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面粗糙度对高温密封润滑膜汽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汇龙 刘瑞睿 +3 位作者 史迪超 付燕霞 赵斌娟 杨敬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0-897,913,共9页
以螺旋浅槽高温液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相关函数法,建立符合高斯分布的密封端面随机粗糙表面模型和汽液两相流计算模型,模拟分析端面不同部位处粗糙度对润滑膜汽化特性与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端面粗糙时润滑膜汽... 以螺旋浅槽高温液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相关函数法,建立符合高斯分布的密封端面随机粗糙表面模型和汽液两相流计算模型,模拟分析端面不同部位处粗糙度对润滑膜汽化特性与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端面粗糙时润滑膜汽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槽堰区,且以螺旋槽内槽区汽化程度最高;端面粗糙度使润滑膜平均汽相体积分数的等值边界线出现不规则波浪状,且随粗糙度增大而更明显;润滑膜平均汽相体积分数均随端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开启力随端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密封间隙泄漏量随端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各部位粗糙度对密封润滑膜汽化特性及密封性能的影响在全端面粗糙时呈现出叠加效应;不同部位单位粗糙度对润滑膜汽化特性及密封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动环非槽区粗糙、静环端面粗糙、动环槽区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型机械密封 表面粗糙度 高温 汽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高过冷沸腾流动与传热模型分析
2
作者 刘可心 闫震 +3 位作者 徐建军 丁雷 丁铭 曹夏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2,共9页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腾,壁面热流密度为70~375 kW/m^(2),出口空泡份额为0.0029~0.0838。采用压差传感器和K型铠装热电偶分别获取实验段内压降数据和壁面温度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对文献中关于两相流动和沸腾换热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已有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模型对高过冷沸腾的预测能力较差。建立了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高过冷沸腾情况下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模型,本文模型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2.45%和16.72%,精度优于已有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高过冷沸腾 两相换热系数 两相摩擦压降 传热模型 分相流模型 均相流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3
作者 刘孔忠 刘统亮 +4 位作者 常户星 魏行超 张晨 汪洋 冯定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基于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功能原理和ISO相关标准,结合南海某深水油气田实际工况,对该连接器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到生产工况下温度和应力分布云图和极限承载能力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主要集中在生产通道内壁,且沿内壁往外侧... 基于水下采油树FCM连接器功能原理和ISO相关标准,结合南海某深水油气田实际工况,对该连接器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到生产工况下温度和应力分布云图和极限承载能力大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主要集中在生产通道内壁,且沿内壁往外侧温度呈梯状递减,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密封圈和连接器的接触区域;各极限工况下得到该连接器的弯矩、轴向和剪切承载能力大小满足弹塑性失效准则,安全强度足够;水压测试工况小于连接器最大承压能力,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上述分析结果可为水下采油树同类型连接器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采油树 流量控制模块 高温高压 连接器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呼吸效应动态响应特征
4
作者 吴艳辉 黄洪林 +4 位作者 罗鸣 李文拓 马传华 代锐 李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9,共13页
在深水深层,裂缝/裂隙较为发育,钻井过程中井筒压力的波动易诱发呼吸效应。同时,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呼吸效应更加复杂。研究深水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呼吸效应动态响应,对加强井筒压力的控制、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考虑高温... 在深水深层,裂缝/裂隙较为发育,钻井过程中井筒压力的波动易诱发呼吸效应。同时,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呼吸效应更加复杂。研究深水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呼吸效应动态响应,对加强井筒压力的控制、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考虑高温高压环境,构建井筒-裂缝-地层系统的温-压耦合模型,分析呼吸效应的动态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低排量条件下,呼吸效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提高钻井液动切力、降低比热容有利于减少钻井液漏失;钻井液塑性黏度对呼吸效果影响显著,且存在临界值使得钻井液漏失量最低。在变形能力强的长裂缝地层中钻井时,发生呼吸效应的概率更高;同时,小缝宽裂缝地层或许会诱发更严重的呼吸效应。研究成果为裂缝性呼吸效应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高温高压 裂缝呼吸效应 动态响应 钻井液漏失与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翅片型液冷板的流动和传热研究
5
作者 张雨顺 牟纳斯 +1 位作者 韩勇 潘迪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
锂电池包内部液冷板的换热效率及温度分布是决定包内电芯温度控制及温差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液冷板的结构设计及布局一直都是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的最关键对象。提出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包内液冷系统的新型高效换热斜翅片型液冷板结构,并应... 锂电池包内部液冷板的换热效率及温度分布是决定包内电芯温度控制及温差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液冷板的结构设计及布局一直都是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的最关键对象。提出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包内液冷系统的新型高效换热斜翅片型液冷板结构,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对该结构进行了全特征结构参数研究。选取电池表面最高温度、电池表面温差及液冷板压降作为响应量,通过极差分析获得对响应量最敏感的结构参数——斜翅片高度。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和性能评估指标(PEC)就斜翅片高度和入口雷诺数对液冷板整体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直流道中增加斜翅片结构可以引起扰流,并增大液冷板有效对流换热面积,极大提升液冷板的换热性能;相比于传统直流道液冷板,较高的斜翅片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压降损失,但其优秀的散热性能可以弥补这一额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体冷却 冷却系统 压降 温度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基于TDLAS的乙炔浓度和温度同时探测
6
作者 刘庆辉 黄文健 +4 位作者 高光珍 张铭珂 王宣 杨玉冰 蔡廷栋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碳氢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烟,乙炔作为碳烟产物的重要前驱体,其浓度对碳烟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实现对燃烧环境中乙炔的直接探测有着重要意义。本工作搭建了一套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测量系统,并通过高温高压气体池模... 碳氢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烟,乙炔作为碳烟产物的重要前驱体,其浓度对碳烟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实现对燃烧环境中乙炔的直接探测有着重要意义。本工作搭建了一套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测量系统,并通过高温高压气体池模拟燃烧环境,探测了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乙炔气体吸收谱线。利用中心波长为1542 nm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采用扫描波长直接吸收方法,获取6489.074 cm^(−1)与6490.020 cm^(−1)处乙炔的一段吸收谱线消光信号,实现了对乙炔浓度和温度的同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强为1.01×10^(5)~5.05×10^(5)Pa和500~1100 K温度范围内,气体体积浓度和气体温度测量的相对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4.59%和2.47%,与参考值吻合度较高,表明该系统可为高温高压下气体浓度和温度的同时测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高温高压 流场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井砂垢堵塞成因及靶向解除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立虎 江同文 +4 位作者 潘昭才 孙涛 张宝 吴红军 易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4,共10页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热力学预测模型、裂缝性储层岩石力学实验、井筒内气液固流动模拟等研究,揭示了超深气井砂垢复合堵塞成因,并形成了靶向解堵复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温流动压降结垢、裂缝面破裂出砂”是超深气井出砂结垢的内在机理;②结垢固化松散砂桥形成复合堵塞是气井堵塞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靶向除垢是解堵复产的关键所在;③靶向除垢解堵区域为井筒变径处和井周5 m内基质—裂缝系统,气井堵塞率30%~60%为最佳解堵时机;④非酸性除垢解堵液相比常用的酸性解堵液,在同级别溶垢能力的基础上,腐蚀速率降至0.49 g/(m^(2)·h),可同时满足低腐蚀和高效除垢的技术要求。结论认为,形成的超深气井靶向除垢解堵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规模应用159井次,有效率达93.3%,累计增产天然气75.08×10^(8)m^(3),已成为西气东输主力气井快速解堵复产的“冬保良方”,可为国内外同类气田解堵复产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山前超深层 高温流动压降结垢 裂缝性储层出砂 砂垢复合堵塞 非酸性靶向除垢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超声互连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甘贵生 马勇冲 +6 位作者 马鹏 江兆琪 李方樑 李乐奇 程大勇 徐向涛 夏大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共19页
超声振动摩擦和局部高温高压可实现同材或异材的低温、快速、可靠的互连,超声技术在电子封装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综述了超声引线键合、块体母材直接超声键合、母材/焊料/母材三体超声固相键合等超声固相键合技术,超声钎焊、超... 超声振动摩擦和局部高温高压可实现同材或异材的低温、快速、可靠的互连,超声技术在电子封装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综述了超声引线键合、块体母材直接超声键合、母材/焊料/母材三体超声固相键合等超声固相键合技术,超声钎焊、超声瞬态液相扩散焊等超声液相键合技术,超声纳米烧结、混合(复合)焊料超声互连等超声固液混合键合技术。无论是高频低功率的高速超声键合,还是中频高功率超声常速键合,超声的作用规律和效果相似,其互连质量和互连机理与接触材料及其状态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考虑由于超声互连过程快、时间短、互连界面窄、接头不透明,可以采用焊接实时高速摄像技术和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相结合,实时观察液态焊料润湿流动、焊料颗粒运动轨迹、母材的剥离过程及界面形成规律;考虑由于微焊点尺寸放大,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进行超声的温度效应和瞬态压强实时测量;基于双超/多超声诸多影响因素,多超声的数值模拟分析将成为微焊点超声互连机理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超声互连 同异质材料 高温高压 润湿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温黏压下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少年 张子骞 +1 位作者 陈世豪 杨龙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3-1913,共11页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算公式的方式,建立了滑靴副静压支承特性方程;然后,建立了滑靴副泄漏功率损失和摩擦功率损失模型,求解了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并分析了最佳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考虑了油液黏温黏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流场数值计算的方式,研究了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随径向柱塞泵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约为14μm,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随着转子转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压力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滑靴运动方向侧油膜温度较另一侧高13 K,滑靴副温度值基本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而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升高;滑靴副阻尼孔泄漏量较滑靴边界泄漏量大0.02 kg/s,而且泄漏量随着压力、转速和油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论可为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 静压支承特性 最佳油膜厚度 流体域温度分布 油液黏温黏压特性 工作压力 转子转速 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玄武岩滤料净化钢铁行业高温烟尘特性
10
作者 张俪安 杜传梅 +3 位作者 许登科 杨炳文 刁永发 沈恒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41-6650,共10页
针对钢铁行业高温烟尘中所含的逸散性颗粒具有易磁化的物理特性,提出新型磁性玄武岩纤维的概念及其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原位聚合法制备的磁性玄武岩纤维的拉伸性能、耐酸碱性以及耐高温性.同时,基于针刺工艺形成磁性玄武岩滤料,通过测试... 针对钢铁行业高温烟尘中所含的逸散性颗粒具有易磁化的物理特性,提出新型磁性玄武岩纤维的概念及其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原位聚合法制备的磁性玄武岩纤维的拉伸性能、耐酸碱性以及耐高温性.同时,基于针刺工艺形成磁性玄武岩滤料,通过测试其孔径分布、机械强力、耐酸碱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验证磁性玄武岩滤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会导致原始玄武岩纤维强力下降4.6%,磁性玄武岩纤维表现出耐酸不耐碱的特性,且断裂强度保持率的上限温度为150℃.相较于原始玄武岩滤料,磁性玄武岩滤料的孔径分布更加集中,平均孔径较小.此外,原始玄武岩滤料与磁性玄武岩滤料均表现出耐酸不耐碱的特性,且断裂强度保持率的上限温度为250℃.当过滤风速为5m/min,粉尘浓度为50mg/m^(3),磁性玄武岩滤料的过滤效率相较于原始玄武岩滤料最大提高了43.67%,且滤料表面负载过程引起的压降升高基本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烟尘 原位聚合法 磁性玄武岩纤维 过滤效率 过滤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耦合脱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2 位作者 刘永铎 周军 张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19,共5页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比为25%,最佳回流位置为第12层塔板;在此基础上,与常规的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工艺的甲烷损失、轻烃损失较低,获得的净化气流量更高,且更加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 天然气脱碳 高温 二氧化碳分压 分流 循环冷却 工艺流程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Ⅳ型储氢气瓶充氢工艺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云峰 王哲 +1 位作者 徐双庆 郭晓璐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2,73,共10页
针对高压Ⅳ型储氢瓶充氢过程出现的超温和流量过高的问题,研究了预冷温度、充氢时间、充氢方式和充氢余压等工艺条件对温度和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冷温度从0℃降至-40℃时,瓶内最高温度值降低约20.8℃,而入口流量基本不受预冷温... 针对高压Ⅳ型储氢瓶充氢过程出现的超温和流量过高的问题,研究了预冷温度、充氢时间、充氢方式和充氢余压等工艺条件对温度和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冷温度从0℃降至-40℃时,瓶内最高温度值降低约20.8℃,而入口流量基本不受预冷温度的影响;适当增加充氢时间,可较好地控制瓶内温度和入口流量;充氢方式对温度和流量均有明显影响,快充过程适宜选用线性和先慢后快的充氢方式;充氢余压主要影响瓶内温度变化,余压从2 MPa提高至15 MPa时,瓶内最高温度降低17.61℃;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可以调控温度和流量,但不会改变瓶内高温区域分布;可通过针对性措施,优化充氢过程瓶内温度和流量。研究结果可为公路运输用高压储氢气瓶充氢工艺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氢工艺 高压气瓶 数值模型 温升 瞬时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海泡石在油基钻井液中的应用效果与展望
13
作者 寇亚浩 倪晓骁 +5 位作者 黎剑 王建华 张家旗 冯杰 郭嘉恒 常启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6-2210,共5页
针对目前常规油基钻井液及其配套处理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对一种具有耐高温机械稳定性的纤维状黏土矿物——“海泡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晶体构造、理化性质和有机改性的方法。结果发现,有机改性后的海泡石可以在油... 针对目前常规油基钻井液及其配套处理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对一种具有耐高温机械稳定性的纤维状黏土矿物——“海泡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其晶体构造、理化性质和有机改性的方法。结果发现,有机改性后的海泡石可以在油基钻井液中形成具有较强结构力的“乱草堆状”空间网架结构,使钻井液出现明显的触变性,且该流变特性仅取决于纤维结构的机械参数,而不取决于颗粒的静电引力,抗温可达240℃以上;分散在钻井液中的海泡石纤维随钻井液一同向地层渗透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井壁处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纤维层,阻挡钻井液向地层的滤失;除此之外,海泡石因其自身所含结构水较多的原因,在饱和盐水和淡水中的配浆效果几乎一样,具有较强的抗盐水污染能力。海泡石的有机改性工艺研究及其在油基钻井液中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未来抗超高温钻井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高温高压 有机海泡石 空间网架结构 流型调节 降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水结垢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丽 刘建仪 +2 位作者 张威 张广东 张俊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水含量及地层水离子组成,确定地层流体结垢量,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水相态变化和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降低,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的蒸发加剧,地层水矿化度升高,结垢趋势增加。一定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层流体中的无机盐结垢且结垢量随压力降低而增加,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实际地层流体结垢量比脱气地层水低且结垢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地层水 离子含量 赋存状态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压力对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万古军 孙国刚 +1 位作者 魏耀东 时铭显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9-584,共6页
借助Fluent6.1软件,采用改进的RSM模型对不同温度(293~1373K)和不同压力(0.1~6.5MPa)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向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超过1000K、压力超过1.0MP... 借助Fluent6.1软件,采用改进的RSM模型对不同温度(293~1373K)和不同压力(0.1~6.5MPa)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向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超过1000K、压力超过1.0MPa以后,切向速度的变化幅度趋于减少.据此,建立了包含温度与压力综合影响在内的切向速度计算公式.温度升高使内旋流中心区域的轴向速度增大,而压力升高则使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旋风分离器 高温 高压 流场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改善汽腔发育均匀性物理模拟 被引量:32
16
作者 马德胜 郭嘉 +3 位作者 昝成 王红庄 李秀峦 史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沿水平井长方向欠均匀发育的问题,以国内某油田SAGD先导试验区为原型,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双水平井双管柱SAGD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对影响SAGD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了相似比例模化,利... 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沿水平井长方向欠均匀发育的问题,以国内某油田SAGD先导试验区为原型,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双水平井双管柱SAGD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对影响SAGD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了相似比例模化,利用高温高压物理模型进行了3组SAGD蒸汽腔发育实验。实验1:模拟现场趾端处汽腔发育迟缓,汽腔沿井长欠均匀发育的现象;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取注汽井长短管协同注汽-生产井长短管协同采油的调控策略;实验3: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取U型井SAGD调控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调控策略均能使趾端附近发育缓慢的汽腔恢复发育,对于改善汽腔沿井长方向发育均匀性均有较好效果,调控后产油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 高温高压 三维比例物理模拟 汽腔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注蒸汽采油三维比例物理模拟新技术 被引量:26
17
作者 昝成 马德胜 +6 位作者 王红庄 沈德煌 关文龙 李秀峦 江航 罗健 郭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743,共6页
为了解决现有热采物理模拟装置模型热损失大、模型内压控制精度低、实验过程监控不足等问题,自主研制成功了新型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并提出了注蒸汽采油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路线。该装置采用热流数值模拟、PI... 为了解决现有热采物理模拟装置模型热损失大、模型内压控制精度低、实验过程监控不足等问题,自主研制成功了新型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并提出了注蒸汽采油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路线。该装置采用热流数值模拟、PID自动控制及三维数据场平面设计方法,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特色技术:①采用高温高压热采模型热损失比例模化技术,比例控制模型顶底散热量,实现汽腔持续发育;②采用高温高压三维地层温/压模拟技术,实现模型压力均匀稳定控制,高压舱内各点温差小于±2℃;③采用模型三维数据场在线监测与可视化分析技术,实时监测与调控油藏动态。利用该实验装置开展了特稠油水平井与直井组合热采及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完整刻画了汽腔发育规律,深化了对双水平井SAGD开采机理和生产动态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采油 比例物理模拟 三维模型 高温高压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花岗岩变形破坏及声发射时序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蒋海昆 张流 周永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5-403,共9页
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 ,花岗岩强度随深度持续增加直至30 km左右 .在地壳浅表部位 ,岩石破坏表现为低压突发或准突发失稳 ,破坏前后有分布大体均匀的声发射 ( acoustic emission,以下简称 AE)事件发生 ;向下进入以... 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 ,花岗岩强度随深度持续增加直至30 km左右 .在地壳浅表部位 ,岩石破坏表现为低压突发或准突发失稳 ,破坏前后有分布大体均匀的声发射 ( acoustic emission,以下简称 AE)事件发生 ;向下进入以渐进式破坏为特征的深度范围时 ,破坏前基本没有或仅有很少的、随时间逐渐稀疏的 AE分布 ,破坏后也仅有极少的 AE被记录到 ;在更深的以高压准突发失稳为特征的深度范围 ,破坏前依然 AE极少 ,但破坏后伴随不等周期粘滑应力降的产生而有较多的 AE被记录到 ;在更高的温压条件下 (约2 6km) ,破坏形式为高压突发失稳 ,破坏前即有逐渐密集、累积频次呈指数增加的 AE活动 ;在 35km深度附近 ,岩石强度急剧降低 ,样品表现为半延性、延性渐进式破坏 ,无 AE记录 .声发射 b值随深度增加似有减小的趋势 ,并且 b值在岩石破坏前略小于破坏后 .声发射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 α的数值分布范围在 1 8km左右深度的温压条件下最宽 ,表明其标度类型最多 ,结构最为复杂、无序 ;在浅部及更深部位的温压条件下均变窄 .因而 ,当温压条件模拟真实的地壳深度向下改变时 ,微破裂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α的分布范围可能会经历“由窄变宽、再由宽变窄”的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花岗岩 变形破坏 声发射 标度指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Y油田基于流动保障的完井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汉平 侯立中 +2 位作者 王长林 黄建林 于玲玲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流动保障是油气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油气井寿命和油气田开发效率。针对伊朗Y油田的特点,从流动保障角度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完井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高温高压、产出酸性流体对井筒安全性的影响;沥青质沉积对油管的堵塞;固相对... 流动保障是油气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油气井寿命和油气田开发效率。针对伊朗Y油田的特点,从流动保障角度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完井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高温高压、产出酸性流体对井筒安全性的影响;沥青质沉积对油管的堵塞;固相对油层的堵塞及其对生产管柱和井口的冲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流动保障完井措施:下入封隔器,采用压力级别高的井口和采油树、抗腐蚀的合金套管和油管,及注入缓蚀剂来保证井筒的安全性;下入沥青质清除剂注入管线和注入阀,以便注入沥青质清除剂来清除沉积的沥青质;控制生产压差防止固相产出,并下入滤砂筛管防止固相进入生产管柱对其产生冲蚀;安装固相产出检测设备检测固相产出情况并保护油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保障 完井 高温 高压 腐蚀 沥青质 伊朗Y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碳酸钙的溶解度及朝阳沟注水油田低渗透储层结垢问题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子刚 徐启 +1 位作者 史连杰 汤文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水驱油田一些注水井注水压力不断上升,采油井井底结垢,垢样含63.4%CaCO3、22.0%Fe2O3、14.6%有机物及其他。讨论了生成CaCO3垢的基本化学反应。实验测定并发表了温度分别为25、50、75、90℃±0.1℃,压力分别为0.1、... 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水驱油田一些注水井注水压力不断上升,采油井井底结垢,垢样含63.4%CaCO3、22.0%Fe2O3、14.6%有机物及其他。讨论了生成CaCO3垢的基本化学反应。实验测定并发表了温度分别为25、50、75、90℃±0.1℃,压力分别为0.1、9、19、29MPa(测量误差±5%,0.1MPa时除外)时,CaCO3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单位mg/L)。概括性地讨论了相同离子和盐对CaCO3溶解度的影响。基于测得的溶解度数据及注入水、地层水矿化离子种类和含量,认为在朝阳沟油田,注水井井底温度25℃、压力约19MPa(注水压力9MPa),只要严格控制注入水的离子种类和含量,一般不会产生CaCO3结垢;采油井井底温度约45℃,压力≤0.2MPa,易产生CaCO3结垢。图2表1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溶解度 高温高压条件 结垢 注水油藏 大庆朝阳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