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impregnation pressure on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Zn-based sorbents supported on semi-coke 被引量:10
1
作者 Xianrong Zheng Weiren Bao +3 位作者 Qingmai Jin Ruiyuan He Liping Chang Kechang Xie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a new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orbents to remove H2S from hot coal ga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emi-coke (SC) and ZnO is selected as the support and active component of sorbent, resp...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a new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orbents to remove H2S from hot coal ga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emi-coke (SC) and ZnO is selected as the support and active component of sorbent, respectively. The sorbent preparation process includes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filtration, ovendry and calcina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imarily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impregnation pressure 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sulfurization ability of the sorbent. The 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bed reactor at 500 ~C and a simulated coal gas used in this work was composed of CO (33 vol%), H2 (39 vol%), H2S (300 ppm in volume), and N2 (bal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SC support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ZnO active component can be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pport, with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of 10-500 nm. Sorbents prepared using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have better desulfurization capacity and their active components have higher utilization rate. P20-ZnSC sorbent, obtained by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at 20 atm, has the best desulfurization ability with a sulfur capacity of 7.54 g S/100g sorbent and a breakthrough time of 44 h. Its desulfurization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removing H2S from the middle temperature gases can reach 〈 1 ppm and 〉99.7%, respectively, before sorbent breakthr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ULFURIZATION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method semi-coke support ZnO sorb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the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hot coal gas over Zn-Mn-Cu supported on semi-coke sorbent prepared by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Xiaoyang Zhang Xianrong Zheng +2 位作者 Peng Han Ze Liu Liping C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Zn-Mn-Cu/SC(U) sorbent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by ultrasound-assisted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method with semi-coke(SC)as support and the mixed solution of zinc nitrate,manganese nitrate and copper nitra... Zn-Mn-Cu/SC(U) sorbent wa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by ultrasound-assisted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method with semi-coke(SC)as support and the mixed solution of zinc nitrate,manganese nitrate and copper nitrate as active component precursors.The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s of hot coal gas on the prepared sorbent at a mid-temperature of 500°C were tested in fixed-bed reactor.Morp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prepared sorbent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TEM,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XRD.For comparison,the sorbent of Zn-Mn-Cu/SC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was also evaluated and characteri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ltrasound treatment.Zn-Mn-Cu/SC(U) sorbent prepared by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under ultrasound-assisted condition showed a better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than Zn-Mn-Cu/SC.It could remove H2 S from 1000×10-6m3/m3 to 0.1×10-6m3/m3 at 500°C and maintained for 12.5 h with the sulfur capacity of 7.74%,in which both the breakthrough time and sulfur capacity were about 32% and 51% higher than those of Zn-Mn-Cu/SC sorbent.The introduction of ultrasound during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process greatly improved the morp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sorbent.The ultrasonic treatment made particle size of active components smaller and made them more evenly disperse on semi-coke support,which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ntact with H2S in coal-based gases.However,there were no any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s and existing forms of active components on the Zn-Mn-Cu/SC and Zn-Mn-Cu/SC(U) sorb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assistance high-pressure impregnation mid-temperature desulfurization Zn-Mn-Cu sorbent semi-coke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qing oil shale and oil shale semi-cokes 被引量:8
3
作者 MIAO Zhen-yong WU Ouo-guang LI Ping ZHAO Na WANG Pan-cheng MENG Xian-lia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380-384,共5页
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oil shale and semi-cokes prepared from it.The effect of prior pyrolysis and TGA heating rate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was stud... 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oil shale and semi-cokes prepared from it.The effect of prior pyrolysis and TGA heating rate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was studied.Prior pyrolysis affects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mass loss and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as the volatile content of the sample decreases.TG/DTG curves obtained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show that heating r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ignition temperature.But the peak of combustion shifts to higher temperatures as the heating rate is increased.The Coats-Redfern integr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find the combustion-reaction 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burning of oil shale and oil shale semi-c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semi-cok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pyrolysis degree h-eating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pore structure of semi-coke prepared by solid heat carrier with dry distillation 被引量:20
4
作者 Zhou, Guoli Wu, Jianjun +5 位作者 Miao, Zhenyong Hu, Xuelian Li, Xia Shi, Xin Cai, Zhidan Shang, Yuk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The semi-coke was prepared by solid heat carrier with dry distillation in single factor method. The pore structures of raw coal and semi-coke were characterized by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 The semi-coke was prepared by solid heat carrier with dry distillation in single factor method. The pore structures of raw coal and semi-coke were characterized by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 of semi-coke are not coincident. There was a wide pore distribution on the semi-coke, in which mesopores and micropores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Also there are many more secondary por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heat carrier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of volume ratio of coal and hot carrier reacto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of semi-coke increased rapidly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fin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rapidly reduction of average pore size. SEM photos show that the surface of semi-coke becomes increasingly rough and glos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coke Pore structure Heat carrier dry distillation BET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油页岩半焦/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玲灵 马国富 张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39,146,共6页
分别采用3种不同偶联剂FX4、174、175改性油页岩半焦(SC),用于代替农用地膜中部分聚乙烯和炭黑,探究了其不同使用比例,不同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油页岩半焦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的17... 分别采用3种不同偶联剂FX4、174、175改性油页岩半焦(SC),用于代替农用地膜中部分聚乙烯和炭黑,探究了其不同使用比例,不同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油页岩半焦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的174偶联剂在100℃,10min下所改性的油页岩半焦,制备的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达到82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粉体改性 农用地膜 机械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 王芳 +4 位作者 陈燕燕 张文龙 张锐 王红霞 安秀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在河北省隆尧县红沙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园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3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在河北省隆尧县红沙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园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3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2.5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黄酮含量;鸡粪(40 kg/株)能显著提高种仁Fe、Zn含量以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0 kg/株半焦肥能显著提高种仁多酚、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kg/株半焦肥施肥能显著提高青果的横径,坚果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种仁的脂肪、K、Ca、Mn、Cu含量以及土壤全磷含量。10.0 kg/株半焦肥在相关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最好,而5.0 kg/株半焦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半焦肥 鸡粪 生物菌肥 土壤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兰炭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同处理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蕾 陈雅 +1 位作者 贾阳 黄鹏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联合催化剂载体协同处理煤制兰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臭氧,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选取γ-氧化铝小球为催化剂载体,考察功率、氧通量、二甲苯初始浓度、催化剂载体用量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联合催化剂载体协同处理煤制兰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臭氧,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选取γ-氧化铝小球为催化剂载体,考察功率、氧通量、二甲苯初始浓度、催化剂载体用量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臭氧协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功率越大,二甲苯的脱除效果越好;在放电功率为70 W、氧通量为15%、初始浓度为600×10^(-6)时,二甲苯的去除率为64.41%,此时臭氧的产生量为125.21×10^(-6),综合考量在该性能下的协同处理效率最高;在最优低温等离子体性能的条件下,γ-氧化铝载体粒径越小,二甲苯的去除效率越高,协同处理效果最佳,二甲苯总去除率最高可达73.93%,臭氧抑制率最高为66.45%。γ-氧化铝载体对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臭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 低温等离子体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褐煤清洁利用技术适用性研究
8
作者 史志慧 苏日古嘎 +1 位作者 侯泽健 刘树森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锡林郭勒盟褐煤可采储量1 400余亿t,年采量1亿t以上,主要通过燃烧用于发电、供热,利用效率低,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选择当地3种代表性煤样,以格金低温干馏、热解和直接液化技术为研究手段,讨论不同锡林郭勒褐煤对清洁利用技术的... 锡林郭勒盟褐煤可采储量1 400余亿t,年采量1亿t以上,主要通过燃烧用于发电、供热,利用效率低,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选择当地3种代表性煤样,以格金低温干馏、热解和直接液化技术为研究手段,讨论不同锡林郭勒褐煤对清洁利用技术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煤样在不同技术方向上差异显著,结合其气液固三相产物的收率和属性进行评价,认为来自于胜利矿区的样品更适于制取半焦,乌拉盖矿区的样品更适于气化技术,来自于白音华矿区的煤炭则有成为优良直接液化用煤的潜能。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认为低温热解制取半焦是适宜锡林郭勒褐煤未来清洁利用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褐煤 格金低温干馏 热解 直接液化 半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N_(2)和O_(2)/CO_(2)气氛下煤半焦-生物质的混燃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锦萍 陈磊 +3 位作者 沈靖淳 徐鲁橹 杜勇博 车得福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为掌握煤半焦与生物质在O_(2)/N_(2)和O_(2)/CO_(2)条件下的混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获得了煤半焦-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孔隙结构,采用热重实验分析了两种燃料的混燃特性和反应动力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燃料... 为掌握煤半焦与生物质在O_(2)/N_(2)和O_(2)/CO_(2)条件下的混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获得了煤半焦-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孔隙结构,采用热重实验分析了两种燃料的混燃特性和反应动力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燃料比、比表面积与混燃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_(2)/N_(2)气氛下,掺混生物质可改善煤半焦的着火、燃尽及综合燃烧特性;O_(2)/CO_(2)气氛下,掺混生物质能改善煤半焦的着火特性,但会延迟其燃尽。混燃的活化能在低温区和高温区有显著差异,生物质掺混比增大,两个温区的活化能都降低;两种气氛下,低温区的活化能相近,但O_(2)/CO_(2)气氛下高温区的活化能显著高于O_(2)/N_(2)气氛下的。O_(2)/N_(2)气氛下孔隙结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更显著,而O_(2)/CO_(2)气氛下燃料比对燃烧特性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半焦 生物质 混燃 O_(2)/CO_(2)气氛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煤部分气化氢电联产系统模拟
10
作者 张泽祎 李照志 +1 位作者 邵应娟 钟文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系统1~4分别在碳转化率为60%、85%、65%、60%时达到最高系统效率;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呈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稳趋势;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压力的提高,呈先迅速减少后趋于平稳趋势;在氧煤比为0.33,气化压力为2 MPa,气化温度为1000℃工况下系统1~4效率分别为59.12%、66.13%、62.21%和58.57%;采用CO_(2)与O_(2)作为气化剂,且CO_(2)与O_(2)的质量比为4∶1的煤部分气化加压富氧燃烧循环系统(系统2)在各项标准下具有优势,为最佳氢电联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部分气化 半焦加压富氧燃烧 系统建模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块煤热解过程中机械强度演变规律
11
作者 李彬 李信 +3 位作者 施瑞盟 邹冲 马成 李彦雄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243-248,共6页
半焦的机械强度对其在铁合金、电石等领域应用效能影响较大,探究块煤在热解过程中机械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可为制备高强度半焦提供依据。对2种神木低阶块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半焦进行了机械强度测定,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半焦... 半焦的机械强度对其在铁合金、电石等领域应用效能影响较大,探究块煤在热解过程中机械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可为制备高强度半焦提供依据。对2种神木低阶块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半焦进行了机械强度测定,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半焦孔隙与裂纹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半焦微观结构对机械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半焦的机械强度呈现“W”形变化趋势。2种半焦机械强度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分别相差6.4%和8.8%。当热解温度达到500℃左右时,半焦的机械强度出现最小值。随着温度升高,半焦机械强度分别在600℃和800℃左右出现2个极大值。半焦的机械强度与裂纹密切相关,挥发分快速析出过程中裂纹快速生成并发展,致使半焦的机械强度降低。研究结果揭示了热解温度对半焦机械强度的影响规律,为高强度半焦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机械强度 热解温度 微观结构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对NO_(x)、SO_(2)排放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文 陈隆 +3 位作者 张朝 张鑫 刘鹏中 杨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生物质与兰炭掺混燃烧被认为是解决大量碳排放、NO_(x)和SO_(2)等空气污染相关问题的潜在途径。分别通过热重试验和滴管炉试验研究纯兰炭、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物空气分级燃烧特性,分析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着火温度、燃尽温度、结渣特性、沾... 生物质与兰炭掺混燃烧被认为是解决大量碳排放、NO_(x)和SO_(2)等空气污染相关问题的潜在途径。分别通过热重试验和滴管炉试验研究纯兰炭、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物空气分级燃烧特性,分析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着火温度、燃尽温度、结渣特性、沾污特性及燃烧特性指数的影响,确定适宜空气分级燃烧比例、最佳燃烧温度和最佳掺混比。结果表明,掺烧生物质可有效降低混合燃料着火点,其着火点由474℃降至300℃,掺烧生物质后燃尽温度略降低,兰炭掺混生物质燃烧未明显提高燃烧特性指数;兰炭粉掺混生物质燃烧有高灰分沉积倾向,结渣倾向小。相比掺烧前,不同温度掺烧生物质后出口NO_(x)和SO_(2)质量浓度均较低,1 200℃出口NO_(x)和SO_(2)质量浓度降幅均较高,分别达87.27%和80.2%。未空气分级时,综合出口NO_(x)等参数得出,适宜生物质质量分数为30%~40%,最佳燃烧温度1 200~1 300℃。分级燃烧时,生物质质量分数30%的NO_(x)初始排放随温度变化平缓,稳定性好,出口NO_(x)质量浓度最低,均低于125 mg/m^(3)。研究结论可为有机固废焚烧处置设备的运行及相关燃烧工况组织调控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燃烧 兰炭 生物质 燃烧特性 空气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基矿物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晓花 周存顺 +1 位作者 朱应龙 张军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将油页岩半焦进行碳化后生产出的矿物生物炭与秸秆生物炭进行理化性能对比分析,并在甘肃省马军坪、张掖、白银3地的试验田进行了相关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生物炭比表面积较大、孔径小、具有一定疏水性,与秸秆生物炭类似,含有较... 将油页岩半焦进行碳化后生产出的矿物生物炭与秸秆生物炭进行理化性能对比分析,并在甘肃省马军坪、张掖、白银3地的试验田进行了相关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生物炭比表面积较大、孔径小、具有一定疏水性,与秸秆生物炭类似,含有较高的养分,作为土壤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及保水能力,作为农业或其他工业产品原料安全可行;在碱性土壤中施用后,会对土壤酸碱度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施矿物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水溶性钙含量,可为矿物生物炭在甘肃省不同属性土壤改良、农田种植中规模化应用、构建高标准高质量农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矿物生物炭 理化指标 土壤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低阶煤热解特性及兰炭特性比较分析
14
作者 俞楠 邹冲 +3 位作者 任萌萌 张伟光 邹雅宁 李彦雄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7期78-85,共8页
调查了陕、蒙、新三省四地兰炭产区代表性煤样的基础煤质特性,比较分析了四地代表性煤样的热解特性和热解产物分布,重点研究了不同煤样热解所得兰炭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可磨性。结果表明:各兰炭主产区低阶煤热解效率差异较大,随煤化... 调查了陕、蒙、新三省四地兰炭产区代表性煤样的基础煤质特性,比较分析了四地代表性煤样的热解特性和热解产物分布,重点研究了不同煤样热解所得兰炭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可磨性。结果表明:各兰炭主产区低阶煤热解效率差异较大,随煤化程度加深,煤热解反应性逐渐降低;煤化程度更低的哈密煤拥有更高的焦油产率。热解气中氢含量和原煤H/O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兰炭主产区低阶煤热解兰炭比表面积差异较大,但孔隙形态分布规律类似;原煤的煤化程度低则制备的兰炭的炭结构无序化程度高;哈密兰炭的可磨性较差,但燃烧反应性最好,神府兰炭的可磨性优于其它两地。不同地域兰炭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应根据下游需求寻求最佳的兰炭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兰炭 焦油产率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热解碎裂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研究
15
作者 常赵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7,共7页
褐煤在热解过程中受热力作用极易发生碎裂粉化,制约着褐煤清洁高效转化利用,而研究褐煤热解碎裂特性可为其加工利用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因此利用微型热解装置选取内蒙古褐煤,研究其挥发分析出过程与碎裂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半焦的孔隙结构... 褐煤在热解过程中受热力作用极易发生碎裂粉化,制约着褐煤清洁高效转化利用,而研究褐煤热解碎裂特性可为其加工利用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因此利用微型热解装置选取内蒙古褐煤,研究其挥发分析出过程与碎裂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半焦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与碎裂特性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褐煤热解的碎裂程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流化床中碎裂现象更显著;挥发分析出是引发褐煤热解碎裂的主要因素,褐煤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挥发分析出率和粒度变化率、粉化率的关系均存在变化的转折点,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数据;随加热温度升高孔隙结构不断生成和发育,孔隙特征均为尖劈形的毛细孔,在650℃时孔隙结构最丰富,在热力作用下达到煤颗粒材质临界值而发生破碎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热解 碎裂特性 挥发分析出率 半焦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企业VOCs治理技术与工艺
16
作者 王睿哲 谢建锋 +4 位作者 王萌玺 李林 孙丁武 朱佛代 赵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发布实施,给焦化企业尾气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兰炭企业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发布实施,给焦化企业尾气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兰炭企业各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情况及设计中采用的治理技术与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兰炭 超低排放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热解条件下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淞江 刘晓芳 +3 位作者 戴谨泽 戴财胜 刘学鹏 梁丽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为研究褐煤半焦的高效洁净利用及其燃烧性能的判别,模拟工业生产中煤炭热解外热式直立炭化炉,组装煤炭热解实验装置对内蒙褐煤进行热解。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半焦/煤进行燃烧性能研究,探讨了影响褐煤热解半焦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半焦... 为研究褐煤半焦的高效洁净利用及其燃烧性能的判别,模拟工业生产中煤炭热解外热式直立炭化炉,组装煤炭热解实验装置对内蒙褐煤进行热解。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半焦/煤进行燃烧性能研究,探讨了影响褐煤热解半焦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半焦与煤的燃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解条件是影响半焦燃烧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和热解时间的延长,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变差;半焦的燃烧性能与其本身的质量参数相关,用半焦的燃料比可以准确预测半焦的燃烧性能;对比半焦与煤的燃烧性能,发现内蒙褐煤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异常"好,其主要原因是内蒙褐煤半焦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碳的活性高,其性质类似于木炭,有优异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半焦 热解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甸油页岩及半焦孔结构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佰仲 王擎 +2 位作者 李少华 王海刚 孙保民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在美国康塔公司生产的AWTOSOB自动吸附仪上对桦甸油页岩及不同终温下制得的半焦进行等温氮吸附试验,得到油页岩及半焦的吸附型线和脱附回线,并应用BET和B.J.H方法分别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干馏终温对油页岩的孔结... 在美国康塔公司生产的AWTOSOB自动吸附仪上对桦甸油页岩及不同终温下制得的半焦进行等温氮吸附试验,得到油页岩及半焦的吸附型线和脱附回线,并应用BET和B.J.H方法分别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干馏终温对油页岩的孔结构具有较大影响,在700℃以下,半焦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干馏终温升高而增大;半焦的孔结构发达,吸水能力强,最好采用干法除焦方式,以便进一步利用油页岩半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油页岩 半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燃烧及煤热解燃烧耦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巩志强 刘志成 +6 位作者 朱治平 于旷世 孟广军 刘嘉鹏 欧阳子区 孙运凯 吕清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19-525,共7页
为了考察冷半焦、预热半焦及煤热解燃烧耦合所产半焦在循环流化床中的流态化特性和输运特性、燃烧特性及污染物原始排放特性,在循环流化床热解燃烧耦合试验台上进行了冷半焦燃烧、预热半焦燃烧及煤热解燃烧耦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考察冷半焦、预热半焦及煤热解燃烧耦合所产半焦在循环流化床中的流态化特性和输运特性、燃烧特性及污染物原始排放特性,在循环流化床热解燃烧耦合试验台上进行了冷半焦燃烧、预热半焦燃烧及煤热解燃烧耦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半焦在燃烧炉炉膛内的流态化特性较好,0~4 mm的预热半焦和粒径0~4 mm煤热解所产半焦均能顺畅通过热解炉与燃烧炉之间的输运通道进入燃烧炉;半焦燃烧时能在燃烧炉炉膛内形成上下均匀的温度场,且随一次风率增大,温度分布更均匀;3种类型半焦的燃烬特性较好,燃烧效率都在99.68%以上;随燃烧炉温度升高,N2O排放值减少,NOx和SO2排放值增加,随二次风比例增大,NOx的排放值降低,SO2排放值升高,N2O的排放值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燃烧 煤热解燃烧耦合 半焦输运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褐煤半焦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文华 刘昌见 王志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系统研究了海拉尔褐煤半焦脱除烟气中SO2的性能,考察了工艺条件、预处理方式、再生方法对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粒度越小,反应温度越低对提高脱硫效率越有利;烟气中O2和水蒸汽的浓度存在最佳值;高温氧化预处理可... 系统研究了海拉尔褐煤半焦脱除烟气中SO2的性能,考察了工艺条件、预处理方式、再生方法对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粒度越小,反应温度越低对提高脱硫效率越有利;烟气中O2和水蒸汽的浓度存在最佳值;高温氧化预处理可大大提高半焦的脱硫效果;热脱附再生可使半焦保持稳定的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半焦 二氧化硫 吸附 褐煤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