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婉月 范宾倩 +6 位作者 任重远 李睿 刘盈盈 李丽明 李媛 耿春梅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为深入探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环境中的VOCs污染特征,于2021—2022年对3个园区环境进行VOCs采样与组分分析,并估算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同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便全面地评估其环境与人体健... 为深入探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工业园区环境中的VOCs污染特征,于2021—2022年对3个园区环境进行VOCs采样与组分分析,并估算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同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以便全面地评估其环境与人体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春、夏、冬三季园区环境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9.9±172.1,129.3±56.0和426.4±155.9μg/m^(3)。烷烃是冬季各园区TVOCs质量浓度的主要特征组分(64%∼70%),OVOCs是夏季和春季TVOCs质量浓度贡献最高的组分,贡献率分别为35%∼43%和30%∼47%。园区的OFP均值为494.5μg/m^(3),其中OVOCs(19%∼47%)、芳香烃(24%∼28%)和异戊二烯(12%∼29%)是OFP的主要贡献组分,主要的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园区的SOAFP平均生成量为1.9μg/m^(3),以芳香烃的贡献为最大(88%∼93%),甲苯、二甲苯、苯和乙苯等为关键物种。各园区环境VOCs对人体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主要由丙烯醛引起。苯、三氯甲烷、四氯乙烷、1,2-二氯乙烷和1,2-二溴乙烷的平均终生癌症风险(lifetime carcinogenic risk,LCR)均大于10-6,表明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研究显示,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十二烷是协同防控该地区PM_(2.5)和O_(3)的关键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静 李顺姬 +3 位作者 党小庆 屈嘉鑫 王赫 吉硕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包装印刷和工业涂装行业主要排放VOCs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53%~73%)和烷烃(17%~34%);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为OVOCs(68%)和烯烃(29%);涂料及油墨制造行业以OVOCs(61%)和芳香烃(22%)为主;家具制造行业以芳香烃(78%)和OVOCs(19%)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烷烃(78%)为主.其中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醛、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为关中地区典型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物种.基于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得出OVOCs、芳香烃和烯烃是OFP的主要来源,芳香烃是SOAFP的主要来源,主要排放来源为涂料及油墨制造、工业涂装和家具制造行业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典型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模拟SOA形成的烟雾腔的构造和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宪云 黄明强 +2 位作者 王振亚 郝立庆 张为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理,设计制造了一种用于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烟雾腔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样品进样系统,模拟反应系统即烟雾腔系统和产物检测系统三个部分,具有实时在线检测、效率高等优点。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 为研究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理,设计制造了一种用于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过程烟雾腔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样品进样系统,模拟反应系统即烟雾腔系统和产物检测系统三个部分,具有实时在线检测、效率高等优点。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开展大气中含量较高的芳香烃化合物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过程,使用TSI3321空气动力学直径测量系统、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进行表征。空白实验和羟基启动的光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烟雾腔内的气溶胶粒子是在黑光灯辐照下·OH自由基启动反应物光氧化产生的。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烟雾腔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过程的模拟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腔 二次有机气溶胶 光化学模拟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春夏季VOCs组成特征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贡献
4
作者 陈思宇 孙丽娟 +1 位作者 苏枞枞 于兴娜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55,共8页
基于太原市2023年春夏季VOCs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太原市春夏季VOCs的组成成分、污染特征及其日变化特征,并利用MIR系数、等效丙烯浓度及FAC系数法评估并研究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基于太原市2023年春夏季VOCs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太原市春夏季VOCs的组成成分、污染特征及其日变化特征,并利用MIR系数、等效丙烯浓度及FAC系数法评估并研究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太原市春夏季大气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20.0±0.87)×10^(-9),其中烷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OVOCs)是含量最丰富的VOCs组分。太原市TVOCs浓度呈现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22:00;从VOCs种类上看,烷烃、烯烃、乙炔和芳香烃与TVOCs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较一致,呈现早晚高午后低的变化趋势,OVOCs与其他VOCs物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通过φ(T)/φ(B)的比值分析发现太原市春夏季大气中VOCs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源的共同影响。太原市春夏季大气VOCs的SOAFP为25.4×10^(-2)μg.m^(-3),其中芳香烃为绝对优势物种,其贡献率超过90%;TVOCs的OFP为49.1×10^(-9),等效丙烯浓度为3.99×10^(-9),各VOCs物种的OFP依次表现为烯烃>OVOCs>芳香烃>烷烃>乙炔,表明烯烃和OVOCs对O_(3)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对涂料溶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效管控将有利于控制太原市大气中的SOA生成,而控制机动车排放是有效降低O_(3)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生成潜势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涛 陈林昌 +2 位作者 冯利辉 孙景侠 陈涛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为了解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二次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分别对滁州市2023年1—2月和7—8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冬夏季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91μg/m^(3)和97.59... 为了解滁州市冬夏季VOCs污染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二次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分别对滁州市2023年1—2月和7—8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冬夏季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91μg/m^(3)和97.59μg/m^(3),总OFP分别为221.11μg/m^(3)和201.00μg/m^(3),总SOAFP分别为84.67μg/m^(3)和62.66μg/m^(3)。其中冬季烷烃占优势,夏季OVOCs占优势,夏季OFP前10物种贡献量占总OFP的58.02%;冬夏季VOCs的来源排放比例接近,可统一管控,主要管控机动车尾气、燃烧源和工业活动的过程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北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6
作者 李兵兵 程龙 +1 位作者 张红 张付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40-46,共7页
为研究安徽东北部(33°18′—34°38′E,116°09′—118°10′N)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及来源,基于2023年1—12月该区域城区大气VOCs的连续监测数据,探讨了VOCs化学组成及其特征,并采用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 为研究安徽东北部(33°18′—34°38′E,116°09′—118°10′N)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及来源,基于2023年1—12月该区域城区大气VOCs的连续监测数据,探讨了VOCs化学组成及其特征,并采用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23年该区域大气VOCs年均体积浓度为33.3×10^(-9),其中烷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VOCs中占比最高的组分,VOCs月平均浓度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最高体积浓度是最低的2.9倍。该区域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年均值为183.5μg/m^(3),其中OVOCs和烯烃对OFP的贡献较大,分别占比44.8%和34.3%。该区域大气VOCs中有34种物种具有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其中芳香烃对AFP的贡献达97.9%,冬季AFP最高,贡献最高的3种物种为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三者占比之和达80.5%。比值法表明该区域大气VOCs主要来自燃煤源和区域传输;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工业排放源、溶剂使用、机动车排放源和油气挥发源等。因此,燃烧源等5类挥发性气体为该地区大气VOCs的重点监测源,为相关地区大气特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BVOCs释放及二次污染生成潜势
7
作者 张蔷 李令军 +3 位作者 鹿海峰 刘保献 李琪 王涵霖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2-1441,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主要树种的B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选择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成年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22年7-8月进行采样和分析,监测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和排放速率,并对其O_(3)和SOA生成潜... 为了解北京地区主要树种的B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选择9种典型绿化树种的成年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顶空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22年7-8月进行采样和分析,监测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和排放速率,并对其O_(3)和SOA生成潜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树种的BVOCs排放速率差异显著,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垂柳(Salix matsudana)排放速率较高,分别为C 26.3、22.5和22.2µg·g^(-1)·h^(-1);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银杏(Ginkgo biloba)和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的BVOCs排放速率较低,分别为C 3.36、1.73、1.35µg·g^(-1)·h^(-1)。不同树种排放的BVOCs组分存在明显差异,针叶树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主要排放单萜烯,其他7种阔叶树种主要排放异戊二烯和含氧VOCs。其中,单萜烯排放速率最高的是油松,为C 11.2µg·g^(-1)·h^(-1);异戊二烯排放速率最高的是毛白杨,为C 14.5µg·g^(-1)·h^(-1);含氧VOCs排放速率最高的是一球悬铃木,为C 17.7µg·g^(-1)·h^(-1)。倍半萜烯、芳香烃和烷烃在各树种中的排放速率均较低。高BVOCs排放树种对环境二次污染物有显著贡献,毛白杨、垂柳和一球悬铃木具有较高的O_(3)生成潜势,油松具有较高的SOA生成潜势,在未来城市绿化中应谨慎考虑。银杏和白蜡的二次污染物生成潜势低,从提升空气质量角度看是较理想的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速率 排放成分谱 二次污染物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溶剂使用行业O3和SOA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银海 董莉 +4 位作者 刘景洋 毕莹莹 孙晓明 张建强 杨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调研了印刷、家具、制鞋、涂料、喷涂、汽车、电子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不同地区VOCs的源成分,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FAC(气溶胶生成系数)分别对其O3和SOA生成潜势贡献进行... 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调研了印刷、家具、制鞋、涂料、喷涂、汽车、电子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不同地区VOCs的源成分,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FAC(气溶胶生成系数)分别对其O3和SOA生成潜势贡献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同行业排放的VOCs组成各不相同,存在地区差异;汽车行业单位O3生成潜势最高,家具和喷涂行业基本持平;SOA生成潜势存在行业差异,印刷行业最小,汽车行业最大,两者相差约11倍;长三角、京津冀SOA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O3污染较为严重。本研究建立了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估算了各行业、各地区的O3及SOA生成潜势,可作为VOCs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制定的重点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源成分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秋季大气污染过程VOCs特征及SOA生成潜势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丽 罗萌萌 +3 位作者 潘巍 韩丽 程琰 陈军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40-2845,共6页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GC-FID/MS)监测系统,对成都市城区秋季典型大气污染期间环境空气中的7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污染前期、污染中期、污染后期VOCs的污染特征、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典型污染前期VOCs...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GC-FID/MS)监测系统,对成都市城区秋季典型大气污染期间环境空气中的7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污染前期、污染中期、污染后期VOCs的污染特征、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典型污染前期VOCs体积分数为38.9×10^(-9);污染中期VOCs体积分数迅速增加,比污染前期高3.7倍,达到143.4×10^(-9),污染后期VOCs体积分数为35.7×10^(-9).污染前期VOCs日变化不明显,污染中期、后期VOCs日变化呈双峰性,分别出现在每天车流量高峰时段.此外,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评估了不同污染阶段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污染前期、污染中期、污染后期SOA浓度值分别为1.1,3.1,1.5μg/m^3,芳香烃是SOA的主要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日变化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秋冬季大气VOCs浓度特征及其O3和SOA生成潜势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瑞旭 刘焕武 +2 位作者 邓顺熙 芮守娟 王伟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3-996,共14页
2017年10月、12月在宝鸡市城区开展了共29d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在线监测,共测出102种VOCs,分别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估算了宝鸡市各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 2017年10月、12月在宝鸡市城区开展了共29d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在线监测,共测出102种VOCs,分别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估算了宝鸡市各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s),筛选出生成O 3与SOA活性最大的VOCs成分.结果表明:宝鸡市秋季和冬季TVOC的浓度分别为(68.62±21.85)×10^-9和(42.44±16.62)×10^-9,总OFPs分别为185.49×10^-9和126.00×10^-9,总SOAFPs分别为3.26,0.65μg/m^3.秋季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为烷烃(21.83×10^-9)和芳香烃(13.37×10^-9),分别占TVOC的31.82%和19.49%,乙烯、反-2-戊烯和甲苯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而在冬季,烷烃(17.34×10^-9)和炔烃(8.81×10^-9)是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分别占TVOC的40.85%和20.75%,乙烯、丙烯、乙炔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优先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的排放是宝鸡市秋冬季抑制O3和SOA的形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人为源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O_3和SOA生成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琦 桂丽 +4 位作者 刘明 宋进喜 李双江 王玮婕 张逸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为研究西安市人为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FP(O_3生成潜势)和SOA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影响,基于西安市环境统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结合排放因子法和已有的源成分谱,建立西安市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 为研究西安市人为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FP(O_3生成潜势)和SOA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影响,基于西安市环境统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结合排放因子法和已有的源成分谱,建立西安市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各类人为源排放VOCs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1)2016年西安市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19.187×10~3t,其中,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工艺过程源是主要的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50.676×10~3、29.414×10~3、24.430×10~3t.(2)2016年西安市各区县VOCs排放总量较大的依次为长安区、雁塔区、未央区和碑林区,排放量分别为15.28×10~3、12.34×10~3、11.81×10~3和10.14×10~3t,莲湖区、新城区和灞桥区VOCs排放量大于5×10~3t,而阎良区排放量最小.(3)2016年西安市总OFP为222.087×10~3t,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等对总OFP的贡献率为72.40%;溶剂使用源对总OFP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并且生物质燃烧源单位质量VOCs的OFP最强.(4)2016年西安市总SOAFP为318.347 t,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等对总SOAFP的贡献率为88.65%;溶剂使用源对总SOAFP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而且溶剂使用源单位质量VOCs的SOAFP强于其他排放源.研究显示,与其他地区VOCs单位面积排放清单相比,西安市VOCs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清单 OFP(O3生成潜势) soa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5 位作者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夏季VOCs对臭氧及SOA生成潜势的研究 被引量:88
13
作者 虞小芳 程鹏 +2 位作者 古颖纲 李梅 田智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0-837,共8页
2016年7月在广州城区开展了27d的大气VOCs在线监测,共得到73种VOCs,总浓度均值为40.07×10-9.其中烷烃占比55.17%,芳香烃占比15.42%,烯烃占比12.14%,氯代烃占比8.79%,乙炔占比3.97%,OVOC占比3.72%,乙腈占比0.79%.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 2016年7月在广州城区开展了27d的大气VOCs在线监测,共得到73种VOCs,总浓度均值为40.07×10-9.其中烷烃占比55.17%,芳香烃占比15.42%,烯烃占比12.14%,氯代烃占比8.79%,乙炔占比3.97%,OVOC占比3.72%,乙腈占比0.79%.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自由基消耗速率估算了广州城区夏季VOC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甲苯、反-2-戊烯、间/对二甲苯、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采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了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结果显示芳香烃、烷烃、烯烃分别占总SOA生成潜势量的95.54%、2.5%、1.95%,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1,2,4-三甲基苯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5个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VOCs变化特征及O_3和SOA生成潜势 被引量:20
14
作者 鲁晓晗 王丽涛 +7 位作者 马笑 赵乐 纪尚平 齐孟姚 王雨 张城瑜 汪庆 许瑞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7,共8页
邯郸是典型的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臭氧(O_3)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研究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4月30日期间在邯郸市开展了56种VOCs成分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VOCs平均浓度为107.52... 邯郸是典型的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臭氧(O_3)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研究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4月30日期间在邯郸市开展了56种VOCs成分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VOCs平均浓度为107.52μg/m^3,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烷烃(51.4%),其次为芳香烃(25.2%)、烯烃(18.3%)和炔烃(5.1%)。VOCs冬季浓度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日变化特征为在早交通高峰07:00-09:00出现峰值,在17:00左右和01:00左右同样出现峰值,分别与光化学反应强度和逆温有关。乙烯、乙烷、甲苯、异戊烷可被认为是邯郸VOCs中的优势物种。研究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发现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具有较高的O_3和SOA生成潜势。VOCs与PM_(2.5)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 VOCS 变化特征 O3和soa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城区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对O3和SOA的生成潜势 被引量:10
15
作者 银媛媛 文建辉 张旭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5,共7页
对桂林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VOCs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共检出VOCs物种78种,平均体积分数为21.32×10^-9,表现为芳香烃(67.82%)>烷烃(19.56%)>... 对桂林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VOCs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共检出VOCs物种78种,平均体积分数为21.32×10^-9,表现为芳香烃(67.82%)>烷烃(19.56%)>卤代烃(7.50%)>烯烃(2.86%)>含氧挥发性有机物(1.41%)。VOCs体积分数空间分布呈现市中心和下风向郊区两个高值区。通过苯与甲苯的浓度比值发现,林科所VOCs主要来自交通源和生物源,师专甲山校区VOCs主要是来自交通源,其余测点VOCs主要来自交通源、工业源和外来传输源。分析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比值发现,电子科大尧山校区气团光化学年龄较大,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对较强烈;旅游学院、华侨旅游经开区、大埠中心校气团光化学年龄较小,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对较弱。VOCs对O3生成潜势最大的为芳香烃(93.81%),其次是烷烃(7.22%)和烯烃(4.75%);对SOA生成潜势最大的为芳香烃(97.45%),其次是烷烃(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某工业园夏季VOCs浓度特征及O_(3)、SOA生成潜势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欢 毛东 +5 位作者 解梦怡 高云天 贾红建 王博通 马莹 张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61,共12页
2020年7月30日—10月10日对西安市某工业园区大气中的70种VOCs开展了为期73 d的VOCs手工采样监测,分析了上、下风向2个点位VOCs浓度组成特征、O_(3)生成潜势和SOA生成潜势,并运用PMF进一步分析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 2020年7月30日—10月10日对西安市某工业园区大气中的70种VOCs开展了为期73 d的VOCs手工采样监测,分析了上、下风向2个点位VOCs浓度组成特征、O_(3)生成潜势和SOA生成潜势,并运用PMF进一步分析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工业园区平均VOCs浓度为203.50μg/m^(3),以甲醛和乙醛为主的醛酮类(148.37μg/m^(3))是主要污染物,占TVOC浓度的57%~84%,其次是烷烃。通过上、下风向VOCs成分比较发现,醛酮类为高污染时段特征污染物,工业园区平均OFP为969.66μg/m^(3),醛酮类对O_(3)生成的贡献最大,占TOFP的80%~97%,其次是烯烃。工业园区平均SOAFP为0.50μg/m^(3),芳香烃对SOA生成的贡献最大,占TSOAFP的48%~98%,其次是烷烃。PMF源解析得到5个因子,分别为工业源、溶剂涂料、燃烧源、移动源及其他源,贡献率分别占35.2%、20.4%、18.3%、12.8%、13.3%,解析显示该区域受到下风向电子产业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臭氧生成潜势 PMF 工业园区 手工采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工业园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及其对O_(3)、SOA生成潜势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肖云 饶芝菡 +5 位作者 蒋红斌 张巍 陈超 杨永安 胡艳丽 魏海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_(2.5)浓度已在下降,但近地面臭氧(O_(3))却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继PM_(2.5)后另一个重点防控污染物。控制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_(2.5)浓度已在下降,但近地面臭氧(O_(3))却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继PM_(2.5)后另一个重点防控污染物。控制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VOCs),尤其是工业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为掌握成渝地区中小城市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助推VOCs排放精细化管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选取该区域主轴中心城市——遂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2019年夏季工业园区监控点和上风向背景点106种VOCs离线监测数据,研究了VOCs污染水平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筛选出优控物种,并进行了VOC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监控点VOCs体积分数为58.4×10^(-9),是背景点的1.9倍,OVOCs和烷烃是浓度最高的2个组分,贡献了79.0%。监控点VOCs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分别为243.6μg·m^(-3)和4.1μg·m^(-3),是背景点的2.0倍和2.2倍,烷烃、OVOCs、烯烃和芳香烃是O_(3)生成潜势较大的组分,贡献了97.7%,芳香烃是SOA生成潜势最大的组分,贡献了77.8%。VOCs及其对O_(3)和SOA生成潜势的优势物种以低碳烃类、OVOCs及苯系物为主。丙酮、乙烯和环戊烷是VOCs和O_(3)防治的双控物种,环戊烷、间/对-二甲苯、甲基环己烷是O_(3)和PM_(2.5)防治的双控物种,环戊烷是VOCs、O_(3)和PM_(2.5)共同防治的优控物种。监控点VOCs排放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排放源(39.0%)、机动车源(30.0%)、溶剂使用源(11.9%)、汽油挥发源(9.1%)、燃烧源(8.9%)、植物源(1.1%),控制工业排放是防治遂宁市工业园VOCs污染的关键,除主导行业印刷电路板(PCB)外,主要排放VOCs行业还有制药、食品、酿酒和印刷包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OFP) soa生成潜势(soaFP) 优控物种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SOA示踪的深圳大气PM2.5受体模型源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翠平 孙逸飞 +3 位作者 曹礼明 王川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24-5132,共9页
为厘清包括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内的深圳市区PM2.5各种一次和二次来源贡献,本文于2017年9月2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市大学城点位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化学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物(WSOM)质谱测量,共获得162组有效数据.观测期间深圳市... 为厘清包括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内的深圳市区PM2.5各种一次和二次来源贡献,本文于2017年9月2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市大学城点位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进行化学组分和水溶性有机物(WSOM)质谱测量,共获得162组有效数据.观测期间深圳市大气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6μg/m^3,在传统PMF源解析的基础上加入羧基离子碎片(CO2^+)作为SOA的示踪物,加入水溶性有机氧(WSOO)用于计算各因子O/C,验证有机物解析效果.结果表明,SOA可以被独立解析出,其O/C明显高于其他一次污染源中有机物;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为最主要的4个源,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分别为25%、23%、17%和10%,船舶、地面扬尘、老化海盐、建筑尘、生物质燃烧、燃煤和工业贡献均在5%以内.各个源的变化特征表明,机动车、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SOA等源贡献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特征,与冬季季风条件下源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密切相关.污染天气时,二次硝酸盐和SOA的贡献增加相对最显著,因此NOx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正向矩阵因子模型(PMF) 源解析 细颗粒物(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北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绍东 邢波 +6 位作者 周增幸 相巧明 章燕清 徐锋 罗培松 薛笑婷 鲍林发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在绍兴北部的大气监测国控点,使用在线自动VOC监测系统(TH-PKU300B)测量了2014~2016年期间的99种大气VOCs成分的质量浓度。结合常规... 为了研究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在绍兴北部的大气监测国控点,使用在线自动VOC监测系统(TH-PKU300B)测量了2014~2016年期间的99种大气VOCs成分的质量浓度。结合常规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参数,选取2014年6月1~9日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期间,SOA/PM2.5的比值最高可以达到9.2%,其中,甲苯、丙酮和乙醛等对SOA贡献比较大,这说明在复合污染期间VOCs对二次生成颗粒物的贡献较为显著。同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的计算,芳香烃、烯烃类、醛类物质对O_3生成的贡献较大,这些VOCs的活性组分生成的O_3叠加其它O_3生成效应,助推了高浓度的O_3污染。在严重污染期间,绍兴北部区域内大气VOCs浓度与大气雾霾有较强的相关性。控制VOCs的排放,降低VOCs的浓度,减低大气氧化性,对减少重雾霾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复合污染过程 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非甲烷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佟胜睿 徐言勇 +2 位作者 李方杰 张海亮 葛茂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3-2465,共13页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日00:00-2月16日00:00)NMHCs体积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春节前NMHCs平均体积分数为25.43×10^(-9)±11.38×10^(-9),而春节期间为32.37×10^(-9)±12.43×10^(-9),增幅近27.3%。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了春节前和春节期间的NMHCs来源差异,其中,汽油、柴油车辆排放源贡献率由春节前的37.2%降至春节期间的13.9%,溶剂使用和燃烧排放源的贡献率从春节前的18.4%升至春节期间的55.7%。③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发现,春节期间NMHCs来源主要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燃煤等排放的区域传输有关。④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表明,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对观测期间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研究表明,在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对燃烧源排放的控制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