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A12颗粒组织的形成及枝晶形态的演变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鸣芳 苏华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首次采用将添加某种微量元素的ZA12常规铸锭重新加热到半固态进行等温处理,获得了理想的初生相为颗粒状的组织.研究了等热温度和等温时间对初生相形态演变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组织中Zn、Al元素的分布以及初... 首次采用将添加某种微量元素的ZA12常规铸锭重新加热到半固态进行等温处理,获得了理想的初生相为颗粒状的组织.研究了等热温度和等温时间对初生相形态演变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组织中Zn、Al元素的分布以及初生相内共析组织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晶组织 颗粒组织 触变铸造 形态演变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Mg-7Zn-1Cu-0.3V镁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晓锋 魏浪浪 +3 位作者 杨剑桥 张乔乔 尚文涛 李旭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116-14121,共6页
本工作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1Cu-0.3V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能将Mg-7Zn-1Cu-0.3V合金的原始树枝晶组织转变为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最终得到细小、圆整且分布均... 本工作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g-7Zn-1Cu-0.3V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能将Mg-7Zn-1Cu-0.3V合金的原始树枝晶组织转变为半固态非枝晶组织,最终得到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的球状颗粒。延长等温时间或升高保温温度有利于非枝晶组织的分离球化;但当保温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时,半固态颗粒会出现合并及长大现象,其主要演变符合Ostwald熟化机制。在整个等温热处理过程中,半固态组织演变主要经历了初始粗化、组织分离及球化、颗粒合并及熟化三个阶段。Mg-7Zn-1Cu-0.3V合金的最佳等温热处理工艺为:保温温度580℃,保温时间35 min。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非枝晶颗粒平均尺寸、固相率及形状因子分别为33.25μm、45%及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7Zn-1Cu-0.3V镁合金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 非枝晶组织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复合“半固态显微组织/枝晶组织”界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小平 姜龙 +3 位作者 李春晓 李红斌 田亚强 陈连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5-589,共5页
采用固/液复合铸造法制备了界面组织特征为“半固态组织/枝晶组织”的7075/6061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半固态坯料预热温度与外熔体温度对界面组织形貌的影响,并检测了复合铸锭横截面的硬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坯料预热温度、外... 采用固/液复合铸造法制备了界面组织特征为“半固态组织/枝晶组织”的7075/6061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半固态坯料预热温度与外熔体温度对界面组织形貌的影响,并检测了复合铸锭横截面的硬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坯料预热温度、外熔体温度的升高,半固态显微组织的固相颗粒会发生Ostwald熟化,向柱状晶组织形态转变;当坯料预热温度为300℃、外熔体温度为760℃、保温40 min、空冷凝固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半固态组织/枝晶组织”界面形态,且界面处的硬度呈缓和的梯度分布,达到了较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复合铸造 半固态组织/枝晶组织 界面组织 硬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