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区域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52,共13页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定位和资源配置,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高等教育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是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正向影响效应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区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驱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对数字经济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未来我国应彰显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高校力量,通过探索数字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差异化产学研融合策略以及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举措,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创新能力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中介机制模型 工具变量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科技合作创新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蒋兴华 李泽龙 范心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96,共11页
论文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引起科技合作自组织系统涨落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起由外部环境、资金条件两个外涨落因子和组织机制、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三个内涨落因子组成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探究自组织系统演化机理,构建出创新系统自... 论文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引起科技合作自组织系统涨落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起由外部环境、资金条件两个外涨落因子和组织机制、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三个内涨落因子组成的影响因素体系。通过探究自组织系统演化机理,构建出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凸显系统自组织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例,利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结果发现明确的政策导向、持续的产业需求和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科技项目这一自组织形式保持“开放与非平衡态”的特征,同时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是自组织的根本动力,即合理的组织实施机制、能力超群的项目负责人以及配合默契的科研团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创新活动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 重大科技项目 创新绩效 影响因素 自组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规律与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8-108,共11页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与共性演化机制:①能级提升需满足前因条件必要发生的先后次序并达到相应水平,30%、40%、50%和80%的科创能级依次需要7%的创新环境条件、1.7%的人才集聚条件、0.7%的基础研究条件和27.6%的创新产业条件,政府驱动条件不存在瓶颈,始终贯穿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领域与全过程;②识别出高能级支配型场景驱动产研融合路径和枢纽型场景支撑创新路径、政府驱动场景营创路径、知识策源创新路径、人才集聚知识创新路径,以及非高能级潜力型政府强势主导路径和节点型政府支持人才高地建设路径、创新土壤培育路径,从正反两方面验证“科技-产业-科技”路径组合闭环是建成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标志;③4种能级构型对应8条关键路径,揭示单因素主导驱动、双因素均衡驱动和多因素共生驱动三重科技创新中心能级进阶演化机制。据此,提出中国建设不同层级、接续进阶的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生态理论 构型规律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科创中国”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凤芹 马婉宁 陈亚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8-58,共11页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软件辅助编码,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科技经济融合存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市场主导资源融通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三大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为资源对接、平台搭建和生态营造这3条可选择的路径提供机制保障,以促进科技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为科技经济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经济融合 “科创中国”平台 扎根理论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39
5
作者 蔺雷 吴家喜 王萍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7-12,25,共7页
从创新链的角度研究科技中介服务链,提出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揭示科技中介服务主体与创新主体的共生关系,阐述科技中介服务活动与创新活动的耦合特性,探讨相关的政策内涵。
关键词 科技中介服务 服务链 创新链 创新服务 共生理论 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形成与转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良谋 李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104,共9页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熊彼特假设 倒U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彼特及其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创新-经济周期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希敬 胡维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
创新理论是解释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熊彼特及其主流新熊彼特主义学者的创新理论为依据,考察了他们以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逻辑发展过程,并扼要评论了他们的理论贡献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熊彼特 新熊彼特主义学者 创新理论 创新蜂聚 经济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及供给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建玲 刘思峰 +1 位作者 邱广华 米传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作用的特殊群体,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量和质量。现阶段苏州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其它省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 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作用的特殊群体,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量和质量。现阶段苏州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其它省市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界定科技创新人才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用灰色GM(1,1)模型对苏州市科技人才供给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实现预测目标的政策建议,以便为科技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供给 灰色系统理论 人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文超 李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 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大变革、中国经济新旧常态转换的历史时期,赋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有的历史使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理解"创新驱动"成为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以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坚持有机、系统、开放的动态衍化观的熊彼特创新经济学为理解创新驱动进而理解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创新驱动的含义是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破除约束、提供保障,构建能促进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向上流动的创新体系;改革中政府的职能,一是完善市场,二是弥补市场;改革的根本性质,是促进创新、推动要素向上流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思维可以解开人们对供给侧改革在认识上的一系列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熊彼特 创新经济学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的五次经济长波——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则荣 屈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9,205,206,共13页
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长波周期假说是最早描述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周期理论中从多个方面对长波的形成原因和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在经济长波中技术创新是根本原因,“四阶段”模式是运动轨迹,“三周期嵌套”模式是内... 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长波周期假说是最早描述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周期理论中从多个方面对长波的形成原因和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在经济长波中技术创新是根本原因,“四阶段”模式是运动轨迹,“三周期嵌套”模式是内在循环,外部变化是影响因素。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和新熊彼特学派理论,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历史上的五次经济长波,可以发现每次长波的上升和下降都有相似之处,即长波的繁荣都由重大技术创新所推动,长波的衰退都由技术创新的衰竭所导致,而五次长波从繁荣到衰退的“拐点”也必然由股市泡沫的破裂所引发。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特别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冲击下,中国应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技术创新 五次经济长波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货币:货币本质的延续与颠覆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宁华 戴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2,共10页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下,数字货币迅速发展起来,各国竞相开发和采用数字货币。研究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优化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普及数字货币应用和应对全球金融变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下,数字货币迅速发展起来,各国竞相开发和采用数字货币。研究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优化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普及数字货币应用和应对全球金融变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基于马克思和希克斯的信用观分析,提出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的、更强的信用工具的观点,因此数字货币是货币本质的延续。同时,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货币记忆论提出,数字货币在技术、特性、形态和功能上对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变革,颠覆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数字货币具有记忆的特征,在未来数字货币广泛采用的背景下,将更加能够显示出“货币就是一本大账簿”的特征。总之,数字货币是货币本质的延续与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货币本质 货币职能 熊彼特创新理论 货币记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当前经济危机重新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璐 李梦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4,22,共5页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表明当前世界经济波动日益呈现出周期性和复杂性。运用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来解释美国的次贷危机及蔓延至欧元区多个国家的欧债危机,通过从基本理论层面探索两次危机的形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表明当前世界经济波动日益呈现出周期性和复杂性。运用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来解释美国的次贷危机及蔓延至欧元区多个国家的欧债危机,通过从基本理论层面探索两次危机的形成机理可知,技术创新乏力、增长动力不足是引爆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核心增长引擎,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鼓励技术创新的双重手段,才能提高国家的长期竞争力以摆脱危机,这也为我国应对危机和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彼特 经济周期理论 长波理论 创新理论 欧债危机 理论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新经济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美国新经济“一高二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对此 ,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阐述了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及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 美国新经济“一高二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对此 ,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阐述了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及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熊彼特 创新理论 经济长波 美国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 信息技术 经济周期 经济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进化理论在粉碎机创新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敏 王述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准确评价林木生物质粉碎机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预测其研发方向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将TRIZ进化理论应用于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安全设计中,通过TRIZ理论的S曲线分析明确当前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初始期,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系统的... 为了准确评价林木生物质粉碎机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预测其研发方向以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将TRIZ进化理论应用于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安全设计中,通过TRIZ理论的S曲线分析明确当前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初始期,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系统的有用功能,降低成本和有害功能;改进产品可能的结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产品概念方案。在新产品的开发中,应用TRIZ进化理论有助于企业准确定位现有产品的技术成熟度,预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研发决策,减少研发周期,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进化理论 s-曲线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创新 安全设计 林木生物质 粉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基于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8
15
作者 贾建锋 姚旭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8,95,共8页
如何真实客观地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大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提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要素,进而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词典。据此,基于... 如何真实客观地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大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提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要素,进而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词典。据此,基于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并借鉴培训效果评估领域较为成熟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面出发,探索构建出具有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2项三级指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评价体系 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 柯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意愿的作用机制——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样本 被引量:14
16
作者 辛本禄 代佳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116,共8页
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探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间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来自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426名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组织... 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探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间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来自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426名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进一步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工作—能力匹配度高的员工更倾向于在组织创新氛围的感召下形成积极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进而激发其创新意愿。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服务创新领域的应用,还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创新意愿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新氛围 员工创新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社区感知视角下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丽徽 蒋欣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2期86-95,共10页
[目的/意义]探讨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进行知识创新的动机,为提升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从虚拟社区感知视角出发,整合MOA理论和S-O-R模型,构建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 [目的/意义]探讨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进行知识创新的动机,为提升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从虚拟社区感知视角出发,整合MOA理论和S-O-R模型,构建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Smart PLS3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成员感、影响力和沉浸感正向影响知识创新意愿;群体规范正向影响知识创新行为,社区信任负向影响知识创新意愿;创新自我效能正向影响知识创新意愿;知识创新意愿正向影响知识创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区感知 知识创新行为 MOA理论 s-O-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文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概述了自组织原理 ,并从自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创新体系实现自组织演化的机制。认为 :我国在建设区域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 ,要着重解决好科技创新体系生成的动力和条件问题 ,就是既要建立各创新主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 ... 概述了自组织原理 ,并从自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创新体系实现自组织演化的机制。认为 :我国在建设区域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 ,要着重解决好科技创新体系生成的动力和条件问题 ,就是既要建立各创新主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 ,又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体系健康生长的制度环境 ,尤其是要解决体制低效问题。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自组织理论 竞争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共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永根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2,共4页
对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作了前瞻性、基础性探索:阐述了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内涵、关键要素以及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了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共性,提出了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要点。
关键词 科技计划 科技标准 协同创新 基础理论 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24年: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衍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共4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于理论创新的党 ,在 81年的奋斗历程中 ,已成功地两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两大理论从萌芽、形成到成熟 ,正好都是2 4年。从 192 1年党成立到 194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于理论创新的党 ,在 81年的奋斗历程中 ,已成功地两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两大理论从萌芽、形成到成熟 ,正好都是2 4年。从 192 1年党成立到 194 5年党的七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成熟 ,根本标志是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 0 0 2年党的十六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熟 ,根本标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