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多源遥感数据的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万涛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严正飞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的】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作用分析滇中地区姚安灌区的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为后续对滇中高原地区的地表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Landsat 8、Sentinel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土壤水分与特征参数关系式,比较线性回归模型、B... 【目的】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作用分析滇中地区姚安灌区的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为后续对滇中高原地区的地表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Landsat 8、Sentinel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土壤水分与特征参数关系式,比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粒子群优化(PSO)的BP(PSO-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土壤含水率的精度,选择最佳方法反演姚安灌区农田地表土壤含水率。【结果】协同Sentinel-1微波数据和Sentinel-2光学数据,水云模型作用下VV后向散射系数减少0.1~0.4 dB、VH后向散射系数减少0~0.05 dB;加入特征参数,对比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提高0.4589、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提高0.3811、RF算法的R^(2)提高0.4544,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较优。依据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的土壤含水率与监督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进行叠加分析,可知姚安灌区土壤含水率集中在20%~30%,位置主要集中在姚安灌区中部,土壤含水率10%~20%区域主要集中在姚安灌区北部,而土壤含水率30%~40%区域覆盖面积少且分散。姚安灌区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墒情的划分标准主要属于褐墒(合墒)和黑墒(饱墒)。【建议】优化模型及算法,增加土壤含水率实测数据量,提高反演精度;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融合无人机遥感数据,对土壤含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配水资源,形成土壤水分评价机制与监测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云模型 sentinel数据 线性回归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土壤水分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th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in Polymetallic Region:A Case Study of Luanchuan,He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Gongwen Wang~(1,2),Shouting Zhang~(1,2),Changhai Yan~3,Yaowu Song~3,Limei Wang~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3.He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Zhengzhou 450007,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6-167,共2页
The developme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geological data,as well as additional accessible proprietary lithological, structur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borehole data.Luan... The developme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geological data,as well as additional accessible proprietary lithological, structur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borehole data.Luanchuan,the case study area,southwestern Henan Province,is an important molybdenum-tungsten -lead-zinc polymetallic bel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LOGICAL modeling multi-source data MINERAL exploration METALLOGENIC model virtual GEOLOGICAL section Luanchuan POLYMETALLIC REG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的多维度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3
作者 陈明修 张丽丽 +3 位作者 余涛 张文豪 王春梅 郭凡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8,共15页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 卫星遥感对大气甲烷浓度监测是目前为止成本较低且有效的方法,为了解XCH_(4)数据在不同观测系统中的细微差异,文章对GOSAT-2和Sentinel-5p卫星XCH_(4)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价,将卫星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开展不确定性分析,并对两颗卫星XCH_(4)数据在不同纬度带的分布及典型研究区的有效覆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Sentinel-5p卫星数据相较于GOSAT-2卫星数据,与TCCON数据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Sentinel-5p:R^(2)=0.8494;GOSAT-2:R^(2)=0.7707);2)两颗卫星数据在中低纬度带(50°S~50°N)数据分布比例高达70%;3)典型研究区Sentinel-5p卫星数据在典型研究区15 d累积覆盖效果优于GOSAT-2卫星(GOSAT-2:0.81%;Sentinel-5p:36.85%)。文章对两颗碳卫星XCH_(4)观测数据进行的多维度评价分析可为多源碳卫星时空融合及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甲烷柱浓度(XCH_(4))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 哨兵-5P 不确定性分析 空间分布 覆盖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化Sentinel-1数据在城市沉降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冉 蒋亚楠 +3 位作者 廖露 许强 李为乐 罗袆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 目的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仅考虑VV极化Sentinel-1数据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延安新区2018年8月—2021年5月的84景双极化Sentinel-1数据,获取地面沉降信息,对比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探讨VH极化在不同实验方法中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双极化时序InSAR融合监测新方法。结果 结果表明,新区大部分区域为较稳定区域,形变速率为-8~8 mm/a,此外,还探测到3个较大的沉降区,分别位于桥儿沟流域、高家沟流域和新区东北部填方区域;Sentinel-1不同极化数据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高,形变趋势一致;VV极化数据整体优于VH极化,但部分区域VH极化数据得到的地表形变信息更详细;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中,VH极化数据能够有效补充VV极化数据监测结果的不足,使结果更加密集,因此,与单一极化监测结果相比,VV-VH极化PS-InSAR形变监测更加详细地反演了地表变形情况;VV-VH极化SBAS-InSAR形变速率结果比单一极化数据相干性和稳定性更高。结论 基于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的时序InSAR融合监测技术可以获得比单一极化数据更好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双极化sentinel-1数据 时间序列InSAR 融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融合的森林林龄反演和动态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馨 孙玉军 丁志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9,共11页
【目的】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借助其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对森林林龄进行遥感反演和动态监测。【方法】融合2017—2023年间Sentinel-1、Sentinel-2及高程数据,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 【目的】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借助其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对森林林龄进行遥感反演和动态监测。【方法】融合2017—2023年间Sentinel-1、Sentinel-2及高程数据,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获取土地覆盖信息,并进一步提取森林的分布和面积,同时构建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来准确提取森林变化区域。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融合的多源遥感数据,在GEE上构建RF回归、分类回归树(Cart)以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tree boost,GTB)3种回归模型,用于杉木组、马尾松组、毛竹林、硬阔叶树组以及其他类树种组的2018年林龄遥感反演,并估算出2017年和2023年的林龄信息,以揭示林龄和龄组在2017—2023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2017—2023年,研究区森林面积的整体变化总计113.93 km^(2),此间森林的减少和更新并存,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而言,森林面积变化多发生于靠近城区和低海拔地区,且靠近城区的森林面积减少往往不再恢复至森林;2)在5种不同树种组构建的3种模型中,RF回归模型的林龄反演结果最佳,平均R^(2)为0.845,平均RMSE为5.32 a,其中毛竹林反演精度最高,R^(2)为0.863,RMSE为2.411 a;3)2017—2023年,研究区林龄在40 a以下的森林由54.59%减少至51.06%,其中龄组变化最显著为杉木组成熟林,面积增加了38.88%。【结论】在GEE上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林龄反演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使用云平台及哨兵系列卫星数据对森林资源长时间序列的林龄反演和动态监测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遥感反演 林龄 动态监测 sentinel-1 sentinel-2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Sentinel-1双极化SAR台风海况下海面风速反演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潇寒 闫秋双 +1 位作者 范陈清 张杰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101,共7页
实现台风海况下海面风场的高精度观测,对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使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反演风速,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风向的精度将直接影响风速反演的精度。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将传统方法与数据挖掘相融合,使用此方法反演海... 实现台风海况下海面风场的高精度观测,对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使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反演风速,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风向的精度将直接影响风速反演的精度。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将传统方法与数据挖掘相融合,使用此方法反演海面风速,不需要外部风向信息的输入,简化了反演过程,开拓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海面风速反演的新发展方向,但其拟合能力有限。为实现高精度且无需外部风向信息输入的海面风速反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nseNet深度学习模型的Sentinel-1双极化SAR台风海况下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反演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1.741 8 m/s,相关度可达0.9以上,优于传统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的反演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深度学习技术在SAR海面风场反演领域的有效性,可为海面风场反演提供新思路,开辟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一号合成孔径雷达(sentinel-1 SAR) 海面风速反演 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2数据特征优选的冬小麦种植区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解毅 王佳楠 刘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提高冬小麦种植区识别精度,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比雷达和光学遥感数据对冬小麦提取效果的差异,并对多类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特征优选对冬小麦识别精度的影响。选取2019年3... 为了提高冬小麦种植区识别精度,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比雷达和光学遥感数据对冬小麦提取效果的差异,并对多类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特征优选对冬小麦识别精度的影响。选取2019年3—5月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构建Sentinel-1的极化特征和纹理特征以及Sentinel-2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植被指数变化率特征共5类特征变量;设置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组合的冬小麦种植区提取方案;对方案中特征变量进行优选,得出最优特征组合,利用最优特征组合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进行特征优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冬小麦识别精度均优于仅采用光学或雷达数据的精度;经过特征优选后,各方案的分类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多源数据特征变量组合和特征优选均能够提高分类精度。不同月份和类型的特征变量对分类精度的贡献率不同,贡献率由大到小为4月、3月和5月;贡献率由大到小的特征类型为极化特征、植被指数变化率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基于多源数据特征优选提取的2019年驻马店冬小麦空间分布最优,总体精度为95.60%,Kappa系数为0.93,冬小麦提取面积与统计年鉴数据相比,相对误差为2.23%。本文可为基于多源光学和雷达遥感影像进行农作物种植区提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区识别 特征优选 哨兵数据 GEE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影像的果树提取方法及其空间分析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8
作者 柳涛 盖艾鸿 +3 位作者 赵鹏伟 刘桦 鲁聪聪 李莺莺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果园进行快速监测,准确掌握苹果园地面积与空间种植分布状况,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针对丘陵区果园提取的研究较少,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仍然存在问题。以甘肃省平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NDVI,RVI,EVI,SIPI,LSW... 利用遥感技术对果园进行快速监测,准确掌握苹果园地面积与空间种植分布状况,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针对丘陵区果园提取的研究较少,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仍然存在问题。以甘肃省平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NDVI,RVI,EVI,SIPI,LSWI,NDWI等指标对输入数据进行增强,通过基于数据增强的梯度提升树算法提取研究区苹果种植面积。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引入最小距离法、CART决策树法、支持向量机法和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梯度提升树算法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到89.3%,Kappa系数为0.77,分类效果及一致性均最佳。此外,采用基于数据增强的梯度提升树法分别对2019—2023年的苹果园进行提取,获得平凉市苹果园种植变化情况,各区县苹果园种植面积除泾川县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泾川县和静宁县种植面积最大,其次为庄浪县、灵台县和崆峒区,最小的为崇信县和华亭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梯度提升树 数据增强 sentinel-2影像 Kappa系数 平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数据的沅陵县针叶林可燃物载量估测研究
9
作者 郑龙兵 郑欢娜 林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240-246,共7页
森林可燃物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对于制定火灾防控策略、提高火灾预警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沅陵县Senitnel-1A和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多源数据的不同类型遥感因子,... 森林可燃物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对于制定火灾防控策略、提高火灾预警能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沅陵县Senitnel-1A和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多源数据的不同类型遥感因子,结合地面调查获取的样地可燃物载量信息,采用前向特征筛选法和4种机器学习模型[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了针叶林可燃物载量反演模型,并对研究区内针叶林可燃物载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①基于Sentinel-1A数据提取的V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与针叶林可燃物载量有较高的相关性;②相比于单一数据源,联合Sentinel-1A和Sentinel-2A数据可显著提高针叶林可燃物载量估测精度,最优模型R^(2)分别提高了0.19、0.29,rRMSE分别降低4.66、6.94个百分点,RMSE分别降低了6.13、9.13 t/hm^(2),平均rRMSE分别降低了5.17、5.75个百分点,最优模型为SVR模型,其R^(2)=0.5,rRMSE=27.71,RMSE=36.47 t/hm^(2)。Sentinel-1A数据的加入有利于针叶林可燃物载量估测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森林可燃物 sentinel数据 遥感特征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entinel-1/2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永彬 李想 +5 位作者 满卫东 刘明月 樊继好 胡皓然 宋利杰 刘玮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2-2822,共11页
针对光学影像容易受到云雨天气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估算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融合冬小麦孕穗期Sentinel-2光谱信息和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并采用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建立唐山市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 针对光学影像容易受到云雨天气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估算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融合冬小麦孕穗期Sentinel-2光谱信息和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并采用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建立唐山市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选用最佳模型实现唐山市冬小麦产量反演。结果表明:基于植被指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的估产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为0.6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499 t·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0.02%。24个遥感特征变量中,NDMI、NDVIre3和NDVIre2的重要性远高于后向散射系数。基于最佳估产模型反演唐山市冬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冬小麦产量范围主要集中在7.00~8.00 t·hm^(-2),所占比例达到40.75%,冬小麦产量分布总体上与地面真实情况相近。本研究提出Sentinel-1/2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方法,有效提高了机器学习方法反演冬小麦产量的准确性,并加强了模型的解释性,该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产量 冬小麦 sentinel-1/2数据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数据时序特征的热带地区水稻种植结构提取方法 被引量:28
11
作者 黄翀 许照鑫 +4 位作者 张晨晨 李贺 刘庆生 杨振坤 刘高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7-184,共8页
由于热带地区的雨季时间较长,云覆盖严重,基于光学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区域内的水稻种植模式。该文以泰国湄南河流域中部平原水稻种植区为例,基于Sentinel-1SAR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一种融合时序统计参数与时序曲线相似性特征的热带地区水稻... 由于热带地区的雨季时间较长,云覆盖严重,基于光学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区域内的水稻种植模式。该文以泰国湄南河流域中部平原水稻种植区为例,基于Sentinel-1SAR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一种融合时序统计参数与时序曲线相似性特征的热带地区水稻种植结构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年内所有可获取的Sentinel-1SAR数据,分别基于像元和基于对象构建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曲线,提取时序特征参数;利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计算后向散射系数时序曲线与地物标准曲线间的隶属度;将时序特征参数、时序曲线隶属度相结合,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机器学习监督分类,提取研究区的水稻种植信息并评价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1SAR时序特征融合的算法可以较好地提高水稻种植结构分类精度。其中,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的单季稻提取用户精度为81.46%,生产者精度为82.00%;双季稻用户精度为88.0%,生产者精度为84.08%,均优于基于像元的分类算法。研究结果可为多云多雨的热带地区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提取 数据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时间序列数据 动态时间规整 随机森林 sentine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多源数据的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郭交 刘健 +1 位作者 宁纪锋 韩文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1-78,共8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水文、生态和气候等环境过程的重要参数,而微波遥感是农田地表土壤水分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受植被覆盖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多源遥感数据,利用Oh模型、支持... 土壤水分是影响水文、生态和气候等环境过程的重要参数,而微波遥感是农田地表土壤水分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受植被覆盖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多源遥感数据,利用Oh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广义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定量反演,以减小植被影响,提高反演精度。结果表明:通过水云模型去除植被影响后的Oh模型反演精度有所提高。加入不同植被指数的SVR和GRNN模型的反演效果总体优于Oh模型,基于SVR模型的多特征参数组合(双极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海拔高度、局部入射角、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反演效果最优,其测试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了0.903和0.015cm^3/cm^3,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农田地表土壤水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模型 遥感 反演 多源数据 senti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Sentinel数据的县域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长春 陈伟男 +3 位作者 王宇 马春艳 王艺琳 李亚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7-215,共9页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域,以多生育期Sentinel-1A和Sentinel-2A/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光谱特征、植被特征和极化特征的多生育期数据集,...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域,以多生育期Sentinel-1A和Sentinel-2A/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光谱特征、植被特征和极化特征的多生育期数据集,分析各类地物的特征曲线,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单生育期单传感器、单生育期多传感器、多生育期单传感器和多生育期多传感器的遥感影像进行精细分类,实现县域冬小麦制图。结果显示:单生育期的雷达影像无法满足制图要求,拔节期的总体精度最高,仅为62.9%,多生育期雷达影像分类精度达到81.9%,基本满足制图要求;单生育期的光学影像和融合影像在成熟期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分别为93.4%和95.1%,Kappa系数分别为92.4%和94.8%,可以绘制较为精准的冬小麦分布图;多生育期融合影像绘制的扶沟县2019年冬小麦空间分布图,总体精度为96.8%,结果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的多生育期遥感影像可以为县域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面积 sentinel数据 生育期 融合影像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与Sentinel-2A融合数据的云南普朗铜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琪 赵志芳 +3 位作者 姜琦刚 夏既胜 孙涛 曾诗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协同统一两种数据源的地表反射率基础上,采用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ing,HPF)的融合方法兼顾两种数据在短波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优势,获取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的ASTER-Sentinel-2A融合数据集;进而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能谱-面积法”,开展了普朗铜矿区矿化遥感蚀变信息识别,并通过深入分析及野外验证,提出了对普朗铜矿蚀变信息分布特征及找矿潜力地带的新认识:(1)在原蚀变填图工作中判定为青磐岩化带的东部区域,重新进行了蚀变带的划分;(2)东部区域中新划分的钾化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研究可为普朗铜矿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蚀变 图像融合 ASTER sentinel-2A 普朗铜矿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及SBAS技术的大区域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金盈 崔靓 +3 位作者 刘增珉 王新田 林琳 徐凤玲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129,共5页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地面沉降高精度快速准确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于数万平方千米的大范围地面沉降,要求测量手段不仅具备高精度,还要具备大范围同步测量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Sentinel-1数据结合SBAS技术的监测方法,...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地面沉降高精度快速准确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于数万平方千米的大范围地面沉降,要求测量手段不仅具备高精度,还要具备大范围同步测量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Sentinel-1数据结合SBAS技术的监测方法,首先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形变监测,然后利用CORS数据进行验证,最后对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该研究证明了采用该方法对大区域形变监测的适用性,为该区域沉降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子集干涉技术 大区域 地表沉降 sentinel-1数据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3 OLCI数据的渤海水色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林 王祥 +4 位作者 陈艳拢 高思雯 曾怡乐 孟庆辉 王新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28-4836,共9页
采用福莱尔水色计可将自然水体颜色从深蓝到红棕分为21个级别,用来记录全球海洋和内陆水体的颜色.目前,与福莱尔水色计21个级别颜色相对应的FUI(Forel-Ule index)水色指数已有成熟的卫星遥感提取方法.以渤海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3 OLC... 采用福莱尔水色计可将自然水体颜色从深蓝到红棕分为21个级别,用来记录全球海洋和内陆水体的颜色.目前,与福莱尔水色计21个级别颜色相对应的FUI(Forel-Ule index)水色指数已有成熟的卫星遥感提取方法.以渤海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3 OLCI卫星数据提取了2018~2022年近5a渤海月度、年度FUI水色指数,研究了水色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FUI时空变化特征显著,辽东湾、渤海湾及莱州湾沿岸海域FUI较高,水体浑浊,水色状况较差;而秦皇岛海域及其它离岸海域FUI较低,水体相对清澈,水色状况较好.1~12月,渤海FUI月平均值呈“V”型变化特征,即FUI由大变小再变大,体现出渤海水色状况由浊变清再变浊的过程.2018~2022年,FUI年平均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水色状况转好;2018~2019年FUI年平均值的降幅最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初见成效,2020年降至攻坚战实施期间最低水平,2021年出现小幅回升,2022年FUI年平均值则降至历年最低;与2020年相比,2022年渤海水色状况转好、稳定、变差的海域面积占比分别为36.05%、50.45%、13.50%,达到近5a最佳状态,可见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利用遥感技术监测FUI水色指数可有效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常态化巡查监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I水色指数 时空变化 sentinel-3 OLCI数据 遥感反演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平台的小江流域泥石流迹地空间分布制图
17
作者 宗慧琳 袁希平 +3 位作者 甘淑 杨明龙 吕杰 张晓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5-1060,共16页
快速、准确、详尽调研泥石流孕灾区域的分布信息能够帮助了解、深刻认识泥石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成因,并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找到科学的监测、预测、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手段,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问题与损失。为寻求高效、高精度的... 快速、准确、详尽调研泥石流孕灾区域的分布信息能够帮助了解、深刻认识泥石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成因,并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找到科学的监测、预测、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手段,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问题与损失。为寻求高效、高精度的泥石流空间分布提取方法,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有效地提取了泥石流迹地的空间分布。首先利用2022年Sentinel-2影像及地形数据构建4类特征变量(光谱特征、指数特征、地形特征、纹理特征)作为特征集合,接着将随机森林特征变量重要性评分和J-M距离结合进行特征优选研究与分析,探讨了各个特征变量对泥石流迹地提取的重要性;最后设置不同特征组合形成6种不同的提取方案,对比分析6种试验方案提取泥石流迹地的精度,确定最优方案以提高识别精度。研究表明:(1)无论是否进行特征优选,加入地形特征变量的泥石流迹地提取精度均优于仅使用光学影像数据的精度,可见地形数据有利于泥石流迹地信息提取;(2)不同类型的特征变量对分类精度的影响不同,特征重要性评分由高到低的特征类型为地形特征、指数特征、纹理特征、光谱特征;(3)基于Sentinel-2光学影像和地形数据的多源数据构建多维特征变量并进行特征优选的试验方案6,提取到的2022年云南省小江流域泥石流迹地空间分布图最优,总体精度为94.95%,Kappa系数为0.94,泥石流迹地的制图精度为91.01%,用户精度为95.29%,该方案不仅提高了分类精度还有效降低了数据冗余。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光学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相结合的多源数据以及随机森林算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制作较大范围地物覆盖复杂地区的泥石流迹地空间分布图,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区提取 特征优选 J-M距离 Google Earth Engine sentinel-2数据 随机森林 特征变量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数据的棉花叶面积指数估算 被引量:22
18
作者 易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89-197,共9页
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 index, LAI)的快速、准确获取对棉花长势监测、发育期诊断、面积提取以及产量估算等遥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2017年和2018年的Sentinel-2多光谱卫星数据及大面积田间试验观测获取的棉花不同发育期LAI... 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 index, LAI)的快速、准确获取对棉花长势监测、发育期诊断、面积提取以及产量估算等遥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2017年和2018年的Sentinel-2多光谱卫星数据及大面积田间试验观测获取的棉花不同发育期LAI实测数据,构建了基于单波段反射率及各类植被指数的棉花不同发育期及全发育期LAI估算模型,并采用留一验证(LOOCV,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和交叉验证对模型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对于单波段反射率,基于中心波长为842 nm波宽为145 nm的B8近红外波段对不同发育期LAI估算精度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0.378);2)对于各类植被指数,花蕾期(20170616)和花铃期(20170802)时增强植被指数(EVI,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表现最佳(RMSE分别为0.352和0.367),开花期(20180623)时校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 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2,)估算精度最高(RMSE=0.323);3)单波段反射率和各类植被指数对全发育期LAI的估算均要优于对单个发育期LAI的估算,其中基于IRECI指数的(invertedred-edge chlorophyllindex)全发育期LAI估算模型精度最佳,LOOCV检验RMSE=0.425,交叉检验RMSE=0.368;将基于IRECI的全发育期LAI估算模型应用到单个发育期LAI估算并与各单个发育期LAI估算模型精度对比,发现交叉验证RMSE平均值仅比LOOCV验证RMSE平均值高0.07,反映了全发育期LAI估算模型良好的普适性。该研究为农作物LAI估算提供了新的数据选择,完善了Sentinel-2卫星数据在LAI估算中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模型 sentinel-2多光谱卫星 棉花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哨兵卫星Sentinel-1A数据特性及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66
19
作者 欧阳伦曦 李新情 +2 位作者 惠凤鸣 张宝钢 程晓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Sentinel-1A是欧空局"哥白尼计划"发射的首颗对地观测卫星,其搭载的C波段SAR传感器有效地延续了ERS-1/2和ENVISAT ASAR对地观测任务。简要介绍了Sentinel-1A卫星的特点和轨道参数,并与ERS-1/2和ENVISAT ASAR进行了对比。详细... Sentinel-1A是欧空局"哥白尼计划"发射的首颗对地观测卫星,其搭载的C波段SAR传感器有效地延续了ERS-1/2和ENVISAT ASAR对地观测任务。简要介绍了Sentinel-1A卫星的特点和轨道参数,并与ERS-1/2和ENVISAT ASAR进行了对比。详细介绍了Sentinel-1A的成像模式(SM,IW,EW,WV)以及每种模式下数据产品(Level-0,Level-1,Level-2)的特征。最后分析了Sentinel-1A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其在对地观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成像模式 数据产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91
20
作者 贾诗超 薛东剑 +2 位作者 李成绕 郑洁 李婉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17,共5页
SAR影像对于水体和地表形变具有很好的辨识性,因此常用来进行水体识别、土壤湿度反演和地表形变检测研究与应用。利用载有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Sentinel-1卫星数据对大范围的水体信息进行识别,提出了SDWI(Sentinel-1 Dual-Polarized Wate... SAR影像对于水体和地表形变具有很好的辨识性,因此常用来进行水体识别、土壤湿度反演和地表形变检测研究与应用。利用载有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Sentinel-1卫星数据对大范围的水体信息进行识别,提出了SDWI(Sentinel-1 Dual-Polarized Water Index)水体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受到NDVI和NDWI方法的启发,结合微波遥感中水体信息在影像中的特点,进一步研究了Sentinel-1双极化数据(VV和VH)之间水体信息提取的关系,以此关系达到增强水体特征的目的,同时消除土壤和植被的存在。分别以Sentinel-1A巢湖区域和Sentinel-1B鄱阳湖区域SAR影像为例来提取水体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有效,但对影像中阴影的处理是未来研究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WI sentinel-1 水体信息提取 后向散射系数 双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