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绿色农业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文 叶蕾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8,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三个集中”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以数据要素加快赋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国有企业整体创新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始创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方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海华 吴尘萱 +2 位作者 周海燕 胡小鹿 方宪法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和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出助推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支撑全环节农业装备迭代升级、开发适用性农业装备制造体系、拓展新场景农业装备应用模式、提升前瞻性农业装备战略力量和培育高技术农业装备创新集群,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的支撑条件平台,打造全产业链人才梯队,培育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潜力,为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优化研究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装备 科技创新 智慧农业 智能农机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绿色科技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玲 周煊 +1 位作者 孙璐 刘白鹤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基于2008—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村数字化水平及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析农村... 基于2008—2022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村数字化水平及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析农村数字化发展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绿色科技创新在农村数字化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村数字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倡导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机械能节约,减少碳排放,推进循环农业发展,以及加强区域合作协同保护环境等举措,为实现粮食产能提升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科技创新 EBM-GM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6
作者 肖松 林洪 +2 位作者 梅雨晴 王锦民 李静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51,共9页
湖北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通过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基于湖北省的创新实践,提出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框架模型,构... 湖北省结合自身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通过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基于湖北省的创新实践,提出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框架模型,构建研究开发、金融供给、政府支持和服务促进四大系统,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促进技术集聚、产业转化、人才引流、资本聚合,从而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湖北省以“用”为导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进展成效,提出进一步夯实研发系统、拓展金融供给、强化服务促进、优化政府服务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创供应链 供应链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逻辑基础、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朱晶 臧星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起点上,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是关键任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优化和制度变革的新型发展模式,为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起点上,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是关键任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优化和制度变革的新型发展模式,为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内在逻辑,从科技创新、技术采纳、要素配置与制度优化四个维度,分析其现实约束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突破生产潜力瓶颈、优化土地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完善制度与市场体系,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产出效率提升。然而,当前仍存在技术转化滞后、技术吸收采纳率低、生产要素配置低效和政策协同联动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应用。因此,应加快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框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政策支持与市场化保障机制,全面打通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通道,以实现粮食单产持续增长和粮食供给长期稳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单产提升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8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张瑞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其非线性、动态性与协同演进特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适配性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周期资源配置、创新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等维度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亟须形成以技术驱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为牵引,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是化解传统金融服务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资源集聚、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三重效应突破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层面,以科技金融的投融资、资源配置、孵化成长、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五大核心功能为载体,破解技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障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金融适配性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财政支农力度与规模的双重视角分析
9
作者 刘威 路依晨 +1 位作者 陈佳梦 袁丽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1453,共13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双重影响,即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产销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财政支农规模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生态效率均产生负向影响,但仅有主产区影响较为显著;3)农业科技创新、农地经营规模和农户收入是财政支农赋能粮食生态效率的重要渠道。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粮食生态效率提升的引导作用,应加大生态补贴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针对不同粮食功能区,推行差异化财政支农策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升粮食生态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财政支农 粮食生态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 农地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颁布实施笔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涛 田晓晖 +2 位作者 龚斌磊 李谷成 郑宏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07,308,共22页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本刊组织了本期笔谈。温涛提出,要从核心地位、战略力量、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数字赋能、服务体系及制度优化七个方面,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具体七大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农业全创新链,布局拔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性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增强多方共赢效应。田晓晖提出,要以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着力优化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性打通农业绿色发展向农业强国建设动能转化的传导路径,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城乡互通共享、分区精准施策,助推绿色均衡发展。龚斌磊提出,从学理逻辑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始终将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供给作为落脚点,将农业的增长驱动力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上;从实践道路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直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形成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引领、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主体多元、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树立“跳出农业看农业”的观念,向二三产业要配套,向城乡融合要红利,向乡村建设要环境,向对外开放要机遇,构建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生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李谷成、郑宏运提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为科技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优质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释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提供生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的突出梗阻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源辛 董岩 郑新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0,共13页
耐心资本不仅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市场稳定及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当下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面临一些突出梗阻:一是创业投资资本价值链中缺失早期投资和专业投资基金;二... 耐心资本不仅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市场稳定及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当下我国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面临一些突出梗阻:一是创业投资资本价值链中缺失早期投资和专业投资基金;二是多重因素致使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意愿不高;三是政府引导基金到期刚性退出进一步阻碍耐心资本发展;四是二级市场低迷导致耐心资本投资科创企业信心受挫;五是大股东诚信缺失与频繁减持加剧了资本的信任危机;六是现有投资评价体系难以适应耐心资本的长远发展。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耐心资本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退出机制、日本的“适正利润”发展理念、德国将关系型融资与耐心资本相结合等。我国应充分审视自身发展实际,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从培育多层次长期资本供应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长期参与创业投资、积极发展风险资本、拓宽耐心资本退出渠道、完善大股东行为监管、建立长周期投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突破耐心资本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资本市场 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 大股东行为监管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海霞 张旭娜 田瑶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东部地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升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科技人才注意力和产业集聚水平会均强化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而金融监管程度则会削弱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验证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VC助力活跃资本市场、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风险投资 耐心资本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科创企业 资本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宏亮 胡国富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高管的数字化背景在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企业探索具体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管数字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国际经验与赋能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晗 黄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8,共13页
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并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形态,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生动力。从全球实践来看,慈善捐赠基金、养老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公共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主体共同构成耐心资本的主要... 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并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形态,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生动力。从全球实践来看,慈善捐赠基金、养老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公共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主体共同构成耐心资本的主要力量。耐心资本通常需要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越从技术研发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期,通过上市、并购或股权转让等退出渠道,实现预期收益,在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我国耐心资本发展历程分为起步探索、规范发展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目前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包括资金募集渠道相对狭窄、长期投资理念有待强化、多元化退出机制亟待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发展耐心资本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可接续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拓宽资本退出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强化部门监管协同,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 长期投资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型科技园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基于深圳银星科技园的案例分析
16
作者 谢鹏俊 曾立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共8页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依靠技术、业态模式与管理、制度层面的协同创新。平台型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园区的新兴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管理运营、企业孵化、产业布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存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潜在空间...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依靠技术、业态模式与管理、制度层面的协同创新。平台型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园区的新兴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管理运营、企业孵化、产业布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存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潜在空间。以深圳银星科技园作为分析案例,发现其产业运营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智慧园区与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以“基础—技术—投资—产业”为平台的“1+2+4”服务体系。专业精准的产业运营服务体系具备了“平台驱动+生态孵化”的创新功能,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逻辑上的同构性。银星科技园善于创新服务供给机制,通过“平台驱动”与“生态孵化”有效互动,从创新联合体建设、壮大耐心资本、布局产业结构、开放数据共享、打造共生关系等方面开展了联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技术、业态模式与管理、制度层面的创新发展,积累了平台型科技园区重塑企业科技创新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鲜经验与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 内在逻辑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培琪 刘兵 +1 位作者 刘怡静 罗丽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科创企业作为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探究科创企业如何利用技术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形成,对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诚志永...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科创企业作为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探究科创企业如何利用技术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形成,对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诚志永华为案例,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深入剖析科创企业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研究发现:在材料技术突破、全链技术升级、多维产业布局三阶段中,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多样化到高端化的推进,基于资源编排策略,战略定位由国产技术突破转变为市场拓展领跑至技术创新引领,生产力由替代式生产力转变为创新式生产力再至新质生产力。本文打开了科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的黑箱,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科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新质生产力形成 资源编排 科创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价值、堵点与纾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祖力亚尔·祖卡尔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 强国须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生产韧性、扩大农业生产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才和技术、资源禀赋和资金缺口、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等方面存在实践堵点。因此,当前要积极构建“科技人”与“新农人”联动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村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激活农业资本投入;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创新 赋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9
作者 王秋珍 李倩 +2 位作者 王蕾 孙英婷 李楠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91-94,共4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化,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化,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海洋专业人才不仅要系统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开发、海洋微生物菌种的创制与优化技术等专业知识,提升跨学科融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要深化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的意识,真正适应新时代海洋科技与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海洋专业人才培养 海洋科学技术 跨学科融合能力 创新精神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如何助力科创金融?──理论逻辑、实践经验和发展建议
20
作者 朱靖宇 刘标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5,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当前,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支持以科创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摆在金融业面前的重要时代命题和关键紧迫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当前,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支持以科创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摆在金融业面前的重要时代命题和关键紧迫任务。本文系统梳理全球科创金融支持模式和我国耐心资本发展现状,从商业银行服务科创企业定位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需向内培育全方位能力,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打造专业服务机构、提升精细风控能力、完善配套体制机制,纵向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横向服务全维度科创生态,更好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耐心资本 资本市场 科创企业 产业升级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