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圆盘式油菜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李平 古愉川 +4 位作者 张涛 冯伟 任桂英 周晓晖 吴明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186,共9页
针对丘陵山地油菜机械化播种作业率低、作业效果差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发并大量推广应用的庆油3号、庆油8号高含油油菜品种为基础开展研究,测得种子的平均当量直径为1.92 mm、球形度为96.6%、摩擦角为22.66°。基于农艺要... 针对丘陵山地油菜机械化播种作业率低、作业效果差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发并大量推广应用的庆油3号、庆油8号高含油油菜品种为基础开展研究,测得种子的平均当量直径为1.92 mm、球形度为96.6%、摩擦角为22.66°。基于农艺要求的每穴取种量、作业速度、穴距、漏播率和重播率等参数,设计了一种倾斜圆盘式双排精密排种器,重点分析了该排种器在倾斜工况下油菜籽粒受力与倾角、护种高度的关系,开展排种器取种孔的直径、减速比、排种盘直径、转速、充种孔间隙弧度等的分析计算,确定了内排最少取种孔数为26个,最佳护种板高度为0.09 m,排种盘直径为125 mm,试验得出取种孔直径为7.5 mm。基于JPS播种试验台开展了以排种盘倾角、排种盘孔数、转速为三因素的二次组合试验,建立了穴粒数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破碎率的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优化最终得出了排种器的最佳参数组合:倾斜角度为29°、总取种孔数为62个、排种盘转速为7 r/min,此时穴粒数合格率为97.2%、重播率为1.93%、漏播率为0.95%、破碎率为0.92%。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机满足油菜播种生产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排种器 精量播种 倾斜圆盘式 双排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限姿导引侧充式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苏微 袁波 +3 位作者 赖庆辉 周生武 宛渊 李如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2-706,共15页
【目的】针对现有的机械式玉米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条件下播种质量下降的问题,设计一种双列限姿导引侧充式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方法】采用限姿板配合排种盘和护种盘分级限制引导种子侧充进入充种型孔前的姿态,同时利用径向突变结构辅助... 【目的】针对现有的机械式玉米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条件下播种质量下降的问题,设计一种双列限姿导引侧充式玉米高速精量排种器。【方法】采用限姿板配合排种盘和护种盘分级限制引导种子侧充进入充种型孔前的姿态,同时利用径向突变结构辅助种子自重清种,实现高速精量排种作业。结合玉米种子的形状特征与尺寸,分析种子分级限姿导引侧充的原理,确定关键部件的基本结构参数。运用离散元法与多体动力学(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multi-body dynamics, DEM-MBD)耦合的方法,以型孔插件顶部宽度、护种盘后侧高度以及护种盘底部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与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设计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仿真试验,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仿真试验的可靠性。【结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12 km/h时,型孔插件顶部宽度为4.65 mm、护种盘后侧高度为5.10 mm、护种盘底部角度为81.86°时,玉米排种质量最优,此时排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分别为92.18%、5.13%和2.69%。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12 km/h时,排种合格指数为91.45%,与仿真试验的相对误差为0.79%,仿真优化试验结果可靠;在作业速度为8~16 km/h时,合格指数均大于90%,重播指数均小于7%,漏播指数均小于4%,且排种效果优于传统的勺轮式排种器。【结论】设计的排种器对作业速度的适应性较好,满足玉米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排种器 精量播种 高速播种 玉米 限姿导引 DEM-M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花登峰 姜鹏 +7 位作者 高进 施洋 孙健雄 陆镇威 王海洋 程芳梅 杨华 王为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3,共11页
玉米机械化播种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型研发的重要途经。根据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实施应用情况,本文从玉米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播种配套装备、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及... 玉米机械化播种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型研发的重要途经。根据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实施应用情况,本文从玉米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播种配套装备、玉米机械化播种关键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在玉米机械化播种中的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当前中国玉米的种植概况及种植模式,重点介绍了玉米直播和移栽2种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动态,结合精准农业背景,分析了智能化现代测控技术在玉米播种机械上的应用研究情况,涵盖播量监测、变量播种、自动导航等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玉米播种机械化的发展难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直播 移栽 机械化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子精量直播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 杜铮 +3 位作者 郭翔 李华 马翔远 廖宜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简述了国内外蔬菜精量播种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生产概况和主要播种装备,重点阐述了蔬菜直播环节的精量和变量排种、种床成型、种沟成型和控制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及蔬菜智能化机械直播的动态,阐明了蔬菜机械化直播的研... 简述了国内外蔬菜精量播种技术装备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生产概况和主要播种装备,重点阐述了蔬菜直播环节的精量和变量排种、种床成型、种沟成型和控制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及蔬菜智能化机械直播的动态,阐明了蔬菜机械化直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归纳了蔬菜精量直播机排种系统和种床成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总结了蔬菜精量机械化直播的基础和核心,从蔬菜精量直播关键技术角度探讨了影响排种精度的关键因素,并阐明了蔬菜种子精量直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蔬菜种植特点和精量直播技术装备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蔬菜精量播种技术难点,提出了研究重点在于突破排种技术中的精量和变量排种、高速和高效播种的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精量播种机发展现状,展望蔬菜精量直播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精量播种 排种器 直播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和取秧量对精量条播机插杂交稻高产群体构建及能效的影响
5
作者 曹云 陈雪芳 +11 位作者 黄兴海 何咨霆 汤菁莎 陈坤 汪爱羚 罗贯洲 廖琴 孙园园 郭翔 杨志远 马均 孙永健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90,共14页
【目的】明确杂交稻精量条播下,条播量和取秧量对机插质量、高产群体构建及能效的影响,提出条播量和机插取秧量的优化组合,为完善杂交稻精量条播育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精量条播18条带下,以川康优6308为试材,进行... 【目的】明确杂交稻精量条播下,条播量和取秧量对机插质量、高产群体构建及能效的影响,提出条播量和机插取秧量的优化组合,为完善杂交稻精量条播育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精量条播18条带下,以川康优6308为试材,进行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100粒/条(M_(1)),130粒/条(M_(2)),160粒/条(M_(3)),190粒/条(M_(4))四个条播量,副区为1.25 cm^(2)(S_(1)),2.03 cm^(2)(S_(2)),2.81 cm^(2)(S_(3))三个机插取秧面积来代表不同取秧量,研究其对机插杂交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群体质量、产量及能效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条播量,秧龄为25 d下,M_(1)和M_(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株高(17.05~17.95 cm)、茎基宽(1.78~1.84 mm)、绿叶数(3.41~3.57片)、成苗率(74.15%~77.75%)和根数(7.04~7.71条/株)均显著优于M_(3)和M_(4)处理(1.36%~21.46%),但M_(2)处理根冠比和根系盘结力优于M_(1)处理。不同条播量和取秧量处理下,M_(2)S_(3)为最佳试验处理,其机插质量最优,且在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缓慢,群体生长率和群体净同化率分别比其余处理高0.77%~70.59%,2.54%~55.79%,产量达到10768.79kg/hm^(2),相比于其他处理提高4.02%~37.23%。此外,其净能量、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70%~34.41%,0.04%~1.80%和2.50%~24.24%,净收益和产投比分别增加335.13%~3935.06元/hm^(2)和0.36%~18.93%。【结论】精量条播机插杂交稻条播18条带,条播量为130粒/条,秧龄为25 d,可以培育素质较优的秧苗,并配合机插取秧量为2.81 cm^(2)可构建高产群体质量,节本增效,并协同提高产量和能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条播 播种量 取秧量 产量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直播机供种装置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克盛 王云德 +2 位作者 王雷 刘孜文 巨江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39-42,共4页
甜叶菊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子细小且形态不规则,传统播种方式存在播种不均、破损率高及出苗率低等问题。为提高甜叶菊的播种质量与作业效率,该文针对甜叶菊种子的特性,研究并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甜叶菊直播机的供种装置。通过分析不... 甜叶菊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子细小且形态不规则,传统播种方式存在播种不均、破损率高及出苗率低等问题。为提高甜叶菊的播种质量与作业效率,该文针对甜叶菊种子的特性,研究并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甜叶菊直播机的供种装置。通过分析不同供种方式的工作原理,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供种装置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过程及结果可为甜叶菊直播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促进甜叶菊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直播机 供种装置 精量播种 机械化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排种器排种技术与驱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李漫漫 冯晓静 +1 位作者 赵一方 夏朝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9,82,共7页
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决定播种质量的好坏,为满足我国精密排种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求,对国内外精密排种器的研究现状、排种技术、驱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气力式排种器虽适用于高速作业,但对系统的密封性和耐磨性要求... 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决定播种质量的好坏,为满足我国精密排种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求,对国内外精密排种器的研究现状、排种技术、驱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气力式排种器虽适用于高速作业,但对系统的密封性和耐磨性要求较高,在复杂田间作业时可能存在气压不稳定,导致播种质量下降的问题。而传统的机械式排种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在我国现代化播种作业中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智能化播种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机械式排种器在高速播种作业、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等条件下,存在排种性能下降、株距均匀性难以保持及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同时,在高速作业下,地轮可能会出现打滑,导致地轮驱动的排种器不能正常工作,出现漏播现象,而目前电驱动技术可在导航系统的加持下,即使出现打滑现象,仍可保证排种的顺利进行。但由于电驱动排种器播种质量的评判标准不全面,导致市场未得到普及。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应大力加强精密排种器技术的研究,使得排种器技术不断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替换传统的排种器技术,推广普及相关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为后续现代化智能播种机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排种器 排种技术 驱动技术 机械式 气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8
作者 李琳 陈芳 +2 位作者 梁学强 王帅 郭玉林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已成为提高种植效率和保证作物质量的关键。综述国内外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提出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重点讨论种子前期处理方法及其对机械化播种效果的影响,强调处理方法的适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已成为提高种植效率和保证作物质量的关键。综述国内外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提出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重点讨论种子前期处理方法及其对机械化播种效果的影响,强调处理方法的适宜性选择。深入分析线播、气吸精播和电动精播等核心技术,阐述操作原理、特点及实际应用成效,以及影响播种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技术选择和改进策略,并展望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蔬菜种子 机械化播种技术 线播 气吸精播 电动精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4 位作者 李茂瑜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2-1423,共12页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每1 hm^(2)2.40×10^(5)穴、D4:每1 hm^(2)2.85×10^(5)穴、D5:每1 hm^(2)3.30×10^(5)穴),分析茎秆力学、茎秆形态及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早播处理(B1)相比,迟播处理(B2)可显著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水平;同时,B2播期处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导致茎秆倒伏指数显著提高。随着播种密度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播期下D3处理产量最高,B2播期下D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倒伏指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个水稻品种趋势一致。与D1处理相比,B1和B2播期的D2、D3处理倒伏指数增幅较小,D4、D5处理显著升高,以渝香优8133表现明显。在B1和B2播期下,D2、D3处理的单株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壁厚及茎鞘充实度与D1处理相当,而D4、D5处理大幅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B1和B2播期下,D3处理是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抗倒伏协同较好的适宜播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播期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仿真的机械式辣椒精量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旭 廖俊卿 +5 位作者 曾金平 刘大为 谢方平 刘敏章 龚明 王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64,共13页
针对辣椒漂浮育苗中,人工点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播种效率低和劳动成本高等问题,在磁力回位型排种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配辣椒漂浮育苗的机械式辣椒精量排种装置,使用SOLIDWORKS等软件对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并利用EDEM仿真软... 针对辣椒漂浮育苗中,人工点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播种效率低和劳动成本高等问题,在磁力回位型排种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配辣椒漂浮育苗的机械式辣椒精量排种装置,使用SOLIDWORKS等软件对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并利用EDEM仿真软件对排种装置进行仿真。选取曲柄电机转速、种量和曲柄直径为影响因子,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权重结合隶属度计算综合得分对排种装置的参数组合进行评价,得到排种装置的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曲柄电机工作转速260 r·min^(-1),种量4 000粒,曲柄直径28 mm。样机试验播种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分别为91.46%、7.29%和1.25%,满足辣椒漂浮育苗生产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漂浮育苗 精量播种 机械式排种装置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会娟 尹小定 池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为了解决播种玉米种子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可实现玉米种子快速、精准播种。试验表明:该玉米直播机移动性能好、播种速度快、种植深度和每穴种子数量更加准确,封土情况也大幅改善,符合设计需求,具有较... 为了解决播种玉米种子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四行精密播种的玉米直播机,可实现玉米种子快速、精准播种。试验表明:该玉米直播机移动性能好、播种速度快、种植深度和每穴种子数量更加准确,封土情况也大幅改善,符合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行精密播种 直播机 快速 精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玉米精播机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盖立丰 王立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201,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精播机的综合作业效率,以性能优化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深度应用展开分析。以电控逆变处理与调速机制相融合为出发点,建立正确的电控模块逆变应用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分析与硬件优化,进行整机作业试...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精播机的综合作业效率,以性能优化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深度应用展开分析。以电控逆变处理与调速机制相融合为出发点,建立正确的电控模块逆变应用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分析与硬件优化,进行整机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智能逆变技术应用的玉米精播机性能优化效果明显,排种精准率与播深合格率分别可提升至94.46%与94.05%,满足精量播种机的设计要求;同时,种子的重播率与漏播率可降低至3.83%与3.06%,整机作业运行稳定,各零部件指令执行协同性好,综合效率相对提升了5.88%,充分体现了智能逆变应用的准确性与适应性,可为类似农机播种装备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精播机 智能逆变 调速机制 播深合格率 漏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偏微分控制下的精量播种机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褚丽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209,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精量播种机的综合作业效率,提出以数学偏微分方程控制理念为切入点的方法,针对其作业系统展开性能优化研究。通过科学搭建用于实现精准播种的数学偏微分控制模型,以排种、播种、状态监测为主程序设计软件控制架构,以系...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精量播种机的综合作业效率,提出以数学偏微分方程控制理念为切入点的方法,针对其作业系统展开性能优化研究。通过科学搭建用于实现精准播种的数学偏微分控制模型,以排种、播种、状态监测为主程序设计软件控制架构,以系统主控装置、导种部件、开沟装置为主优化硬件执行结构,形成完整合理的偏微分控制精量播种机。试验结果表明:数学偏微分方程控制下的精量播种机各项评定参数得到显著提升,播种精度与系统稳定度分别提高了7.95%和6.90%,种子破损率可控制在0.50%以下,整机作业效率提升至94.73%,作业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将数学控制模型思维与系统设计思维相结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播种机 偏微分方程 优化分析 播种精度 种子破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及根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俊华 杨吉顺 +8 位作者 吴正锋 郑永美 杨丽玉 张佳蕾 王建国 赵玉成 解晓梅 王黎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异不显著,而生育中后期显著高于双粒穴播,结荚期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结荚期不同冠层结构来看,冠层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3.03%、9.34%、86.43%,单株和群体冠层叶片和茎干重单粒精播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和茎干重占总干重的比例来看,单粒精播冠层下部叶片和茎干重比例高;单株和群体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高于双粒穴播,且中下层根系占比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与中下层的叶片干重、下层的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与双粒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植株冠层中下部发育健壮且根系大分布深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单粒精播促根扩冠,是花生节本增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干物质积累 冠层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中东 刘江涛 +2 位作者 杨志杰 李珊珊 李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播种精度以及播种合格指数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阐述播种复合作业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苗带旋耕、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作。选用苗带旋耕,并对旋...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播种精度以及播种合格指数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阐述播种复合作业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苗带旋耕、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作。选用苗带旋耕,并对旋耕机构作业运动状态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旋耕刀周向排列,来达到保护性耕作和提高播种精度的要求。确定平行四连杆仿形机构的总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受力和尺寸参数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仿形机构的杆长,使播种单体有足够的仿形量,保证播深一致性。选用气吸式排种器,确定气吸式排种器结构,计算得出排种器最高转速,可达到精量播种的目的。在黄淮海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为4 km/h,苗带旋耕机构转速为280 r/min时,机具通过性良好,苗带宽度合格率为93.5%,播深合格率为93.1%,粒距合格率为93.5%,重播率为5.9%,漏播率为3.3%,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为15.64%。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量播种机 苗带旋耕 气吸式 仿形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萝卜侧面悬置排种勺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顿国强 郭娜 +2 位作者 纪欣鑫 李鑫 王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6,97,共11页
为解决传统机械式蔬菜排种器无法实现精量播种及存在伤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红萝卜侧面悬置排种勺式精量排种器。采用排种盘侧面悬置的排种勺完成种子的充种、清种、投种,实现了非接触式作业过程,理论分析了种子进入及脱离种勺的运动过程... 为解决传统机械式蔬菜排种器无法实现精量播种及存在伤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红萝卜侧面悬置排种勺式精量排种器。采用排种盘侧面悬置的排种勺完成种子的充种、清种、投种,实现了非接触式作业过程,理论分析了种子进入及脱离种勺的运动过程,并阐明其不伤种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排种盘、排种勺以及排种管的基本结构参数,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模拟了不同排种勺结构尺寸下的工作过程,以排种勺型孔直径、深度及放样曲面圆角比为试验因素,以单粒率、多粒率、空粒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仿真试验,确定排种勺最优结构参数为:型孔直径5 mm,深度4.3 mm,放样曲面圆角比0.12,基于此参数进行离散元仿真试验,通过自制排种器试验台进行台架试验以及将排种器安装到播种机上进行田间试验,仿真试验结果为单粒率93%、多粒率4%、空粒率3%,台架试验结果为合格指数平均值92.2%、重播指数平均值4.6%、漏播指数平均值3.2%,相对误差分别为0.86%、15%、6.67%,田间试验结果为:合格指数90.5%、重播指数6.9%、漏播指数2.6%,证明此排种器精量播种性能良好。同时与毛刷窝眼轮式排种器进行损伤率对比试验,损伤率分别为0.43%、1.27%,相对误差为66.14%,表明种子损伤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萝卜 排种器 侧面悬置排种勺 离散元仿真 精量排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优质早籼稻产量、品质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17
作者 江达仁 熊若愚 +8 位作者 吴家青 毛付琴 冯俊杰 陶磊 谢小兵 潘晓华 曾勇军 王亚梁 曾研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96-3106,共11页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 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效栽培技术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侧深施肥和精准条播育秧技术是提高水稻机械化高效种植的关键措施。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化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2023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五丰优286为供试材料,设置精准条播(PS)、传统撒播(BS)2种机械播种育秧方式与侧深施肥(SF)、常规施肥(CK)两种施肥方式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优质早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影响。(1)侧深施肥精准条播的产量显著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处理产量增幅9.97%~19.62%;相比传统撒播处理,精准条播处理增产4.32%~6.29%,主要得益于提高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和均匀度。(2)与传统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提高秧苗素质,降低漏秧率5.6%~6.0%,同时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22.0%~33.0%。(3)精准条播与侧深施肥均提高水稻分蘖高峰苗数,且增加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71%~18.08%、叶面积指数19.15%~20.78%;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4.56%~7.42%、叶面积指数8.08%~9.88%。(4)在生育中后期(穗分化期—成熟期),侧深施肥精准条播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22.66%~28.24%;相较传统撒播,精准条播显著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7.97%~11.76%。(5)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10.63%~20.41%、垩白度13.63%~19.62%和直链淀粉含量8.08%~10.42%,但提高蛋白质含量10.98%~11.25%。精准条播育秧机插下侧深施肥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水稻分蘖成穗与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氮素吸收量,从而增加优质早籼稻产量;同时,改善稻米外观品质,但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插秧 侧深施肥 精准条播育秧 早籼稻 产量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蒜种识别夹取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昌志 邸志峰 +3 位作者 向阳 赵男 周进 朱正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81,共10页
为实现大蒜的定向精确播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蒜种精准识别与夹取方法,并设计蒜种识别夹取试验台,采用机器视觉方式确定蒜种的位置、朝向,使用机械臂夹取蒜种。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分割蒜种和背景,对图像进行去噪,提取蒜种轮廓,根... 为实现大蒜的定向精确播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蒜种精准识别与夹取方法,并设计蒜种识别夹取试验台,采用机器视觉方式确定蒜种的位置、朝向,使用机械臂夹取蒜种。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分割蒜种和背景,对图像进行去噪,提取蒜种轮廓,根据识别像素点计算蒜种质心、朝向,经过识别训练和参数优化,确定识别阈值为110,识别成功率达到95%以上,平均识别时间0.06s。以金乡白皮蒜蒜种为试验对象,分析确定装置性能的指标为夹取成功率,影响因素为传送带速度、蒜种尺寸、种子夹取高度,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装置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夹取成功率和各因素的回归模型,模型系数R_(2)^(2)为0.9433。试验结果表明:当传送带速度0.11m/s、种子夹取高度3.5mm、选取投影尺寸510~540mm2时,夹取成功率为93.73%。研究结果可为蒜种分级和大蒜的定向播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蒜种 机械臂 朝向识别 精准抓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不规则种子吸附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徐云杰 汪金凯 +2 位作者 盛浩威 胡飞 祁亨年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2,共8页
针对不规则小粒径种子精选、精播要求,选取大叶木耳菜、小麦和黄瓜三类不同形状的种子为试验对象,对气吸式排种器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吸嘴的形状、种子重量、吸嘴直径、孔径比、吸附压力和吸嘴转速对最大压力、极限压力、吸空率、单粒吸... 针对不规则小粒径种子精选、精播要求,选取大叶木耳菜、小麦和黄瓜三类不同形状的种子为试验对象,对气吸式排种器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吸嘴的形状、种子重量、吸嘴直径、孔径比、吸附压力和吸嘴转速对最大压力、极限压力、吸空率、单粒吸附率和复粒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最大压力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估测不同吸嘴直径和吸嘴转速下所需要的最大压力;建立的极限压力线性回归方程对大叶木耳菜和小麦种子的估测较好,无法对黄瓜种子进行估测;重量对三类种子的单粒吸附率影响都较小,总体上可以忽略;吸附压力对大叶木耳菜和小麦种子的单粒吸附率影响较大、对黄瓜种子影响较小;吸嘴直径对三类种子的单粒吸附率影响都较大;吸嘴转速对小麦种子的单粒吸附率影响较大、对大叶木耳菜和黄瓜种子影响较小。确定三类种子最优单粒吸附率参数为:大叶木耳菜种子在吸附压力为15 kPa,吸嘴直径为2.0 mm,吸嘴转速为16.875 r/min时,最大单粒吸附率为99.17%;小麦种子在吸附压力为15 kPa,吸嘴直径为2.0 mm,吸嘴转速为16.875 r/min时,最大单粒吸附率为98.33%;黄瓜种子在吸附压力为15 kPa,吸嘴直径为1.0 mm,吸嘴转速为20.625 r/min时,最大单粒吸附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不规则 精选 精播 气吸式 单粒吸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9优28烟后稻机械精量穴直播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王承良 《福建农机》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加快烟后稻机械直播推广进程,以神9优28新品种进行烟后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对比分析其种植表现,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神9优28作烟后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品种,具有株型矮壮、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抗逆性强、产量高... 为加快烟后稻机械直播推广进程,以神9优28新品种进行烟后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对比分析其种植表现,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神9优28作烟后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品种,具有株型矮壮、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栽培遵循“种子处理促成苗、精细整田促全苗、适时播种促高产、防治杂草促分蘖、科学施肥防倒伏、合理管水促深根、病虫防治保丰收、适时收获保品质”等关键技术,可延长前茬烤烟终采期,达到优质、高产。该栽培技术可为农民应用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种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后稻 机械精量穴直播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