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雅倩 曹春莉 +4 位作者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9-2155,2171,共8页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的精准量化评估,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人工智能S-Detect联合VTIQ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1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66个肿块)资料,依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者(n=61)与未转移者(n=105)。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VTIQ及S-Detect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观察指标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边界(OR=0.619,95%CI=0.540~0.693)、边缘(OR=0.563,95%CI=0.484~0.640)、钙化(OR=0.559,95%CI=0.480~0.636)、纵横比(OR=0.540,95%CI=0.461~0.617)及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OR=0.794,95%CI=0.725~0.853)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此构建Logistic方程:Logistic(P)=-14.293+1.664×边界+1.315×边缘+1.757×钙化+1.341×纵横比+1.196×血流分级+0.736×SWV最大值(SWVmax)-3.942×SWV中间值(SWVcentre)+0.710×SWVmean。该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47~0.943),均大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AUC(P<0.05),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均大于常规超声(AUC=0.605,95%CI=0.526~0.680)、S-Detect(AUC=0.672,95%CI=0.595~0.743)以及VTIQ(AUC=0.794,95%CI=0.725~0.853)各独立预测模型的AUC(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2,P<0.05)。结论基于常规超声的S-Detect联合VTIQ技术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相对指数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徐泽林 郑振浩 +5 位作者 邓雅倩 曾冠明 杜婷婷 朱佩珊 刘文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81-2589,共9页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超声的弹性相对指数(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35例甲状腺乳头状... 目的探究基于常规超声的弹性相对指数(elasticity contrast index,ECI)联合S-Dete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S-Detect分析结果,筛选出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选取最佳预测模型构建风险概率列线图,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6个指标联合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890(95%CI:0.835~0.945),校准曲线结果表明一致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阈值概率为2%~91.5%时,列线图模型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结论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界、包膜侵犯、S-Detect横切面识别的形状结果与ECI弹性分级为预测PTC发生CLNM的独立预测因子,以上指标联合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CLNM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s-Detect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外包膜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腰椎Schmorl结节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宝淦 吴闻文 +3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王晓宏 杨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7-139,T003,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Schmorl结节的形成及其与下腰痛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12个下腰椎Schmorl结节来自10例严重下腰痛伴或不伴坐骨神经痛患者。均行腰椎X线摄片和CT扫描,并将术中完整切除的12个Schmorl结节病灶标本作组织学检查。结果:CT... 目的:探讨腰椎Schmorl结节的形成及其与下腰痛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12个下腰椎Schmorl结节来自10例严重下腰痛伴或不伴坐骨神经痛患者。均行腰椎X线摄片和CT扫描,并将术中完整切除的12个Schmorl结节病灶标本作组织学检查。结果:CT扫描发现Schmorl结节形成区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密度不规则区,边缘通常硬化,呈骨坏死改变。组织学检查发现,在CT片上显示的骨密度不规则区实际上是骨坏死区。骨坏死区表面的软骨终板通常完整,软骨下髓腔内脂肪细胞消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缺血性纤维软骨形成,小梁骨内骨细胞消失或死亡,形成空骨陷窝。结论:X线片上显示的经典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软骨终板通常是完整的,有无髓核突出与Schmorl结节形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morl结节 发病机制 骨坏死 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Schmorl结节形成的再认识(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宝淦 吴闻文 侯树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 ,对传统意义上的 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 :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 ,腰椎 X线摄片提示 L3- 4和 L4 - 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 ,L3椎体前下缘及 L5椎体前上缘 Schm orl结节形成 ,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 CT检... 目的 :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 ,对传统意义上的 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 :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 ,腰椎 X线摄片提示 L3- 4和 L4 - 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 ,L3椎体前下缘及 L5椎体前上缘 Schm orl结节形成 ,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 CT检查 ,并对手术切除的 Schm orl结节病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椎间盘造影术显示部分造影剂渗入 Schmorl结节形成处浅层。腰椎 CT扫描发现 Schmorl结节形成区腰椎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质密度不规则区 ,呈骨坏死样改变 ;组织学检查证实该骨密度不规则区为骨坏死区。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此例患者的 Schm 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 ;提示有必要对 Schmorl结节的形成进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morl结节 骨坏死 腰椎椎间盘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水 王瑞 +1 位作者 张丹丹 路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9-2236,共8页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手术的1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血清CST4及HP抗体分型检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的胃癌患者手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比较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CST4、HPI型及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更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更高(P<0.05),同时CST4阳性表达患者肿瘤更易发生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HPI型阳性表达患者肿瘤多发生于贲门、胃底部,且肿瘤直径较大、更易侵犯脉管(P<0.05),而HER2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多发生高中分化肿瘤(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0、0.676、0.611和0.872(P<0.05),诊断胃癌TNM分期的AUC分别为0.762、0.635、0.613和0.801(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血清CST4、HPI型和HER2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病理分期 胃癌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idential method to identify influential nodes in complex networks 被引量:7
6
作者 Hongming Mo Cai Gao Yong D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381-387,共7页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nodes in complex networks is still an open issue. In this paper, a new comprehensive centrality mea- sur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The existing measures of deg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nodes in complex networks is still an open issue. In this paper, a new comprehensive centrality mea- sur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The existing measures of degree centrality, betweenness centra- lity and closeness centrality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posed metho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D-s theory) belief function complex networks influential nodes evidential centrality comprehensive mea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DN的ICN高效缓存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方元 蔡君 +2 位作者 罗建桢 戴青云 赵慧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78,83,共6页
内置缓存是信息中心网络(ICN)架构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为了充分、高效地利用全网缓存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ICN高效缓存机制(SIC)。该方法利用SDN控制面感知全网状态,在SDN控制面中根据ICN缓存节点的网络社团重要度特性以及社团节点... 内置缓存是信息中心网络(ICN)架构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为了充分、高效地利用全网缓存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ICN高效缓存机制(SIC)。该方法利用SDN控制面感知全网状态,在SDN控制面中根据ICN缓存节点的网络社团重要度特性以及社团节点重要度特性来生成缓存策略,使不同流行度的内容对象在各社团之间和同一社团内节点上的分布更合理。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对SIC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Hash+LRU、Betw+LRU相比,该策略能更好地提升缓存命中率、跳数减少率、平均社团经过个数,同时SDN的资源开销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信息中心网络 缓存 替换 节点社团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Stack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 被引量:15
8
作者 童英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3期115-117,共3页
针对现有的有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存在系统布线复杂、维护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Z-Stack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法。设计采用CC2430射频芯片及S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阐述了系统的原理,节... 针对现有的有线温湿度采集系统,存在系统布线复杂、维护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Z-Stack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法。设计采用CC2430射频芯片及S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阐述了系统的原理,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 CC2430 sHT11 协调器 节点 Z-stack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谐振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谐振稳定性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日益突出,目前缺乏在大系统层面进行谐振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在阐述谐振稳定性的定义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原理实现谐振稳定性分析的完整方法。该方法分2个阶段完成,首先在... 谐振稳定性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日益突出,目前缺乏在大系统层面进行谐振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在阐述谐振稳定性的定义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原理实现谐振稳定性分析的完整方法。该方法分2个阶段完成,首先在假定系统阻尼为0的条件下确定各谐振模态的无阻尼谐振频率、节点电压振型和最佳可控可观测节点;然后在考虑系统所有阻尼的条件下,基于系统降阶和系统辨识的思路,采用测试信号法精确计算出谐振模态对应的特征根。进一步还可计算出各谐振模态对特定元件参数的灵敏度。该方法避免了直接求解s域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零点的困难,为在大系统层面开展电力系统谐振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稳定性 s域节点导纳矩阵 谐振模态 无阻尼网络 有阻尼网络 分流比 测试信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蛋白阳性组织细胞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保存 王欣 +2 位作者 赵秀兰 李洪安 张乃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47例结肠癌肠系膜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显示:阳性细胞可分为圆型、短突起和长突起型3种。阳性细胞在癌周区高于残存区,并形成围绕癌的反应带,可见阳性细胞与癌接触。无转... 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47例结肠癌肠系膜淋巴结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显示:阳性细胞可分为圆型、短突起和长突起型3种。阳性细胞在癌周区高于残存区,并形成围绕癌的反应带,可见阳性细胞与癌接触。无转移组阳性细胞密度高于转移组和非癌组。提示该类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s-100蛋白阳性 肿瘤转移
全文增补中
基于K-shell的超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丽娜 李发旭 +1 位作者 巩云超 胡枫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2,共8页
将K-shell指标扩展到超网络中,避免了超网络中超度较大、但位于超网络边缘位置的节点对挖掘关键节点带来的影响。由于K-shell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节点排序结果过于粗糙。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超度和K-shell(ks)值利用欧式距离公式提出识别超... 将K-shell指标扩展到超网络中,避免了超网络中超度较大、但位于超网络边缘位置的节点对挖掘关键节点带来的影响。由于K-shell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节点排序结果过于粗糙。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超度和K-shell(ks)值利用欧式距离公式提出识别超网络关键节点的k^(d)_(s)指标,并利用蛋白复合物超网络进行验证。实验证明,k^(d)_(s)指标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图 超网络 关键节点 K-shell分解 k^(d)_(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VB-S中卷积码节点同步检测方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锴 陈咏恩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分析了一种基于校验多项式的节点同步方法。这种算法较之传统的卷积码节点同步方法,具有独立于译码器,对输入数据的平均幅值不敏感,可以快速获得同步状态,并且可以自动跟踪传输过程中的穿凿方式的变化等优点。基于该算法提出可选用的实... 分析了一种基于校验多项式的节点同步方法。这种算法较之传统的卷积码节点同步方法,具有独立于译码器,对输入数据的平均幅值不敏感,可以快速获得同步状态,并且可以自动跟踪传输过程中的穿凿方式的变化等优点。基于该算法提出可选用的实现DVB-S接收系统中不同码率的卷积码的节点同步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软件仿真和硬件实现。在合理的硬件开销下,该方案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同步 DVB—s 穿凿卷积码 柱验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abrication of ideal diamond disk(IDD)by casting diamond film on silicon wafer 被引量:1
13
作者 Chen Ying-Tung Sung James C. +2 位作者 Kan Ming-Chi Chang Hsiao-Kuo Sung Michael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0-133,142,共5页
With the relentless densification of interconnected circuitry dictated by Moore’ s Law,the CMP manufacture of such delicate wafers requires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olishing press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not o... With the relentless densification of interconnected circuitry dictated by Moore’ s Law,the CMP manufacture of such delicate wafers requires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olishing press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not only globally,but also locally on every tip of the pad asperities.Conventional diamond disks used for dressing the polyurethane pads cannot produce asperities to achieve such uniformity.A new design of diamond disk was fabricated by casting diamond film on a silicon wafer that contains patterned etching pits. This silicon mold was subsequently removed by dissolution in a hydroxide solution.The diamond film followed the profile of the etching pits on silicon to form pyramids of identical in size and shape.The variation of their tip heights was in microns of single digit that was abou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conventional diamond disks for CMP production.Moreover,the diamond film contained no metal that might contaminate the circuits on polished wafer during a CMP operation.The continuous diamond film could resist any corrosive attack by slurry of acid or base.Consequently,in-situ dressing during CMP is possible that may improve wafer uniformity and production throughput.This ideal diamond disk(IDD) is designed for the future manufacture of advanced semiconductor chips with node sizes of 32 nm or sma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 pad CONDITIONER DIAMOND film CVD Moore’s Law 32 nm 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战术网多信道S-ALOHA协议设计与分析
14
作者 郑博 李勇 +1 位作者 程伟 赵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64-2871,共8页
针对机载战术网(airborne tactical network, ATN)高动态、大尺度、节点稀疏分布、通信业务多样等特征,以及高可靠、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多信道时隙ALOHA(multi-channel slotted-ALOHA, MC-S-ALOHA)协议。该协议采用一种... 针对机载战术网(airborne tactical network, ATN)高动态、大尺度、节点稀疏分布、通信业务多样等特征,以及高可靠、低时延的信息传输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多信道时隙ALOHA(multi-channel slotted-ALOHA, MC-S-ALOHA)协议。该协议采用一种基于活跃节点数量的退避机制,其竞争窗口的大小随网络中活跃节点数量的变化而自适应动态调整。针对提出的协议,通过对网络中忙碌信道数量和活跃节点数量建立二维马尔可夫链模型、对节点发送缓冲区建立一维马尔可夫链模型,理论推导了网络吞吐量、分组端到端时延和分组成功传输概率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并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满足ATN的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战术网 多信道s-ALOHA协议 退避机制 活跃节点 马尔可夫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模型的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时间同步机制
15
作者 汤璘 刘俊霞 +1 位作者 赵丽 齐兴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67,93,共5页
针对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DCRN)中节点时间同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S同步模型的节点协作式时间同步机制。首先,选定的主用户(PU)通过控制信道将其空闲频谱列表广播到邻居节点,以确定节点对之间的可用公共信道;然后,邻居节点以该P... 针对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DCRN)中节点时间同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S同步模型的节点协作式时间同步机制。首先,选定的主用户(PU)通过控制信道将其空闲频谱列表广播到邻居节点,以确定节点对之间的可用公共信道;然后,邻居节点以该PU节点为参考,在公共信道上发送同步信息,并通过M&S同步模型调整内部计时器,从而实现时钟同步;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实现全网时间同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DCRN的时间同步,同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 时间同步 M&s同步模型 节点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阱深度可调bistable电路及其在结构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恺 苏克玮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69,共8页
Bistable电路是一种具有双势阱的非线性电路,其鞍结分岔现象可用于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以往文献提出的bistable电路势阱深度不可调节,导致鞍结分岔边界不能改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istable电路,可以实现... Bistable电路是一种具有双势阱的非线性电路,其鞍结分岔现象可用于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健康监测。然而以往文献提出的bistable电路势阱深度不可调节,导致鞍结分岔边界不能改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istable电路,可以实现势阱深度的调节,从而改变其鞍结分岔边界。首先,阐述了基于bistable电路的结构健康监测原理以及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原理;其次,讨论了该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并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数值仿真研究了采用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监测悬臂梁结构刚度的微小变化,并与采用以往bistable电路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在微小激励作用下,当悬臂梁的一阶模态刚度减少2%时,势阱深度可调的bistable电路发生了鞍结分岔,明显表征了结构的微小变化,而以往的bistable电路未发生分岔现象,难以识别出结构的微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bistable电路 振动信号 鞍结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S—51多机系统
17
作者 丁岳伟 陆伟成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MCS—51多机系统的拓朴逻辑结构及实现方法.该系统的联接仅用一对双绞线,通讯口利用8031串行口加上MC1488、MC1489构成,故使于实现或时原有单机系统的扩展.文章分析了系统的拓朴结构和通讯协议... 本文给出了一种MCS—51多机系统的拓朴逻辑结构及实现方法.该系统的联接仅用一对双绞线,通讯口利用8031串行口加上MC1488、MC1489构成,故使于实现或时原有单机系统的扩展.文章分析了系统的拓朴结构和通讯协议.为证实文中提出的方法,介绍了实例“自动寄包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朴逻辑 多机系统 MCs-51 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pressure CMP with low stress polishing
18
作者 Hiroshi Ishizuka Sung James C. +2 位作者 Marehito Aoki Haedo Jeong Sung Michael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9-125,129,共8页
Low stress polishing is requir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dvanced integrated circuits(IC) with node sizes of 45 nm and smaller.However,the CMP community achieved the low stress by reducing the down force that press the... Low stress polishing is requir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dvanced integrated circuits(IC) with node sizes of 45 nm and smaller.However,the CMP community achieved the low stress by reducing the down force that press the wafer against a rotating pad.The reduced down force also decrease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wafer. As a result,the productivity suffers.In order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applied to the copper layer during polishing,in this case,the chemical oxidation is accelearated and hence the removal rate. Alternatively,the rotating pad must be softened to minimize the defects of wafers caused by CMP. In this research,we report a simpler solution to achieve low stress polishing without investing in new equipment and in developing new pad materials.The conventional CMP is proceeded by dressing the pad with a PCD dresser that can form 10×more asperities on the pad surface.The fluffy surface can then polish delicate IC without using the brutal force.As a result,the removal rate of wafers can be maintained without causing defectivity on the IC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 CMP eCMP PCD DREssER Moore’s Law 32nm 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受端省级电网宽频谐振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晖 郭瀚临 +2 位作者 张文嘉 祁万春 谢珍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9-165,207,共8页
电力系统宽频谐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受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动态特性、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及元件参数影响较大,在次同步频段、超同步频段和高频段均有分布。江苏电网作为典型的受端省级电网,“十四五”期间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 电力系统宽频谐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受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动态特性、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及元件参数影响较大,在次同步频段、超同步频段和高频段均有分布。江苏电网作为典型的受端省级电网,“十四五”期间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提升至68000 MW,占比达到34.8%;省外来电总量预计达到45440 MW,约占2025年最大负荷的30%。综上,高度电力电子化将成为未来江苏电网的主要形态,宽频谐振问题将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制约因素。首先,提出了阻抗分析法,与特征值分析法、时域仿真分析法进行比较,阐述了阻抗分析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次,在IEEE 39节点的典型系统中论证了阻抗分析法在大电网对宽频谐振进行分析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阻抗分析法在江苏电网的应用,总结得出“十四五”江苏电网宽频谐振稳定特性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 受端省级电网 阻抗分析法 s域节点导纳矩阵 宽频谐振稳定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缘游离骨块的类型及发生机理 被引量:27
20
作者 周秉文 丁梅 +1 位作者 黄勇 于金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对椎体后缘游离骨块的发生机理、类型和名称作一探讨。方法:基于手术治疗中对腰椎后缘游离骨块的认识,又对1853例拟诊为椎间盘突出的CT片做了调查。结果:腰椎椎体后缘有骨块或钙化块者97例,占检索片的52%。①软... 目的:对椎体后缘游离骨块的发生机理、类型和名称作一探讨。方法:基于手术治疗中对腰椎后缘游离骨块的认识,又对1853例拟诊为椎间盘突出的CT片做了调查。结果:腰椎椎体后缘有骨块或钙化块者97例,占检索片的52%。①软骨板破裂后移13例(134%),其中儿童1例,成人12例;②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后壁破裂33例(340%);③椎体后缘骨突骨折9例(93%);④突出椎间盘钙化或骨化16例(165%);⑤后纵韧带骨化17例(175%);18例无法分类。结论:椎体后缘游离骨块的发生机理及表现不一,有的难于分类,建议用“腰椎后椎缘骨”统一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椎缘骨 软骨结节 骨突骨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