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Wave Modeling in Very Shallow Water at Southern Coast of Caspian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Seyed Masoud Mahmoudof Peyman Badiei +1 位作者 Seyed Mostafa Siadatmousavi Vahid Chegin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8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apability of the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SWAN)wave model(version 41.01)in predicting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spectral peak energy content for swell waves in very shallow water of surf ...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apability of the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SWAN)wave model(version 41.01)in predicting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spectral peak energy content for swell waves in very shallow water of surf zone during depth-induced wave breaking and dissipation.The mode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at five nearshore sta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breaker index formulations were successful for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prediction in surf zones.However,an incorrect shape of the energy spectrum and overestimated near spectral peak energy content at shallow water sta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all of the embedded depth-induced wave breaking formulations in SWAN.The dependent breaker index on relative depth(Kpd)formulation,which was successful in predicting near spectral peak energy content,resulted in an average error of 30%.Finally,this formulation was modified to enhance the model performance in reproducing the spectral peak energy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ian sea SHALLOW water SWAN SPECTRAL peak energy COASTAL proces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roleum geology controlled by extensive detachment thinning of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 A case study of Baiyun sag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2
作者 PANG Xiong REN Jianye +3 位作者 ZHENG Jinyun LIU Jun YU Peng LIU Bao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1期29-42,共14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ustal stretching and thinning,basin structure and petroleum geology in Baiyun deep-water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large area 3D seismic,gravity,magnetic,ocean bottom seismic(OBS),deep-wat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ustal stretching and thinning,basin structure and petroleum geology in Baiyun deep-water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large area 3D seismic,gravity,magnetic,ocean bottom seismic(OBS),deep-water exploration wells and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During the early syn-rifting period,deep-water area was a half-graben controlled by high angle faults influenced by the brittle extension of upper crust.In the mid syn-rifting period,this area was a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rolled by detachment faults undergone brittle-ductile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ed extension in the crust.In the late syn-rifting period,this area experienced fault-sag transition due to saucer-shaped rheology change dominated by crustal ductile deformation.A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rolled by the large detachment faults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crus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deep-water basin.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road-deep Baiyun sag provides great accommodation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ive deltaic-lacustrine deposition system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he differentiated lithospheric thinning also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t thermal subsidence during post-rifting period,and then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and deep-water reservo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he high heat flow background caused by the strong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and the rise of mantle source resulted i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reservoir diagenesis,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and accumulation of deep-water area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Zhujiangkou Basin Baiyun sag DEEP-water area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 DETACHMENT FAULT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petroleum g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rill Seismic Prediction Method for Formation Pressure for the Baiyun Sag in Deep-water Zone in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3
作者 Guo Zhifeng Liu Zhen +3 位作者 Lv Rui Liu Guochang Zhang Gongcheng Shen Huaile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19-126,共8页
关键词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调查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徐恩泽 张尚锋 +3 位作者 王雅宁 朱锐 范东旭 张泽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1,299,共9页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古气候 海平面变化 深水沉积体系 影响机制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净化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5
作者 吴水波 王付杉 +3 位作者 陈进斌 康权 张尊良 姚辉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文章针对原海水净化处理过程中的混凝沉淀过程优化问题,通过杯罐实验法进行了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原海水的混凝沉淀不需要进行pH值调节,在絮凝强度为45 r/min、沉淀时间为30 min、快速混合时间为90 s、絮凝时间为8 ... 文章针对原海水净化处理过程中的混凝沉淀过程优化问题,通过杯罐实验法进行了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原海水的混凝沉淀不需要进行pH值调节,在絮凝强度为45 r/min、沉淀时间为30 min、快速混合时间为90 s、絮凝时间为8 min时,原海水混凝沉淀处理效果最佳;在FeCl_(3)混凝剂投量为30 mg/L、pH值为8.03、沉淀时间为40 min时,混凝沉淀系统的除浊效率达到98%,混凝沉淀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混凝沉淀 混合时间 絮凝时间 沉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水量水质及污染物通量分析
6
作者 陈新乐 冯杰 +2 位作者 邵一泓 冯晨 沈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为了全面掌握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上游来水水质和污染物通量以及水质和污染物通量在海宁段的变化状况,本研究对两条入海河流实施通量监测。根据2023年10月-2024年3月上塘河和盐官下河14个监测断面的数据,分析两条入海河流的水... 为了全面掌握海宁入海河流上塘河和盐官下河上游来水水质和污染物通量以及水质和污染物通量在海宁段的变化状况,本研究对两条入海河流实施通量监测。根据2023年10月-2024年3月上塘河和盐官下河14个监测断面的数据,分析两条入海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计算总磷、总氮通量并讨论总磷、总氮污染物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盐官下河水量平衡要优于上塘河。上塘河和盐官下河入海口总磷、总氮浓度较入境断面呈下降趋势。上塘河污染物贡献最大的污染断面是坝头港,盐官下河入境俞家渡桥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断面。各断面总磷、总氮污染物通量主要受径流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河流 通量监测 径流量 水质 海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以琼东南盆地陵水36-1气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长贵 吴克强 +1 位作者 裴健翔 胡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井壁取心及地球化学等新资料,以陵水36-1气田为例,对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田的气源、储-盖条件、圈闭类型、运聚特征、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 基于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井壁取心及地球化学等新资料,以陵水36-1气田为例,对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田的气源、储-盖条件、圈闭类型、运聚特征、富集机理与成藏模式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包括热成因气和生物气,以热成因气为主;②储层主要为第四系深水海底扇砂岩;③盖层类型有深海泥岩、块体流泥岩及含水合物地层;④圈闭类型以岩性圈闭为主,也发育构造-岩性圈闭;⑤运移通道包括断层、气烟囱、裂隙带等垂向输导通道及大型砂体、不整合面等侧向输导层,构成单一或者复合输导格架。提出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浅双源供烃、气烟囱-海底扇复合输导、深海泥岩-块体流泥岩-含水合物地层三元封盖、晚期动态成藏、脊线规模富集”的天然气成藏新模式。研究取得的新认识对下步深水超浅层及相关领域或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琼东南盆地 超深水 超浅层 天然气 水合物 第四系 重力流海底扇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的海铁联运研究综述
8
作者 庄汝龙 张晶晶 +1 位作者 职梦露 杨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3,共18页
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在全球物流体系中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海铁联运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铁联运相关文献数量呈上... 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在全球物流体系中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海铁联运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铁联运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为中国和美国,且被引期刊多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通过关键词共现、突现及聚类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英文文献关键词包括“模型”“设计”“优化”等,中文文献则集中于“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等。系统梳理中英文文献发现,研究内容涵盖海铁联运的必要性与作业模式、系统与影响因素、模型与运量预测、节点与网络优化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从智能化与数字化、多式联运协同机制、市场需求与服务创新等方向展开,以推动海铁联运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铁联运 铁水联运 趋势前沿 CiteSpace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北海“三元”水道沉积模式及储层特征
9
作者 卜范青 杨莉 +2 位作者 曹树春 杨宝泉 吕文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不同类型深水浊积水道体系沉积储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以英国北海G油田P油组限制型深水浊积水道体系为例,采用地震地貌学方法、钻井及岩芯资料,表征水道体系内部储层展布特征;通过薄片及电镜观察,理清北海地区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研... 不同类型深水浊积水道体系沉积储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以英国北海G油田P油组限制型深水浊积水道体系为例,采用地震地貌学方法、钻井及岩芯资料,表征水道体系内部储层展布特征;通过薄片及电镜观察,理清北海地区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认为:1)P油组发育于限制型U形峡谷内,垂向形成典型“三元”水道沉积模式。2)底部A砂组和B砂组为粗粒沉积。最底部A砂组不发育,呈过路不沉积,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B砂组为夹杂塑性流的泥质碎屑流;中部C砂组覆盖于整个峡谷,储层品质最好;顶部D砂组为晚期沉积,以泥质天然堤为主。3)4油组物性具上下差、中间好的规律。该项研究不仅对深水沉积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类似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北海 限制型深水浊积水道 U形峡谷 “三元”水道沉积模式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methane hydrate in sediment from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10
作者 Shicai Sun Yuguang Ye +2 位作者 Changling Liu Fengkui Xiang Yan M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1-536,共6页
For reasonable assessment and saf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gas hydrate resource,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s in marine sediment. In this paper, the seafloor water sample and se... For reasonable assessment and saf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gas hydrate resource,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s in marine sediment. In this paper, the seafloor water sample and sediment sample (saturated with pore water) from Shenhu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methane hydrates, an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methane hydr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ulti-step heating dissociation method.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ociation temperature of methane hydrate both in seafloor water and marine sediment, under any given pressure, is depressed by approximately -1.4 K relative to the pure water system.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hydrate stability in marine sediment is mainly affected by pore water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from South China sea seafloor water methane hydrate stability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环境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湘生 全昭熹 +2 位作者 陈一凡 沈翔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32,I0005-I0036,共64页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 聚焦艰险山区、深水海域与城市敏感区3类极端环境,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在此环境下隧道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艰险山区中极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海拔以及活动断裂带等极端条件,总结分析围岩和隧道的变形机制、破坏机制及防护措施,并指出未来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以实现隧道建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针对深水海域中高水压、高烈度地震、强侵蚀环境等极端条件,分析多因素耦合下沉管法及盾构法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劣损和破坏机制,总结提升其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未来仍需针对海底隧道管片接头的防水、抗震及抗侵蚀性能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城市敏感区隧道穿越既有隧道、敏感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等挑战,总结分析盾构法和顶管法施工环境响应规律、地层变形评估方法和控制技术措施,提出未来可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隧道建设,以提升预测和控制的准确性,减小建设过程对城市环境的扰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为极端环境下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部分技术仍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并形成规范,以指导后续的工程建设;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隧道建造必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极端环境下隧道建设的安全、绿色、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极端环境 艰险山区 深水海域 城市敏感区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时深转换方法及应用——以P构造为例
12
作者 曾婷 刘道理 +2 位作者 徐乐意 李杰 史运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2期46-51,58,共7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复杂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特点造成时间构造图上构造形态严重畸变,制约了深水区的油气勘探。以P区块为靶区进行深水区时深转换技术研究,该区位于现今陆架与陆坡过渡带,海水深度变化大,在时间构造图上,构造面积较小,但是通过... 南海北部深水区复杂的海底地貌和沉积特点造成时间构造图上构造形态严重畸变,制约了深水区的油气勘探。以P区块为靶区进行深水区时深转换技术研究,该区位于现今陆架与陆坡过渡带,海水深度变化大,在时间构造图上,构造面积较小,但是通过海水校正后,沿海水加深方向下倾的地层具有抬升趋势,有可能形成“隐形构造”。根据实际地质及基础资料情况,利用VSP拟合法、目的层时深厚度关系拟合法、常速法、速度谱法共四种方法进行时深转换综合分析,并通过反验证法优选适合该区时深转换最佳方法,最终确定了VSP时深拟合-井点误差校正是适用于该区的最优方案,落实了P构造,提高了南海北部深水区深度预测的精度,为圈闭落实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区 深度预测 海水校正 圈闭 时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粉与豆乳不同质量比对凝固型沙棘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清美 徐源 +3 位作者 张雨洁 叶兆伟 王家东 余鸿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3,99,共5页
以1 L鲜牛乳质量为基准,向其中加入乳清蛋白粉(WPP)、豆乳、沙棘果汁及菌种,混合发酵制备凝固型沙棘酸奶,探究WPP与豆乳不同质量比(WPP与豆乳总质量100 g,A组4∶0,B组3∶1,C组2∶2,D组1∶3,E组0∶4,F组不添加WPP和豆乳,G组不加沙棘果汁... 以1 L鲜牛乳质量为基准,向其中加入乳清蛋白粉(WPP)、豆乳、沙棘果汁及菌种,混合发酵制备凝固型沙棘酸奶,探究WPP与豆乳不同质量比(WPP与豆乳总质量100 g,A组4∶0,B组3∶1,C组2∶2,D组1∶3,E组0∶4,F组不添加WPP和豆乳,G组不加沙棘果汁、WPP和豆乳)对凝固型沙棘酸奶理化特性、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C、D、E组酸奶发酵时间约为5 h,A、F、G组酸奶发酵时间约为6 h;各组酸奶脂肪含量差异不大,E组酸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55%;A组酸奶的持水力最高,为98.02%±0.05%;C组酸奶(硬度0.45 N±0.03 N,胶着性0.47 N±0.02 N,咀嚼性6.32±0.41,黏附性0.57 N·s±0.07 N·s)的质地和微观结构最佳,且C组在贮存3 d时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粉 豆乳 沙棘酸奶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条件下长江口防洪御潮及供水保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磊 褚明华 +5 位作者 朱建荣 潘军宁 俞茜 缴健 王逸飞 窦希萍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4期18-26,共9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增加了整个长江口的水深,抬高了潮汐和风暴潮的基础水位,使得河口咸潮入侵,洪水和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同时,由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群建设,进入河口的泥沙量锐减,加剧了河...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增加了整个长江口的水深,抬高了潮汐和风暴潮的基础水位,使得河口咸潮入侵,洪水和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同时,由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群建设,进入河口的泥沙量锐减,加剧了河口咸潮上溯,对区域人群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和演变规律、长江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动力要素变化、河口咸潮入侵时空分布和水盐交换机制及供水安全风险、海平面上升对海堤防洪御潮能力的影响、长江口地区防洪御潮韧性等5个方面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保障河口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和防洪御潮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咸潮入侵 防洪御潮 供水安全 海平面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and diurnal variations on rainfall in equilibrium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s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哲 李小凡 +1 位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08-315,共8页
The effec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and diurnal variations on rainfall statistics are documented with grid data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equilibrium cloud-resolvin... The effec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cloud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and diurnal variations on rainfall statistics are documented with grid data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equilibrium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s.For a rain rate of higher than 3 mm.h 1,water vapor convergence prevails.The rainfall amount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SST from 29℃ to 27℃,the inclusion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SST,or the exclusion of microphysical effects of ice clouds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water clouds,which ar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s in water vapor convergence.However,the amount of rainfal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ST from 29℃ to 31℃,the exclusion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solar zenith angle,and the exclusion of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which are primarily related to increases in water vapor convergence.For a rain rate of less than 3 mm.h 1,water vapor divergence prevails.Unlike rainfall statistics for rain rates of higher than 3 mm.h 1,the decrease of SST from 29℃ to 27℃ and the exclusion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water clouds in the presence of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increase the rainfall amount,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suppression in water vapor divergence.The exclusion of microphysical effects of ice clouds decreases the amount of rainfall,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enhancement in water vapor divergence.The amount of rainfall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increase of SST from 29℃ to 31℃ and to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water clouds in the absence of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ice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 ra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adiative and microphysical effects of ice and water clouds diurnal var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液岩作用机理及钻井液体系构建
16
作者 王维 王金堂 +4 位作者 辛江 曹振义 林伟 刘磊 孙金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地质储量大、资源丰度高,开发前景广阔。但钻井过程中井壁极易发生掉块、坍塌,导致井壁失稳影响钻井安全。本文通过钻井岩心观察、电镜和CT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等相关实验,得到储层岩样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等特征,结...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地质储量大、资源丰度高,开发前景广阔。但钻井过程中井壁极易发生掉块、坍塌,导致井壁失稳影响钻井安全。本文通过钻井岩心观察、电镜和CT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等相关实验,得到储层岩样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全岩主要含石英和黏土矿物,地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达45.7%,且黏土矿物中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为35%,伊/蒙混层含量为26%;岩样表面纳微米孔隙和微裂缝发育,裂缝宽度在微米级并连通多条窄裂缝;通过岩液作用后晶层间距、表面张力、线性膨胀率和裂缝扩展变化分析,海陆过渡相页岩仅发生表面水化,揭示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岩液作用机理。优选了水基钻井液抑制剂、封堵剂与润滑剂,构建了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其展开了室内评价。钻井液常规性能、抑制性、封堵性、润滑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抗温100℃,高温高压失水6 mL,泥页岩膨胀率为1.03%,钻井液润滑系数整体小于0.15,体系30 min的API滤失量较基浆降低40%,可对地层微裂缝实现有效封堵,且生物毒性EC50值为37260 mg/L,属于无毒级别,能够满足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钻井作业施工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封堵防塌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页岩 水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吕 张宁 +2 位作者 曹波波 安永生 熊成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南海东部底水油藏分布广泛,水平井开发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底水锥进速度,但由于水平段距离长,储层非均质性和水平井跟趾效应造成的点状见水易导致油井含水率大幅上升,降低生产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南海东部油田采用ICD、AICD、C-AICD等控水... 南海东部底水油藏分布广泛,水平井开发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底水锥进速度,但由于水平段距离长,储层非均质性和水平井跟趾效应造成的点状见水易导致油井含水率大幅上升,降低生产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南海东部油田采用ICD、AICD、C-AICD等控水工具,结合控水颗粒充填、智能分段分流等控水工艺,开展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围绕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不同控水方式的控水原理、技术特点和不同控水完井工具的特性曲线数学模型,总结了不同生产预测技术的应用规模和不同控水完井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可为南海东部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控水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对徐闻附近海域优势物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郭慧 李舒泓 +2 位作者 刘智 高尔杰 陈华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深远海浮式风电的建设及运营对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方法]对徐闻罗斗沙海域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机位点附近海域的S1站点(距机位点约4 km处)和S3站点(距机位点约5 km处)进行拖网取样,选择优势物种南洋舌鳎(Cynoglossidae l... [目的]研究深远海浮式风电的建设及运营对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方法]对徐闻罗斗沙海域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机位点附近海域的S1站点(距机位点约4 km处)和S3站点(距机位点约5 km处)进行拖网取样,选择优势物种南洋舌鳎(Cynoglossidae lid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为试验对象,探讨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运行对优势物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S3站点南洋舌鳎肝脏中褪黑素(MT)、多巴胺(DA)、白蛋白(ALB)、5-羟色胺(5-HT)含量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南洋舌鳎鳃中ALB含量及Casp-3、碱性磷酸酶(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哈氏仿对虾肝胰腺中DA、ALB、5-HT含量及Casp-3、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S3站点哈氏仿对虾鳃中MT、ALB含量及ALP、ACP活性显著高于S1站点(P<0.05)。[结论]深远海浮式风电在一定范围内对徐闻附近海域优势物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 周边海域 海洋生物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活性矿物海水海砂珊瑚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超 孙丽 +2 位作者 沙鑫 张春巍 乔丕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目的选择以海砂和珊瑚作为骨料,海水作为拌合水,采用先预湿珊瑚,再与水泥砂浆拌合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活性矿物海水海砂珊瑚混凝土(Mineral Sea Rock Concrete,MSRC),解决建筑工程中砂石短缺等问题。方法通过坍落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分别... 目的选择以海砂和珊瑚作为骨料,海水作为拌合水,采用先预湿珊瑚,再与水泥砂浆拌合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活性矿物海水海砂珊瑚混凝土(Mineral Sea Rock Concrete,MSRC),解决建筑工程中砂石短缺等问题。方法通过坍落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分别分析净水灰比、骨料含水率和砂率对MSRC的和易性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砂率在45%~58%内,坍落度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砂率在58%~60%内,坍落度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减小;骨料含水率为12%时,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最优,立方体抗压强度最高;净水灰比为0.43、砂率为47%,骨料含水率12%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比骨料含水率9%和15%分别高3.9%和10.6%;强度等级相同时,随着砂率的增大,立方体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强度等级为MSRC20、MSRC25和MSRC30的混凝土配合比,净水灰比分别为0.43、0.41和0.30时,立方体抗压强度取得最大值;MSRC前期抗压强度发展较快,超过15d时,抗压强度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结果及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可得,提出的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笔者制备的MSRC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与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以为MSRC的配合比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矿物海砂珊瑚混凝土 抗压强度 净水灰比 砂率 珊瑚骨料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铯废水中亚铁氰化物的粒径分布及组成分析
20
作者 王光辉 王佳林 +3 位作者 李耀睿 张萌 高杨 矫彩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5,共8页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同的模拟水样中制备了亚铁氰化物。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器考察了M(NO_(3))_(2)与亚铁氰化钾形成共沉淀物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氯酸和加热装置对制备的亚铁氰化物进行溶解以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共沉淀物的粒径几乎全部处于0.1~10μm;Cs^(+)和Mg^(2+)离子主要取代K^(+)和部分取代M^(2+)离子,Na^(+)离子只取代K^(+)离子;对1.00 mg/L Cs^(+)离子的去除率高于99%;对其吸附容量高达310mg/g以上。总之,亚铁氰化物粒径较小,Na^(+)和Mg^(2+)存在不会影响亚铁氰化物对Cs^(+)离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物 粒径分布 组成分析 置换机理 去除率 分配系数 吸附容量 模拟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