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8篇文章
< 1 2 2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术的改良与效果评估
1
作者 陈少骥 赵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股动脉 seldinger穿刺 效果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CT引导下介入治疗的新型Seldinger穿刺针:初步使用经验
2
作者 Plumhans C Mahnken A +2 位作者 Iwa R 关键(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seldinger穿刺 CT引导 介入治疗 介入操作 介入器材 连续麻醉 适用性 M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形导丝和无芯穿刺针结合股动脉前壁seldinger穿刺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炜昕 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51-2452,共2页
关键词 seldinger 穿刺 股动脉 前壁 导丝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造影检查 微创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玲 雍群 +1 位作者 倪明珠 高国昀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 目的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selding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法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
5
作者 常永闯 倪才方 +4 位作者 陈珑 葛坤元 杨超 张帅 徐云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 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接种VX2肿瘤细胞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方法 CT导引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8G血管穿刺针穿刺L4或L5椎体接种VX2瘤块,建立椎体肿瘤模型。接种术后评... 目的 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接种VX2肿瘤细胞建立适合非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的兔椎体肿瘤模型。方法 CT导引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8G血管穿刺针穿刺L4或L5椎体接种VX2瘤块,建立椎体肿瘤模型。接种术后评估动物是否发生后肢瘫痪;于接种后14天、21天、28天行兔腰椎MR和CT检查;于接种后21天和28天,各选4只影像检查提示肿瘤生长但无瘫痪的动物直接行病理检查或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行病理检查;余22只动物兔至后肢瘫痪或3个月后行MR、CT及病理检查。结果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建模成功率为93.33%(28/30)。接种术后21天,19只(19/28,67.86%)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17只动物无后肢瘫痪;接种术后28天,9只(9/28,32.14%)动物影像学检查显示建模成功,其中8只动物无后肢瘫痪。建模成功动物出现后肢瘫痪的中位时间为26天。4只接受PVP治疗的椎体肿瘤模型动物均成功完成治疗。结论利用CT引导下Seldinger穿刺接种兔VX2瘤块法制作椎体肿瘤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有望用于椎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穿刺 放射学 介入性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nger改良法与Seldinger法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林 盛诗儒 金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47-248,共2页
五年来,我们随机运用 Seldinger 改良法(以下简称改良法)及 Seldinger 法(以下简称非改良法)进行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共506例,其中改良法306例,非改良法200例,对其运用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报告,旨在确定哪种方法更优越。改良法30... 五年来,我们随机运用 Seldinger 改良法(以下简称改良法)及 Seldinger 法(以下简称非改良法)进行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共506例,其中改良法306例,非改良法200例,对其运用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报告,旨在确定哪种方法更优越。改良法306例中,男201例,女105例。年龄27—81岁,平均50.2岁。行股动脉穿刺插管282例,肱动脉穿刺插管24例;非改良法200例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30—7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nger穿刺 穿刺技术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莲 李玉辉 +2 位作者 莫伟 刘欢欢 李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总,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形成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初稿。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开展2轮函询,确定出最终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第1轮发放问卷17份,回收15份;第2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第1轮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第2轮有4名专家提出建议,提示专家参与研究积极性较高。专家咨询判断系数(Ca)为0.90,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91,2轮函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63、0.368,形成贯穿患者入院至出院后6个不同时间点的13项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条目。结论构建的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科学、可靠,可为患者出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出院准备服务 循证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学习曲线累积和分析
8
作者 李亚丹 王猛 +6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高飞 高梦宇 黄清博 陈林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学习曲线。方法采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分析法分析2024年5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医师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USUM学习曲线进行拟合,以R2判断...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学习曲线。方法采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分析法分析2024年5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医师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USUM学习曲线进行拟合,以R2判断拟合优度。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患者基线和围手术期资料,以确定由学习阶段进入熟练阶段所需累积手术例数。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活检术均顺利完成,操作时长为(20.2±3.4)min(15~29 min),随手术例数积累呈逐渐下降趋势。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优度系数R^(2)=0.991,拟合方程:CUSUM值(110)=0.0003x^(3)-0.0813x^(2)+5.5979x+0.7743(x为手术例数)。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积累至第46例达到顶点,以此为分界分为学习阶段和熟练阶段。熟练阶段操作时长显著低于学习阶段[(18.33±2.31)min比(22.80±3.02)min,P<0.001],气胸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学习阶段(18.8%比37.0%,P=0.033)。结论CUSUM分析法精确分析11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学习曲线表明,掌握这项技术需累积手术例数4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和分析 穿刺活检 CT引导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度下巴厘菠萝果皮穿刺力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薛忠 潘睿 张秀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对菠萝果皮穿刺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果实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为菠萝采收、加工设备优化改进提供参考,为减轻菠萝果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以巴厘菠萝果皮为研究对象,根据菠萝生长规律将果皮划分为上、中、下3个部位,基于WSW-50E微机控制... 对菠萝果皮穿刺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果实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为菠萝采收、加工设备优化改进提供参考,为减轻菠萝果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以巴厘菠萝果皮为研究对象,根据菠萝生长规律将果皮划分为上、中、下3个部位,基于WSW-50E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选取2、5、10、20、50 mm/min等5个加载速度对菠萝不同部位进行穿刺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不同加载速度、不同穿刺部位和不同穿刺压头截面对果皮穿刺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果皮中部穿刺强度最低,下部穿刺强度最高;压头截面与不同穿刺部位对果皮穿刺强度均呈现负相关极显著(p<0.01),不同穿刺部位对果皮穿刺强度均呈现正相关极显著(p<0.01),压头截面与穿刺部位对穿刺强度影响极显著(p<0.01)。由此得出结论:果皮穿刺强度与压头截面、穿刺部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加载速度与穿刺强度呈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果皮 加载速度 压头截面 穿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循证实践
10
作者 李玉辉 李玉莲 +3 位作者 莫伟 刘欢欢 李琴 徐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践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IPOST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并汇总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践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IPOST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并汇总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和审查方法,开展基线审查,分析促进和障碍因素,制订变革策略,实施临床变革,并评价患者结局。结果证据应用后,PTBD术后出院准备服务各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改善;患者出院后带管并发症(脱管、穿刺处皮肤感染)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渗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循证实践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自我照护能力,降低带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出院准备服务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陈岚 刘周英 +1 位作者 陈争先 张劲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分析并总结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同时行粗针及细针穿刺,且经组织学证实为CHL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阅细针穿刺... 目的: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分析并总结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同时行粗针及细针穿刺,且经组织学证实为CHL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阅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其相应的组织学活检切片。结果:17例霍奇金淋巴瘤均为经典型,包括混合细胞型5例,结节硬化型10例及未能分型2例;通过细针穿刺诊断出15例CHL,另2例细针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正确率为88.2%。细针穿刺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混合淋巴细胞背景中单个散在的霍奇金细胞或多核Reed-Stenberg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表达CD30。结论:与组织学相比,细针穿刺具有快捷、微创的优势,且细胞形态保存完好,易识别诊断性霍奇金或Reed-Stenberg细胞,有助于CHL的快速诊断和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细针穿刺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逆向调平装置用于辅助CT引导下穿刺:体模实验
12
作者 王峰 权建渊 +3 位作者 李军 张俊杰 张丽琴 刘丽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逆向调平装置用于辅助CT引导下穿刺体模的效果。方法采用量角器底座、水准泡、穿刺针固定器、量角器和量角器指针等自制逆向调平装置,并以18K泡沫塑料自制穿刺体模。采用随机函数设定穿刺角度,由3名医师分别于无辅助状态下... 目的观察自制逆向调平装置用于辅助CT引导下穿刺体模的效果。方法采用量角器底座、水准泡、穿刺针固定器、量角器和量角器指针等自制逆向调平装置,并以18K泡沫塑料自制穿刺体模。采用随机函数设定穿刺角度,由3名医师分别于无辅助状态下(对照组)及在自制装置辅助下(实验组)以不同角度穿刺体模50次;观察3名医师之间穿刺针在头足及左右方向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头足和左右方向的穿刺角度误差的绝对值均≤3°为穿刺合格,比较组间穿刺合格率。结果3名医师之间有无辅助下穿刺的头足或左右方向穿刺角度误差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头足及左右方向穿刺角度误差绝对值均小于(P均<0.001)、而穿刺合格率高于对照组[52.00%(78/150)vs.4.67%(7/150),χ^(2)=82.752,P<0.001]。结论自制逆向调平装置有助于提高CT引导下穿刺体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 自制逆向调平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韩景奇 吴则 +3 位作者 王便 时艳 安玉芬 王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6-751,共6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CT引导下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5.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CT引导下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5.1±8.7)岁。病灶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7例、胰尾10例,钩突2例,在CT引导下采用17 G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建立穿刺通道,应用18 G带芯穿刺活检针取材,共实行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32次,其中包含再次活检术2例,取材结束后应用自制封堵剂明胶海绵颗粒-血凝酶混合液堵塞穿刺通道预防出血、胰漏及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共接受32次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其中包含再次活检术2例。穿刺成功率100%(32/32)、取材成功率93.8%(30/32)、取材准确率93.8%(30/32)。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应用同轴引导针经脂肪间隙胰腺穿刺切割活检术是安全、准确、微创并值得推广应用的介入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同轴穿刺引导针 切割活检 封堵剂 明胶海绵颗粒-血凝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研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14
作者 邓壮 蒋天安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患者基线特征,评估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手术即刻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出血、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2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16例(76.2%),女性5例(23.8%);年龄15~82岁,平均(59.5±15.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和穿刺针道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14.3%)发生轻度出血,无中重度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针道种植转移。结论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穿刺活检中安全、有效,可为接受脾脏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诊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穿刺活检 射频消融系统 活检 脾脏病变 射频消融 出血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晓强 罗嘉谊 +5 位作者 谷昌伟 李铠湘 钟章华 赵湘军 李锐冰 王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常规组),54例采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改良组),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常规组1例L 4神经根损伤,考虑术中神经根挤压损伤,术后下肢肌力无异常,但神经支配皮节区痛觉过敏、麻木,伴夜间抽筋,予普瑞巴林、甲钴胺、维生素B1和B6治疗2个月后好转,随访至1年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无硬膜、腹部脏器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复发1例,改良组复发2例,3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其中2例症状较重,再次行内镜翻修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后好转。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穿刺次数[(1.8±0.7)次vs.(7.5±1.1)次,t=27.543,P=0.000]、[透视次数(5.7±1.8)次vs.(23.2±2.2)次,t=41.235,P=0.000]和手术时间[(72.7±7.2)min vs.(92.7±7.7)min,t=12.317,P=0.000]均明显减少或缩短;2组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3±0.6)d,t=0.062,P=0.951]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随访(14.0±1.3)月,改良组随访(13.6±1.2)月,2组末次随访腰退痛VAS评分[(1.5±0.6)分vs.(1.6±0.7)分,t=0.751,P=0.455]、ODI[(10.8±3.4)%vs.(11.8±3.9)%,t=1.284,P=0.202]、MacNab标准优良率[100%(54/54)vs.100%(35/35),Z=-0.981,P=0.32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简单,减少医患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简易画线穿刺 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案选择
16
作者 苗杨 何垒 +1 位作者 董道松 郭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实施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案选择。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A组在卵圆孔外口给予2%利多...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实施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案选择。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A组在卵圆孔外口给予2%利多卡因1 mL,入颅内后给予0.5%利多卡因0.5 mL;B组在卵圆孔外口给予2%利多卡因1 mL,入颅内后给予0.25%利多卡因0.5 mL;C组在卵圆孔外口给予2%利多卡因0.5 mL,入颅内后给予0.25%利多卡因0.5 mL。记录患者术中疼痛、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术后面部疼痛及麻木情况。结果 术前3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卵圆孔穿刺时,C组VAS评分和三叉神经心脏反射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 <0.05);而在球囊压迫时,3组VAS评分和三叉神经心脏反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显示,3组患者面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穿刺卵圆孔时应给予足量(2%利多卡因1 mL)局部麻醉药以保证患者镇痛效果和抑制不良反射,在球囊压迫时,低浓度局部麻醉药(0.25%利多卡因0.5 mL)同样可获得镇痛效果并抑制不良反射,对远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任晖 张军康 +3 位作者 鲁海 袁建国 巩洁 韦文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下 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发生急性心包填塞患者 ,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 ,采用 Seldinger技术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液。结果 ... 目的 评价超声下 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发生急性心包填塞患者 ,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 ,采用 Seldinger技术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液。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时间 2~ 5 min。无 1例出现心肌或其它脏器损伤 ,4例出现抽吸时导管堵塞 ,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通畅 ,1例出现局限性皮下渗液 ,1例穿刺处皮肤轻度红肿 ,经处理后消失。留置导管时间一般 2~ 14 d,最长 2月余。结论 超声下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急性心包填塞 ,方法简单 ,能安全有效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seldinger技术 心包穿刺 急性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eldinger技术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马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经皮锁骨下动脉(SCA)穿刺是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难点之一。对12例成人尸体标本双侧SCA走行及毗临关系解剖学观察表明,SCA的体表投影点(D点)位于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偏外约1cm处。当动脉的穿刺靶点为D点内1.... 经皮锁骨下动脉(SCA)穿刺是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难点之一。对12例成人尸体标本双侧SCA走行及毗临关系解剖学观察表明,SCA的体表投影点(D点)位于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偏外约1cm处。当动脉的穿刺靶点为D点内1.5cm上约1cm处时,在锁骨中外1/3下2~3cm处进针,角度额状面为(20~30)°,横断面为(10~20)°,深度为4~5cm。20例患者穿刺成功并送入导丝后的X线照片测量显示左SCA位于第一肋外缘中点处,可作为透视下定位点和靶点。SCA穿刺先按体表标志进行,困难时按透视下骨性标志进行,不成功则采取经股动脉插管,入左SCA,透视引导下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血管穿刺 导管药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结合全三维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博 李志勇 +6 位作者 王历 苟文 苏婷 张海涛 赖溱 喻荣辉 刘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目的:评估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结合全三维(total 3-dimensional,T3D)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 目的:评估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结合全三维(total 3-dimensional,T3D)技术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2例。根据所采用房间隔穿刺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ICE+T3D组(n=56例)和ICE组(n=56例)。记录2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心房重建时间、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房间隔穿刺过程中ICE扇面调整次数、房间隔穿刺时间、消融前预处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及暴露剂量等参数。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E+T3D组的房间隔穿刺过程中ICE扇面调整次数、房间隔穿刺时间少于ICE组[(1.70±0.63)次vs.(5.34±1.71)次,P<0.001]、[(3.66±1.09)min vs.(4.90±1.92)min,P<0.001]。但ICE+T3D组的心房重建时间、消融前预处理时间长于ICE组[(22.44±3.13)min vs.(12.34±2.12)min,P<0.001]、[(49.41±3.52)min vs(.37.65±4.04)min,P<0.001]。ICE+T3D组有43(76.8%)例患者在消融前预处理阶段实现零射线,有13例患者因推送导管困难而使用X射线,但这些患者的X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均小于ICE组[(1.68±0.72)min vs.(3.14±1.95)min,P=0.010]、[(6.28±2.78)mGy vs.(23.85±21.32)mGy,P=0.004]。在房间隔穿刺阶段中,ICE+T3D组全部实现零射线,而ICE组有45(80.4%)例实现零射线。并发症方面,2组均无心包填塞、误穿主动脉、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均有1(1.8%)例血管穿刺并发症。结论:经本研究整合及改进后的ICE结合T3D技术可以安全可靠地实施零射线个体化房间隔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穿刺 心腔内超声 全三维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手术机器人虚拟仿真与人因工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帅 张芳兰 +2 位作者 侯雨雷 闫江涛 陈国强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为解决穿刺手术机器人设计中的空间配置、姿态干涉及人机交互等复杂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JACK人机工程仿真工具和UE5实时渲染技术的综合评估与优化策略。首先,运用FMEA深入挖掘穿刺手术机器人关键结构的... 为解决穿刺手术机器人设计中的空间配置、姿态干涉及人机交互等复杂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JACK人机工程仿真工具和UE5实时渲染技术的综合评估与优化策略。首先,运用FMEA深入挖掘穿刺手术机器人关键结构的潜在失效模式,据此制订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基于JACK软件构建数字化人体模型,精准模拟医师在执行关键手术任务时的动作与姿态,全面评估人机交互中的碰撞干涉、可视域与可达域、工作姿势及上肢与下背部舒适度等关键指标;随后,采用UE5构建高精度机器人动态结构模型,使其与数字人体模型的关键手术动作形成动态交互映射关系。经FMEA评估后,优化设计的各项结构组件的风险优先级数(RPN)显著降低且均未超过阈值125,有力证明了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采用FMEA方法能有效识别并改进穿刺手术机器人的人因工效问题,整合JACK和UE5的虚拟仿真体系,成功实现了对人体工作姿态与机器人可动结构的同步验证,增强了仿真过程的可视化表现,从而大大降低了样机试制阶段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手术机器人 人因工效学 虚拟仿真 FMEA JACK U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