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社会医疗负担重的特点。然而,全国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足。我们利用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社会医疗负担重的特点。然而,全国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足。我们利用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EBMI)和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Urban Reside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RBMI)数据库对55岁(椎体骨折为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椎体骨折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其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研究共纳入190560例髋部骨折(女性121933例,男性68509例,平均年龄77.05岁)和271981例椎体骨折(女性186428例,男性85553例平均年龄70.26岁)。中国5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骨折发生率从2012年的148.75/10万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136.65/10万。中国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椎体骨折发生率从2013年的85.21/10万增加到2017年的152.13/10万。髋部骨折住院总费用五年间增长约4倍;椎体骨折的医疗费用则增长了5.45倍;无论髋部骨折还是椎体骨折,人均治疗费用稳步降低。中国城镇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生率达到了一个平台期,但椎体骨折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的总人数和总相关医疗花费仍然在迅速增长。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更加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和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模式,分析不同DRG分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医疗资源消耗情况,为优化医院感染防控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某地市级医院202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及DRG相关指标,比较医院感染组(院感组)与非医院感染组(非院感组)患者医疗资源消耗情况,分层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数及次均住院费用差异。结果 2024年该院纳入DRG管理的出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7%。院感组与非院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及离院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及血液。院感组时间消耗指数(1.63 VS 0.85)、平均住院日数(21.00 VS 5.00 d)、费用消耗指数(1.53 VS 0.92)、次均住院费用(4.47万VS 0.73万)及多项费用均高于非院感组(均P<0.05)。血流感染医疗资源消耗较高。医院感染患者多集中在急性白血病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MCC)相关分组,颅内或开颅手术伴MCC相关分组,气管切开伴机械通气96 h相关分组及胃、食道和十二指肠手术相关分组。重点DRG组中院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次均住院费用均高于非院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显著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基于DRG分组分析可进一步确定感染防控的重点病组,更加准确细化地评价医疗资源消耗情况,进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文摘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社会医疗负担重的特点。然而,全国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足。我们利用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EBMI)和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Urban Reside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RBMI)数据库对55岁(椎体骨折为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椎体骨折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其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研究共纳入190560例髋部骨折(女性121933例,男性68509例,平均年龄77.05岁)和271981例椎体骨折(女性186428例,男性85553例平均年龄70.26岁)。中国5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骨折发生率从2012年的148.75/10万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136.65/10万。中国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椎体骨折发生率从2013年的85.21/10万增加到2017年的152.13/10万。髋部骨折住院总费用五年间增长约4倍;椎体骨折的医疗费用则增长了5.45倍;无论髋部骨折还是椎体骨折,人均治疗费用稳步降低。中国城镇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生率达到了一个平台期,但椎体骨折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的总人数和总相关医疗花费仍然在迅速增长。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更加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和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