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学专业新生教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徐锡明 李飞飞 吕尊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62-165,171,共5页
在新农科背景下,根据农林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新生适应实际情况、育人目标、培养目标,通过设置新生教育课程,确立“专业认知、国家社会需求、专业素养、价值观、世界观”5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该文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新生课程为例,... 在新农科背景下,根据农林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新生适应实际情况、育人目标、培养目标,通过设置新生教育课程,确立“专业认知、国家社会需求、专业素养、价值观、世界观”5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该文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新生课程为例,挖掘思政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运行混合式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有限时间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新生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农学类专业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新生教育 课程思政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 ,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 ,其中Fe2 O3和TiO2 的含量都比较高 ,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 ,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 ,较低的K2 O和Na2 O ,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 ,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 ,低者只有 10 5 0℃ ,而高者可达 13 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 ,其长度只有10m左右 ,其烧成温度可达 13 0 0℃ ,而到了宋代 ,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 5 0m左右 ,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 110 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技术 越窑青釉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考古 陶瓷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汪璠的陶瓷科学成就及其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莫云杰 芮雪 +2 位作者 苗立峰 熊春华 郑乃章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汪璠是我国近代留学日本学习窑业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陶瓷事业,为我国陶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汪璠先生的主要学术论文报告、译著和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汪璠的陶瓷科学成就以及对我国陶瓷事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汪璠 陶瓷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 二十世纪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代陶瓷科技发展史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家治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中国陶瓷具有连续不断的长达万年的历史,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陶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振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指出今后 3 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 ,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 ,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 ,学...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 ,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指出今后 3 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 ,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 ,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 ,学术本身将有显著改变。要适应今后的发展 ,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同时对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及亚洲的教育哲学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应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发展史 教育体制 改革 教育哲学 文化 科技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经、崇实书院及其在传播西方科技中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惠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务、军事等西方新学,并刻印了不少时务新书和西方科技著作;书院还兴办实业,推广技术。这些科技教育和科技出版活动在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有志于革新变法的人才,这种改良书院的教学体制也为陕西建立新型科技教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史 科技教育 味经 崇实书院 西方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科技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娟 屈春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找到一条文理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史教育能够在文理沟通方面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方面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科技史教育对理... 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找到一条文理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史教育能够在文理沟通方面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方面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科技史教育对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实践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史教育 教学理念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教育史中的李约瑟情结 被引量:7
8
作者 程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的现象。这种倾向对中国科技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及其学术价值带来了某...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的现象。这种倾向对中国科技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及其学术价值带来了某些负面效果。应该以理智的态度全面认识和总结中国历史上科技教育的得失利弊及其经验教训,那样才可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教育史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的创刊及其科技史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谭秀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目的揭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医学传播内容及其科技史价值,为勾勒抗战大后方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脉络提供新线索。方法在调阅1941—1943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医学内容分析与科学史研究方... 目的揭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医学传播内容及其科技史价值,为勾勒抗战大后方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脉络提供新线索。方法在调阅1941—1943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医学内容分析与科学史研究方法。结果该刊忠实地记载了湘雅医学院概况;反映了湘雅医学院医学学术活动情况;自觉担负抗日救亡的社会责任,重视战时医学内容传播;刊载了在战时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一批医学学术最新成果。结论该刊为战时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史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发日本帝国主义常德细菌战的研究成果,并为偏僻的贵州传统科学文化注入西方现代医学的新元素,是研究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艰苦条件下长途西迁,流离失所,不懈探索,以所学报国救国的一块珍贵"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 科技史价值 中国科技期刊史 医学传播 医学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艺的科学价值
10
作者 詹嘉 龚保家 +1 位作者 李月明 刘颖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4,共3页
作者在构思、制作、烧成中,掌握陶瓷创作的技艺,利用材质、色料、器型,释放自我的创作灵感和文化趣味。原料配方、釉料配方、成型方法是陶艺科学的价值所在,展示陶艺的美感,是人格魅力的表现。也是陶艺教育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 陶艺 科技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的专业支撑——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百年学术发展概观
11
作者 洪明 叶建鸣 徐春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31,共7页
本文从历史沿革和学术发展源流两方面回顾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心理学百年学术发展的历程,分"建国前期"、"50-6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三个阶段,阐释了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在继承与创... 本文从历史沿革和学术发展源流两方面回顾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心理学百年学术发展的历程,分"建国前期"、"50-6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三个阶段,阐释了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在继承与创新中所形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心理学 福建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 百年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陶瓷技术整理发掘到科学技术史教育——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科学技术史教学的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亚君 郑乃章 +1 位作者 曹建文 曹春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5,53,共3页
回顾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陶瓷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并对该学科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教育 科学技术史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十八世纪中西制瓷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差异性
13
作者 汪凌川 方一舟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通过各种典型事例,采取陶瓷科技史与历史学比较方法,简略分析了十八世纪中国与西方制瓷业的特点以及差异性,并从科学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三方面,对西方现代制瓷业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得出十八世纪中国制瓷业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 通过各种典型事例,采取陶瓷科技史与历史学比较方法,简略分析了十八世纪中国与西方制瓷业的特点以及差异性,并从科学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三方面,对西方现代制瓷业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得出十八世纪中国制瓷业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与西方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制瓷相比较,给人一种“衰落”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制瓷技术 陶瓷科技史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