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2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 for Science推动科研范式革新: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毛进 周凡倩 王卓昊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互促共进关系并作为理论指导。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以服务科研创新活动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理、知识融合视角下的通用知识库构建、知识推理视角下的科学假设预测、知识发现视角下的科学实验执行和知识应用视角下的工业赋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框架,旨在从创新知识服务角度理解“平台科研”范式,厘清各主要环节创新知识服务的核心研究内容,以期成为科技情报研究领域的新兴知识生长点,为我国抢抓AI4S科研范式革新机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创新知识服务 科研范式 平台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2 位作者 胡月 谭天骄 玄兆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不同层次,综合提出构建长江科技创新带的战略构想。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和战略需要,强化上海、武汉和成渝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提升长江科技创新带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长沙、南昌、绵阳、贵阳、昆明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作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外溢的核心承接点,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选取常州、南通、嘉兴等15个城市作为省级科技创新节点,带动省域内整体创新水平提升。最后,提出构建分层多元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带 科技创新 科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团队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梅红 朱钰 田佳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科研团队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科研团队学作为一门国际上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对科研团队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特点和有效性开展研究。阐释了科研团队学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科研团队发展的现实问题。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方法梳理了2006—2022年Web of Science上的692篇文献,凝练分析国际学术研究概况,从科研团队合作动机及协调发展、成员多样性与互动、跨学科协同环境、科研团队有效性等关键研究领域进行学术领域分析和价值阐释。从科研团队分层分类治理体系存在的“难点”、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有组织科研探索存在的“卡点”以及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突破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断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科研团队学研究的迫切性。据此提出深入挖掘并分析科研团队资源禀赋特征、关注“有组织科研”的政策设计、营建科研团队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学 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团队合作 跨学科协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侯剑华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8,共9页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范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厘清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若干问题,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演化历程和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特征,深度剖析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主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思考大模型驱动科技创新评价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发现]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评价将成为新时期科技评价范式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力量。大模型使得科技创新评价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其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创新/价值]剖析了大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评价的若干问题,为构建以智能化、精细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为核心,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评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评价 大模型 数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玉磊 卢杰 +2 位作者 姜昊 王升星 赵良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还从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入国际人才和课程、强化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对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展望。综上所述,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种子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新农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新出发,木材科学前沿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坚 甘文涛 +2 位作者 陈志俊 杨海月 王耀星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共39页
木材及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包括家具制造、室内装饰和建筑等领域。木材工业的年产值总量已经超过3万亿元,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然而,木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新能力弱和生产供应链分散等问题,向新... 木材及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包括家具制造、室内装饰和建筑等领域。木材工业的年产值总量已经超过3万亿元,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然而,木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新能力弱和生产供应链分散等问题,向新出发、向绿而行,孵化功能木质制造新技术、新材料,培育木业新质生产力是助推行业发展、蓄能助力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此,聚焦木材科学前沿发展方向,针对木业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阐明科技创新对木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木材科学未来发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宏观拓展、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4个发展方向,并综述了现阶段具代表性研究成果,梳理代表性木质新产品和功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出我国木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智能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重点、难点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对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中存在的数字化要素支撑不足、在地化资源适配尚浅、多元化主体参与滞后等难题,需要围绕数字化筑基、在地化创生、中心化联结三大方面精准发力,以期保障乡村科学教育的育人效能充分发挥,推动乡村科学教育数字化资源涌现与创新,耦合乡村科学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助力乡村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科学教育 数字化赋能 科学教育创新 新农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文 叶蕾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8,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三个集中”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以数据要素加快赋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国有企业整体创新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始创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伦理向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英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研究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旨在深化人们对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理解,推动其伦理实践。文章基于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RI)的公共利益旨归和四维度模型,提出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包含:预见、审慎、理... 研究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旨在深化人们对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理解,推动其伦理实践。文章基于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RI)的公共利益旨归和四维度模型,提出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包含:预见、审慎、理解、担当和公益。预见旨在通过预期干预履行前瞻性责任,审慎旨在通过反思性治理贯彻积极责任理念,理解旨在通过协商合作促进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担当要求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责任,公益要求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其“五位一体”,构成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要素结构,彰显其伦理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数据治理 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 伦理向度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学教学科研助力新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12
作者 王蓉 赵四海 +4 位作者 白亮 王维蓉 屈鹏祥 郭龙 刘恩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科技的产生。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型交叉基础学科,不仅能够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操作能力等方面推动新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领域大力推进了前沿技术的发展及颠覆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 教学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的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量化评价及优化路径
13
作者 钟华 范少萍 +1 位作者 杨涛莲 安新颖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1,共8页
目的:总结目前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不足,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十三五”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的24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建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通... 目的:总结目前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不足,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十三五”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的24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建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通过9个一级变量和43个二级变量对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24项政策中,2项等级为完美,8项等级为优秀,14项等级为可接受。结论和建议: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政策基本完善,但仍有优化空间,可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强调临床研究和转化、推进数智战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健康 科技创新 政策文本 政策评价 PM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许嘉扬 钱水土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8,共14页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科技金融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07—2020年中小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探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可以有效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并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长期性;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补偿实质性创新的正外部性,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纠正传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对于成长期企业、非国有性质企业、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驱动效果。因此,应扩大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实施范围,形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合力,加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渗透性与协调性,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的长效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范式冲击与科技创新变革
15
作者 孙晓华 车天琪 +1 位作者 伊珺瑶 赵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7,共12页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 作为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大模型正迅速成长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颠覆性特征解析为依据,考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范式冲击,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讨了智能驱动新范式下大模型驱动的科技创新变革,得到如下结论:在科学研究方面,大模型提高了科学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激发边界探索与目标锁定,促进了理论假说的生成和优化,通过高效的实验测试与应用模拟改进科学实践进程,推动新的科学发现诞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模型扩大了机会识别范围,依靠整合内外知识库突破研发过程的领域限制,实现低成本的自动技术研发,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和实时分析反馈信息,为技术落地提供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 范式冲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科技创新策略的知识图谱构建
16
作者 韦景竹 祝培培 张桐瑞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1,共11页
探究科技创新过程,有效整合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能为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文章依据多重网络理论框架,提出科技创新策略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多重网络的知识... 探究科技创新过程,有效整合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能为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文章依据多重网络理论框架,提出科技创新策略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多重网络的知识图谱赋能科技创新策略的制定、分析与调整,通过专利诉讼分析、竞合关系发现、技术集群追踪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研判,为解读科技创新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策略 多重网络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构建
17
作者 牛国玲 陈立冬 +2 位作者 葛宜元 孟庆祥 朱世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该文论述了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农业电气化专业着眼于适应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度探寻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价值,激发大学生潜藏的创新精神。在落实过程中,课程设置是核心板块,锁定创新人才培... 该文论述了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农业电气化专业着眼于适应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度探寻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价值,激发大学生潜藏的创新精神。在落实过程中,课程设置是核心板块,锁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创新课程并夯实实践环节。凭借推动教学团队教育理念革新,持续深入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助力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成长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新农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18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1 位作者 赵璟 王菁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7,167,共12页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起显著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城市地域、城市类型和不同分位点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创新能力显著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而转化为投入产出后,创新投入不是试点政策影响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三重差分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和环境目标约束对试点政策的经济绿色转型效应均起显著促进作用,且环境目标约束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经济绿色转型 创新能力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科技金融的中介效应
19
作者 邓瑜 范聪颖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以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科技金融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改善城市信用环境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用环境可通过科技金融间接促进城市... 以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信用环境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科技金融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改善城市信用环境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用环境可通过科技金融间接促进城市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信用环境改善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大力营造城市信用环境、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城市创新效应、精准施策探索城市创新特色发展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创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环境 创新 城市创新 科技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20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