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以辽河油田HH19断块沙二段油藏为例
1
作者 张朝辉 闵忠顺 +5 位作者 刘洁 李滨 郭泽萍 谢俊 王金凯 张文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了储层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其展布规律的高精度预测。首先,结合岩心观察、单井相表征及测井相结果,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并划分4种沉积微相类型;然后,基于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对比等技术,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借助属性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多种能够反映扇三角洲沉积规律的地震相属性,并进行融合分析,精确刻画沙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最后,综合沉积相及地震相研究成果,预测沙二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沙二段 多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二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婷婷 邓海 邹伟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二段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于150 m,Ro一般大于0.7%,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排烃强度普遍超过2×10^(6)t/km^(2),是最主要的生油岩;南二段砂体横向连片,纵向多层叠加,孔隙度平均为8.4%,渗透率平均为0.4×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溶蚀孔隙及微裂缝为主,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贝中次凹南二段油藏“源—储”一体共同控制低渗透油藏分布,油气多为近距离成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优质储层区,反向断层与扇体、油源有效组合下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贝中次凹 南二段 低渗透油藏 形成条件 富集规律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流二段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天星 屈红军 +3 位作者 黄苏卫 封从军 武龙发 姚兴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62,共13页
北部湾盆地北部涠西南凹陷多口钻井已获得高产油气流系列突破,其主力烃源岩层系为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流二段),但紧邻南侧的海中凹陷目前暂无商业油气发现。流二段既发育有深湖−半深湖相的烃源岩,同时在主力烃源岩段也发育有湖底扇储层... 北部湾盆地北部涠西南凹陷多口钻井已获得高产油气流系列突破,其主力烃源岩层系为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流二段),但紧邻南侧的海中凹陷目前暂无商业油气发现。流二段既发育有深湖−半深湖相的烃源岩,同时在主力烃源岩段也发育有湖底扇储层,因此,研究海中凹陷潜在生烃层系(烃源岩、湖底扇储层)沉积体系发育规律对今后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芯相、测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探讨流二段沉积体系发育规律,建立沉积模式。研究表明:流二段主要发育滨浅湖、深湖−半深湖、湖底扇及辫状河三角洲4种沉积体系类型;在北陡南缓的半地堑构造样式控制下,北部陡坡带及洼槽带发育深湖−半深湖相,同时接受北部、东部2个物源方向的供源,分别在西洼、东洼发育湖底扇相,南部缓坡带发育滨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相。海中凹陷流二段好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初始湖泛面层序位置(ts),湖底扇主要发育在湖泊扩张体系域内(TST),反映了在断陷湖盆背景下,构造沉降因素控制烃源岩发育程度强于湖平面变化因素。研究可为半地堑型断陷湖盆深湖−半深湖相烃源岩与湖底扇储层发育层序位置及共生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海中凹陷 流沙港组二段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有机相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游君君 徐新德 +3 位作者 李里 谢瑞永 李旭红 杨国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0,共4页
流沙港组二段是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位,对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有机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源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将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划分为中深湖藻源母质相、中深湖混源母质相、滨浅湖混... 流沙港组二段是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位,对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有机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源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将流沙港组二段烃源岩划分为中深湖藻源母质相、中深湖混源母质相、滨浅湖混源母质相和扇三角洲混源母质相等四种类型有机相。其中中深湖藻源母质相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厚度大,是涠西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对油气的贡献最大;滨浅湖混源母质相分布也较广,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厚度也较大,是涠西南凹陷的主要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流沙港组二段 涠西南凹陷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40
5
作者 徐长贵 邓勇 +2 位作者 范彩伟 李才 游君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页岩油是老油区稳产增产的新领域,目前中国页岩油勘探主要在陆上开展,近期中国海油在北部湾盆地针对页岩油钻探了WY-1井,获得海上页岩油勘探的首次突破。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流沙港组二段,依据层序位置和岩性组合特征... 页岩油是老油区稳产增产的新领域,目前中国页岩油勘探主要在陆上开展,近期中国海油在北部湾盆地针对页岩油钻探了WY-1井,获得海上页岩油勘探的首次突破。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流沙港组二段,依据层序位置和岩性组合特征,将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油页岩划分为湖侵早期夹层型、湖侵中期纹层型和湖侵晚期基质型3种类型,从生烃能力、储集性、可动性和可压性等4个方面分析了其特征,并对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3类油页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干酪根类型为Ⅰ—Ⅱ型,有机质丰度均较高。湖侵早期夹层型油页岩,含油性和储集性均较好,且脆性矿物含量高,后续易于压裂改造;湖侵中期纹层型油页岩,可动孔隙度相对夹层型更高,油气可动性较高;湖侵晚期基质型油页岩,含油性好,但储集性较差,可压性也较差。成因法预测涠西南凹陷页岩油可动资源量约8亿吨,其中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可动资源量约3.6亿吨,夹层型与纹层型贡献占比约80%,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流二段 油页岩 页岩油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4-甲基C_(30)甾烷丰度与烃源岩质量的关系——基于北部湾盆地勘探实践 被引量:22
6
作者 傅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0,共10页
应用大量的原油和岩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孢粉-藻类资料,分析了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质量与4-甲基C_(30)甾烷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优质湖相烃源岩对应高丰度的4-甲基C_(30)甾烷,其4-甲基C_(30... 应用大量的原油和岩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孢粉-藻类资料,分析了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质量与4-甲基C_(30)甾烷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优质湖相烃源岩对应高丰度的4-甲基C_(30)甾烷,其4-甲基C_(30)甾烷指数大于1.5;好湖相烃源岩对应中等丰度的4-甲基C_(30)甾烷,其4-甲基C_(30)甾烷指数为0.5~1.5;一般湖相烃源岩则对应低含量的4-甲基C_(30)甾烷,其4-甲基C_(30)甾烷指数小于0.5。高丰度的4-甲基C_(30)甾烷与富藻层、高无定形有机质层和优质烃源岩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充分证明了4-甲基C_(30)甾烷丰度与烃源岩质量有密切关系,即高丰度的4-甲基C_(30)甾烷预示着高生产力的优质烃源岩。依据原油中4-甲基C_(30)甾烷指数的分布,推测北部湾盆地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分布在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东洼的东北区,而海中凹陷、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可能均不发育大规模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C30甾烷 烃源岩质量 相关性 流沙港组二段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陆相页岩油气勘查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兴友 刘卫彬 +2 位作者 陈珊 白静 李耀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0,共9页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下白垩统断陷层和上白垩统凹陷层双层结构,其中沙河子组二段和青山口组一段分别是断陷层和凹陷层的重要的页岩富集层系。为查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梨树断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围绕关键地质和工程问题,系统开展...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下白垩统断陷层和上白垩统凹陷层双层结构,其中沙河子组二段和青山口组一段分别是断陷层和凹陷层的重要的页岩富集层系。为查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梨树断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围绕关键地质和工程问题,系统开展古环境恢复、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储层精细评价、参数井钻探和地层含油气性测试等工作,部署实施的吉页油1HF和吉梨页油1井分别获高产工业油流和气流,实现了松辽盆地南部陆相页岩油气勘查突破。研究结果表明:(1)长岭凹陷青一段发育陆相高TOC深水层理型和陆相中—高TOC半深水纹层型页岩,其中层理型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总含油量高,储集空间以层理缝为主,纹层型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可动油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2)梨树断陷沙二段发育一套富钙质、富硅质、富凝灰质的混积页岩,其沉积受控于火山活动、咸化湖盆、层序有序叠置等多重地质事件,该套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储集、保存和压裂条件。(3)长岭凹陷青一段实施的吉页油1HF井水平井,首次实施超临界CO_(2)+高黏液造缝复合储层压裂后,获得16.4m^(3)/d的高产页岩油流;梨树断陷沙二段吉梨页油1井,用超临界CO_(2)+N_(2)拌注增能体积压裂后,获得7.6×10^(4)m^(3)/d的高产页岩气流。结论认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和页岩气调查的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碳中和”具有双重意义,创新形成的超临界CO_(2)高效开发页岩油气与碳地质封存联用技术为实现“增产+去碳”双重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陆相页岩油气 青山口组一段 沙河子组二段 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 碳中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主力烃源岩再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傅宁 林青 王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共10页
运用"湖相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思维方式,对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二段湖相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再评价。基于大量地球化学和沉积地质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将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氢指数和4-甲基C_(30)甾... 运用"湖相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思维方式,对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二段湖相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再评价。基于大量地球化学和沉积地质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将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氢指数和4-甲基C_(30)甾烷指数等作为评价和识别本区湖相烃源岩质量的有效指标,首次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湖相烃源岩评价新标准,据此将流二段湖相烃源岩划分出优质、好、一般和差4类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受烃源岩形成条件不同的影响,北部湾盆地各凹陷流二段湖相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涠西南凹陷最优,其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底部厚约50~100 m的湖相优质烃源岩,乌石凹陷其次,优质湖相主力烃源岩仅分布在乌石凹陷的东北洼,且优质烃源岩对这两个凹陷主力油田的形成和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海中凹陷和迈陈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湖相一般烃源岩,可能不发育较大面积优质湖相烃源岩。本文研究成果对北部湾盆地,特别是对尚未突破的海中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勘探方向选择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流沙港组二段 主力烃源岩 湖相优质烃源岩 评价标准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储层精细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书生 高永德 +3 位作者 曲长伟 蔡惠敏 孙本强 刘延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0,共12页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引入到对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岩性分析、物性参数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流二段有利储层,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可见块状构造、变形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发育,矿物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硅质矿物,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流二段主要发育开启型和闭合型2种断层,开启型断层主要发育在砂岩中,闭合型断层主要发育在泥岩中;流二段砂体展布方向主要为近南、北2个方向,即物源方向为近南、北2个方向。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的综合应用,达到了乌石凹陷流二段储层精细表征的目的,为今后乌石凹陷流二段整体评价、目标优选和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流沙港组二段 储层精细表征 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成藏条件新认识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德胜 邓勇 +2 位作者 李安琪 张建新 盖永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8,共9页
储层和油气运移条件是制约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油气勘探的两大关键问题。利用钻井、FMI成像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地震重处理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物源体系、沉积相类型、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 储层和油气运移条件是制约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油气勘探的两大关键问题。利用钻井、FMI成像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地震重处理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流二段物源体系、沉积相类型、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发育西南物源长源三角洲砂体;同时通过断裂特征、圈闭的形成以及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油气输导体系进行时空匹配综合分析,认为构造高部位的超覆圈闭群发育早期形成的常压油藏,中部断阶带的断块圈闭群后期近源形成超压油藏。这些创新认识指导了该地区流二段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对北部湾盆地具有相似成藏背景的其他凹陷的后续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二段 沉积体系 断裂系统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干酪根镜检和热解等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藻类含量丰富,藻类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部分为腐泥型,以湖相腐殖—腐泥型油页岩为主,部分为湖相腐泥型油页岩。流二段油页岩中镍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镍和钼的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二段油页岩形成时期北部湾盆地具有富营养湖泊特征。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中还原硫含量高,普遍大于1%,流二段油页岩形成于还原的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高有机质生产力及湖侵体系域顶部和高位体系域底部的中深湖还原环境共同控制了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流二段 油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二段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贵能 杨希冰 +4 位作者 何小胡 赵顺兰 李才 李彦丽 焦立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1,共10页
长期以来,涠西南凹陷流二段一直被认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岩性为单一的泥岩,缺乏良好的砂岩储层,此认识束缚了该区油气勘探。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流二段中部存在三角洲相沉积。研究认为:三角洲相发育... 长期以来,涠西南凹陷流二段一直被认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岩性为单一的泥岩,缺乏良好的砂岩储层,此认识束缚了该区油气勘探。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流二段中部存在三角洲相沉积。研究认为: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分为“跳跃—悬浮”2段式和“滚动—跳跃—悬浮”3段式两种类型;单井相上见多期三角洲朵叶叠置,地震相上见明显的大型下切河道和大型席状砂;物源供应量增加和湖平面降低是流二段中部发育三角洲的两大主控因素。三角洲砂岩被流二段厚层泥岩包裹极易形成岩性圈闭,并且砂岩储集层与烃源岩直接接触,砂体直接从烃源岩获得油气充注从而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二段 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南陡坡带流二段源-汇系统及物性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卫军 徐万兴 +2 位作者 刘娟 刘芳 焦祥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1172,共12页
乌石凹陷南陡坡带流二段是近年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为明确砂体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以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逐一对流二段沉积体系源-汇系统各要素进行精细解剖,并结合断裂体系的分析,探讨了断裂-物源耦合控砂... 乌石凹陷南陡坡带流二段是近年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为明确砂体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以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逐一对流二段沉积体系源-汇系统各要素进行精细解剖,并结合断裂体系的分析,探讨了断裂-物源耦合控砂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性湖退促使了流二段中亚段扇三角洲体系的形成; F7断裂展布及活动特征控制了砂体的分布,总结建立了3种类型的断裂控砂模式,断坡带和断裂转换带控制了大-中型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母岩类型的差异是储层溶蚀强弱不同的主要原因,中-西区母岩以磁铁矿型花岗岩为主,沉积物中含较多的钾长石等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发育,后期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综合以上分析,认为中-西区因大-中型扇三角洲体系发育且储层物性较好,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流二段 源-汇系统 沉积体系 物性差异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涠西南凹陷流二段岩性圈闭勘探中两个特殊情况的思考
14
作者 陈林 姜丽丽 +2 位作者 杨希冰 邓勇 胡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3-39,共7页
流沙港组二段是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位,以中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为主,同时具有复杂的沉积体系,以岩性圈闭勘探为主。由于流二段砂泥岩阻抗差异较大,前人主要根据地震资料中的流二段"强振幅"来落实流二段岩性圈闭。近... 流沙港组二段是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位,以中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为主,同时具有复杂的沉积体系,以岩性圈闭勘探为主。由于流二段砂泥岩阻抗差异较大,前人主要根据地震资料中的流二段"强振幅"来落实流二段岩性圈闭。近年新钻井表明,流二段"强振幅"并非都是储层,也可能是来自易风化剥蚀灰岩基底区的灰质砂岩。流二段弱振幅不一定就是泥页岩,也可能是与上覆地层阻抗相当的储层。对这两种特殊情况的形成原因和特殊情况下的储层识别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复杂沉积体系区如何准确利用振幅预测储层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流二段 强振幅 弱振幅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