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果脱壳及蒲籽清选设备研究现状
1
作者 陈达 黄兴元 +3 位作者 周坚 曹舒昕 王正盖 陈小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2-248,共7页
传统油茶果脱壳以人工为主,人力成本高、作业强度大;已有的油茶果脱壳设备通用性差、破壳率低、茶籽破损率高,脱壳清选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国外对油茶果脱壳研究较少,总结国外腰果脱壳、槟榔脱... 传统油茶果脱壳以人工为主,人力成本高、作业强度大;已有的油茶果脱壳设备通用性差、破壳率低、茶籽破损率高,脱壳清选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国外对油茶果脱壳研究较少,总结国外腰果脱壳、槟榔脱壳和其他不同种类坚果脱壳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油茶果脱壳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脱壳、蒲籽清选方面阐述国内油茶果脱壳机械化现状,发现撞击法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脱壳效果不理想、茶籽破损率高;剪切法可对鲜果脱壳,脱壳率较佳,但维修成本大;挤压法脱壳效率高、茶籽破损率低,但处理前需对茶果分级;碾搓法适应不同大小茶果,但茶果含水量高时易出现堆积;烘果爆蒲法的籽粒完整度较好,但烘干成本较高、后续壳籽清选不便。分析我国油茶果脱壳机械化现阶段发展面临机械化脱壳率低、壳籽清选效率低,设备生产与产业发展步调不一致,设备通用性差、功能单一,生产力不集中,系列化和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优化提升关键技术,提高机具的通用性、适应性、可靠性,借鉴国外成熟的坚果类破壳清选研究技术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脱壳 蒲籽清选 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辊式油茶果籽壳清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东 寇欣 +3 位作者 廖伟 康地 曲振兴 汤晶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164,共10页
针对现有油茶果籽壳清选机清选效果不佳、茶籽损伤率高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齿光辊清选原理的对辊式油茶果籽壳清选机。同时,对油茶籽、壳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清选装置辊组排布方式、齿光辊组数、清选关键部件齿辊齿形和直径分别进... 针对现有油茶果籽壳清选机清选效果不佳、茶籽损伤率高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齿光辊清选原理的对辊式油茶果籽壳清选机。同时,对油茶籽、壳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清选装置辊组排布方式、齿光辊组数、清选关键部件齿辊齿形和直径分别进行了设计,分析了清选状态时油茶壳受力情况。为验证对辊式油茶果籽壳清选机是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选取清选间隙、辊轴转速、喂入量为试验因素,以茶籽破碎率和清选率为评价指标,对清选机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清选间隙为3.13 mm、轴辊转速为298.25 r/min、喂入量为1.51 t/h时,对辊式油茶果籽壳清选机获得最佳清选效果,此时茶籽破损率为3.30%,清选率为9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籽壳混合物 清选机 齿光辊清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橡胶籽壳炭化的影响及其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
3
作者 占国艳 梁耀辉 +1 位作者 陈淑贤 潘晓威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34-1544,共11页
为研究热解温度对橡胶籽壳炭化的影响及其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探究橡胶籽壳资源化利用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应用新方式,以橡胶籽壳为原料,在300、450、600、750℃不同温度下热解炭化以获得生物炭(记为RSS300、RSS450、RSS600、RSS750),通... 为研究热解温度对橡胶籽壳炭化的影响及其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探究橡胶籽壳资源化利用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应用新方式,以橡胶籽壳为原料,在300、450、600、750℃不同温度下热解炭化以获得生物炭(记为RSS300、RSS450、RSS600、RSS750),通过热重分析(TG)、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研究热解温度对橡胶籽壳炭化的影响,评估不同生物炭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探究在不同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初始Cd(Ⅱ)浓度的条件下,热解温度对橡胶籽壳生物炭吸附Cd(Ⅱ)的影响,并讨论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等温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热解温度会使橡胶籽壳生物炭热稳定性产生差异,也会对生物炭产率、pH值、灰分和孔隙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热解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无法使炭化的生物炭获得最佳孔隙结构;热解温度越高,获得的橡胶籽壳生物炭芳香性逐渐变强,亲水性和极性变弱,同时高温炭化使得橡胶籽壳生物炭变成碎片状,表面光滑,并且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开始出现部分坍塌现象;经过合适的温度热解后,橡胶籽壳生物炭具有较丰富的如—OH、C—H以及C=O等表面含氧功能团,有利于Cd(Ⅱ)的去除;四种温度热解获得的生物炭中,RSS45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表面含氧功能团,有助于Cd(Ⅱ)吸附。RSS450对Cd(Ⅱ)吸附量要大于其他生物炭材料,生物炭投加量为80 mg,初始溶液pH值为6时对Cd(Ⅱ)吸附达到最佳,这可能归因于生物炭材料与Cd(Ⅱ)之间的静电吸附和沉淀/共沉淀作用。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生物炭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化学吸附起到主要作用;吸附等温线模拟结果显示Langmuir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Freundlich模型,单分子层吸附占主导地位;由Langmuir模型计算得出RSS300、RSS450、RSS600、RSS750对Cd(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56、13.98、11.89和8.90 mg/g。采用中温热解可以获得性能较佳的橡胶籽壳生物炭,并且能够实现对Cd(Ⅱ)的高效吸附。研究结果可以为橡胶籽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壳 生物炭 性能 重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籽脱壳清选工艺参数模型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斌 唐建新 +3 位作者 陈丽娟 边晓东 袁名安 郑寨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提升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保证茶叶籽油原料质量,对茶叶籽进行脱壳清选试验,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工艺参数对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仁中含壳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进料速度和出仁口面... 为提升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保证茶叶籽油原料质量,对茶叶籽进行脱壳清选试验,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工艺参数对茶叶籽脱壳清选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仁中含壳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主轴转速、进料速度和出仁口面积。仁中含壳率受到工艺参数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进料速度与主轴转速的交互作用极显著。根据回归方程,得到合适的茶叶籽脱壳清选工艺范围,即进料速度为6.0~6.3 kg/min,主轴转速为1 865~1 915 r/min,出仁口面积为56~62 cm2。在此条件下,仁中含壳率和壳中含仁率均在1.0%以下。因此,应用茶叶籽脱壳清选模型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脱壳清选 仁中含壳率 壳中含仁率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推进式油茶籽壳低损清选机设计及试验
5
作者 王东 寇欣 +4 位作者 汤晶宇 曲振兴 范志远 吴昊 张瑞阳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1,共7页
针对现有齿光辊式油茶籽壳清选机存在“磕籽”现象,造成油茶籽损失率较高的问题,利用油茶青果脱壳后的籽、壳物理特性的差异,设计了螺旋推进式油茶籽壳低损清选机,对该清选机螺旋辊直径与长度、螺旋辊转速、螺纹形式、螺距和螺旋升角等... 针对现有齿光辊式油茶籽壳清选机存在“磕籽”现象,造成油茶籽损失率较高的问题,利用油茶青果脱壳后的籽、壳物理特性的差异,设计了螺旋推进式油茶籽壳低损清选机,对该清选机螺旋辊直径与长度、螺旋辊转速、螺纹形式、螺距和螺旋升角等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建立油茶籽受力模型。以清选率和油茶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清洗机工作参数喂入量、螺旋辊转速和对辊间隙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设计的螺旋推进式油茶籽壳低损清选机螺旋辊的直径为50 mm,长度为1 000 mm,转速不超过200 r/min,螺距为50 mm;螺纹采用双螺旋形式布置,螺纹横截面形式为直角梯形,工作倾角为120°,螺纹高为4 mm;螺旋升角为30°;优化的工作参数为喂入量1.1 t/h、螺旋辊转速170 r/min、对辊间隙12 mm,并在该清选机的上平面设计毛刷以增大清选过程中油茶壳姿态调整的概率,在此优化条件下该清选机的清选率为90.39%,油茶籽损失率为0.54%。综上,设计的螺旋推进式油茶籽壳低损清选机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可以较好地完成油茶籽壳混合物的清选作业,同时大幅降低油茶籽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混合物 低损率 清选 清选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乙烯基磷酸的核壳乳液功能防腐涂层制备
6
作者 孙建刚 何昊晨 曹红亮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共聚单体、乙烯基磷酸(VPA)为功能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含磷酸基团的功能乳胶颗粒。以poly(St-co-BA)为种子、poly(St-co-BA-co-VPA)为壳层,制备了固含量(固体颗粒在产物乳液...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共聚单体、乙烯基磷酸(VPA)为功能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含磷酸基团的功能乳胶颗粒。以poly(St-co-BA)为种子、poly(St-co-BA-co-VPA)为壳层,制备了固含量(固体颗粒在产物乳液中的质量分数)约30%、颗粒分布较均匀的核壳乳液。所制得的核壳乳液涂层的热分解温度大于380℃,腐蚀电位可达到1.74 V,腐蚀电流密度有所下降,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这种功能涂层具有着很高的阻抗,证明了其可以大幅减缓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乙烯基磷酸 核壳结构 铝材防腐涂层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牡丹籽壳中短叶松素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迎阳 邹林玲 +4 位作者 陈文涛 孙承骏 邹平 徐莹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S-8、DM301、HPD600、HPD100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析率,发现S-8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最佳,分别为83.47%和84.46%;优化S-8大孔树脂分离MDKF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液流速2.0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液流速1.5 mL/min,洗脱液体积100 mL;对经过C18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LC-MS分析得到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分离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较:C18纯化物>S-8大孔树脂纯化物>MDKF粗提物;分子对接实验表明,短叶松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有结合能力,过氧化氢酶的结合能力最强为-9.1 kcal/mol。实验表明,短叶松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药品或化妆品等抗氧化剂的添加,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对牡丹籽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短叶松素 大孔树脂 C18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改性橡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研究
8
作者 潘晓威 赵祉芳 +4 位作者 占国艳 梁耀辉 潘政 陈淑贤 叶剑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以农业废弃物橡胶籽壳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与超声处理相结合制备活性炭,通过调整制备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 以农业废弃物橡胶籽壳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与超声处理相结合制备活性炭,通过调整制备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考察其吸附能力,并比较超声预处理与未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的特性。研究得出最优制备条件为:剂料比为1∶1,超声作用时间为60 min,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700℃。超声预处理后的活性炭(U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00 mg/g、碘吸附值为1340.2 mg/g、得率达25.9%,总孔容为0.9511 cm^(3)/g,比表面积为1034.5009 m^(2)/g;未经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N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0 mg/g,碘吸附值为894.0 mg/g,得率为20.8%,比表面积为690.2461 m^(2)/g,总孔容为0.6830 cm^(3)/g。二者均含羟基、醇羟基、羰基官能团,橡胶籽壳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为Ⅰ型。KOH活化后的活性炭表面存有大量孔结构,UAC活性炭表面光滑平整,有许多丰富规则的孔结构,优于NAC活性炭。橡胶籽壳的碳(C)含量丰富,经过KOH活化后,UAC和NAC的C含量由原来的56.81%,分别提高到75.97%、64.89%。KOH活化后的样品比橡胶籽壳更加稳定,UAC和NAC样品的总重量分别损失62%和68%之后趋于稳定。综上所述,超声处理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更佳,说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作用在活性炭结构表面,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提高其吸附性能、比表面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壳 活性炭 碘吸附值 亚甲基蓝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琼 许凤清 +3 位作者 邓梦云 任梦婷 王桐生 吴德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醋酸灼伤法建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溃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溃疡黏膜组织中Keap1、Nrf2、Nes-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为306.74±1.04 mg/g、23.43±0.61 mg/g,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3.42±0.97µg/mL、3.32±0.90µg/mL(P<0.01);乙酸乙酯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口腔黏膜损伤,提高血清中CAT水平、降低MDA水平(P<0.01),显著增加血清中NEs-Nrf2(P<0.01)以及HO-1(P<0.05)蛋白表达量、降低Keap1(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结论芡实壳提取物对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壳 抗氧化活性 口腔溃疡 NRF2 HO-1 KE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婉毓 李会珍 +3 位作者 张志军 郭誉嵘 张红玉 王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紫苏资源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紫苏籽壳提取物(PSHE)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硝酸银浓度、提取液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紫苏资源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紫苏籽壳提取物(PSHE)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硝酸银浓度、提取液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制备PSHE@AgNPs的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SHE@AgNP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HE@AgNPs制备最佳工艺为:硝酸银浓度15 mmol/L,提取液浓度0.4 g/mL,超声波功率480 W,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7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达92.37%。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SHE@AgNP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PSHE@AgNPs表面存在植物化学物质,酚类化合物参与纳米银的合成;热重分析显示了PSHE@AgNPs的热稳定性,在276.7~420.3℃范围内存在主要的质量损失,质量减少46.74%;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PSHE@AgNPs是粒径均值为27.97 nm的近球形分散颗粒。研究结果可为超声波辅助绿色合成粒径小、分散性高、具有热稳定性的面心立方结构的PSHE@AgNPs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其在生物材料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壳 纳米银颗粒 生物还原法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轮台白杏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文静 谢辉 +4 位作者 秦丽欢 阿丽娅·阿力木 张大海 胡佳丽 任晓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掌握轮台白杏种子的最佳育苗方法,为高效科学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为揭示杏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台白杏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激素法、温汤浸种法、低温层积法、激素+低温层积法打破种子休眠,统计发芽率,将萌发的种子... 【目的】掌握轮台白杏种子的最佳育苗方法,为高效科学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为揭示杏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台白杏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激素法、温汤浸种法、低温层积法、激素+低温层积法打破种子休眠,统计发芽率,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30 d后测定幼苗特性。【结果】1)GA_(3)和温汤浸种处理不去皮种子,发芽率很低,表明轮台白杏具有种皮休眠特性。带壳轮台白杏种子经低温层积80 d才开始萌发,说明轮台白杏具有种壳休眠特性。2)在不同处理中,有两个处理方法发芽率及出苗率均较高,其中500 mg/L的GA_(3)处理半去皮轮台白杏种子,发芽率高达94.00%,出苗率高达88.00%,种苗根系发达,不易徒长,育苗成本最低,每千株为276元,育苗效率最高。温汤浸种轮台白杏种子在50℃浸种全去皮轮台白杏种子30 min,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分别为98.00%和84.00%,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低温层积带壳种子120 d时发芽率最高为80.67%,所有低温层积处理出苗率低于70%,育苗成本较高,效率最低。3)先用激素浸泡种24 h,后层积综合处理发现,轮台白杏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均不高,且成本最高,育苗效率不高。【结论】杏具有种皮、种壳休眠特性。500 mg/L的GA_(3)浸泡半去皮种子24 h与50℃浸种全去皮轮台白杏种子30 min,育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均可用作生产中的育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皮休眠 种壳休眠 激素 低温层积 温汤浸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天祥 朱培蕾 汪名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4,共12页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 为了探究螺旋压榨过程中含壳率对油茶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含壳率对螺旋压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脂肪酸组成、氧化诱导时间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压榨出油率随着含壳率的增加而提高,到20%时趋于稳定,最高出油率为26.29%。且当壳质量分数为20%时,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最低,分别为0.82 mg/g、0.37 mmol/kg和0.07%,氧化诱导时间最长,为22.62 h,同时其色度值和磷脂含量均处较低水平。当壳质量分数为30%~40%时,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最高,为67.48 mg/kg,且油茶籽油的色泽相对较深。含壳率对油茶籽油的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通过电子鼻和GC-IMS对不同含壳率油茶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等,且含壳率较高的油茶籽油和含壳率较低的油茶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当壳质量分数低于20%时,油茶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较多,其香味较为浓郁,随着含壳率的增加,油茶籽油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也随之减少。综合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氧化稳定性及挥发性成分含量,螺旋压榨油茶籽油时的物料理想壳质量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含壳率 理化指标 甾醇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鹿忆 王湛昌 +3 位作者 朱文欢 何弯弯 艾桃山 张立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饲喂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空白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油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阳性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壳的再制商品...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饲喂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空白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油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阳性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壳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试验组,养殖时间21 d。测定黄颡鱼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及补体C3含量,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黄颡鱼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牡丹籽壳显著提高黄颡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01)和补体C3(P<0.05)含量,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指示肝脏氧化损伤程度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01),黄颡鱼肝脏形态结构完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牡丹籽壳提高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效果在5%剂量添加组更加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0%(P<0.001)、245%(P<0.001)和176%(P<0.001),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分别提高了36%(P<0.001)和33%(P<0.01)。与牡丹籽油相比,饲料添加牡丹籽壳能达到与其相同的保健效果。饲料添加牡丹籽壳能有效提高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适宜添加量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牡丹籽油 饲料添加剂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t/d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万猛 张新文 +4 位作者 石胜瑜 陈波宇 倪二毛 金俊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中残油率为2.49%,且产品符合一级油的国家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油茶籽油相比,通过本工艺获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油茶籽油的高值化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双螺杆榨油机 剥壳及壳仁分离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性能试验与研究
15
作者 汪洋 邓勇杰 +4 位作者 刘琼 赖曲芳 廖阳森 刘木华 胡淑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1636,共14页
【目的】针对现有油茶果机械脱壳存在的脱壳率低、破籽率高等问题,设计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提高油茶鲜果脱壳率、降低其破籽率,并对其脱壳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果物料性能分析,设计了螺旋挤压式油茶鲜果脱壳机... 【目的】针对现有油茶果机械脱壳存在的脱壳率低、破籽率高等问题,设计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提高油茶鲜果脱壳率、降低其破籽率,并对其脱壳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果物料性能分析,设计了螺旋挤压式油茶鲜果脱壳机,并对油茶鲜果与螺旋挤压脱壳机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性能的主要因素。以油茶果脱壳率、油茶籽破籽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了电机转速、脱壳间隙和挤压间隙的取值范围。以电机转速、脱壳间隙和挤压间隙为试验因素,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油茶果脱壳率、油茶籽破籽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试验因素进行参数优化,获得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各因素对评价指标油茶果脱壳率与油茶籽破籽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脱壳间隙、挤压间隙、电机转速,最佳参数组合为:电机转速50 r/min,脱壳间隙20 mm,挤压间隙6 mm,油茶果脱壳率为94.13%,油茶籽碎籽率为3.15%。【结论】该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可以较好地完成油茶果采后脱壳加工要求,为后期整机研发与性能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螺旋挤压 脱壳率 机械脱壳 破籽率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的带壳香榧坏籽快速识别
16
作者 翁定康 范郑欣 +2 位作者 孔令飞 孙通 喻卫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5-2682,共8页
带壳香榧籽在后熟处理及炒制过程中会产生无法食用的香榧坏籽,在不破坏外壳的情况下人工无法准确识别和消除,将影响香榧籽整体品质。利用两种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带壳正常香榧籽和香榧坏籽的光谱数据,研究比较8种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单一... 带壳香榧籽在后熟处理及炒制过程中会产生无法食用的香榧坏籽,在不破坏外壳的情况下人工无法准确识别和消除,将影响香榧籽整体品质。利用两种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带壳正常香榧籽和香榧坏籽的光谱数据,研究比较8种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单一波长选择方法(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连续投影算法和子窗口重排分析法)及联合波长选择方法对两个光谱仪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建立香榧坏籽的识别模型并比较模型性能的优劣,以确定不同光谱仪下较优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光谱仪1,预处理未能有效提高模型性能,连续投影算法为最优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所建立的LDA和SVM模型的预测集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7.10%、95.00%、96.00%和97.10%、97.50%、97.30%,优于全波段模型,建模波长变量数由661个缩减到9个,仅占原波长变量数的1.36%。对于光谱仪2,基线校正为最优的预处理方法,子窗口重排分析法为最优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所建立的LDA和SVM模型的预测集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0%、92.50%、96.00%和100.00%、95.00%、97.30%,与全波段模型性能一致,建模波长变量数由155个缩减到55个,占原波长变量数的35.48%。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较好地识别带壳香榧坏籽,合适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可以有效筛选特征波长,简化模型,并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研究还发现1000~1300nm光谱波段与香榧籽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较适合于带壳香榧坏籽的鉴别。该研究为带壳香榧坏籽的快速无损识别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壳香榧籽 可见-近红外光谱 坏籽 特征波长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蕾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所减缓,茶籽壳粉含量越高,减缓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茶籽壳粉 杂木屑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柄山蚂蟥种子的硬实处理方法研究
18
作者 汪忠辉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6-57,64,共3页
为提高豆科植物长柄山蚂蟥坚硬种壳种子的萌发率,采用热水处理、划破种皮、石英砂研磨和微波处理4种方法处理长柄山蚂蟥种子。结果表明,热水浸泡及划破种皮处理能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其中热水浸泡处理中70℃为最优。与... 为提高豆科植物长柄山蚂蟥坚硬种壳种子的萌发率,采用热水处理、划破种皮、石英砂研磨和微波处理4种方法处理长柄山蚂蟥种子。结果表明,热水浸泡及划破种皮处理能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其中热水浸泡处理中70℃为最优。与其他处理相比,该处理操作更为省工省时、安全、简便易行,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山蚂蟥 种子硬实 处理方法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法制备橡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孙康 蒋剑春 +2 位作者 张天健 邓先伦 戴伟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橡胶籽壳炭为原料,以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吸附性能优良且得率高的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水蒸气用量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橡胶籽壳炭量1.0 kg,活化温度880℃,活化时间40 m in... 采用橡胶籽壳炭为原料,以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吸附性能优良且得率高的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水蒸气用量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橡胶籽壳炭量1.0 kg,活化温度880℃,活化时间40 m in,水蒸气用量8 kg/h。制得的优质橡胶籽壳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240 mg/g,碘值1 113 mg/g,强度94.2%,得率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橡胶籽壳 水蒸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红玉 王成章 +4 位作者 张宇思 陶冉 原姣姣 李文君 朱佳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4,共5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获得最优的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的工艺条件。以抗氧化剂(VC和BHT)为参照,采用DPPH和FRAP法评... 采用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获得最优的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的工艺条件。以抗氧化剂(VC和BHT)为参照,采用DPPH和FRAP法评估牡丹籽壳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00 W,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25∶1,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多酚含量为5.75%。牡丹籽壳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71.0μg/m L,FRAP值为18.33 mmol/L,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