optimal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redundancy allocation parallel imperfectswitching incremental algorithm dynamic progr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CABC的并行DCNN优化算法
2
作者 胡健 周奇航 毛伊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3-989,共7页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并行DCNN存在冗余计算过多、收敛速度慢、参数寻优能力差以及中间数据倾斜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park和ASCABC的DCNN-SASCABC算法。提出基于冯诺依曼熵的FMC-VNE策略来对特征图进行压缩,降低冗余计算;提出基于自适应人工...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并行DCNN存在冗余计算过多、收敛速度慢、参数寻优能力差以及中间数据倾斜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park和ASCABC的DCNN-SASCABC算法。提出基于冯诺依曼熵的FMC-VNE策略来对特征图进行压缩,降低冗余计算;提出基于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的MPT-ASCABC策略进行参数初始化,提高DCNN收敛速度与参数寻优能力;提出中间数据分配策略BA-ID重分配中间数据,解决Spark中间数据倾斜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大数据环境下模型训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K 大数据 并行DCNN 冗余数据 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 参数初始化 数据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PR平面并联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及奇异性能
3
作者 李新宇 尤晶晶 +2 位作者 华洁 张毅 叶鹏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6,共8页
冗余驱动能够帮助机器人越过奇异位形,但它能否提高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尚无定论。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4-转动副移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prismatic-joint,revolute-joint,PRR)平面并联机器人,建立并解析求解了其正... 冗余驱动能够帮助机器人越过奇异位形,但它能否提高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尚无定论。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4-转动副移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prismatic-joint,revolute-joint,PRR)平面并联机器人,建立并解析求解了其正运动学方程。其次,根据尺度约束关系,推导并解析求解了杆长协调方程。根据位移求导法,推导了雅可比矩阵并分析了奇异位形。接着,借助于广义逆、分块矩阵等数学工具,求解了机器人的局部条件数指标(Local conditioning index,LCI)。最后,对比分析了4-RPR并联机器人与4种3-RPR并联机器人的正解特性、奇异位形和运动/力传递性能。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新型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解的个数减少了一半,奇异位形更少,优质工作空间占比提升了1.15%~16.67%。这表明,4-RPR平面并联机器人更易于运动控制,且具有更优越的奇异性能,适合应用于3D打印、码垛等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正运动学 奇异性 局部条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分析
4
作者 崔朋 刘鹰 +4 位作者 刘阳 韩秋龙 朱雄峰 谭云涛 谷建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基于当前运载火箭采用数十台的多机并联方案,从可靠性角度开展多机并联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串联、并联和表决系统,建立了单台发动机发生单点失效情况的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计算模型,开展了芯级发动机台数、冗余方式、冗... 基于当前运载火箭采用数十台的多机并联方案,从可靠性角度开展多机并联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串联、并联和表决系统,建立了单台发动机发生单点失效情况的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计算模型,开展了芯级发动机台数、冗余方式、冗余系数、单台发动机成功概率和单台发动机爆炸概率等对任务成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冗余台数随总台数线性变化的方式更适用于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且采取向下取整或四舍五入的取整方式、冗余系数取值0.2较为合适;基于向下取整或四舍五入的线性变化冗余方式,由于冗余台数会出现间断,任务成功概率随芯级发动机台数变化会出现V型转折;基于线性变化冗余方式,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随芯级发动机台数增加基本上呈下降变化趋势,且随着单台发动机爆炸概率的增加,任务成功概率下降更加明显。因此,当芯级发动机台数达到一定程度时,任务成功可靠性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多机并联 可靠性 线性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库系统冗余并联机器人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5
作者 杨宗能 余琼 +1 位作者 高月仕 车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9,共7页
针对自动仓库系统中存储/检索操作的任务需求,研究了冗余约束绳驱并联机器人(RA-CDPRs)的几何结构和移动平台参数的优化问题。采用满足约束条件的最大有效载荷目标来确定最优的几何结构,在优化几何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最小绳索张力作为R... 针对自动仓库系统中存储/检索操作的任务需求,研究了冗余约束绳驱并联机器人(RA-CDPRs)的几何结构和移动平台参数的优化问题。采用满足约束条件的最大有效载荷目标来确定最优的几何结构,在优化几何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最小绳索张力作为RA-CDPRs移动平台参数优化的另一个目标,从而得到了自动仓库系统中RA-CDPRs的最优几何结构和相应的移动平台参数。通过对六自由度RA-CDPR的仿真,表明优化后的结构能以更少的绳索张力来平衡外力,且显著提高了自动仓库系统的有效载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并联机器人 仓库系统 仿真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结构冗余分拣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6
作者 刘小娟 郝亮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259,共8页
目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分拣包装机器人因常规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和变扰动,会出现机械损耗、精度下降、能量浪费、响应延迟等现象,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为此对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器人展开动力学及控制研究。方法首先,对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 目的自动化流水线的分拣包装机器人因常规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和变扰动,会出现机械损耗、精度下降、能量浪费、响应延迟等现象,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为此对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器人展开动力学及控制研究。方法首先,对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构型进行数学描述,并分别采用封闭解法和虚功原理建立其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其次,设计分拣机器人的滑模面方程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并通过Lyapunov函数分析其稳定性,建立机器人的控制框图和Matlab仿真模型;最后,预设不同的机器人动平台末端运动轨迹,分别采用一般控制策略、滑模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对其进行轨迹追踪仿真实验研究。结果采用3种方法对简单预设轨迹的追踪结果误差分别为1.262、0.036、1.833×10^(-4) mm,对复杂预设轨迹的追踪结果误差分别为1.159、0.0268、1.210×10^(-4) mm。结论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可以对新型平面结构冗余分拣机器人的运动追踪轨迹进行准确控制,且控制平稳,滑模控制策略次之,一般控制策略最差。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具有更强的抑制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能力,实现了机器人实时精确控制运动轨迹精度的提升,且为并联机器人的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拣机器人 结构冗余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 轨迹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对比研究
7
作者 郝亮亮 刘小娟 +1 位作者 简阔 李彦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其次,在分析传统力位混合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控制下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在并联机器人的两种力位混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跟踪曲线误差和驱动力偏差实例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的跟踪误差相同,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对并联机器人具有协调位控关节驱动力的作用,其驱动力分配更均衡,可实现2-UPR/2-RPU并联机器人的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有效降低了曲面打磨的跟踪曲线误差,为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动力学 力位混合控制策略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资源轻量化需求下深度神经网络双角度并行剪枝方法
8
作者 张云翔 高圣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面临庞大的计算需求和存储开销,这已成为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上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边缘设备因受限于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难以高效运行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因此,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深... 【目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面临庞大的计算需求和存储开销,这已成为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上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边缘设备因受限于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难以高效运行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因此,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深度神经网络的复杂度和计算量以适应边缘设备对资源轻量化的需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提出了一种结合蚁群算法与双角度并行剪枝的深度神经网络优化方法,以提升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中的性能。【方法】分析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并构建了包含多个隐藏层的模型。通过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素传递机制,在复杂空间中寻找近似最优解,对隐藏层中的相似节点进行聚类,识别并归类高度相似的神经元节点,从而缩减网络规模并降低复杂性。在聚类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聚类后的冗余节点及游离节点双角度并行剪枝策略:一方面,从权重矩阵的稀疏性出发,裁剪权重较小的节点,以减少计算开销;另一方面,从节点贡献度角度评估每个节点对整体输出的影响,裁剪贡献度较低的节点,从而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剪枝的原始模型相比,在相同的计算时间内,本文方法剪枝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其数据量高达120 MB、网络复杂度平均值为88.32%、可拓展性为99%。这一结果表明,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边缘设备的应用需求。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为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结论】提出的优化方法通过在剪枝过程中应用蚁群算法,实现了隐藏层相似节点的精准聚类,为后续的剪枝处理提供了明确目标。同时,双角度并行剪枝策略提升了剪枝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剪枝后模型在精度和可拓展性方面的平衡。该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上的广泛应用,也为复杂网络优化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资源 轻量化需求 深度神经网络 双角度并行 剪枝方法 蚁群算法 冗余节点 游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运动精度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凯 孙德全 刘石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RAPM)的运动精度,以某三自由度主轴头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误差模型的运动精度校准方法。首先通过消除冗余几何源误差,建立包含最少几何源误差的最小误差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几何源误差灵敏度分析,研...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RAPM)的运动精度,以某三自由度主轴头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误差模型的运动精度校准方法。首先通过消除冗余几何源误差,建立包含最少几何源误差的最小误差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几何源误差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几何源误差对终端精度的相对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校准和精校准相结合的分层辨识策略,以实现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的精度校准。最后通过校准实验测试表明,所提出的校准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的终端误差,验证了所提校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驱动并联机械手 运动学校准 误差建模 敏感性分析 误差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受力特性的控制方法研究
10
作者 邱炎儿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驱动力优化,提出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位移协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各驱动臂的弹性变形和执行机构的位移。研究全位置控制、混合位置/力控制和全力控制3种控制方法在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力学特性,分析每种控制方法中...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驱动力优化,提出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位移协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各驱动臂的弹性变形和执行机构的位移。研究全位置控制、混合位置/力控制和全力控制3种控制方法在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力学特性,分析每种控制方法中驱动力/力矩、作动器位移、外载荷和驱动臂刚度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不同控制方法下输入位移和驱动臂刚度对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实验平台,对3种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探讨了3种控制方法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位移协调 冗余驱动 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PPPS并联机构的机身舱段对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贺 祁若龙 +1 位作者 张珂 赵吉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基于多数控定位器构成的分布式4-PPPS并联机构,实现舱段的自动化精准对接。冗余驱动能够提高机构承载能力、使驱动力分配更加均衡,但冗余系统构成的黎曼流形内存在高维零空间,协调分配的非线性方程具有多约束和非正定性,分配不当会产生... 基于多数控定位器构成的分布式4-PPPS并联机构,实现舱段的自动化精准对接。冗余驱动能够提高机构承载能力、使驱动力分配更加均衡,但冗余系统构成的黎曼流形内存在高维零空间,协调分配的非线性方程具有多约束和非正定性,分配不当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应变。为同时实现对接过程运动学层面的精准和动力学层面的稳态协同,基于旋量理论,将刚体运动分解成绕任意轴的转动和平移,建立运动学模型、确定关节驱动量。推导非冗余和冗余情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舱段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影响对接运动特性的模型参数。提出了以力二范数最小为目标对对接运动驱动力进行优化分配的求解方法。以5次多项式描述位姿轨迹,用黄金分割法逼近出最优时间。最后开展了非冗余和冗余驱动的对比仿真,对接过程精准平稳,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对接 并联冗余机构 冗余系统运动学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冗余高可靠模块化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猛 吴红飞 +2 位作者 吴嘉昊 贾益行 徐鑫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8-1906,共9页
为了使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电源系统同时具备模块级和系统级冗余能力,提出低冗余高可靠超宽电压范围电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基于两级式电路和多模块串并联实现电源系统超宽电压输出,通过模块级部分子电路冗余设计,实现模块级和系统级N+X双... 为了使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电源系统同时具备模块级和系统级冗余能力,提出低冗余高可靠超宽电压范围电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基于两级式电路和多模块串并联实现电源系统超宽电压输出,通过模块级部分子电路冗余设计,实现模块级和系统级N+X双重冗余,使得功率模块部分失效或多个模块全部失效时系统仍具有全电压、全功率输出能力。进一步提出模块化电源系统的分布-集中混合式控制策略,分布式自主控制保证了模块间应力均衡、并使得输出电压在目标值范围内,集中控制确保总输出电压精度。该文详细分析所提电路结构及其控制策略的原理、特性和实现方案,并通过0~1000 V/50 kW输出电源系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冗余 高可靠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 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通信冗余系统性能测试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良 张宏强 +3 位作者 姚吉 包佳伟 张闻博 赵业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7-50,62,共5页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已由WLAN (无线局域网)逐步演进为LTE-M(长期演进-地铁),针对不同无线通信制式线路的贯通运营需求,根据WLAN与LTE-M的技术特点,提出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冗余通信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其性能。[方... [目的]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已由WLAN (无线局域网)逐步演进为LTE-M(长期演进-地铁),针对不同无线通信制式线路的贯通运营需求,根据WLAN与LTE-M的技术特点,提出PRP(并行冗余协议)双路冗余通信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其性能。[方法]介绍了PRP双路冗余通信架构的数据传输方式。在深圳地铁11号线WLAN和LTE双系统覆盖区域进行了LTE单链路、WLAN单链路以及LTE和WLAN双链路的车地通信性能测试。以无锡地铁S1线和1号线贯通运营工程为例,进行了PRP双路冗余通信系统的应用验证。[结果及结论]PRP架构下,列车能兼容两种无线通信模式,并满足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的要求;列车经过LTE-M和WLAN两种不同无线通信传输方式覆盖区域时,可以实现两种模式的无缝切换;PRP架构与单链路LTE或WLAN相比,各种性能指标及无线冗余度均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贯通运营 并行冗余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力协调分配对比研究
14
作者 刘浩 徐江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于3D打印的冗余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联机器人的瞬时最大驱动功率,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但影响其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力的协调性及其控制方法,因此本文以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以及机构末... 应用于3D打印的冗余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联机器人的瞬时最大驱动功率,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但影响其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力的协调性及其控制方法,因此本文以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以及机构末端与关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采用虚功原理构建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4种方法优化以最大瞬时驱动力矩为优化目标对并联机器人动力学逆解进行对比研究。最后,通过仿真对最优驱动力矩优化方法的峰值力矩降低效果进行验证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加权最小二范数法在降低机构最大瞬时驱动力矩方面具有优越性,呈明显降低趋势且驱动力分配均衡,为提高并联机器人面向3D打印功能的运动精度及后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RR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驱动力 协调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试验 被引量:30
15
作者 牛雪梅 高国琴 +1 位作者 刘辛军 鲍智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1-41,共11页
对于农业机器人而言,其动力学模型是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是实现动力学优化设计及高精度操作的前提。该文针对一种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该机构的动平台通过2个PRRR支链和1个PPRR支链与静平台相连,拥有2个转动自... 对于农业机器人而言,其动力学模型是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是实现动力学优化设计及高精度操作的前提。该文针对一种新型驱动冗余并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该机构的动平台通过2个PRRR支链和1个PPRR支链与静平台相连,拥有2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平动自由度。在分析并联机构组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构件惯性力的影响,建立基于Lagrange方程的工作空间完整动力学模型,并运用最小2范数法实现驱动力优化;通过分析给定路径下并联机构各主要组成构件对驱动力的影响,提出针对上述完整动力学模型的简化方案。结合并联机构应用特点,进行了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非冗余驱动情况下第1,2轴向驱动力的最大值为15N,施加冗余驱动后,最大值降为10N,各驱动力峰值降低约33%;机构位姿角β达到57.6460o时,各驱动力均发生急剧变化,经验证可知该点为奇异点,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开该点。机构末端轨迹跟踪结果显示,在Y,Z和β方向的最大跟踪误差分别为0.8mm,0.6mm和0.068o,因此,基于本文所建立的简化动力学模型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特性。该研究可为冗余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控制方法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机构 动力学 并联 冗余驱动 简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消除并联机构位形奇异原理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彦斐 宫金良 高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一般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都是方阵,而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由于输入构件数大于输出构件自由度数,其雅可比矩阵具有非方阵的特殊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冗余驱动能够消除奇异,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证明和构造冗余驱动的具体方法。从... 一般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都是方阵,而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由于输入构件数大于输出构件自由度数,其雅可比矩阵具有非方阵的特殊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冗余驱动能够消除奇异,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证明和构造冗余驱动的具体方法。从可操作度的角度研究了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奇异性,最终给出了判别方法。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冗余驱动可以消除奇异位形,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具体的构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奇异性 可操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82
17
作者 杨志宏 周斌 +2 位作者 张海滨 姚成 翟明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共7页
分析了智能电网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其应用间隔纵向集成技术减少保护、监控功能实现环节,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易维护性;采用网络并行冗余协议提升站内信息传输可靠性和标准化程度;... 分析了智能电网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其应用间隔纵向集成技术减少保护、监控功能实现环节,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易维护性;采用网络并行冗余协议提升站内信息传输可靠性和标准化程度;应用面向服务的监控功能提升变电站和调控中心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水平。阐述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最后,讨论分析了系统推广应用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纵向集成间隔设备 并行冗余协议 面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系统网络架构探讨 被引量:32
18
作者 郑玉平 吴通华 +3 位作者 戴魏 周华良 胡国 李延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0-26,共7页
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背景下设备配置与通信网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提出了变电站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就地化配置原则,并给出了单间隔保护、跨间隔保护、测控装置、公用采集控制终端等全站二次就地化设备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 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背景下设备配置与通信网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提出了变电站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就地化配置原则,并给出了单间隔保护、跨间隔保护、测控装置、公用采集控制终端等全站二次就地化设备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并行冗余协议(PRP)的制造报文规范(MMS)/采样值(SV)/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三网合一网络架构和不依赖交换机的全高可靠无缝冗余(HSR)环网两种变电站通信网络方案,并对其网络性能指标进行了量化评估和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化 网络构架 高可靠无缝冗余(HSR) 并行冗余协议(PRP) 公用采集控制终端 同步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UPS的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段善旭 刘邦银 +1 位作者 毛谷雨 陈坚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4,59,共5页
由于模块化电压型逆变器并联控制便于系统扩容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因而逆变器之间或逆变器与公共电网之间组成的并联运行系统正向众多领域 (如UPS系统 )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频率和电压下垂均流控制的无互联线并联UPS系统。由于... 由于模块化电压型逆变器并联控制便于系统扩容和提高系统可靠性 ,因而逆变器之间或逆变器与公共电网之间组成的并联运行系统正向众多领域 (如UPS系统 )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频率和电压下垂均流控制的无互联线并联UPS系统。由于采用有功和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 ,从理论上分析了输出功率与两台UPS之间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差和幅值差的关系 ,给出了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案 ,在采用TMS32 0F2 4 0控制的两台 3KVA的UPS上进行了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无互联线并联 并联冗余 模块化 负载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冗余协议在智能变电站网络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俊刚 张爱民 +5 位作者 宋小会 张杭 魏勇 耿英三 张超 刘星 《南方电网技术》 2013年第4期92-96,共5页
阐述了IEC 62439-3中的并行冗余协议(PRP)和高可靠无缝环网(HSR)的实现机制。依据变电站功能需求及数据流向,提出了基于PRP+HSR网络方案的智能变电站组网方式,在HSR网络中实现VLAN技术,利用网络冗余提高系统安全性,减少交换机数量并提... 阐述了IEC 62439-3中的并行冗余协议(PRP)和高可靠无缝环网(HSR)的实现机制。依据变电站功能需求及数据流向,提出了基于PRP+HSR网络方案的智能变电站组网方式,在HSR网络中实现VLAN技术,利用网络冗余提高系统安全性,减少交换机数量并提升变电站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并行冗余协议 高可靠无缝环网 冗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