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娜 刘洽 +6 位作者 安俊红 高凯霞 王娟 张敏锐 白丽 郑若楠 程俊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伤口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伤口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疼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病人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54.46±12.50)d]短于对照组[(64.78±7.95)d],伤口愈合率(94%)高于对照组(80%),疼痛得分[0(0,1)分]低于对照组[2(0,3)分],生活质量得分[(80.84±8.53)分]高于对照组[(74.28±11.05)分],医疗费用[(1824.40±583.66)元]少于对照组[(2893.90±1142.25)元],病人总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伤口病人的伤口愈合效果,降低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模式 延续护理 慢性伤口 疼痛 满意度 生活质量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地市级医院基于DRG付费下医院感染医疗资源消耗分析
2
作者 江冬萍 杨森 +4 位作者 马幸生 何莲芬 刘媛 张雪 顾成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模式,分析不同DRG分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医疗资源消耗情况,为优化医院感染防控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某地市级医院202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及DRG相关指标,比较... 目的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模式,分析不同DRG分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医疗资源消耗情况,为优化医院感染防控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某地市级医院202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案资料及DRG相关指标,比较医院感染组(院感组)与非医院感染组(非院感组)患者医疗资源消耗情况,分层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数及次均住院费用差异。结果 2024年该院纳入DRG管理的出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57%。院感组与非院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及离院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及血液。院感组时间消耗指数(1.63 VS 0.85)、平均住院日数(21.00 VS 5.00 d)、费用消耗指数(1.53 VS 0.92)、次均住院费用(4.47万VS 0.73万)及多项费用均高于非院感组(均P<0.05)。血流感染医疗资源消耗较高。医院感染患者多集中在急性白血病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MCC)相关分组,颅内或开颅手术伴MCC相关分组,气管切开伴机械通气96 h相关分组及胃、食道和十二指肠手术相关分组。重点DRG组中院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次均住院费用均高于非院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显著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基于DRG分组分析可进一步确定感染防控的重点病组,更加准确细化地评价医疗资源消耗情况,进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疗资源消耗 时间消耗指数 费用消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与家庭财务杠杆率——基于健康经济学视角
3
作者 逯进 张倬赫 苏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3,共12页
医疗制度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基础,可以为家庭提供关键的健康保障。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对家庭财务杠杆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 医疗制度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基础,可以为家庭提供关键的健康保障。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对家庭财务杠杆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家庭财务杠杆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家庭财务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预期乐观的家庭、低收入家庭、老龄化家庭和无数字鸿沟的家庭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进一步揭示,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通过降低家庭医疗支出、改善健康状况和促进家庭创业等途径降低家庭财务杠杆率。基于健康经济学视角,从家庭层面为评估综合医疗改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全新角度,提出进一步推进“三医”联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大健康”观念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制度 健康风险 综合医改政策 家庭医疗支出 家庭财务杠杆率 健康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 被引量:60
4
作者 刘明波 何新叶 +1 位作者 杨晓红 王增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8,共19页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卒中1300万,冠心病(CHD)1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530万,高血压2.45亿...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卒中1300万,冠心病(CHD)1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530万,高血压2.45亿。2021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15.36%,其中CVD 1487.23万人次,占8.26%,脑血管病1277.75万人次,占7.10%。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任雨青 李伟 丁锦希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医疗机构DRG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A市2023年所有病组的医疗费用及DRG清算数据。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病组按费用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并探究补偿水平的差异;以全体病组、不同划分... 目的:分析医疗费用结构与DRG补偿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医疗机构DRG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A市2023年所有病组的医疗费用及DRG清算数据。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病组按费用结构特征进行划分并探究补偿水平的差异;以全体病组、不同划分标准下的亚组为分析层级,分别研究各类医疗费用占比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将病组划分为6类以不同费用为资源消耗主导的病组,其DRG补偿水平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耗材和手术费用与补偿水平显著正相关,其余费用则显著负相关。结论:医疗机构应合理看待不同病组的补偿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利用医疗费用结构与补偿水平的相关性加强DRG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医疗费用结构 支付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手术日间管理模式优势探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
6
作者 鲍小飞 程继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86,90,共4页
目的:评估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效果,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4年冠心病手术患者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日间手术组与非日间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目的:评估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可行性与效果,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4年冠心病手术患者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日间手术组与非日间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支出,有效提升了床位周转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是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日间手术 经皮冠脉介入术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支付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司小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DRG支付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助力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深化改革。方法:以2020—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30家医院的医保住院患者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DRG支付前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差异。结果:实行DRG支付... 目的:分析DRG支付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助力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深化改革。方法:以2020—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30家医院的医保住院患者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DRG支付前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差异。结果:实行DRG支付后,试点医院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总额和个人账户自付金额分别下降了12.1%和11.2%;耗材费和药品费分别下降了17.1%和18.9%;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低于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年龄越大的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越重;三级医院的降费减负效应强于二级及以下医院。结论:DRG支付具有显著的降费减负效应,其作用的着力点是降低了耗材费和药品费;在遵循我国医改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应加快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医院等级分层次探索匹配的DRG支付方式,同时关注患者的个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支付 医疗费用负担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要点解读
8
作者 刘明波 何新叶 +1 位作者 杨晓红 王增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3989-4008,共20页
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CVD的发病率仍持续升高。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对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 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CVD的发病率仍持续升高。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对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要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CVD防治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要点解读
9
作者 刘明波 何新叶 +1 位作者 杨晓红 王增武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9,共1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其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加显著,CVD发病率持续升高,加强政府主导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其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加显著,CVD发病率持续升高,加强政府主导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以下简称“年报”)[1]。今年是年报出版的第20年,20年来,作为CVD防治前沿资讯刊物,年报浸透着几代专家评委、编著者、出版者的辛勤汗水,印证着几代心血管领域医学翘楚的远见卓识,也在全球CVD防治事业发展中彰显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最新发布的年报[1]要点内容进行精选解读,以期为CVD防治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死亡率 康复 基础研究 器械研发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付费扩展对省内异地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基于某心血管三甲专科医院的数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慧 李亚洁 刘晓萍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评估省内异地医保患者纳入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管理对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为政策推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某心血管三甲专科医院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法对患者医疗费用、费用结构,以及病人负担进行分析。结果:DIP付费扩展对患者医疗费... 目的:评估省内异地医保患者纳入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管理对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为政策推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某心血管三甲专科医院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法对患者医疗费用、费用结构,以及病人负担进行分析。结果:DIP付费扩展对患者医疗费用以及费用结构中的床位费用、药品费用等四项费用未产生显著影响,对医务服务费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检验检查费用和个人负担费用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DIP付费扩展未控制医疗总费用,但提高了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减少了以开具大检查的过度医疗方式获取利润的倾向,同时降低了患者负担。其他医疗机构应提前控制非政策目标患者费用,减轻改革压力。加快推进医保基金省级统筹对于将省内异地医保患者纳入DIP付费管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付费 医保患者 双重差分法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医疗费用保障制度:现实问题与改革建议——基于G省的实践探索
11
作者 潘东阳 张明月 +2 位作者 龚其位 冉小平 王伟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5,共4页
新医改以来,G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实施城镇职工门诊共济改革、从省级层面规范统一慢特病门诊保障等举措,切实推进门诊医疗费用保障制度改革,但在改革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对此,从短期、中期、长期提出改... 新医改以来,G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实施城镇职工门诊共济改革、从省级层面规范统一慢特病门诊保障等举措,切实推进门诊医疗费用保障制度改革,但在改革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对此,从短期、中期、长期提出改革建议:短期,切实提高居民实际报销水平,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局部待遇调整;中期,瞄准经济风险,优化门诊待遇组合;长期,推动门诊和住院保障制度融合,强化医保和医疗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统筹 医疗费用 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付费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孙孟雅 刘智勇 +3 位作者 吕倩鹏 寇志凡 鲁灿 李胜男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共9页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外科与内科组差异。方法:采用准干预设计,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5年3月605636例出院患者为样本,运用DID模型分析DIP结算(干预组)与非DIP...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费用及效率的影响,并比较外科与内科组差异。方法:采用准干预设计,以河北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5年3月605636例出院患者为样本,运用DID模型分析DIP结算(干预组)与非DIP结算(对照组)住院病例关键指标的变化效应。结果:DIP结算病例的住院总费用、自付费用和药品费用均显著下降(P<0.05),检查、护理、化验和治疗费用显著上升(P<0.05);耗材费用外科组上升30.7%(P<0.1)、内科组下降19.8%(P<0.01)。效率方面,住院天数、时间及费用消耗指数均下降(P<0.01),医疗服务费用占比上升(P<0.01),病例组合指数(CMI)无显著变化。结论:DIP改革有效控费提效,但存在费用转移及科室差异,需优化费用管控与科室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付费 医疗费用结构 医疗服务效率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方视角的中国医改效果评价研究
13
作者 杜悦 尹文强 +3 位作者 宋雅蕾 付凯云 徐敬杉 黄冬梅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新医改缓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焦虑程度的效果。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两期混合截面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探究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焦虑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相较2010年,2021年公众对... 目的:探究新医改缓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焦虑程度的效果。方法:基于2010年和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两期混合截面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探究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焦虑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相较2010年,2021年公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担忧程度明显下降,弱势群体对“看病难、看病贵”担忧程度的下降幅度更大,医疗公平性有所提升;但农村居民、中青年群体、低收入群体仍对“看病难、看病贵”表现出较大的担忧,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公众医疗焦虑的重要障碍。结论:继续优化新医改政策,缩小城乡差异,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公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医疗焦虑 看病难 看病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费用:来自防御性医疗动机的证据
14
作者 刘文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46,共22页
本文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其他多种类型数据,以医疗责任保险试点政策为契机,通过构造交错双重差分模型,从防御性医疗的视角评估了医疗责任保险对儿科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医疗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儿科医疗费用,... 本文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其他多种类型数据,以医疗责任保险试点政策为契机,通过构造交错双重差分模型,从防御性医疗的视角评估了医疗责任保险对儿科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医疗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儿科医疗费用,并且存在滞后效应;第二,医疗责任保险所发挥的“经济损害赔偿风险分散效应”和“医患矛盾缓和效应”能够降低医疗事故中的经济和非经济责任压力,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第三,试点政策在降低城镇患者、6岁及以下患者和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较少、非流动资产水平较低地区患者的儿科医疗费用的效果更显著;第四,在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该政策对患者健康并未产生溢出效应;第五,在面临不同类型患者时,医生将产生差异化防御性医疗行为,从而说明中国儿科医生的确存在防御性医疗行为。本文从防御性医疗的视角为控制医疗费用非合理上涨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性医疗 医疗责任保险 儿科医疗费用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胃癌DRG分组住院费用结构及关联性研究
15
作者 林骏爽 王怡鑫 +3 位作者 李琴 陈芳玉 孙松平 向明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3-877,960,共6页
目的:研究某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胃癌DRG分组住院费用结构及关联因素,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控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某癌症区域医疗中心2022~2024年胃癌相关病例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等住院数... 目的:研究某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胃癌DRG分组住院费用结构及关联因素,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控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某癌症区域医疗中心2022~2024年胃癌相关病例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等住院数据并模拟分组,运用变异系数(CV)和总体方差减少系数(RIV)评估胃癌相关DRG分组效果,运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及新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费用变动情况及各内部因素间的关联情况。结果:纳入研究胃癌相关DRG组病例共计7451例,进入4个ADRG组(11个DRG组),除RN11、RN15、GR13组外其他DRG组次均住院费用CV值均小于1,4个ADRG组RIV值均大于0.7。GB21组的住院费用最高(97128.93元),RN15组最低(7255.17元)。结构变动方面,该中心各DRG组住院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药品费、耗材费主要呈负向变动,诊断费、综合服务费主要呈正向变动。药品费、诊断费、耗材费与住院总费用的关联度排序高于综合服务费、手术麻醉费及其他费。结论:该中心胃癌相关治疗方式路径化程度较高,通过加强药耗管控,优化费用结构,能够进一步减轻胃癌患者经济负担,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住院费用 胃癌 医保控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早期肿瘤患者就医过程的生成性风险:类型、过程与影响
16
作者 陈泽霖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24,共15页
基于健康社会学“全人”模式和“整体健康观”视角,通过多阶段、跨区域的田野调查,从经济、身体、社会交往和职业生涯四个维度考察了农村早期肿瘤病人在就医过程之中面临的生成性风险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生成性风险包括:第一,非医疗费... 基于健康社会学“全人”模式和“整体健康观”视角,通过多阶段、跨区域的田野调查,从经济、身体、社会交往和职业生涯四个维度考察了农村早期肿瘤病人在就医过程之中面临的生成性风险及其影响。研究发现,生成性风险包括:第一,非医疗费用水平过高、制度扶持薄弱;第二,疼痛干预技术同质性高、流程虚化;第三,疾病污名的连带性强;第四,职业保护政策滞后。它们具有生成因素的叠加性、演进过程的扩展性、风险效应的长久性等特征,给农村家庭的“非医疗负担”、医方的疾痛干预实践、城市社区治理以及患方的职业保护带来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风险 非医疗费用 疼痛干预 污名化 职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P改革背景下负向医疗行为成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慧玉 张少华 +3 位作者 田溢卿 王建斌 李景涛 王亚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8-31,共4页
从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参保患者三个维度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负向医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医保管理部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联动缺失、双向沟通机制不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绩效考核体系落后... 从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参保患者三个维度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负向医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医保管理部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联动缺失、双向沟通机制不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绩效考核体系落后、双向转诊落实不理想,部分参保患者存在负向就医行为。因此,避免负向医疗行为发生的治理策略包括:医保管理部门应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拓展双向沟通渠道,医疗机构应推进管理精细化程度、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分级诊疗秩序,参保患者应提高道德感使命感,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按病种分值付费 医疗费用控制 负向医疗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髋部及椎体骨折大数据分析报告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纯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社会医疗负担重的特点。然而,全国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足。我们利用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社会医疗负担重的特点。然而,全国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足。我们利用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险(Urban Employe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EBMI)和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Urban Resident Basic Medical Insurance,URBMI)数据库对55岁(椎体骨折为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椎体骨折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其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研究共纳入190560例髋部骨折(女性121933例,男性68509例,平均年龄77.05岁)和271981例椎体骨折(女性186428例,男性85553例平均年龄70.26岁)。中国5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髋部骨折发生率从2012年的148.75/10万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136.65/10万。中国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椎体骨折发生率从2013年的85.21/10万增加到2017年的152.13/10万。髋部骨折住院总费用五年间增长约4倍;椎体骨折的医疗费用则增长了5.45倍;无论髋部骨折还是椎体骨折,人均治疗费用稳步降低。中国城镇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生率达到了一个平台期,但椎体骨折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与此同时,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的总人数和总相关医疗花费仍然在迅速增长。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更加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和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髋部骨折 椎体骨折 医疗花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看病贵”与政府支出——基于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庞瑞芝 李倩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看病贵”意味着医疗卫生资源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高,有限资源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从而直接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爆发式增长,将形成医疗卫生体系的额外压力... “看病贵”意味着医疗卫生资源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高,有限资源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从而直接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爆发式增长,将形成医疗卫生体系的额外压力,加剧供求矛盾。基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视角研究“看病贵”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关系发现:政府增加卫生支出会通过加剧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而加剧“看病贵”问题;只有将增加政府卫生支出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缓解全社会“看病贵”问题。因此,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塑医疗卫生服务治理模式,构建专业化治理模式,系统性重构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政府卫生支出 “看病贵” 资源配置失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实践及启示
20
作者 李玲 陈永法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共4页
日本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以患者利益为主导,聚焦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革循序渐进,确保了医保基金可持续;自付限额以年龄和收入为划分维度,防止了泛福利化。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未来实施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逐步... 日本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以患者利益为主导,聚焦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革循序渐进,确保了医保基金可持续;自付限额以年龄和收入为划分维度,防止了泛福利化。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未来实施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逐步优化基本医疗保障资源配置,设置与家庭收入相挂钩的自付限额,明确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的保障范围,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过程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 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 高额疗养费制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