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微米片上气泡成核行为的电化学微观研究
1
作者 李英健 周华旭 +1 位作者 沈丽 陈前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电催化析气反应在电解水析氢、氯碱工业和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工程应用中广泛涉及。电极界面的气泡行为会显著影响欧姆内阻和局域的物质传递,因此,针对电极界面的纳米气泡行为研究至关重要。采用单通道纳米管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技... 电催化析气反应在电解水析氢、氯碱工业和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工程应用中广泛涉及。电极界面的气泡行为会显著影响欧姆内阻和局域的物质传递,因此,针对电极界面的纳米气泡行为研究至关重要。采用单通道纳米管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技术实现单晶型金微米片表面单个气泡成核行为的定量研究。在SECCM的微液滴电化学反应池中,金电极表面电催化析氢反应产生局部饱和氢气环境。当液滴内溶解的氢气浓度达到临界值时,纳米气泡发生成核现象并进一步生长形成气泡,进而堵塞玻璃管探针,导致循环伏安曲线出现特征峰值电流。研究表明,与单晶金微米片平面位置的气泡成核行为相比,边缘位置表现出更低的成核势垒,临界成核峰值电流约为平面位置峰值电流的89%。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表面纳米结构会导致气泡成核行为异质性的结论,并可能为涉及气体反应的电化学工业能量转换电极界面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成核 单晶金微米片 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 峰值电流 纳米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镓对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的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辛延琛 王友彬 +3 位作者 陈志文 冯济强 高峰 汤宏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目的探究杂质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生长规律和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表征了含镓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局部腐蚀的演变过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 目的探究杂质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生长规律和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表征了含镓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局部腐蚀的演变过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分析了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组织及成分的影响规律,采用开路电位法(OCP)、电化学阻抗技术(EIS)以及极化曲线(Tafel)等探究了杂质镓对纯铝表面转化膜的生长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锆钛转化膜主要由冰晶石Na3AlF6、氧化物(如TiO_(2)、ZrO_(2)、Al_(2)O_(3))和有机金属络合物组成;杂质镓的添加会抑制铝表面转化膜的生长,破坏膜层的完整性。随镓含量(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0.5%,锆钛转化膜阻抗值从4.75×10^(4)Ω·cm^(2)不断减小到2.49×10^(3)Ω·cm^(2),自腐蚀电流密度由0.45μA增加到13.4μA,腐蚀电位从-0.485 V降低到-0.890 V,耐腐蚀性能逐渐降低。在锆钛转换膜的SECM微区腐蚀演变过程中,膜层自修复行为会降低膜层的被腐蚀倾向,但富集在表面的镓会抑制自修复膜层的形成,导致基体被严重腐蚀。结论铝中的杂质镓能够直接影响锆钛膜的完整性,降低对铝基体的保护,导致了铝基体局部腐蚀溶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镓 锆钛转化膜 局部腐蚀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微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微区和宏观腐蚀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1
3
作者 夏妍 曹发和 +2 位作者 常林荣 刘文娟 张鉴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6-1253,共8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辅以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SEM和XRD研究了耐候钢和碳钢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微区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还原行为、宏观腐蚀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组成等.SECM测试结果表明,锈层下碳钢和耐...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辅以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SEM和XRD研究了耐候钢和碳钢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微区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还原行为、宏观腐蚀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组成等.SECM测试结果表明,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腐蚀过程都受阳极控制,锈层的存在促进氧的还原.宏观和微区电化学测试结果均表明,在实验周期内,初期形成的锈层降低了Fe阳极溶解速率,从而提高碳钢和耐候钢的耐蚀性能,后期形成的锈层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变化,2种钢的腐蚀速率增加;同时耐候钢的腐蚀速率较碳钢大,且氧还原也较碳钢强,有利于锈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长期的防护,但是耐候钢的锈层在短期内并没有很好的保护性.锈层不够致密,呈疏松多孔状,其组成主要有晶态的γ-FeOOH,Fe3O4和γ-Fe2O3等,相同的干湿循环条件制备的耐候钢锈层较碳钢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锈层 电化学行为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压电工作台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栋 张玉林 +1 位作者 李现明 魏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69-2675,共7页
为提高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微定位系统的运动定位精度,对其压电工作台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压电工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方程和采用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算子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电工作台的... 为提高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微定位系统的运动定位精度,对其压电工作台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压电工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方程和采用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算子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电工作台的复合控制方案。以CHI900B型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三维压电工作台为实验对象,对动态迟滞模型的具体建模过程进行了阐述,并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在100 V/s和900 V/s两种不同输入电压速率下进行运动定位实验,动态迟滞模型平均误差分别为0.08μm和0.11μm,精度明中显优于压电工作台的线性动态模型和PI迟滞模型。复合控制方案下,系统跟踪±400μm/s任意三角波的平均误差为0.085μm,最大误差为0.105μm;跟踪复频波的平均误差为0.105μm,最大误差为0.115μm。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压电工作台 运动定位 P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钻井液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姣姣 龚厚平 +4 位作者 陈李 袁亮 陈为 陈东升 周永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8,共5页
钻井液添加剂的成分比较复杂,会对井下钻具钢造成不可估计的腐蚀,甚至使钻具钢因腐蚀而报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失重法、电化学实验及电镜扫描等途径,对氯化钾钻井液体系中缓蚀剂进行筛选,并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 钻井液添加剂的成分比较复杂,会对井下钻具钢造成不可估计的腐蚀,甚至使钻具钢因腐蚀而报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失重法、电化学实验及电镜扫描等途径,对氯化钾钻井液体系中缓蚀剂进行筛选,并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7%含硅化合物+0.7%二乙烯三胺+0.1%三乙烯四胺复配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率达到90.36%;电化学实验和电镜扫描实验表明,该复配缓蚀剂产生的腐蚀电流较小,具有降低点蚀敏感性,抑制点蚀发生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可用于钾盐钻井液中钻具钢的防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氯化钾钻井液 失重法 电化学实验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镀锌层界面的微区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学亮 王友彬 +3 位作者 辛延琛 高锋 韦悦周 Toyohisa FUJITA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7-225,共9页
目的探究钢铁热浸镀锌的镀层/钢基体界面的微区电化学特性及腐蚀行为。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技术,研究镀层/钢基体界面在0.1 mol/L NaCl溶液腐蚀过程中微区电流的演变过程,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3D显微镜以及... 目的探究钢铁热浸镀锌的镀层/钢基体界面的微区电化学特性及腐蚀行为。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技术,研究镀层/钢基体界面在0.1 mol/L NaCl溶液腐蚀过程中微区电流的演变过程,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3D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等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分布规律。结果在腐蚀过程中,镀锌钢的腐蚀产物主要分布在热浸镀锌层界面处靠近钢基体的一侧,在镀锌层表面的分布较少,腐蚀产物主要由Zn_(5)(OH)_(8)Cl_(2)、Zn_(5)(OH)_(6)(CO_(3))_(2)与ZnO等物相组成。在腐蚀开始阶段,钢基体区域的SECM还原电流(I=1.2)大于镀锌层(I=1.1)。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SECM还原电流整体降低,同时在界面靠近钢基体一侧存在电流凹陷区(I=1.0),表明腐蚀产物主要沉积在此处,并对镀层的腐蚀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在腐蚀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主要发生在钢基体区域,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镀层和钢基体表面的溶解氧含量都逐渐降低。结论在浸泡腐蚀过程中,镀锌层作为阳极,溶解生成Zn^(2+),并向钢基体区域扩散,同时钢基体表面消耗氧气,还原形成OH–向镀锌层区域扩散。Zn^(2+)与OH^(–)以及溶液中其他离子结合,生成腐蚀产物,在靠近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钢基体一侧沉淀,对钢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电化学 热浸镀锌 界面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