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范例。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在全国10家三甲医院动...目的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范例。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在全国10家三甲医院动态采集650例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第1天、第14天、危险窗期第1天、第28天、稳定期第1天、第90天临床资料;采用SAS 9.4软件,通过PROC NLMIXED过程,收集性别、年龄等8个基线数据;占比最高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3个合并症;风寒证、痰热证等9个兼夹证候作为固定效应,将个体水平作为随机效应,逐步拟合模型,筛选气虚证在疾病全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合格病例637例,动态采集其急性加重期第1天、第14天、危险窗期第1天、第28天、稳定期第1天、第90天临床资料,发现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饮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兼夹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6分钟步行距离、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questionnaire,mMRC)影响气虚证的演变(P<0.05)。结论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从复杂多时点动态数据中揭示了影响气虚证演变的相关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展开更多
针对持续扰动下的分布式状态耦合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多耦合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MPC)策略.由于耦合非线性系统的经济性能函数的非凸性和非正定性,首先引入关于经济最优平衡点的正定辅助函...针对持续扰动下的分布式状态耦合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多耦合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MPC)策略.由于耦合非线性系统的经济性能函数的非凸性和非正定性,首先引入关于经济最优平衡点的正定辅助函数和相应的辅助优化问题.接着,利用辅助函数的最优值函数构造原始分布式EMPC的一类隐式收缩约束.然后,建立状态耦合分布式EMPC的递推可行性和闭环系统关于最优经济平衡点的输入到状态稳定性(Input-to-state stability,ISS).最后,以耦合的四个连续搅拌釜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s,CSTRs)为例,验证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范例。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在全国10家三甲医院动态采集650例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第1天、第14天、危险窗期第1天、第28天、稳定期第1天、第90天临床资料;采用SAS 9.4软件,通过PROC NLMIXED过程,收集性别、年龄等8个基线数据;占比最高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3个合并症;风寒证、痰热证等9个兼夹证候作为固定效应,将个体水平作为随机效应,逐步拟合模型,筛选气虚证在疾病全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合格病例637例,动态采集其急性加重期第1天、第14天、危险窗期第1天、第28天、稳定期第1天、第90天临床资料,发现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饮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兼夹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6分钟步行距离、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questionnaire,mMRC)影响气虚证的演变(P<0.05)。结论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从复杂多时点动态数据中揭示了影响气虚证演变的相关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文摘针对持续扰动下的分布式状态耦合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多耦合分布式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EMPC)策略.由于耦合非线性系统的经济性能函数的非凸性和非正定性,首先引入关于经济最优平衡点的正定辅助函数和相应的辅助优化问题.接着,利用辅助函数的最优值函数构造原始分布式EMPC的一类隐式收缩约束.然后,建立状态耦合分布式EMPC的递推可行性和闭环系统关于最优经济平衡点的输入到状态稳定性(Input-to-state stability,ISS).最后,以耦合的四个连续搅拌釜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s,CSTRs)为例,验证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文摘大量研究表明,粗粒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受初始颗粒级配(grain size distribution,简称GSD)影响显著。然而,当前关于考虑颗粒初始GSD影响的粗粒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引入能够反映颗粒破碎难易程度的初始级配指标?,将材料初始GSD和终极GSD相联系,系统地探究并阐明了?对粗粒材料峰值抗剪强度qp和峰值应变εap以及e-p平面临界状态线(critical state line,简称CSL)位置的影响机制。针对?对qp和εap影响的研究表明,随着?增加,qp降低;而εap则随着?的增加而增加。结合上述结论,以沈珠江提出的驼峰型二次曲线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初始级配和围压影响的切线杨氏模量;针对?对CSL位置影响的研究显示,随着?减小,CSL向下移动的同时还会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基于此结论,以临界状态土力学为框架,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考虑初始级配和围压影响与状态相关的切线泊松比。对一种粗粒材料而言,该模型只用一套模型参数,且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