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纸张用苯丙水性上光油的研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红强 宫瑾 +2 位作者 王雷 张玉芹 王经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乳液的单体转化率、乳液固含量和凝胶率分别为95.31%、42.66%和0.41%;乳胶膜的光泽度达到94.8%,吸水率为19.2%,乳胶膜的硬度、柔韧性和附着力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纸张 苯丙水性上光油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乳胶膜 涂料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烷基苯磺酸钠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雨 张群志 +1 位作者 郑晓宇 吴运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考察双子烷基苯磺酸钠(DSDBS-2)作为驱油剂的可行性,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DSDBS-2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出现2个吸附平台,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62和80mg/kg,对应的... 为考察双子烷基苯磺酸钠(DSDBS-2)作为驱油剂的可行性,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DSDBS-2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出现2个吸附平台,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62和80mg/kg,对应的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等温线只出现1个平台,饱和吸附量为290mg/kg。DSDBS-2因其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斥力减弱,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大大降低,在石英砂烧结岩心中的最终动态滞留量为24mg/kg,在天然露头砂压制岩心中的最终动态滞留量为35mg/kg。DSDBS-2静态吸附量和动态滞留量远低于常规驱油剂石油磺酸盐的吸附量,有可能作为新型驱油剂用于强化采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烷基苯磺酸钠 高岭土 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羟基含量苯丙乳液聚合工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金林 盛丽 +2 位作者 康秀娟 胡秀娟 王海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鉴于某种特殊功能涂料的应用,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羟基含量在48(左右的St-MMA-BA-AA-HEMA五元共聚苯丙乳液,重点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种子单体用量、单体滴加工艺、预乳化单体滴加... 鉴于某种特殊功能涂料的应用,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羟基含量在48(左右的St-MMA-BA-AA-HEMA五元共聚苯丙乳液,重点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种子单体用量、单体滴加工艺、预乳化单体滴加速率和搅拌速率对乳液聚合工艺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羟基 苯丙乳液 聚合工艺 稳定性 种子单体 滴加速率 搅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投料过程对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4
作者 许干 张宏海 王昭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5,44,共4页
在苯乙烯的微乳液聚合体系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合采用单体的分阶段批量加料和微分-批量方式:第1部分单体采用批量或滴加形式让其聚合一段时间,然后将第2部分单体批量加入并继续聚合一段时间。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法和透射电子... 在苯乙烯的微乳液聚合体系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合采用单体的分阶段批量加料和微分-批量方式:第1部分单体采用批量或滴加形式让其聚合一段时间,然后将第2部分单体批量加入并继续聚合一段时间。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粒子的尺度和形态进行分析和标定。在特定条件下,探讨了第一阶段的单体用量、引发剂相对量、乳化剂相对用量等因素对粒子的粒径的影响。结果证明,在乳化剂用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段批量加料方式能够获得粒径<40nm的聚苯乙烯(PS)纳米粒子,并且,采用微分-批量加料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PS纳米粒子的粒径,其粒径基本<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粒子 单体加料方式 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单体对弹性外墙乳胶漆耐洗刷性影响研究
5
作者 仇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7,共5页
目的高弹性外墙乳胶漆的耐洗刷性能。方法分别使用有机硅A-171、AAEM(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TMPT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功能单体并选择加入方式对丙烯酸乳液进行改性,对所得的一系... 目的高弹性外墙乳胶漆的耐洗刷性能。方法分别使用有机硅A-171、AAEM(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TMPT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功能单体并选择加入方式对丙烯酸乳液进行改性,对所得的一系列乳液样品配制乳胶漆,进行涂层耐洗刷性等应用性能的测试。结果随着有机硅A-171单体用量的提高,乳液成膜性能变差,且涂层耐洗刷性保持在820-830次。当AAEM质量分数大于0.5%时,涂层耐洗刷性大于1000次;当AAEM质量分数超过1.5%且2.5 h后加入时,乳液放置后黏度会增大1000 m Pa·s以上;AAEM的用量为1.0%且2.5 h后加入时,乳液黏度为1600 m Pa·s,涂层耐洗刷性为1700次。当GMA用量大于1.0%时,涂层耐洗刷性大于900次;当GMA用量超过1.5%且2.5 h后加入时,乳液平均凝胶率超过0.10%;当GMA单体用量为1.0%且2.5 h后加入时,平均凝胶率为0.06%,涂层耐洗刷性为920次。当TMPTMA单体用量为1.5%以上时,其耐洗刷性保持在1000次以上。结论加入有机硅A-171单体,涂层的耐洗刷性没有得到提高;分别引入AAEM、GMA功能单体,涂层耐洗刷性均得到增强,且后加入方式比初始加入方式有利;引入TMPTMA单体,涂层耐洗刷性得到提高。使用AAEM功能单体后的乳液样品,其涂层耐洗刷性、乳液黏度及储存放置后黏度等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 外墙 乳胶漆 耐洗刷性 功能单体 加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