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2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WiFS遥感数据应用于福建近海赤潮监测的适用性初步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曾银东 《福建水产》 2006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分析SeaWiFS Chla与现场Chla的相关性,统计SeaWiFS遥感数据在福建近海的时间覆盖率,对SeaWiFS遥感数据在福建近海赤潮监测的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SeaWiFS Chla与现场Chl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能够很好反映现场Chla的空间... 通过分析SeaWiFS Chla与现场Chla的相关性,统计SeaWiFS遥感数据在福建近海的时间覆盖率,对SeaWiFS遥感数据在福建近海赤潮监测的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SeaWiFS Chla与现场Chl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能够很好反映现场Chla的空间分布情况;4~6月SeaWiFS遥感数据量稀少,难以满足赤潮监测的要求;7~9月数据量显著增加,基本可以满足SeaWiFS对较开阔的福建近海进行赤潮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ifs遥感数据 时间覆盖率 赤潮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LSD1.0:面向深度学习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范 韩晶鑫 +4 位作者 武成智 刘岚 颜丽丽 刘学锋 赵俊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630,共15页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建立了一个面向深度学习分类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VELSD1.0)。该数据集中地表覆盖类型包含高植被覆盖、中植被覆盖、低植被覆盖、裸露土壤、玄武岩、粗面岩、混合岩、水体、阴影、人工景观,组成元素包括遥感图像、标签数据、解译标签及说明文件;覆盖范围约2500 km^(2),共计40000个样本;单张样本图像尺寸为25像元×25像元,空间分辨率为10 m。利用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GoogLeNet、ResNet)和Transformer (Vision Transformer、Swin Transformer)模型对构建VELSD1.0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数据集对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总体分类准确度、Kappa系数和多类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2.93%、75.64%和84.22%。可为其他火山喷发地貌深度学习分类提供借鉴,提升火山地貌遥感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深度学习 数据 遥感图像 火山喷发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常 于海滨 +6 位作者 曾昭发 王典 韩复兴 张剑 罗修杰 冷亮 刘子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8-1038,共11页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并分析影响模型预测性能的关键指标和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的关键驱动因素。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时空预测结果表明:结合光学数据和雷达数据构建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道路坍塌易发性的时空变化,预测决定系数为0.65,预测精度较高;2017—2022年,福田区道路坍塌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极低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面积减少,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增加。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数据提取的纹理特征对预测模型贡献度较高。根据地理探测器结果可知,人口、GDP和地下设施是影响城市道路坍塌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坍塌 随机森林 多源遥感数据 时空变化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的高通量棉花估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美臣 苏悦 +3 位作者 林涛 余汛 宋扬 金秀良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为综合利用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棉花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产量估算并系统地分析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估产的贡献程度,本文在构建基于多源UAV数据棉花估产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 为综合利用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棉花进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产量估算并系统地分析光谱、冠层结构、纹理特征等信息对估产的贡献程度,本文在构建基于多源UAV数据棉花估产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估产的最佳生育时期,并对比了多源传感器数据在棉花产量估算中的效果,最后量化了各类输入特征的贡献度。采集棉花冠层RGB(Red green blue)、多光谱(Multispectral,MS)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3种传感器数据,通过对棉花光谱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棉花产量估算最佳生育时期,进而构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XGBoost)3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棉花产量估算方法,并评估了基于2种最常用的传感器(RGB和MS相机)的性能。最终确定了光谱特征、冠层结构、纹理特征这3类特征信息在产量估算中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盛花期是棉花估产的最佳生育时期;基于盛花期的UAV数据,XGBoost模型取得了最高的产量估算精度(R^(2)为0.70,RMSE为611.31 kg/hm^(2),rRMSE为10.60%),在对比基于RGB和MS图像数据提取的特征时,基于MS图像数据提取的特征建模结果更好,同时将RGB和MS相机2种传感器数据提取的特征作为输入时,模型结果高于单一传感器;使用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分析了机器学习模型中各个输入特征对于估产的贡献度,发现基于3种传感器的3种特征信息在产量估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纹理特征与冠层结构在产量估算中展现出了较好的潜力。本研究可为棉花智慧化管理中高通量棉花产量估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估产 无人机遥感 多源数据 XGBoost 夏普利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色遥感原位测量数据共享平台综述
5
作者 李强 唐军武 +3 位作者 葛化鑫 吴国俊 姜玲玲 邵晓鹏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30,共23页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驱动下,国内外多个开放存取数据平台、政府间和国家级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以及主要涉海部门数据库平台发布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原位测量数据并向用户共享,以充分发挥原位测量数据的价值,支撑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各数据集在数据平台中离散分布,数据采集时间、区域、学科门类及数据获取方式不尽相同,数据使用者很难短时间内知晓并应用这些平台数据,导致搜集相关研究数据费时费力。因此,本文收集整理了29个可以获取海洋光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参数的数据库平台,这些平台存储了全球海洋近百年来的原位测量数据,列举了共享数据在海洋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并给出了常用参数的数据检索建议,以期帮助数据使用者快捷获取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色遥感 海洋光学 生物光学 原位测量 数据 共享数据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模型的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智能分析
6
作者 朱海荣 蔡鹏 +2 位作者 陈新东 宗敬文 赵文仓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298,共4页
为了减少海水遥感数据模态多样对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的影响,通过在对水色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标注,完成数据的交叉校准、质量控制,开展海水透明度智能分析,将不完全、多模态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投影到统一共享特征子空间,通过对数据自适... 为了减少海水遥感数据模态多样对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的影响,通过在对水色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标注,完成数据的交叉校准、质量控制,开展海水透明度智能分析,将不完全、多模态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投影到统一共享特征子空间,通过对数据自适应检测分析、智能化处理,建立海水透明度遥感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对观测点海水透明度开展反演分析,验证了深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实现少标注下遥感透明度数据的智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透明度 自适应检测 遥感数据 图像处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的长白山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
7
作者 李成范 韩晶鑫 +5 位作者 盘晓东 刘岚 颜丽丽 康建红 刘学锋 肖舟怡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2-1453,共12页
火山岩性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火山遥感岩性智能识别的关键和数据基础。当前,缺乏可信的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制约了大区域、复杂地质环境下火山岩性智能识别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整合长白山火山岩性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以哨兵2(Se... 火山岩性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火山遥感岩性智能识别的关键和数据基础。当前,缺乏可信的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制约了大区域、复杂地质环境下火山岩性智能识别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归纳和整合长白山火山岩性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地质资料和野外核查制作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长白山火山岩性遥感数据集。该数据集内容包含遥感图像、标签数据、说明文件,岩性类型覆盖玄武质火山岩、粗面质火山岩、碱流质火山岩、火山岩性混合堆积(碎屑堆积、火山泥流堆积、火山空落堆积);共计36张样本图像,单张图像尺寸为395像元×395像元,空间分辨率为10m。利用经典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DCNN)DeepLab V3+模型对火山岩性数据集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数据集具有较强的火山岩性描述能力,鲁棒性和泛化性较好,总体准确率均高于88%;特征训练与提取过程中人为干扰较少,自动化水平较高。可为火山岩性智能识别提供数据基础,提高野外火山遥感岩性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 语义分割 岩性数据 岩性识别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
8
作者 廖世芳 刘长星 包富华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0-905,共6页
针对因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数据特征间差异性较强、存在噪声影响,导致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SLIC算法设定融合区域标准阈值,融合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 针对因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数据特征间差异性较强、存在噪声影响,导致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中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SLIC算法设定融合区域标准阈值,融合低空遥感与地面传感网络双采集同属性数据,采集同属性数据集中所有极小值点和极大值点,建立拟合曲线并计算数据点在曲线上的幅值,将幅值较高的数据点视为噪声点,并对其进行去噪处理,不断迭代该过程,直到均匀曲线中的所有噪声点被处理完。分析去噪后数据的一维和二维信息熵值,提取不同维度的特征参数,利用这些特征参数进行数据的趋同性和趋异性融合。仿真数据证明,所提方法数据融合精准度高,能耗始终在0.3 J以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传感网络 数据融合 信息熵 低空遥感 粒子群搜索算法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9
作者 何贞铭 高雨凌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8,共4页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煤矿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针对多源遥感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结合光学、SAR、红外等遥感技术特点,提出了风险评估指标,提出3类遥感数据融合的风险评估模型,并设计实验开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多...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煤矿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针对多源遥感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结合光学、SAR、红外等遥感技术特点,提出了风险评估指标,提出3类遥感数据融合的风险评估模型,并设计实验开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有助于发现地质灾害潜在特征,评估指标权重、风险指数阈值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需根据评估重点合理设置权重与风险指数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遥感技术 遥感数据融合 光学影像 合成孔径雷达 红外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青海省碾伯镇黄土滑坡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裘湧泉 刘丹 杨海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研究区的黄土滑坡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区滑坡地质灾害点在近居民地距离约150 m,海拔为2000~2300 m的边坡地带分布较多。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滑坡提取有效准确率为70.37%,可为研究区的地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滑坡提取规则 黄土滑坡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遥感和水位数据的洲滩地形重建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莹 文雄飞 +2 位作者 李喆 元媛 陈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6,共8页
针对面积随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的河道洲滩,基于ESA/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时间序列的洲滩边界线,辅以洲滩上下游最近水文站的水位观测数据,建立洲滩水位线高程或洲滩水位线各个特征点的高程信息模型,集成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影像... 针对面积随河流水位年内变化较大的河道洲滩,基于ESA/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时间序列的洲滩边界线,辅以洲滩上下游最近水文站的水位观测数据,建立洲滩水位线高程或洲滩水位线各个特征点的高程信息模型,集成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洲滩边界线及其高程信息,通过空间插值生成的TIN数据构建河流洲滩枯水位以上的数字地形模型;以长江岳阳段南阳洲为例,利用2016年采集的南阳洲1∶10000实测地形数据,对所提算法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反演获得的洲滩枯水位以上地形数据满足1∶25000的地形图规范要求,两者相关系数R>90%,平均绝对误差MAE=0.87 m,均方根误差RMSE=1.01 m。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水位监测数据反演洲滩枯水位以上地形可为河道洲滩岸线保护利用、洲滩演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洲滩 时序遥感 水位数据 地形重建 南阳洲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海表流场估算
12
作者 周旋 南明星 +3 位作者 安玉柱 张连新 李文涵 付红丽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针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障对高频次、大范围海表流场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海表面地形融合产品反演地转流、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产品反演Ekman流、FES2014模型计算潮流,结合WaveWatchⅢ海浪模式计算Stokes漂流,研究分析地... 针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障对高频次、大范围海表流场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海表面地形融合产品反演地转流、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产品反演Ekman流、FES2014模型计算潮流,结合WaveWatchⅢ海浪模式计算Stokes漂流,研究分析地转流、Ekman流、Stokes漂流和潮流等不同流场成分组成海表流场的5种方案的误差分布规律,提出具有区域适应性的海表流场估算方法,制作空间分辨率0.25°、时间分辨率6 h的西北太平洋海表流场估算产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海表流场估算产品与全球漂流浮标项目观测资料的流速均方根误差和偏差分别为0.17 m/s和0.06 m/s、流向均方根误差和偏差分别为34.4°和-2.5°,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说明海表流场估算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在黑潮延伸体放置的锚系潜标位置(32.3°N,144.6°E)处,海表流场估算产品与102天连续观测KEO资料的流速和流向随时间变化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了海表流场估算产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区域适应性 海表流场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13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遥感数据的基于本地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方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海田 陈学斌 +1 位作者 马锐奎 张帅华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17,共12页
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复杂的地物特征,使得这些数据的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旨在保护参与方数据隐私的分布式学习方法,为应对遥感数据隐私保护面对的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联邦学习模型的训练阶段... 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复杂的地物特征,使得这些数据的隐私保护面临挑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旨在保护参与方数据隐私的分布式学习方法,为应对遥感数据隐私保护面对的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联邦学习模型的训练阶段,恶意攻击者可能通过反演推断参与者的隐私信息,进而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针对遥感数据在联邦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方案。首先,对模型进行预训练,计算模型的层重要性,并根据层重要性合理分配隐私预算;然后,通过对模型更新进行裁剪变换,并对裁剪值进行自适应随机扰动,实现本地差分隐私保护;最后,在聚合扰动更新时,采用模型校正以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仅能为各参与方提供合适的差分隐私保护,并有效防止通过反演推断出隐私敏感信息,而且在3个遥感数据集上相较于基于分段机制的扰动方案提升了3.28~3.93个百分点的准确率。可见,所提方案在保证隐私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差分隐私 层重要性 遥感数据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演变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铁翔 常晓丽 +4 位作者 梁继 汪琳琦 柯露丹 曹宇 向灿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长沙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2年共23期“类NPP-VIIRS”夜光数据,提取历年夜间光污染面积,并对不同程度光污染面积进行M-K突变检验,获得近23年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光污染分布范围不断向外扩张,至2... 以长沙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2年共23期“类NPP-VIIRS”夜光数据,提取历年夜间光污染面积,并对不同程度光污染面积进行M-K突变检验,获得近23年长沙市主城区夜间光污染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光污染分布范围不断向外扩张,至2020年基本达到饱和状态;2000—2022年夜间光污染的面积整体呈扩张趋势,由216.25 km2扩张至609.75 km2,扩张了约1.82倍,而扩张速度则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3.35%下降到-0.20%;2015—2019年无、轻度、中度光污染面积突变减少,而严重光污染面积则突变增加,2006—2010年重度光污染面积突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光污染 光污染面积 演变特征 遥感数据 长沙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相机和HLS时序遥感数据的作物分类研究
16
作者 钱涛 詹雅婷 +9 位作者 李胤 宋珂 邵明超 虞钟直 程涛 姚霞 郑恒彪 朱艳 曹卫星 江冲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旨在探讨基于车载相机和HLS时序遥感数据相结合的作物分类方法,以提高作物分类的效率和精度,解决传统方法中地面样本采集效率低、遥感物候特征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研究以江苏省秋粮分类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通过车载相... 旨在探讨基于车载相机和HLS时序遥感数据相结合的作物分类方法,以提高作物分类的效率和精度,解决传统方法中地面样本采集效率低、遥感物候特征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研究以江苏省秋粮分类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通过车载相机采集道路两侧作物图像并构建大量人工标注样本,结合2023年和2024年的HLS时序数据,采用高斯滤波重构时间连续的地表反射率,提取多维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玉米和大豆在HLS时序数据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水稻的分类精度最高,生产者精度与用户精度均超过90%,而玉米和大豆因物候特征的相似性,精度相对较低(74%-85%)。模型在独立验证县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9%,验证县内的水稻主要分布于全县东南区域,玉米和大豆则集中于西北区域,且分布特征清晰。车载相机结合HLS时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作物分类,随机森林模型对高维特征整合与抗样本不平衡性具有显著优势。尽管模型总体表现优良,但在破碎地块和高云量区域仍有改进空间。未来需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缓解云干扰,并扩展作物类型以增强模型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相机 HLS 农作物 遥感分类 农业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多模态遥感大数据治理方法与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海那尔·哈那提 张柘 +1 位作者 朱利鲁 吴一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M0002,共11页
遥感技术作为获取地球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资源监测、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和遥感平台的快速发展,遥感数据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逐步呈现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多模态等大数据特征。... 遥感技术作为获取地球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资源监测、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和遥感平台的快速发展,遥感数据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逐步呈现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多模态等大数据特征。现有遥感数据治理系统主要采用中心化数据管理方案,难以满足跨部门数据共享的高并发访问以及数据防篡改与可追溯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模态遥感大数据治理方法与系统。在异构式分布式存储与统一元信息库的基础上,引入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及可追溯的特性,将遥感数据的哈希摘要与元信息关键字段写入区块链,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灵活的访问控制与审计跟踪。基于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障大数据访问效率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多模态遥感数据在多节点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追溯能力,能够检测链外数据的篡改行为并支持跨部门协同的权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遥感数据 区块链 数据治理 统一索引 去中心化数据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粤西陆架气旋涡特征
18
作者 王本栋 陈洁 +2 位作者 刘洞良 谢玲玲 李君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的】研究粤西陆架海气旋涡的基本特征及其年际变化情况,为粤西涡旋演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卫星遥感获取的1993―2023年绝对动力地形、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漂流浮标数据,利用统计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粤西陆架气旋涡... 【目的】研究粤西陆架海气旋涡的基本特征及其年际变化情况,为粤西涡旋演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卫星遥感获取的1993―2023年绝对动力地形、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漂流浮标数据,利用统计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粤西陆架气旋涡的基本特征。【结果】每年4―9月,在粤西陆架70 m以浅的海域存在一个准定常气旋涡,其中心位置约为111.1°E,20.8°N,空间尺度约为100 km,涡旋中心的海面高度较周边海域约低0.10 m。在年际尺度上,强厄尔尼诺(1997、2016年)事件发生时,粤西陆架气旋涡振幅相对较小(约为0),在弱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该涡旋振幅相对较大(约为0.05 m)。此外,该涡旋振幅还表现出较弱的(<0.05 m)季节内变化。【结论】从遥感观测的视角给出粤西陆架海气旋涡存在的证据,气旋涡有较强的季节内、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特征,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气旋涡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涡旋 粤西陆架 广东沿岸流 绝对动力地形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吴晨光 左秦朝 +1 位作者 张洁 严周欣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降雨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方法。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批量自动获取全球任意地区的卫星遥感降雨时间序列。以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为例,依据降雨事件间隔时间,将连续降雨时间序列划分为独立降雨事件,提取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等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Copula函数建立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并利用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进一步地,阐述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中重现期的定义,并与单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构建了浙江省各地区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揭示了省内降雨变量的空间分布。建立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为降雨诱发滑坡风险评估提供了精确的降雨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变量 COPULA函数 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大气校正
20
作者 余雨棠 余涛 +3 位作者 谢东海 吴俣 张丽丽 左欣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5,共15页
地表与大气的辐射传输耦合过程复杂,造成传统大气校正技术存在精度和效率的局限。基于经验线性方法的校正效率较高但精度有限,辐射传输模型方法虽精度较高但其高计算开销制约了多光谱卫星遥感的定量应用。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物理模型... 地表与大气的辐射传输耦合过程复杂,造成传统大气校正技术存在精度和效率的局限。基于经验线性方法的校正效率较高但精度有限,辐射传输模型方法虽精度较高但其高计算开销制约了多光谱卫星遥感的定量应用。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的融合为大气校正提供新思路。文章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框架,学习物理模型模拟数据集,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处理效率。首先通过辐射传输模型在不同观测几何、大气状态和地表反射率特性下模拟卫星入瞳辐射数据,构建正向模拟多光谱遥感数据集。随后神经网络学习其中的地理几何和光谱特征,实现像素级的大气校正。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于6S方法处理速度提升约六个数量级,平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别为0.028和0.82;与主流物理模型工具在图像质量、定量指标及实测植被光谱对比中表现良好。该研究为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定量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大气校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数据驱动大气校正 地表反射率 辐射传输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